回覆列表
  • 1 # 侃經典影片

    元朝重大的事件可概括為以下三件:

    1、崖山海戰: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2、開創行省制度: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併為一級政區名稱。簡稱行省,或只稱省。元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也稱都省。因大元幅員遼闊,除腹裡地區直隸於中書省、西藏地區由宣政院管轄外,又於諸路重要都會設立十個行中書省,以分管各地區。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設立尚書省主管政務期間,行中書省也相應改稱行尚書省。行省下有道、路、府、州、縣、基層行政設施。

    3、海禁:元朝海禁時興時廢,從元世祖末年起,第一次海禁起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八月,世祖“以徵爪哇,暫禁兩浙、廣東、福建商賈航海者”開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詔有司勿拘海舶,聽其自便”結束。

    第二次海禁於大德七年(1303下)以“禁商下海”取消市舶機構開始,到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復立泉府院,整治市舶司事。是由朱清、張瑄賄官事件引發的整頓吏治風潮導致的大德七年關閉市舶司暫行整頓。最後一次海禁時間最短,延祐七年四月,元英宗“罷市舶司,禁賈人下蕃”,然而兩年後便“復置市舶提舉司於泉州、慶州、廣東三路”。海禁結束。此後至元滅亡,市舶機構沒有再發生變化。元朝海禁政策間斷地總計有11年時間。

  • 2 # 蝦寫一一給你好看

    對元朝瞭解少,我覺得有以下三點:

    1.元朝是一個以武立國治國的朝代,對於著書立說並不重視。那個時候著書立說的人多數是漢人,而漢人在當時的三個人種——蒙古、色目、漢人,中地位是最低賤的(要比清朝滿族人對漢人的歧視嚴重得多)。自然記述元朝的文獻就少了。

    2.元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值得寫的東西也不多。

    因為有蒙古國,很多歷史學家都把鐵木真和忽必烈承認為蒙古人,而非華人。換句話也就是說元朝的時候,這個元朝不是我們的朝代了,而是我們被侵略的一段時期。

    3.而且現在的文學影視方面對元朝的歷史並不重視,一般人知道的元朝可能就只有成吉思汗和射鵰英雄傳。

    元朝影響深遠的事情,使用行省制度,一級行政區不再稱路,而是稱省,也就是現在省的由來。這個歷史課本有講過,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是把西藏雲南等地納入領土,其餘的好像也沒有多大的事了,畢竟時間不長

  • 3 # 太公愚錄

    元朝和少數民族的歷史,是不允許發表的,各個出版機構,平臺都會接受過檔案指示,對少數民族式只能帶一下,不能作為主篇,主史都不能詳盡,否則發不出來,即便向遼金這樣典型的漢化少數民族政權也一樣有管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少能看到少數民族史的文學和歷史作品 在遼國時代 遼契丹其實地域之廣,之大,遠比宋朝,經濟上也沒有差到多少,當初外華人眼裡的東方中國就是指的遼國 契丹一次的發音也就是當今世界對中國chaina的發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的鳴人(七代鳴人)真的超越所有前代火影了嗎?和斑,初代1v1能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