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山165940261
-
2 # 鄉里小科
和熊孩子相處是需要智慧和寬容的,一般人熊孩子能把人給折騰瘋了,正好現在是暑假、母慈子孝的溫馨的場景已不存在,取而代至的是雞飛狗跳、滿底埌積。 我覺得吧,應先和熊孩子約法三章,獎罰分明、恩威並施。
-
3 # 遠大小狀元
額。。。。。
其實我有點不懂,為何和孩子相處,要分暑假和上學呢?
和孩子相處,不是每時每刻的嗎?
我建議日常生活中應該這樣跟孩子相處
1、控制情緒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不要直接打罵,而是要控制情緒,然後冷靜下來,再問孩子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孩子自己吧事情意義說清楚,說完之後,家長一定要問孩子:這樣做對嗎?讓孩子自己評價,自己反思
2、恰當的批評孩子
父母可以批評孩子的行為,但是儘量避免使用暴力,當父母批評孩子的行為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只要他改進行為,就會改善他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但是父母如果對孩子說:你這個笨蛋,你怎麼這麼不爭氣等,孩子就會認為,不管怎麼改進,都不會改善他在父母心中的形象,可能從此就自暴自棄了!
3、學會傾聽
當孩子有了一些煩惱或者成長的問題的時候,想跟父母傾述時,父母應該積極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聽取孩子的心聲
4、尊重孩子的隱私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特別是正在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都在覺醒!因此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個人空間,允許他們抱有隱私,偵查的行為可能會破壞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5、學會溝通
在於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式的口吻,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換一種語氣更貼近孩子的內心,儘量使用商量的語氣,這樣能讓孩子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從而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
6、拒絕嘮叨
當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表現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的時候,父母就會常常提醒,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覺得嘮叨,這回事孩子產生厭惡甚至逆反的心理,專門和父母對著幹,反而把事情做的更加糟糕,與家長的關係也是搞的很僵,因此家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拒絕嘮叨。
7、建設性批評
孩子的行為不當的時候,父母應該學會使用建設性的批評技巧來幫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餐,家長可以說:你今早出門沒吃早餐,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餐,這樣一來,又能變帥,又能變高,還對身體好!
-
4 #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暑假來了,孩子們歡呼雀躍,父母們卻往往頭疼不已。孩子進入散養模式,放假誰來照顧?暑假要怎麼安排?家有學童的家長們無比焦心。
曾經有一期《康熙來了》,題目是“讓明星爸媽崩潰的暑假來了”。即使明星父母們也對孩子的暑假安排不知所措,甚至提出報名參加七、八個夏令營的誇張主意。
小S也曾經發微博吐槽暑假漫長無比,看來暑假的確是孩子的天堂,父母的地獄。
明星父母都如此煩惱,對於普通的職場父母來說,60多天,左手帶孩子,右手上班,真是想想就頭大!
作為父母,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又歡樂又有意義的暑假呢?
暑假怎麼過?愁壞了家長,累趴了孩子
一位二胎媽媽在網上分享的暑假安排,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這位媽媽有兩個孩子,兒子在讀小學,女兒還在幼兒園。可即使是這麼小的孩子,暑假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相比於這位媽媽熱衷於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另一位媽媽的暑假計劃則更注重學習。
她的女兒即將就讀小學五年級,而兒子也在幼升小的關鍵時刻。
她為女兒報了語文,數學,英語,奧數等各類培訓班,而兒子要學習拼音,寫字,一年級數學,語文等多門幼小銜接課程。
媽媽給孩子們報了這麼多課程,經濟壓力不小。這位媽媽訴苦道:“假期比平時更花錢,兩個孩子的暑期培訓費就要超過三萬,養個孩子就像碎鈔機,還不包括夏令營和帶孩子出門旅行。”
孩子對這樣的安排並不樂意,抱怨道:“媽媽每天排的課程表比上學的時候還累。”
父母是一片苦心,一心為了孩子能過一個充實的暑假。可孩子心裡卻希望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歡樂假期。
暑假是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屬於孩子的假期。到底怎麼過,還得孩子說了算。
放下焦慮,與孩子平等協商朋友小波的女兒今年即將升入初二,相比去年給孩子安排滿滿的暑期計劃,今年他選擇了“留白”。
他說,去年自以為做了一個完美的安排,但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女兒學得不情不願,學習效果也不好。
這次暑假,他決定把決定權還給女兒,讓女兒自己制定暑期計劃。
計劃中既包含了自己的暑期目標,還細緻地列出了每天的作息安排。
女兒說,她結合了自己各個學科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甚至立下了Flag,每天要早起晨跑,加強體育鍛煉。
小波驚喜不已,雖然不知道女兒最終能完成多少,但至少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
心理學中著名的“南風和北風”效應告訴我們,讓人脫下衣服的從來不是凜冽的北風,而是拂面輕柔的南風。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暑假是屬於孩子的假期,作為家長,引導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比幫孩子安排好一切更有意義。
讓孩子的假期歡樂又充實雖然我們鼓勵孩子自己規劃暑假,不過家長們也可以給孩子提出好的建議。下面這幾種過暑假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
1. 大量的閱讀
哪項能力在未來最為重要?一個可能的答案是閱讀能力。因為這不僅代表著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將成為日後的核心競爭力。
詩詞才女武亦姝在剛剛結束的高考中以613分(滿分660)考入清華大學。其中對她影響最深的習慣,便是大量閱讀。
武亦姝曾說,爸爸媽媽總是陪著她一起看書,一家三口沉浸在各自的人文世界中,讀到有趣的地方,就會一起停下來聊一聊。
紀錄片《成為巴菲特》中說:“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註定與讀書和終生學習形影不離。”
趁著暑假,為孩子挑選適合他的好書,讓孩子在閱讀中拓展視野,學習到的知識也許會比參加培訓班要更多。
更重要的是,陪著孩子一起閱讀,養成愛閱讀的習慣,會讓他終身受益。
2. 動手做家務
哈佛大學的學者曾經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培養密不可分。
很多家長平時看孩子學業繁忙,不讓孩子在家務上花費時間。放假有了充足的時間,不妨讓孩子一起參與到家務中。
網上流傳著《美國學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清單,頗有意思。
這份清單中,出現最多的竟然是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做小餅乾,烤蛋糕,洗車,親手種植物,趕集,逛商場,去超市購物。
面帶微笑地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成為了美國孩子最重要的暑假作業之一。
從簡單的小事做起,比如自己疊被子,整理衣物,可以讓他們養成自理的能力。
請孩子做父母的小助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是一種溫馨特別的親子互動。
3. 走近大自然
平時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很少有機會能親近大自然。
其實大自然能教會孩子的,比所有課本加起來都多。
電影《今年夏天我們一起過》中,小志是個叛逆的孩子,和爸爸總是爭吵不斷。
暑假到了,小志爸爸決定將兒子送到鄉下父親家。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兒子,初到鄉村時很不適應,但很快兒子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樂趣。
同時,在一家團聚的時刻,父子倆也慢慢找到溝通的方式。
大自然是孩子的遊樂園,兒童是天生的自然研究者。爸爸媽媽們帶著孩子走近自然,在充滿野趣的互動中,走進孩子的心。
4. 創造和孩子的獨特回憶
幾年前黃磊和孫莉排練《暗戀桃花源》時,正值多多暑假。夫妻倆帶著女兒一起巡演。一路看戲,多多背下了他們所有的臺詞,愛上了表演。
幾年後,多多走上了舞臺,表演了爸爸媽媽曾經演繹過的經典話劇。她說,最難忘的就是那年暑假,在後臺偷看爸爸媽媽表演。
每個孩子都渴望和父母擁有屬於他們的特別的奇妙經歷。趁著暑假,為孩子創造一份屬於他的獨特的童年回憶,多年後他回想起來,依然可以感覺到那一份純真和快樂。
暑假是孩子們繁忙學習中的假期,而不是讓孩子“談暑色變”的小學期。
適當地讓孩子參加文化課和興趣班,可以助力孩子提升,但前提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畢竟,父母們沒有暑假,不可能時刻盯著孩子,只有孩子認可並願意實踐,才能事半功倍。
孩子們學會了把心願投之於實踐、付之於行動,才能將良好的行為變成習慣。
相信有智慧的家長們,一定能引導孩子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暑假生活,在得到休整之餘,為未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
5 # 小菁老師
也許我家的孩子,有時的行為在別人的眼裡也是熊孩子!
和孩子相處,不管什麼樣的孩子我覺得大人如果做到以下幾點,都可以相處得很好:
1.多點耐心。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想要他成為什麼樣的,就必須多花點時間去塑造,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或者一對細心,耐心教育的父母!
2.多點趣味性。大多數稱為熊孩子的娃都是比較好動的,儘量不要讓他單獨的個人時間,多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遊戲,讓他參與進來,讓他跟人一起合作做某件事,然後給他鼓勵與自信。
3.規律性。跟他們相處,做任何事前,先交代規律,比如遊戲規則,按照規矩來做,然後再去展開活動,不至於在活動中孩子做出不符合規矩的事。
4.平等對待。不要因為別人給他灌個熊孩子的稱號,就覺得這個孩子任何事都不行,找出他的興趣點,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客服缺點,這樣對孩子會更好!
-
6 # 四季小繪
和這圖沒什麼區別,真的不會太難,只要你別把自己當成大家長,肯花出時間和他折騰,他很快就成了你的“兵仔”,有兵仔不聽老兵的話嗎?
問題是你願意自己真的成為一個兵仔嗎?
-
7 # 元姥姥123
暑假怎樣和孩子和平共處?從和平共處這個詞可以看出,我們的家長已經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大人的附屬品、他們是有思想、有個性的個體,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寵物。他們需要尊重。
生活工作中,我們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和平共處。靠的就是尊重,為什麼我們不能尊重孩子呢?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我們可以給他建議,和他一起分析每件事處理的利和害。但不能給孩子安排,更不能替他們做主。把我們自以為很好的強加給孩子!
只要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他們還是能和我們和平共處的!
我的朋友有一個弱智的孩子,之前忙於工作,交給孩子奶奶帶。二十歲的人了,智商和兩三歲孩子一樣,動不動就發脾氣,隨時隨地躺下就嚎。今年朋友自己帶,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只要不過分,都讓孩子滿意。但是不能做的,堅決不給,比如孩子愛吃麻辣食品,每天只吃一小袋,再怎麼鬧也不給,並告訴他,吃多了肚子痛。孩子就乖乖地不要了。
一個弱智的孩子都有思想,況且我們正常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尊重,才能和平相處!
-
8 # 謙君潤玉
因為本人尚未結婚,所以家中沒有所謂的熊孩子。那就以老師的視角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1.如果孩子願意,可以送他的興趣班。請注意我說的是興趣班而不是文化課的輔導班。暑假很長,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從小學習一點東西。男孩子可能傾向於跆拳道,唱歌、跳舞,女孩子可能傾向於樂器(如古箏),舞蹈。不過要注意,不要強迫孩子,需要他們同意、喜歡這個興趣班。
2.如果作業比較多,那可能就得選擇送他去輔導班了。人常說:“沒有作業,母慈子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熊孩子的作業千奇百怪,而且孩子的腦回路和正常人還不太一樣。常常讓家長崩潰。為了在暑假和熊孩子和諧相處,那就送他出去吧。
上面兩條都是“支出”,如果你捨不得,那麼我們就“引進”吧。
3.平時家長忙於工作,孩子忙於學習,交流較少,孩子是否抱怨過你們不陪他/她?趁著這個暑假,和孩子交流一下吧。
(1)去旅遊。如果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和自己的時間允許,帶著孩子去旅遊是一件不錯的事。旅遊過程中可以孩子分享自己的視角,多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如果自己知識淵博,每到一處景點,可以和孩子聊聊相關的故事。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偉大,知識好豐富。除了愛,他們還會崇拜你。慢慢的,可以拉近距離。
(2)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只能待在家裡,那麼就要約法三章了。手機電腦是孩子的顯性殺手。過度使用手機電腦不但影響學習,而且影響視力。學生玩手機容易趴著、躺著、蹲著等,坐姿不良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成長。所以務必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手機電腦、什麼時候做其他事情等都要事先說好。否則孩子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
(3)既然出不去,那就在家談談心吧。多關心關心孩子,不要張口閉口就是學習,多關心他在學校和其他小朋友的關係如何,和老師關係如何。有什麼開心的事願意和自己分享,有什麼煩惱需要告訴自己等等。談心能夠拉近彼此距離,讓相處更融洽。
不同的孩子脾氣秉性不同,習慣也不同。作為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多對症下藥。別人的建議再好,也不一定適合自己。希望你能夠透過自己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讓一家人度過一個愉快的暑假吧。
加油!
-
9 # 華姐生活記
孩子大了,暑假放假了。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孩子終於放鬆了。不要太過於拘束孩子,讓孩子放鬆的去玩兒,玩兒中學。 不要老限制孩子的行為。要和孩子和平相處,就像朋友一樣的相處。雖然淘氣,但要跟他講道理是能聽進去的,他現在有知識了,是會聽話的。 不要老限制孩子的行為。有了錯誤要及時給他糾正。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陪伴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
10 # 學生身邊人
我認為,要想和“熊孩子”和平相處,放任自流和嚴苛控制都起不到大效果,最好的方法就得陪孩子一起作好暑假規劃,有學有玩,有獎有罰,說到做到。
其次,家長也不能放任不管或者安排滿滿的補習活動,這樣孩子就是按你的要求做了也會敷衍做樣子。你認為他是熊孩子不聽話,他還認為你是熊家長,想幹啥就幹啥。
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和孩子坐下來一起制定暑假規劃,明確告知孩子啥不幹肯定不行,家長圈定學習方向,孩子制定玩的規劃,組合在一起製作出明確具體的活動時間表,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到幾點學什麼、幾點到幾點休息娛樂、幾點到幾點外出運動等等。另外獎懲一定要明確並徵得孩子同意,家長需要配合的也要明確,如孩子閱讀的時候家長也要陪著讀書,而不是玩手機,共同遵守,誰違反了就受罰,洗碗、做家務等。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牴觸情緒,還能培養養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各家娃,各家樣,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比做多少作業、上多少補習班要好的多,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規劃,“熊孩子”就會變成你喜歡的“別人家的娃”。
-
11 # 豫見張馳
“熊孩子”一般指的是未成年而處於上學年齡的孩子們。這類孩子的寒暑假一共有大概三個月,確實很多家長頭疼,如何管教他們既安全又能有所收穫呢?!個人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臨近放假前就得與孩子溝通,放假後孩子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計劃的比較好,家長就監督孩子假期執行(但大多數孩子主動積極性差)
二:孩子個人沒啥想法和安排時,家長必須事先都有為孩子擬定的假期計劃安排,到時拿出來與孩子溝通交流,因地制宜的調整。
三:假期必須讓孩子學習和玩統籌協調安排,學習時具體學什麼,學多長時間,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都得明確出來,假期正式孩子查缺補漏和趕超的好時機。自由活動(也叫做玩)首先就是安全第一,安排一些有益身體的健康運動或興趣班等
四:家務:必須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體驗家長勞動的辛苦,也能學到一些基本生活技能。
五:參加公益活動:有條件的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交通指揮,會場服務,養老院,孤兒院助老協殘等有意義的活動。
回覆列表
熊孩子,顧名思義應該都是一些很調皮難管的孩子,和這些孩子和平相處最好的辦法就是投其所好。
俗話說吃軟不吃硬,大多數熊孩子都喜歡聽奉承話,家長不妨從從這方面多考慮一下。以前也有一位熊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一發起脾氣來沒完沒了,有時候甚至摔桌子砸板凳。後來,家長髮現這名熊孩子喜歡聽童話故事,於是家長急中生智就向他推薦了幾套童話故事書。他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愛,減少頂撞家長的頻率。
有時候,家長還會就書中的某個人物形象和某個故事情節與他討論一番,當然這些都是家長事先預設好了的。比如,你認為小駱駝的脾氣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因為是他喜歡的話題,所以一談起來滔滔不絕,談著談著他的臉就紅了,顯然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漸漸地,這名熊孩子和全家人都能和平相處了。
再比如,有個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家長一批評他,他就急。假期裡家長讓他和哥哥住在一個房間裡,哥哥學習認真,家長讓他每天監視哥哥,把每天監視到情況如實彙報。他還挺認真,每天都向家長彙報情況:哥哥今天預習了新課,哥哥上午聽英語口語……家長順勢對他教育,要他也要哥哥那樣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他受到了啟發與薰陶,願意寫作業了。
面對家裡的熊孩子,家長不能簡單粗暴,而要積極應對,尋找最佳路徑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也許孩子會出現反覆,家長要有思想準備。教育孩子是件大事,絕不可掉以輕心呀。投其所好不失為一種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