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就是這樣開心

    “狄仁傑”算是影視文學中的一大IP了。據說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將有多部續集。古裝偵探系列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也已播出多年。前幾年,《神探狄仁傑》熱播的時候,劇中的“元芳體”還成了網路流行語。每遇到事件,狄仁傑經常徵求助手李元芳對案情的意見,提問“元芳你怎麼看”,這句話因此被網友們各種調侃借鑑。

    2015年,古裝推理單元劇《名偵探狄仁傑》誕生。這部劇裡的現代喜劇元素更多,狄仁傑還被安上了時下流行的“高智商低情商”人設。

    然而,歷史上狄仁傑的形象其實跟“探案”關係不大,他本人更談不上是什麼“名偵探”。

    史書對這位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的記述,主要是突出他的直言善諫。據載,因為狄仁傑常常上奏談論母子親情,多番請求,武則天才終於省悟,召回中宗並立之為儲君。後世文人對他的讚頌,大多都集中在他“終替武氏,克復唐基”這件事上。

    在影視劇中對各類案情興致勃勃的狄仁傑,在史書中反而留下了這樣一件記載:狄仁傑小時候,家中的一個僕役被殺了,縣衙裡來人盤問調查,家裡人都忙著接待和接受問詢。只有狄仁傑一動不動地坐著讀書。縣衙的人責怪他,他反而說:“書中的聖人賢良都在,我尚且接待應對不過來,哪有時間理你這樣的庸俗小吏?”

    似乎對案件一點興趣都沒有嘛!

    若說歷史上的狄仁傑有什麼能跟偵探形象扯上關係的,估計就是他在大理寺期間的工作事蹟。當時的大理寺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狄仁傑在儀鳳年間擔任大理寺丞,一年之內審理判決了積壓案件達17000件,沒有一人認為冤屈再要求申訴的,展現了高明的斷案能力。

    狄仁傑斷案的經過並沒有留下細節記載,因此無論是小說還是影劇,有關他破案的事蹟都是文學想象,並不符合史實。

    民間長期流傳著狄仁傑斷案的故事。到了清朝,有無名氏根據這些傳說素材寫了一系列小說《狄公案》(又名《武則天四大奇案》)。這部小說的前三十回是寫狄仁傑任昌平縣令時平斷冤獄,後三十四回寫其任宰相時整肅朝綱的故事。在《狄公案》的故事中,狄仁傑已然化身成為一位完美的官吏,關心百姓疾苦,善於偵探奇案。

    作為一部公案小說,《狄公案》跟其他的公案小說差異不大,都是主要圍繞除暴安良的俠義事蹟、官司的平反刑獄。除了《狄公案》,這類作品還有《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等。

    而狄仁傑能化身“名偵探”流傳至今,還離不開一位外國人:高羅佩。

    荷蘭的漢學家、外交官、小說家高羅佩

    高羅佩是荷蘭人Robert van Gulik的中文名。他出生於一個荷蘭軍醫家庭,童年時跟隨父母生活在荷屬東印度。在那裡的中國城,他初次接觸到漢文化。回荷蘭上學後,高羅佩便開始自學漢語,並給自己取了一箇中國名字“高羅佩”。在著名學府萊頓大學,他主修漢語、日語及法律,發表了一系列對中國文學的研究論文。畢業後,高羅佩選擇了外交部的工作,來到東亞各國開啟了文化之旅。

    雖然身為外國人,但高羅佩對中國文化鑽研頗深,在古琴、性文化等領域都有研究著述。

    某次,高羅佩在東京的一家古玩書店偶然發現《狄公案》這部小說,深深為之吸引,決定把它翻譯成英語。這部小說的翻譯其實算是1941-1945年期間太平洋戰爭的產物。由於高羅佩不得不四處奔走赴任,不太可能有機會進行更深入複雜的漢學研究,空閒時候只好翻譯小說。

    他其實只翻譯了《狄公案》裡前三十一回的內容,也就是狄仁傑在昌平縣令任上判決的三樁奇案。原著後面的章節與斷案無關,主要圍繞著狄仁傑在朝堂上的政治鬥爭展開,跟前半部分的內容和風格都有一定差異。高羅佩甚至斷定,後半部分是由另一位水平比較拙劣的作者寫的,行文明顯更加拖沓冗長。

    他認為,如果這些故事能夠被以外國讀者們熟悉的方式重新寫作,肯定能引起更大的反響。在接下來的20年裡,他以《狄公案》為藍本,創作了自己構思的一系列故事:《銅鐘案》《四漆屏》《御珠案》《紅閣子》《黑狐狸》等等。這些篇章構成了《大唐狄公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在他的小說中,狄仁傑被稱為“Judge Dee”,也就是“狄法官”,大多時候擔任縣令一職。與歷史上真實的縣令不同的是,小說中的狄仁傑親力親為地調查各類案件,更接近於一位偵探。

    由於這系列故事的斷案情節貼近現實,並無太艱深的文化背景障礙,英文小說《大唐狄公案》一經面世,即在歐美各國引起轟動。

    將中國古典文化與西方推理元素結合,是高羅佩的拿手好戲。比如《紅閣子》一篇,作案手法便是西方偵探小說中典型的密室殺人型別。而且中國傳統的公案小說注重道德說教,西方推理小說注重人性和心理刻畫,對於現代讀者來說,注重後者的《大唐狄公案》無疑更加有吸引力。

    兩種小說的文字意象和語言風格也大為不同。對比著讀起來,也挺有趣。例如在《大唐狄公案》中,《紅閣子》篇結尾的文字就明顯帶有西方色彩,與中國傳統小說迥異。

    《大唐狄公案》在流傳開來後,“狄法官”就有了“中國版福爾摩斯”之稱。福爾摩斯系列小說早在晚清時期就被引入中國,他的名字也成為了偵探的代名詞。

    不過,雖然同是刑偵破案題材,中國公案小說與英國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仍然大相徑庭。公案小說中,無論是狄仁傑還是包青天,本質上來說還是官員,而不是福爾摩斯這般的“私家”偵探。也有人認為,福爾摩斯之所以受當時的中國讀者歡迎,是因為晚清官場太過腐敗,人民渴望有另一種“非官方”的英雄人物出現。

    197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狄仁傑之朝雲觀》正是根據高羅佩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只是年代久遠又西洋味十足,國人並不熟悉。

    40多年來,狄仁傑相關的影視創作仍在不斷湧現。這位古代名臣的形象愈發豐富起來,從懸疑推理到奇幻冒險,從正劇到喜劇,都有他大展身手的空間。

  • 2 # 娛樂侃秀

    狄仁傑,大唐名相,曾力勸武則天迎歸李顯為太子,唐祚而且中興,狄仁傑也而且成為千古名臣。但現在大夥兒對他的印象,卻是個偵探。

      從名臣到名偵探

      狄仁傑一生履歷,跟司法有關的只有兩段:早年當地方官,還有就讓在中央擔任大理寺丞,你這個工作,都時要斷案決獄。上元二年(675年),四十六歲的狄仁傑調入中央,任大理寺丞,你這個職位負責制定量刑,官階不高,什麼都有有從六品上,但狄仁傑在你這個職位上表現出色,《舊唐書》卷八十九《狄仁傑傳》記載他“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一年之內將歷年積壓的舊案審理一清,涉案的一萬七千人全版服從判決,這麼再上訴的,頻寬確實高,但他具體辦過你這個大案要案,史書無載。這就給了後世的“律政作家”們富有的創作空間。

      清宮殿藏本狄仁傑畫像

      唐傳奇、宋話本、元雜劇,都冒出過狄仁傑,但此時他的形象,主要還是“中直賢臣”,到了明清,畫風一變,當時小說盛行,有點硬是公案小說,過後結合了俠義、探案等元素,大受歡迎,歷代的賢臣能吏,尤其是符合老百姓對“青天大老爺”想象的,都被拉來做了你這個流行文學的主角。明代的《包公案》,是其中典型代表,到了清代,公案小說井噴,流傳至今的都是《施公案》、《劉公案》、《海公案》、《於公案》、《彭公案》、《李公案》,除了《海公案》的主角海瑞是明朝人,你這個的,施世倫、劉墉(劉羅鍋)、于成龍、彭鵬、李持鈞(原型李秉衡),都是清朝人。

      與之相比,狄仁傑你這個唐朝IP,就顯得有點硬過氣,《狄公案》(叫華《武則天四大奇案》)於晚清的光緒十六年(1890年)刊行面世,更快被你這個小說淹沒。而且,《狄公案》一種生活有巨大的間題圖片:這部小說僅有六十四回,內容前後脫節。前三十回,講述昌平縣令狄仁傑連破民間三樁奇案。後三十回,則講述狄仁傑升任河南巡撫乃至入京過後,智鬥淫僧薛懷義、剪除武氏一黨直至迎廬陵王李顯回宮、匡扶唐室的故事。後三十回缺少探案元素,情節乏味,自然這麼讀者。更可怕的是,清朝官府認定《狄公案》是以武則天影射慈禧太后,對《狄公案》厲行禁刊,這因為《狄公案》的作者不敢署名,時至今日,大夥兒什麼都有有知道《狄公案》的作者是誰,只有勉強記做“不題撰人”、“佚名”過後“無名氏”。

      復活狄仁傑的荷蘭人

      但在今天,狄仁傑過後從公案小說界脫穎而出,並進軍娛樂圈之,成了中國“神探”代言人。你這個IP開發史上的鹹魚

  • 3 # 親愛的成77

    一直都很喜歡狄仁傑斷案系列,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系列,統統我都看過,包括以前翻拍的無數個版本。以前系列的都是根據高羅佩的《狄公案》原封不動的改編,基本沒創新,破案跟包青天系列一樣,傳統。然而最近幾年,狄仁傑走上了推理路線,重新整理古裝電視劇新高。一直都在追狄仁傑系列。裡面的推理基本上是作者的創意概念,而不像之前《少年包青天》裡面的推理則是抄襲日本推理漫畫。

    梁冠華主演的系列一直都還期待有下文,可惜沒有。電影版本自從拍了通天帝國,就繼續有了這部。每一部的華麗大場景很像遊戲裡的感覺,唐朝的繁華、喧鬧與前衛的感覺衝擊著感覺神經。故事離奇帶上推理情節本就是一大賣點,場景的特效成為第2賣點,眾多明星加盟是第三賣點。古裝打鬥佔據很大市場,喜歡古裝劇的就是喜歡古裝的武俠感覺。

    比較通天帝國,神都龍王的特效比較多,而且濃郁的唐朝

    長安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唐朝的開放度本就是當今都無法比擬的,加上故事的神秘,很容易渲染。拍攝運用了概念畫的元素,這點超級贊。概念畫本就是一個奇幻,渲染氣氛強烈的東西,放在電影裡,畫面很具有衝擊力。開場就是長安全景,氣勢很不錯,因為不是看的3D效果,所以也不好過多評價,只是之前看過其他的另一部奇幻劇,相較於這個大場景,個人感覺就已經勝上一籌。

    徐克導演的故事都是比較武俠,內涵深刻的東西,3D運用技術到這裡,場景很不錯。故事裡的巨鱷,怎麼想都覺得超級誇張。因為世界上最大的鱷魚沒那麼大。不過故事的氣氛渲染相當不錯。不管外界的褒貶怎麼樣,我個人感覺,已經是國內很不錯的特效電影了。翻翻國內奇幻類的故事片,找到相等的可值得看的很少,這個算不錯啦。

  • 4 # 小企鵝的嚮往

    結合了很多的異域風情元素,從一個國家整體出發,每個故事都環環相扣與保衛國家安全和治理朝政相關聯,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在比亞迪唐和寶馬x6之間糾結,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