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外人已朽

    鼎一種身份是炊具,另一種身份是禮器。鼎是古人祭祀用的禮器,天地、宗廟、社稷、山川都是祭祀的物件,“國之大事,為祀與戎”,鼎的地位也隨著祭祀的不斷神聖化而日漸提高。祭祀不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權利。

  • 2 # 月夜luck

    在中國古代鼎的主要作用就是烹煮食物和盛貯肉類的一種器具,一般有三足圓鼎和四足方鼎兩種,雖然一開始鼎只是一種烹飪之器,但是在大禹鑄九鼎的傳說之後,鼎就成為了一種傳國重器,然後又發展成一種祭祀的器具,尤其是到了後來,更是被認為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

    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春秋左傳》有記載:夏朝初年,劃天下為九州,設州牧。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鼎。派人先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精選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全國九州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

    擴充套件資料

    發展時期

    中國從夏代開始進入階級社會,而象徵國家政治權勢和軍權、神權的青銅製造業,完全為貴族所壟斷,這些青銅器的製造均是以貴族的意志、需要和審美意願為依歸。中國青銅器歷經20多個世紀的發展衍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初期:夏代——由於銅的冶煉工藝尚不成熟,且材料難得造成現今所出土的夏代青銅器種類稀疏,至今為止出土的夏代青銅器是“乳釘紋爵”。

    2、盛行期:商代(商代遷都殷(今河南安陽)以後至西周前期,約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時期)——此時的青銅器體形厚重,造型規整,紋飾華麗,體現出一種獰厲之美。例如:司母戊方鼎、獸面紋方鼎、乳釘紋方鼎、克鼎、子龍鼎等。

    3、成熟期:西周(西周後期至春秋前期)——春秋時期古人發明了“失蠟法”“分鑄法”“錯金銀”技術,使得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造型更加別緻、繁複。代表作有;蓮鶴方壺

    春秋中期至戰國時期——青銅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其後實用意義逐漸減弱,成為權勢的象徵物。

  • 3 # ԅ囂士ԅ

    鼎是中國青銅文化時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直到現在,華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

    具體重量史料被沒有詳細記載,依照推理,各朝各代,甚至每位君王時期所鑄之鼎在造型重量上都有著一定區別。

  • 4 # 辰然詩話

    鼎是中國古代一種青銅器,一般為三足或四足兩耳,通常刻有精美的紋飾,初為一種炊具,後來因用於烹飪祭祀給神的犧牲而上升為禮器,成為政權中君主和大臣權利象徵。據文獻記載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

    相傳禹建立夏朝後鑄九鼎以寓意擁有九州,上刻對應山川的圖形。夏被商滅後九鼎就遷到商朝的都城亳邑,周滅商後又將九鼎遷到都城鎬京。

    因鼎為權利象徵,很多成語都表達了這種意思。如:問鼎中原、一言九鼎、春秋鼎盛、鼎足而立、三分鼎立等。

  • 5 # 文化綜藝薈

    古代朝堂上放的鼎,一般是作為禮器用的。

    上古時期,鼎是國家的象徵,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彭城下。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九鼎雖然下落不明,但後世仍然把鼎當做國之重器,代表著國家權利。戰國時期魏國實力強大,魏王曾經問當時的周天子鼎放在哪裡了,被其他王侯當面斥責,你一個一方諸侯怎麼有權利問鼎的事情呢?從那時候起,問鼎中原就被當做覬覦國家最高權利了。

    目前中國現存最大的鼎,是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後母戊大方鼎,重達830公斤,於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為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 6 # 陶然忘機

    鼎在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器物,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象徵。因此鼎自誕生起,便被賦於了一種特殊的地位。在朝堂上放置鼎,表達一種莊重,肅靜,公正,以天為鏡,證人要誠實守信,光明磊落。朝堂上犯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 7 # 深圳鄭海洲

    鼎,國之重器,象徵國家權力,因此常置於朝堂之上。大禹收天下兵器鑄成九鼎,誰也不知多重。春秋時楚莊王北伐戎,獲勝後在周都洛邑南郊觀兵,耀武揚威,問周天子鼎有多大?多重?被王孫滿懟了回去,留下個問鼎中原的典故,卻不知鼎有多大多重。秦武王知道有多重,但他剛掂量出鼎的分量就脾臟崩裂而亡,沒來得及告訴別人。後來九鼎遺失,唐代重鑄的也遺失,無人知其重量。

  • 8 # 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最初的鼎是由遠古時期陶製的食具演變而來的,即是由釜、陶支腳和灶的組合而成。鼎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條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燒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

    自從青銅鼎出現後,它又多了一項功能,成為祭祀神靈的一種重要禮器。普通人很難享用到。因為鑄造的成本高,也是貴族地位和階級的象徵。身份階級高低以擁有幾口鼎為標準,“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這是周朝定的禮儀制度。鼎逐漸成為了傳國重器。

  • 9 # 東土文40376606

    鼎是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春秋左傳》有記載:夏朝初年,劃天下為九州,設州牧。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鼎。派人先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精選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全國九州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

    鼎的作用

    1.做飯的炊具。鼎,最初是很普通的,只是個烹飪的東東,和現在的鍋差不多。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鼎的三條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燒火,用來燉煮和盛放魚肉。“鼎鐺玉石”“鐘鳴鼎食”等成語就說明了古代貴族生活的奢侈。那時的王公大臣喜歡吃肉,經常用鼎煮,不同種類的肉放在大小不一的鼎裡,煮熟後直接吃,古籍中的“列鼎而食”,那場面也真夠壯觀的。

    2.專門用於祭祀或典禮,是身份的象徵。

    青銅鼎出現後,它又多了一項功能,成為祭祀神靈的一種重要禮器,普通人很難享用到。因為鑄造的成本高,也是貴族地位和階級的象徵。你是什麼身份就看你家有幾口鼎,“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這是周朝定的禮儀制度。

    3.被視為傳國重器。

    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具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歷史上有“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藉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後來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問鼎中原”“問鼎三甲”直接說明了鼎對於國家的重要。

    鼎在青銅器時代用處多樣,所以形狀大小重量也多樣.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這件商代的司母戊鼎通高133釐米、重875公斤,1939年於河南省安陽殷墟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八首帶蓋小鼎.現藏於鳳翔博物館,出土最小的鼎.大小不超過10公分.不足5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搞笑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