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聞
-
2 # 菠蘿是個大山芋
不要劇烈運動。提倡健康減脂,控制飲食,營養要全面,攝入量慢慢的減少,加強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每次鍛鍊的時間不少於1小時儘量增加消耗,兩者配合,攝入量小於消耗量,效果就出來了。
-
3 # 科學運動與健康
體重的管理依賴於能量平衡,受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影響。一個超重或肥胖的個體要減重,其能量消耗必須先超過能量攝入。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運動處方推薦如下:
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練習:
頻率:至少每週5次,使能量消耗最大化。
強度:推薦中等強度至較大強度運動。起始運動訓練強度應該保持在中等強度,強調延長運動時間及增加運動頻率,最後增加到較大運動強度運動,這樣效果更佳。
時間:每天30min,每週共150min,逐漸增加至每天60min每週300min的中等強度。增加更多的較大強度運動可以獲得額外益處,但是參與者應該能夠並願意參加較大強度運動,因為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損傷。每次至少10min的間歇運動也是一種有效的運動方式,對於運動初期可能效果更明顯。
方式:主要是有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運動,輔以抗阻運動和柔韌性練習。
改變飲食目標和運動習慣,能保持這兩個行為的改變就會獲得顯著的、長期的減重效果。每日減少500-1000kcal能量攝入,直至達到體重減少的目標。能量攝入的減少應與減少每日脂肪攝入量至每日總能量攝入的30%以下相結合。超重和肥胖人群每週的體力活動量應逐漸增加至少150min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以最大程度獲得健康體適能益處。逐漸增加至較大量的體力活動,以促進長期體重控制。將抗阻運動作為有氧運動的輔助辦法,適量地減少能量攝入以減輕體重。
-
4 # 39小心肝
這些運動對高血壓患者有好處
● 散步
散步是高血壓患者最適合的一項運動,一是因為這項運動非常柔和,二是因為散步還可以收縮肌肉可以刺激血管促進血液迴圈,運動能增強血管彈性,這樣動脈內的血液也就可以順暢的流動,幫助穩定高血壓。
● 慢跑
慢跑的運動量稍微要比快走大一些,對於高血壓情況不太嚴重的患者而言是非常適合的,而且堅持慢跑還可以慢慢讓血液迴歸到正常範圍之內。選擇慢跑的速度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來進行判斷,要以不累為基礎,一般情況下每天半個小時就可以達到相應的效果。
● 太極拳
太極是比較適合高血壓的一項運動,可以活動到全部身體,而且動作柔和,打太極時還可以讓肌肉放鬆,同時也會讓血管放鬆讓血壓下降,但是一定要注意打太極的時候思想一定要集中。
● 爬行運動
直立時,人的大腦處於最高位置,容易引起缺血缺氧,再加之人在直立即時心臟只做了一些極輕微的運動,久而久之適應能力會減退。而做爬行運動時,可將身體重量分散到四肢,減輕腰椎、頸椎的負荷,對肩頸疾病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同時,爬行時,心臟、腦和軀幹幾乎水平,心腦血管的血液供應更快速,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爬行時要先熱身5-8分鐘,建議選擇平坦的場地進行,並做好防護措施,以免發生意外。爬行運動看似運動量小,但也要控制運動量,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回覆列表
在日常生活中提起高血壓,很多人都會感覺非常的害怕及恐懼,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對於高血壓是非常的敏感。因此需及早的預防高血壓的發生,讓高血壓遠離我們的生活。
運動可以幫助降血壓
1、步行其優點是非常方便,很適於操作,容易被接納。一般五六十歲的人在良好的條件下,每分鐘行60步,運動20~60分鐘。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這樣有助於改善心血管的代謝功能。過去我們要求一天1次,現在提倡年齡偏大、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可以將整個運動在一天中分為幾次完成。步行注意姿勢,儘量保持均勻呼吸。
2、慢跑每天跑25分鐘以上,每週至少3~5次。一般來說,慢跑適用於年輕人、體質較好的人。老年人散步已經足夠。跑的時候精神要放鬆,地面要平坦,鞋子要寬鬆。兩手緊握拳,身體自然放鬆,跑步的時候呼吸也不能太急促。
3、騎車下雨天在家裡運動,可原地跑步,或用登山機、原地腳踏車等。
4、太極拳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美國做過一個研究,兩組情況差不多的人員,其中一組進行太極拳訓練0.5—1年後,發現他們的平衡性和防跌倒能力普遍增強。而另一組沒有參加訓練的人則沒有明顯改變。
慢性高血壓病人在運動中要注意,運動後常常會出汗,汗出多了血液會濃縮,要注意補充相應的水分和鹽分。我們常常和老同志講,中國的茶水就是很好的保健品,老年人要多喝水,血脂偏高、胃腸道功能差都會改善。
高血壓用藥有哪些誤區
目前,中國近2億的高血壓患者中有不少人都存在用藥誤區,如:擔心副作用不吃藥、服藥時間不對、頻繁換藥等等。
誤區一:難受了才吃藥
有些患者把降壓藥當成止疼藥、止咳藥來使用,當出現頭暈、頭痛症狀才吃藥,其實這種做法很危險。降壓藥吃吃停停會導致血壓忽高忽低,不但不利於血壓穩定,還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誤區二:用藥時間不對
很多人早上起床後血壓容易出現高峰,誘發心腦血管病急性發作。這類患者在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吃降壓藥,但如果晨練完或吃完早飯再吃藥,就很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
誤區三:跟風吃藥
有的患者會“道聽途說”,聽說某某降壓藥好,就自己去買來吃,結果引起其它疾病發作。高血壓治療要根據每個人血壓水平、危險因素、伴隨的其它疾病都不一樣,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誤區四:服藥不測血壓
要想知道降壓藥有沒有效果、藥量是否合適,不僅要觀察症狀是否減輕,更重要的是每天測量血壓。高血壓患者每天至少測量一次血壓,而每天早晨起床後測量比較準確。
誤區五:頻繁換藥
有一些患者不按照醫生的指導用藥,而是自作主張換來換去,結果導致血壓波動,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其實任何藥治病都有一個過程,降壓太快的並不一定是好藥。有的降壓藥作用比較溫和,從服藥到理想平穩控制血壓一般需1周時間,在此期間不要來回換藥。
誤區六:擔心副作用
有患者看到降壓藥說明書上的副作用就特別擔心,因此排斥吃降壓藥,或改服其它所謂“沒有副作用”的藥物。其實,副作用只是對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況做出的提示,並不是說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有時候藥用得好,副作用也能成為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