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文先生說
-
2 # 覃仕勇說史
為何清史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元史卻冷冷清清很少被人提及?
四個原因:
一、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只有九十七年,而清朝長達二百七十五年,自然,統治時間越長,留下的烙印越明顯,從這一點說,人們對清朝印象深刻,而對元朝的印象要淡薄得多。
二、元朝歷史是六七百年以前的事兒,相對比較遙遠,認識上比較陌生;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離我們最近,比較熟悉。
三、元朝純以武力入主中原,也純以武力統治中原,帝國來去如風,文化、風俗、典章、制度等等保留本民族特點,未完成民族融合;清朝採用漢族先進文化,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全盤向中原文化靠攏。
四、《元史》編著簡陋。上面提過,元朝歷史是六七百年以前的事兒,今天的人要了解它,只能透過閱讀史書。但朱元璋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即位的當年,便宣佈元朝於這一年滅亡,並在這一年下詔編修《元史》,目的以此來說明元朝的滅亡和明朝的興起都出於“天命”,而他自己則是“奉天承運”的真命天子。結果,纂修組僅用了188天的時間,便完成了洋洋灑灑共159卷,實際上不過是從元大都繳獲的元十三朝實錄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經世大典》進行簡單的複製加貼上,則其簡陋可想而知。錢大昕曾強烈吐槽說:“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無如《元史》者!”雖說照抄史料,因此儲存了大量原始資料,料價值高,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往往佶屈聱牙,索然無味,只能束之高閣,敬而遠之。另外,纂修人都是漢人,對元朝蒙古族的制度並不熟悉,很多東西一知半解,寫起來亂七八糟,就算讀者下定決心去讀,到底來仍是如在雲霧裡,不得其解。相對來說,《清史稿》材料豐贍,且《清史稿》之外,關於記述清朝歷史的各種資料史書浩如煙海,要了解清朝,渠道很多,而且,洪秀全、孫中山喊出的口號,近代革命志士仁人的反清反帝鬥爭,西方外來侵略的殖民,義和團運動的血淚,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喪失,琉球群島的割裂等等……清朝的話題,也是十天十夜也講不完。
最後補一句,以元朝為背景來講述故事的文學作品,我只看過一本陳端生寫的《再生緣》,印象中,除了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這兩段亂世,元朝真是沒什麼故事可聊。
-
3 # 城西向南
“津津樂道”要看在什麼層面上說。就演義而言,《元史》的確不如清史,清朝若干歷史事件都是文學、戲曲、影視的絕佳素材。最著名的如宮內“孝莊下嫁”、“雍正繼位”、“兩宮爭權”、“雍正無頭案”;宮外“兩次鴉片戰爭”、“虎門銷煙”、“太平天國”、“甲午海戰”、“義和團”一系列內政外患,既構成了探秘獵奇的宮廷內幕,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波瀾壯闊的近代畫卷。
因此,清史便成了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絕佳話題。
就正史而言,《元史》儘管有著種種不足,但畢竟被元代以後諸多學者、史家所認可。但清史目前還只是《清史稿》,並沒真正進入“二十四史”而成為“二十五史”。因此,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上講,清史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這也使得清史充滿了爭議性,並衍生出很多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雅者如《紅樓夢》與康熙、雍正兩朝的關係;俗者如清史專家閻崇年被扇耳光,無不是學界、坊間的熱點。
反觀《元史》,由於漸染已久的某種心態,無論學界還是民間都對元代持有某種程度的疏離,而忽視了“元小令”“元雜劇”“元繪畫”“元書法”等文學藝術的興起之由,以及它們對後世的影響程度。不少人只記得文天祥、陸秀夫而故意遺忘了元好問、黃公望、趙孟頫,這是不公平的。
在異族盤剝屠殺漢人之際,也有高智耀、察罕這樣的異族人、色目人為拯救儒士,拯救漢文化而甘冒風險,奔走呼號。他們“繼往聖之絕學”的這份功績,不僅永載史冊,更應該廣為傳頌。
因此,清史被人津津樂道和元史冷冷清清很少被人提及,除了客觀原因而外,也有我們自身的不盡公平的主觀選擇。
-
4 # 純粹雜談
元和清兩個非漢人統治的朝代,留下的歷史話題一個冷清一個熱鬧,原因有以下幾點:
元的封閉排外和清的開放融合。元朝建立後把人分為四等,漢人被定位下等人,這種拉民族仇恨的排外做法註定被孤立,官方語言定為蒙語更使其固步自封,本來就有反抗心理的漢人誰還有興趣學習蒙語研究元史。相反清朝的開放使得滿漢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融合,碰撞出不少精彩火花,為現代影視劇提供了豐富題材,所以有後人對清史能津津樂道。
元清兩個朝代的存在時間相差很大。元朝統治的時間97年和清朝的268年差太多,時間太短留下的歷史內容就少的可憐了,實際元朝統治的和平時期也就70多年,在這期間內鬥一直沒停息,這種狀況註定少為人知的元史冷清。清史近300年的跨度,是距現在時間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也就留下來更多的歷史資料。
血腥簡陋的元史讓歷史愛好者興趣不高。元朝的建立是血腥的,殺戮式征服對於漢人來說是一場災難,是一個掠奪者外族入侵。內心是排斥的。再者元朝的歷史不外乎就是內鬥、撕逼、互掐,實在沒新意故事,提不起研究和愛好者的興趣,成冷門了。
冷清的元史還是有亮點的:與唐詩宋詞齊名的元曲可謂中華文化的瑰寶。元時期的自由貿易也是相當繁榮,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港”的刺桐港也就是現在的泉州港,在元朝時期達到鼎盛,是當時世界重要港口也是中外商品主要集散地,流通六十多個國家。
應邀答題,不吝指正。
-
5 # 每天學點history
清和元同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二者的火熱程度卻天壤之別。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其一:建朝時間
清朝歷史長達270多年,而元朝歷史只有90多年。
其二:與漢文化融化程度
元朝統治階層將漢人、宋人劃分為低等,對漢文化也是及其輕視的。而清朝統治階層卻積極學習漢文化,滿漢融化程度很高。
其三:文學成就對比
元朝戲曲很發達,但文字簡短的戲曲表現的內容太過於有限。而清朝小說盛行,文學體裁豐富,能夠記錄更多的社會生活內容。
其四:年代距離遠近
元朝距離我們現在社會已經600多年,現代人對此比較陌生遙遠。而清朝上個世紀剛覆滅,自然現代人十分熟悉。
其五:元朝爭議
很多人認為元朝是外族人建立的,也就是現在的蒙古國,故而不做太多描述。對漢族史來講,這90多年是恥辱。但是主流歷史學家認為,元朝就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
6 # 賣女孩的小火
元史是明朝人編修,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口感,使人們對元朝深惡痛絕,一味貶低元朝,抬高自己的價值。清史稿離我們最近,所以大家接觸的比較多,自然就覺得清史的故事比較有意思,其實雖然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造成大統一,但是元朝摒棄漢文化,壓榨漢族人民,清朝在短短的幾十年完全漢化。
-
7 # 午大韋
中國元朝只是蒙古帝國的殖民地,蒙古國到現在還存在,大家都說是自己的祖國多尷尬。華人只在解放後才把元朝當做自己國家的朝代。清朝雖然也是侵略者,但清朝被我們繼承了當然也成了自己人。
-
8 # 書劍飛花
元朝給漢族留下的滿是傷痛與恥辱,正因其蠻暴粗野致國民病徹肌骨,故元存不足百年便被推翻。華人對元提及甚少,歐州對元也避之,看歐州史對元的記載充滿了恐怖與憎恨,並非成吉思汗一代天驕!具史載元治天下,十里允一菜刀排班輪用,異族結婚必先由蒙人先享用新娘再歸新郎,此兩點就足以使其早亡!
-
9 # 溫柔的利刃
清朝的女真人為了其統治的平安長久選擇了接受先進的農耕文化,從意識形態上完全漢化了,從而使得滿族完全融入到了中華大家庭。而蒙古人依靠馬上的武力打下了橫跨亞歐非州的大片地區,落後打敗了先進。但是這個落後民族只相信窮兵黷武在文化建設上毫無建樹,而且自覺自己是天之驕子拒絕其他文明的影響滲透。被朱元璋轟回大漠後華夏大地是文化荒漠。這樣一個馬背上的短命的仇視漢人仇視先進文明的朝代,誰願意提及他?誰願意研究它?就算有人選冷門研究它可又能出什麼成果呢?元朝!華夏文明史上一塊醜陋的疤痕!
-
10 # 海底二萬里2565
元朝蒙古人殺了幾千萬漢人,在元朝漢人命就值頭驢錢,最低階的人,死了白死,要不是朱元璋的話還真說不準漢人就讓蒙古人整滅絕了呢~你說為啥華人不願意提他?道是蒙古族人的蒙古包裡家家戶戶都掛著成吉思汗的像,不知道了解元始的漢人看到了會咋想
-
11 # 歲月風鈴
歷史的記載也要根據事實,統治的年代和當時的文化傳統,也約束了當時的文獻記錄。元朝統治不過百年,也許對漢人來講,經過二代三代人也就是適應當時統制的過程,而後又被明朝統治,也導致文獻過少。而清朝歷時三百多年,也出過幾代明君,為坊間廣為流傳。隨著當時統治步入正軌,天下太平,也就為當時的史料記載提供了大量的人文趣事和歷史印跡,再則清末的瓦解以及天下大亂和外國入侵,終究使中華泱泱大國到了崩潰邊緣。給華人創下了抹不去的痛!所以現在人談論清朝的褒貶比元朝居多。
同樣都是少數民族一統中華,都開闢了巨大的疆土,為何清朝屢屢被人搬上熒幕,各種清朝大劇、戲說層出不窮,而元史卻鮮見於熒屏,以至於普通人對大清如數家珍,卻對元朝只有模糊的印象。
回覆列表
雖然兩個朝代都是少數民族統治下,但元採取的是對漢人非常高壓的政策,而清則是高壓與懷柔並進,在對待前朝方面,清是厚葬明思宗,招降明臣,招攬隱士,減少賦稅,尊重漢文化。元方面增加賦稅,圈佔民地,科舉不公,壓制仕儒地位,對漢人實施重典。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