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4
回覆列表
  • 1 # 劉鐵山

    01

    好朋友蓉在美甲店裡做指甲,中間進來一個電話,因為不方便接聽,蓉按了擴音,電話那端傳來一段低沉的男中音。

    男:喂,你在哪呢?

    蓉:我在做指甲。

    男:哦,那一會有什麼安排嗎?

    蓉;沒有啊,做完回家了。

    男:那麻煩你幫我把衣架上的兩件呢子大衣送去幹洗吧,下週出差我應該會用到。

    蓉:是一件深藍色和一件咖色的嗎?嗯。我知道了。

    男:那辛苦你啦,沒事先掛了。

    店裡的小妹好奇,忍不住問蓉:“這是誰啊?你男朋友吧?”

    蓉說:“哪是什麼男朋友啊,這我老公啊,都結婚十年啦。”

    小妹大驚:十年?!可據我所知,身邊的老夫老妻們對這類家事,不應是拿起電話就說:“喂!你在哪?早點把我衣服送去洗了!急等著用!”

    蓉笑著解釋說:“先生在生活中就是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男人。從認識他起,不管是對她,還是對其他人,一律是謙遜有禮的態度。”

    不僅他如此,他家裡人也這樣。蓉說:“剛開始跟他家人打交道,也有點不習慣。”

    後來慢慢發現,他們這樣說話,並不是跟你客氣、拿你當外人。而是就這樣的語言習慣,不僅是對兒媳,對兒子、包括對自己孫子,都是這樣。

    嫁給一個說話溫和的男人(家庭),蓉說,日子久了,倒也發現其好處來。

    第一是蓉自己的性格在發生改變,以前脾氣火爆,現在待人接物平和多了。連她自己家人都說,現在和她說話明顯比以前順暢舒服。

    第二是和老公基本吵不起來。家裡的那些問題,有什麼是不能好好說話解決的呢?

    第三是兒子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性格Sunny活潑、健康開朗。他說話也小紳士範兒十足,在人群中從不畏生,也懂得照顧別人,這點很另家人欣慰。

    02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的確幸福感更強;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復一日的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本來丈夫只是想讓妻子關一盞燈,調節一下眼睛;

    卻一開口說成:你開那麼多燈幹嘛?不浪費電?!就不知道考慮下別人!

    本來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儘快收衣服;

    一個電話打過來,卻成了質問:你在幹嘛?外面下雨都知道不?真不想事!

    本來丈夫只是想建議妻子,這條路上直行更安全;

    話到嘴邊卻成:怎麼隨便變道!不要命了嗎?撞上責任都是你的!你負的起嗎?

    本來母親只是批評兒子,考試可以更加認真和仔細;

    一張嘴成了:你這眼睛幹嘛用的?跟你爹一樣瞎!

    明顯可見,同樣的語義以禮貌、溫和、留有餘地、為對方設想的方式說出來,收穫的是另一方的感激、體貼、關懷和實際行動;

    而同樣的語義以簡單粗暴、上綱上線、指桑罵槐、甚至人身攻擊的方式說出來,收穫的則是對方的暴跳如雷、火線升級和拒不行動。

    不僅是夫妻之間,後者也更容易與外人發生是非口角。

    幾天以前,駭人聽聞的武昌火車站砍頭事件,起因只是一碗麵漲了一塊錢?

    而如果店老闆換一種平和的口吻,說:“對不起,春節開始因為原材料上漲,我這也加價一元錢。還沒來得及改動標牌,請您理解”。多半會相安無事。

    可事實是,這老闆盛氣凌人的說 :“我說多少錢就多少錢,吃不起別吃,給老子滾!”結果遇上了同樣脾氣暴戾和性格偏執的吃客,卻不想丟了性命。

    不僅是成人之間,未成年的世界裡也是同樣。

    因為家有小娃,我特別關注過多起校園霸凌案。承然,這些施暴的孩子多半性格有問題,但看那些似偶然被施暴者選中的不幸孩子,卻都有著驚人的共性:

    他們多半行為怪異或舉止另類(落單者最容易被攻擊),要麼怯懦膽小或自卑孤僻(與父母完全零溝通),要麼太過強勢或者太過軟弱,要麼不會說話要麼一說話反而引爆對方……

    03

    對家人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是夫妻雙方,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我的好朋友妙妙,從小出生在一個經常爭吵的家庭,因此成年後的她,情緒依然特別敏感。

    她說自有記憶以來,父母雖然相愛,但幾乎從沒停止過吵架,怒吼、冷戰、甩頭而去的戲碼經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臉。有時候上一秒覺得很溫馨,下一秒立刻風雲突變。

    所以她的性格特別脆弱,一直端著小心、察言觀色、活得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注意,跌落萬丈深淵。

    並且長大後的她,說話方式也似乎複製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友好的氛圍,內心裡是善意的想法,可話到嘴邊就換了一種說出的方式,引得周圍人敗興散去。

    結婚後的她,不免和先生常常發生口角。某次和先生大鬧,看到女兒在旁嚇得抽泣,她忽然記起自己小時候的痛苦回憶,於是下定決心以絕對的清醒和剋制,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讓女兒重蹈覆轍。

    幸運的是,不僅她和先生的關係得到改善,女兒如今也一天天明媚開朗起來,甚至連儀態也較以前更大方得體。

    我們的語言似乎在暗示著肢體語言,並且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周圍的環境。

    當說話文明有禮,肢體語言也跟著優雅講究起來,做人處事更加圓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邊的正面反饋……

    而當說話粗俗暴戾,肢體語言也跟著囂張跋扈,做人處事更加乖張偏執,也更容易陷入周邊的負能量中。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多半成長於家庭。

    好好和家人說話,究竟有多重要?

    一個家庭裡,大人的爭吵,無論誰贏,輸掉的總是孩子;

    而大人的通達,哪怕表面不爭,真正贏的,總是這個家。

  • 2 # 言勸

    記得《增廣賢文》裡有這樣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人生在世的言語有多麼的重要。換而言之,人就應該好好說話。尤其是在家裡對親人對愛人更應該好好說話。

    很多時候在愛人耳邊一句溫柔體貼的話語,就像春雨滋潤她的心田;一句讚美褒獎的話語,就像Sunny一樣溫暖;一句理解包容的話語,就能給愛人予安慰;一句饒有情趣的私房話,會將相愛的兩人粘合的親密無間。

    夫妻好好說話,口吐蓮花,婚姻就和睦,家庭就幸福!

  • 3 # You別來I無恙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拿自己來說,我和老公戀愛八年,結婚快三年,聚少離多,現在終於快要團聚一起開始新生活,但他提出要跟我分開,說他和我一起不快樂,我很難過,吃不下睡不著,這也許都是我之前太任性太急躁,總是不過腦子地說出一些更引發矛盾的話,不替他考慮造成的,我現在一直反思自己,有好多問題明明可以好好來談或者等有合適的機會再說,幹嘛非在氣頭上傷害彼此呢,這次的教訓非常深刻,我一定好好從內到外地提升自己,希望老公再冷靜冷靜,重新考慮我們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眼看著自己的寵物死去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