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密事

    關於韋斯萊夫人的。第一部裡哈利初遇韋斯萊一家,韋斯萊夫人好幾段話都被刪了。私以為正是這些細節豐富了韋斯萊夫人的形象,刪去太可惜了。

    金妮想要去仔細看看傳說中的哈利波特,她說: "這個可憐的孩子又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讓你看來看去。"

    弗雷德想去問哈利伏地魔的長相,她說:"不許你們去問他,弗雷德。不許問,你敢去問!你們是想讓他在到校第一天就想起那件事呀!"

    到了巫師界的哈利作為"大難不死的男孩"一直因為"大難不死"被陌生人指指點點,只有韋斯萊夫人,是把他當作一個孩子在看待。

    貫穿全書的一個重大線索在電影中被完全忽略了,我認為這個線索恰恰塑造了本書的精神核心:

    最終的正邪大戰,在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和令人熱淚盈眶的流血犧牲中,終於到了伏地魔與哈利對峙的最後關頭,電光火石間兩人的魔杖都指向了對方——毫無意外地,伏地魔對哈利不假思索地喊出了阿瓦達索命,而這時哈利喊出了什麼魔咒?

    “除你武器。”

    一個最最初級的,某種程度上毫無殺傷力的魔咒,除了防禦之外的主要功能大概是搞惡作劇,最後戰勝了阿瓦達索命咒。

    這並不是哈利第一次在生死關頭使用這個沒有什麼鬼攻擊力的初級咒語。火焰杯決戰時,同樣是阿瓦達索命對除你武器。此外,真假哈利從女貞路戰略轉移遭到食死徒攻擊時,真哈利也是因為面對食死徒使用了除你武器而被識破。可惜的是,電影中展現的哈利在女貞路轉移時被識破只是因為海德薇試圖保護他,而最終戰時更完全沒有出現這句咒語,而是按照傳統美式大片的套路,射出了某種不知何物但威力非凡的神奇魔法,一道紅光與對面伏地魔那道綠光頭頂著頭彼此抗衡,兩人彷彿比賽氣功一樣使勁發波,最後伏地魔沒憋住氣就輸了。

    真的很可惜。哈利從來就不是因為擁有強大法力或神級道具而成為讓人敬佩的英雄,而是因為他的正義、善良與勇敢在任何時候都同樣耀眼。在面對惡意時沒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地以惡意回擊,讓我們知道哈利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格蘭芬多。這套書也從來不是靠著華麗的文筆或刺激的打鬥而吸引讀者,而是因為書中傳達的精神和情感實在打動人心。哈利的除你武器能屢屢制服阿瓦達索命,大概算是全書主線核心的絕佳投射:正義真的能夠戰勝邪惡,光明真的能夠驅散黑暗。

    關於除你武器,最後補充一個小小的細節:這個咒語是哈利二年級時在決鬥俱樂部中由斯內普教會的。

  • 2 # 電影蛋黃君

    不請自來。

    還記得火焰杯開頭的魁地奇世界盃嗎?保加利亞和愛爾蘭的吉祥物分別是媚娃和小矮人(其實主角是小矮人灑下的的金幣)。

    這不禁讓人想到赤裸裸的現實。媚娃對映著“xin g”,小矮人的金幣,很明顯對映著“財”。

    這兩點,簡直就是人類慾望裡最張狂的兩個部分,也是人性不可或缺的地方。而堂堂一場魔法世界的魁地奇比賽,從這裡看出來其實也是靠明星和噱頭來賺錢的一個商業活動。(還記得魔法大幕上比比多味豆的廣告嗎?)很影射現實。

    羅琳的魔法世界之所以如此細膩動感,是因為它時刻抓住了人性和麻瓜世界的現實

  • 3 # 鯨魚飛行

    還記得第一部中,羅琳是如何安排哈利獲得魔法石的嗎?真的寫得是太妙了:

    鄧布利多把伏地魔苦苦找尋了一整年的魔法石藏在了厄里斯魔鏡中。這是一面能照出人內心深處最隱秘願望的魔鏡,當哈利和被伏地魔附身的奇洛都站在這面鏡子前時,奇洛看見的是自己正在把魔法石獻給伏地魔,獲得了無上的獎賞。而哈利呢,他看見的是自己正站在魔鏡前,鏡子裡哈利衝他眨了眨眼,然後把手裡攥著魔法石放進了褲兜,隨後哈利感覺到,魔法石真的就這樣滑進了他的褲兜。

    後來鄧布利多告訴哈利,只有真正心靈純潔的人,不是為了一己私慾想要得到魔法石,而是希望保護它不落入壞人之手,才能從魔鏡中拿到魔法石。

    看到這裡我簡直覺得,那個鏡子裡眨著眼睛、把魔法石放進褲兜的哈利,簡直像調皮的鄧布利多本人假扮的...

    哈利獲得魔法石的方法如此輕鬆,正像他最後面對伏地魔,以一句“除你武器”結束了戰鬥一樣,這樣“四兩撥千斤”的獲勝方法在HP系列中比比皆是,以至於很多人覺得哈利是個廢柴,只是運氣好,要麼全是靠鄧布利多給他開外掛。

    一個不想要魔法石的人得到了魔法石,一個技藝不算高強的巫師戰勝了伏地魔,這樣的情節是羅琳刻意為之。

    一來她希望呈現給我們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強勝弱故事,由法力高強的鄧布利多去戰勝伏地魔,太理所當然了,有什麼可看的?

    二來就是羅琳希望借HP系列傳遞的價值觀。在對抗伏地魔的戰鬥中,哈利從來沒有主動去追尋過更強大的力量,點亮自己魔法技能點,而是不斷收穫心智上的成長:如何收穫友情、愛情;平靜面對自己可能獲得的權力、聲望;學會面對失去、離別、死亡乃至是接受自己的死亡,主動選擇走向犧牲……

    魔法能力的強弱,對應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可能是財富,權力,名利,太多人著眼於這些東西,就像伏地魔渴望擁有魔法石、老魔杖一樣,可是你猜那些一心追逐老魔杖的人最後怎麼樣了?——“老魔杖的血腥蹤跡濺滿了整部魔法史”。而誰最後能夠笑著、平等地迎接死神?——披著隱形衣、謙和地活著的人。

    這是羅琳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我覺得這是整個HP系列中最重要的設定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喜歡歷史,而有的人則不喜歡,歷史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