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慧兒姐的生活日記

    “高考完,我們就變成大人了,但是,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這句話 就是我的青春

  • 2 # 閒雨秋

    沒有哎,我高考完全不是這樣的,沒有暴力啊,大家都是住宿在學校的,每時每刻都有事情要做。高考後也沒有人撕書。

  • 3 # 風大大說

    《少年的你》——沒時間去電影院,手機上剛看了,可能就是今年最好看的國產電影,雖然原著是抄襲。周冬雨,毫不違和地演繹了一個高三學生,易烊千璽,這張臉真的適合大熒幕,有這一部戲,稱得上演技派,大量直懟臉龐的鏡頭,乾脆利落地呈現了情緒變化和演技表達,鋪陳渲染的衝刺高考的氛圍則讓人彷彿回到那段歲月,一個充滿快樂和不快樂的失樂園。

    校園欺凌,每個人都不陌生,被欺凌者的忍耐,加上一群人的圍觀,無動於衷甚至成為欺凌的幫兇,才讓校園欺凌生生不息。少年的你,總覺得自己是酷的,魯莽、無知和反叛,同時又敏感、脆弱,內心藏著有各種衝突無人知。少年,大多時候是天使,但總有人一不小心變成惡魔。

    讀初一時,目睹過校園裡數次大規模械鬥,校園外的社會青年衝進校園,和校園內的少年,拿著鋼管、砍刀相互砍殺,老師們緊緊關著辦公室的門;也經歷過被高年級的學生威脅,甚至打壓,而僅僅是因為我不小心看了他們一眼;轉學後,同班的同學中有幾人身上傷痕累累,後來才知,他們都有過豐富的打群架經歷,那些傷痕在校園裡狀似勳章。後來很多年再問他們,嘿嘿一笑說,那時候多傻X啊。

    電影對整個故事的處理稍顯誇張。不太理解的是,為什麼要把一個高三女生(魏萊)寫的這麼惡,或許學校裡確實存在這麼惡的人,但把一個女生寫的這麼惡,完全超出了我的認知,這一點引起了我的極度不適。

    如果一個讀到高三的學生還可以這麼惡,被欺凌的物件跳樓自殺,不僅毫無恐懼和愧意,轉而繼續尋找下一個欺凌物件,那隻能說,她所有經歷的教育都失敗了。電影只簡單呈現了她惡的一面,卻沒有說清楚為什麼可以這麼惡。

  • 4 # 農村吳濱

    我的青春全都在學校與家的路上,那時的我們學校與家有點遠,假期有是做不完的家裡事,包括農村家裡地裡的活兒和家裡的家務活兒。我的青春全在這裡了,不讀書的第二個月就出門打工了。命運

  • 5 # 瑪麗藝術影視媒體

    謝謝邀請!雖然你提問的《少年的你》裡面是否有你的青春影子?這都是編劇和導演對於劇情的創作,每個人都有過自己的青春年華,心中總有對未來美好憧憬夢想,理想總是那麼美好,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回想我在這個階段,在父母的呵護下生活美好,總有同學伴隨左右,這個階段我沒有我的同學幸運,根本沒有時間出去玩耍,家長一直督促我要好好學習, 我對文化課學習刻苦認真,總是以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不論是在高中,還是大學,直到研究生畢業,常遭到別人嫉妒,人的優秀是透過自己的勤奮、刻苦努力所獲,我的少年是艱辛的,業餘時間還要上藝術類小課,有一點我很欣慰,瑪麗少年時代不管學習什麼,都能受到指導老師的稱讚,說我聰明有靈氣。雖然美好,回憶這段經歷感到非常辛苦,直到現在我都很勤奮,從來不偷懶,學習很認真,從小到大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高素質的人品!

  • 6 # 娛樂圈那些趣事兒

    青春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和自己心愛的男孩子在一起,哪怕是喝著一杯奶茶,在夕陽路下走著,哪怕不說話,兩人相視一笑也是美好的

  • 7 # 奇美

    有我的青春,初一那年,班上一男生喜歡一女生,晚上兩人一起出去散步被同學發現了。剛邁入初中,戀愛還是有些見不得光的,班上同學都起鬨。什麼牽手啦,接吻啦。因為是我的同桌又是好友,我就把同學傳的話給這一女生說了,女生很不好意思。結果,男生在一課間操期間,把我叫出教室,斥問我誰說的,吧嗒吧嗒半天,我也沒理他,他抬起腳就給我腿踢了一腳。

    我一肚子氣,說你看好了,意思是我會找家長找他算賬,不能白白被踢一腳。結果是下午一直到上課時間,他才慢騰騰到教室。

  • 8 # 孕嬰小能手

    首先,電影院觀察人物表情變化十分的清晰,整部電影都非常吸引人,而且很貼切的反應了校園欺凌的現狀。

    其次,我也很幸運的說,我沒有唄校園欺凌,但是真的見識過,孩子們無知卻大膽的行為有時會釀慘劇,因為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行為後果,而且還得有玩笑式的戲謔。

    殊不知,他們不以為意的行為影響了這麼多人的一生,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9 # 劉老太太

    有啊。我的青春是被排擠的,自卑的。如果從少年的你當中找,就是不知名同學,特別同學的同學。沒有勇氣,又受氣。

  • 10 # 花藝女王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家庭教育。無論是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在面對欺凌時應該怎樣做,還是教會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至少絕不能去欺凌別人。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其次,是學校和社會。很多時候,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看到孩子,你就能想象到他的父母是怎樣的人;看到父母,你就不奇怪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是這樣的。即使我沒有看過太多關於校園欺凌的影視劇作品,但我看過太多因為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缺失導致的悲劇,不只是在電影裡,更在現實世界中發生著。重要的不僅是在校園欺凌發生後如何妥善解決它,更應該思考如何從根源上減少它的發生。

    最後,我很慶幸自己學生時代沒有被欺凌過,感謝所有善良的同學們。我也慶幸自己沒有去欺凌過別人。希望我可以永遠保持善良。希望這個社會可以少一些暴力和傷害。

  • 11 # 讀了一點歷史的王毓季

    《少年的你》中,給人最深的印象,似乎就是高中的校園霸凌事件。

    其實校園霸凌事件不只是在高中階段,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而且不是在高中,也不是初中,而是在小學。

    具體說來,是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所在的班級裡,有一個女生,為人很是霸道。

    那個時候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因為國家鼓勵生育,因此只要是正常情況,家家都有四五個、五六個孩子。而在這個方面,這個女生的父母尤其勤奮。如果當時的醫療條件更好一些的話,他們家裡恐怕要組成一個加強班了。儘管如此,他們家裡的孩子,也足足有十二個。

    人多力量大,這個女生就是憑藉如此雄厚的“背景”,當我們大多還處在懵懂狀態時,她就已經開始了“唯我獨尊”的光輝歷程……當然了,是在我們班裡。

    每天早上,班裡所有的女生,加上少數的男生,都會早早來到她的家裡。大家眼巴巴地看著她吃完早飯,然後把她簇擁著,浩浩蕩蕩地去上學。一路上只有她在大聲地發表著言論,其他人只有唯唯諾諾的份兒。如果對班裡的哪個女生看不順眼了,她馬上就會號召全體同學對其實施孤立政策。課間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我們班的個別女生,躲在某個角落裡偷偷抹淚。她的“權威”因此逐漸鼎盛,可謂一時無兩。

    沒記得當時是否有老師干預過,或許是因為她的“淫威”也僅限於此吧。

    不過,屬於她的高光時刻到底並沒有延續多長時間。也就是一兩年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在不經意間,大家就對此沒有了興趣。

    我現在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她的父母也都是屬於老實本分之人,他們家也僅僅是人多勢眾,因此也並沒有遺傳其他更強勢的基因給她,致使其“強權統治”戛然而止。

    其實,以上所說的事情,並不是我要強調的重點。

    重點是為什麼會出現校園、或者其他什麼圈子的霸凌事件?我想,這才是我們要深刻分析、探討的地方。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一絲不掛的不僅是我們的肉體,我們的思想也都是“像陽光一樣純潔”。你我皆是,無一例外。如果就此一直延續下去的話,我們都可以稱為“好人”。

    但是,都稱為“好人”的念頭,畢竟太過幼稚,芸芸眾生中,到底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壞人”。

    “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為”……不管如何勤奮,如何固守為人的宗旨,“好人”的結局未必肯定就是“好”。而不管如何掙扎,如何粉飾,“壞人”的結局終究逃不脫一個“壞”。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可是都有著同樣“像陽光一樣純潔”的思想的。是這個世界,讓一些人變成了“壞人”。

    由此看來,與被霸凌者比起來,霸凌者更像是一個“受害者”。“壞人”似乎也更有理由“控訴”這個世界。

    因此,即便“壞人”的“生成”千奇百怪,各種奇葩各種匪夷所思,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去探尋“壞人”的“成長路徑”,然後堅決予以斷絕,使本來的“好人”根本沒有其他選擇,一直“好”下去。

    《聖經》(馬太福音第十八章)有段話,我覺得非常能夠說明問題。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麼?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

    中國也有句古話,叫做“春秋責備賢者”,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歸根到底,“壞人”之所以由一個“好人”變為“壞人”,完全是因為“好人”沒有盡到“好人”的責任。

  • 12 # 小魚瑜0227

    《少年的你》,是一個校園欺凌的電影。因為怕看著難受,我一直忍住沒去電影院看。

    校園欺凌,是青春裡最疼痛的四個字。青春裡,欺負人和被欺負是相對的。班級裡,總是會有一兩個同學莫名其妙的被孤立,然後不知道是誰帶的頭開始欺負他,接二連三,就會有更多的同學欺負他,最後,他自己都會開始認為被欺負是正常的事。欺負人,也許不是故意的;被欺負,也許不是特意的。但是,這有意無意的傷害,是一道永遠結不了痂的疤痕。

    若欺負人的人,能夠反應過來這是錯誤的,那該多好阿;被欺負的人,能夠反應過來自己應該反抗的,那該多好阿。青春中的疼,我們都五味雜陳,我們都一一嘗過。但是我們總是希望青春中能夠少些疼痛,多一些健康的成長。

    另一種,校園欺凌是,近兩年來,電視中總是爆料的校園打架事件。這兩年來,校園打架事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影片中,無論是打還是被打,看著都異常刺痛內心。還猶記得,在課間,看到好多男生跑了出去,就好奇詢問你們去幹嘛呢?打架阿,不能被欺負去了。不知從何時開始,打架變成了解決問題的首要選擇。這到底要怪學生?怪老師?怪家長?還是怪社會?再不然,怪我們生不逢時的青春?

    不,你什麼都不能怪。這就是青春,你只能希望,以後的青春中沒有疼痛。校園欺凌,依然會存在,但是無論從結果中,還是過程中,我們的反省依然重要。從哪裡開始改變不重要,重要的是邁出改變的第一步,這一步最重要。願未來,孩紙們的青春中只有笑顏。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無怨無悔的青春。願,少年的你,少年的青春,天真無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寒評價陳建斌新片《無名之輩》票房十億都不過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