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海于濤
-
2 # 翰墨書道
非常有必要進行精臨學習,特別是魏碑愛好者。這個觀點不是我的見解,是歐陽中石先生主編的一本叫《書法教程》的書上介紹的。書名也是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
書中並對此碑帖進行了細緻的臨習指導。有學者稱此碑“為唐楷之傑出者”,比起《龍門二十品來》來說,可以說是較為成熟的魏碑楷書書體。
【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該碑刻立於唐貞觀(627—649)初年,顏師古(唐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之祖,著名儒學大師)奉敕撰或書,碑首有“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9字篆額。碑身文字為正楷而多魏碑之意,其內容記述了唐初武牢之戰的歷史及其唐太宗敕建等慈寺情況,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同時,更由於其字“既有勻淨精勁之風采,又得茂密雄健之精神,結體於精妙見姿勢,下筆峻利而又沉穩,為唐楷中之傑出者”。因此,代代被人捶拓、著錄和臨摹,受到珍愛。
-
3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等慈寺碑值得精臨嗎?我可以告訴你非常值得精臨。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已經喜歡上這個碑帖。而且要用硬筆臨摹。它的地位與價值與其它書體是同等的。當然了,學好肯定是書法入門了。
我想你一定是男的。因為男的學碑帖還是比較多的。為什麼說女性學碑帖少於男性呢?這於性格取向有關,與個人審美也有關係。碑帖是“雄健有力”,“粗獷簡約”“法度森嚴”地。有種陽剛之氣。你看女性寫草書很多,幾乎都是寫小草,寫大草你很難看到。她們選擇筆法精妙,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行筆行雲流水,小家碧玉的,楚楚動人的,不顛不狂的,平平靜靜地穩穩當當地。不像男同志寫起書法來,狂叫大喊,手足舞蹈地,瘋瘋癲癲地,不醉似醉地。所以男的寫大草比較多。這與性格和審美都是有關係的。
五體先學好一個再說,不要貪多求快。要認認真真臨帖。把帖中的精髓學到為我們自己所用,這才是精臨的目的。為什麼要精臨,不就是想得到人家的東西嗎。如字的結構安排,人家是怎麼安排的,怎樣安排才美,這個非常重要。又如筆法 ,用什麼樣的筆法才能寫出這樣的字來。又如用什麼技法技巧,才能寫出美感來。這就是為什麼要精臨的原因。
-
4 # 千千千里馬
因為,中國書法是從唐代以後,才逐漸沒有人書寫魏碑這種風格的書法的。但是,唐朝的書法家,大部分都是隋朝的人,他們中有相當多的人還是用接近楷書的北魏書法寫字的。我們唐初的大書法家,歐陽詢也是魏碑書法風格很濃的一個書法家呢。《等慈寺》的書寫者,就是這樣因為書法家。
等慈寺全稱《等慈寺塔記銘》,唐代顏師古撰文,無書法家落款,也無立碑日期。有人推測可能是顏師古自書,但是,這也不太好說。宋代趙明誠《金石錄》認為,此碑成於貞觀二年,清王昶《金石萃編》認為碑成於貞觀三年,但是清方若認為成於貞觀十一年之後,各有各的道理。
顏師古是唐代大學者六朝時期文學家顏之推之孫。顏師古的三弟顏勤禮是顏真卿的曾祖父,工於篆隸,尤精訓詁。顏真卿44歲時所書《多寶塔感應碑》書法結體架構,點畫布局似從《等慈寺碑》脫胎而來。
所以,從文化淵源上來說,這個碑,無論任何都值得學習。
有人因為這個碑的撰文是顏真卿的高祖父顏師古,就認為有可能是顏師古的書法作品,並且與顏真卿的《多寶塔》有一些關係。
這不太好說,但是《等慈寺》的書法還是魏碑,而顏真卿的《多寶塔》是唐楷,書法風格有很大差異。
但是,《等慈寺》卻開張爽朗,筆法挺勁,動勢搖曳,如果轉換成硬筆書法,特色會更佳。
-
5 # 李存章藝術園
我是三品齋主李存章,書法愛好者與習練者。
我對初學練字的朋友有這樣的建議,不管是練毛筆字,還是鋼筆字,一定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楷書古法帖精臨。
朋友提問中說喜歡《等慈寺碑》,既然喜歡,當然值得精臨,那就精臨了。
既然你選擇了這個碑帖,那你就必須把這個碑帖當做你練習母本,臨它三至五年,在這三五年中,不要見異思遷,看到了新的好碑帖,移情別戀。那樣的話,恐怕達不到練字的高境界。
所以我還是奉告朋友,初學練字選帖一定要慎重,既要聽取高手意見和建議,更須根據自己的感覺走,真正喜歡上了,要讓其終生相件。
我的經歷,是很有教訓的,因為無知,見帖就練,練幾年都無大長進,後得知,練字一定要選定喜歡的母帖,像專注愛情一樣鍾情於它,練不出一定成效,決不見異思遷,移情別戀,於是我選定顏勤禮碑,一臨十年,有了成效,再博臨他帖。顏勤禮碑二十多年了,一至擺在我書桌上,終生不離不棄。
不知我的經歷,對朋友有無啟發。
-
6 # 南山智叟2
你說很喜歡這種帖、體。這一點非常重要,責任不如愛好。只有愛好,才有內動力,才能把事情辦得精益求精。才能有美好的結局。
關於書體的看法:
篆書,循規守矩,兵士也。
隸書,溫文爾雅,文臣也。
楷書,稜角分明,武將也。
草書,心意無羈,帝王也。
關於臨帖,學習古人的結體與佈局。化古人為今用,化古人為已用。這樣才能體現出真我。否則如齊白石所言,學我者活,象我者死。
關於書法,書法不同於書寫。書寫的基本要求是清晰整潔,不能引起誤讀和誤解。書法是以漢字為語言符號的藝術創作,書法的成品是藝術品。不能把書法簡單的解釋為書寫的法度。書寫的法度是書法藝術創作的前期準備過程,不是書法的目的,書法的目的創作給人以美感的藝術品。
可臨,祝你成功。
-
7 # 魏保良
首先,我想從《等慈寺碑》風格上來分析一下。此碑風格不代表唐楷主流風格,它受北碑影響較深,用筆、結字和隋唐眾多小墓誌極為相似。但值得肯定的是,此碑用筆靈活多變,結字多魏碑趣味,且刻工精良,稱得上是一部好帖。
此碑出於唐朝,被唐朝眾多名碑所掩,所以名氣不大。但是,碑文方整俊美,用筆勁健而靈活,結字雖受北碑影響,但已出具唐楷之嚴謹,既有北碑遺意又初具唐楷風範。至於值得精臨嗎這個問題,如果您對魏碑秀美一路書風感興趣,是完全可以精臨的。
只要我們熱愛書法,古人經典法帖都可以拿來學習。
-
8 # 書寫寫寫
首先,看你發的照片,知道你這個版本的字帖不太合適,建議你換一個版本,我用的是重慶出版社版本的:
初唐碑《等慈寺碑》,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碑文為正書兼魏體字,此碑為唐顏師古之書法,也有人認為是他撰文,至於書寫者就不得而知了。
顏師古是顏真卿的伯曾祖父,學問深厚,且擅長書法,書跡流傳至今僅此等慈寺碑文。
這本字帖是值得精臨的,原因有下:
1.易於入門。
《等慈寺碑》刻工精細,字跡清晰,殘泐較少,多數的字清晰可鑑。
其結字端正平和、疏密適中,用筆自然而便捷,靈活生動。書家行筆的起承轉合、映帶呼應,得以比較如實的體現,這就為實臨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當年跟著恩師學習時,就是學了這個碑後,才入手魏碑的!!!
2.臨習《等慈寺碑》易於過渡學習其他書體。
尤其利於學習魏碑。《等慈寺碑》楷書屬於隋唐風範,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唐楷地步。因此,不可避免地留存有北碑的一些遺意:
如橫畫的收筆斜按後平回鋒,就不像唐楷那樣收筆較重,收筆處出現一個圓包。
再比如捺畫的收筆,《等慈寺碑》楷書捺腳的特點是圓、厚、長。不像唐楷捺腳成方。勾畫兜裹取勢,渾厚飽滿,已不是顏柳體出鉤時用頓挫提挑。因此,學好《等慈寺碑》,再臨習魏碑有似曾相識之感,利於入帖。
3.利於學習行書。
顏柳字在筆畫起止的兩端,點、鉤、翻折關節處都多加頓挫、挑剔華飾。所以,顏柳楷書在用筆上與行書的銜接多有障礙。
《等慈寺碑》楷書起筆多用露鋒,書寫起來非常流暢,一些筆畫之間適當加以連綿就可以寫成行書。因此,學習《等慈寺碑》楷書很容易向行書轉化。
4.利於學習隸書的章法。
《等慈寺碑》楷書的章法屬於縱有行橫有列的方式。行列清清楚楚,上下左右排列整齊。《等慈寺碑》的章法不是疏朗式也不是緊密式,而是介於二者之間,字距稍緊而行距少松。因為《等慈寺碑》方中求扁,橫向取勢,這種方式使得整篇章法疏放開朗,具有嚴整緊密的特點。把疏朗和緊密協調地統一在一起,這種章法的形式類似於隸書的佈局,臨習《等慈寺碑》時,注重其章法的學習,能夠為隸書的書寫和章法的佈局奠定很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不同的碑帖有不同的優勢,入門的方法是多樣的。長期以來,學楷多從顏柳歐趙入手,這完全可以。但《等慈寺碑》亦是楷書精品,值得初學者嘗試。
如果你想學,就好好學,歷史上名帖,你吃透一家,足矣成為大師!
-
9 # 清風06151
這要看你是不是喜歡這個風格,也要看你學習書法的目的,假如你是要在書法上求財,最好直接臨當代名人或者書協主席書展評委的書法,那個出名快,見效快,但我的確不知道你能否學到書法的精髓
-
10 # 神韻軒書法
《等慈寺碑》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此碑值得精臨,可先用毛筆臨熟後再用硬筆臨,能更好的學到此碑精髓。
此碑由顏師古撰文,無書人姓名,可能是其自書。取法北魏,雄健有力,肅穆莊重,氣宇軒昂。有北碑遺意,又初具唐楷風貌。
用筆特徵:
露鋒多,橫折筆畫方筆多。捺畫的捺腳長。豎勾為頓折勾。
結構特徵:
多取橫勢,布白均衡,變化叄差,統一和諧。
楊守敬書評:"結構全法魏人,而姿態橫生,勁利異常,無一弱筆,堪與歐虞抗行″。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為《等慈寺碑》節選。)
回覆列表
指點就不敢當,就此問題講講個的觀點意見,硬筆當然也可以臨摹這種字帖,這是魏碑字型!其實楷書就是由魏碑過度演變出來的,而魏碑是從隸書中演變過來。魏碑上承漢隸下啟唐楷,風格多樣多變,舒暢流麗,樸拙險峻。作為硬筆書法愛好者,都可以嘗試臨摹各種書體和書貼,本人也挺喜歡魏碑的書體風格和特點。它的筆畫帶有隸書當中的一種古韻美,字的結體不像正楷那般規矩而單一,練習魏碑可以通曉隸書與楷書之的幾重結合轉換。如果掌握得好,就可以進退練習隸、魏、楷三種字型的不同風格,但它本身也具有獨特的韻味,筆畫長短變化或伸縮都可以寫出很不錯的神韻,如果選擇練習它時,應該深入領悟它所強調的一些變化規律,如果學會了其中的奧妙,再經過自己的融貫通後就能變化成出自己的一種風格。而且硬筆的書寫工具也十分適合練這種字型,臨摹起來特別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