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劉智慧
-
2 # 5分鐘心理
抑鬱症患者有自衛能力,有些重度抑鬱症患者會有很強的自衛能力,甚至還會有主動攻擊性,給他人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為什麼說抑鬱症患者有自衛能力?不要從抑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的這一狀態就認為患者沒有自衛能力,那就真的錯了,如果患者本身能夠感覺到會受到某種傷害的時候,其警覺性甚至超過正常人,患者不僅有強烈的自衛能力,甚至有可能會主動攻擊。
有些重度的抑鬱症患者,其情緒極不穩定,非常容易激動和易激怒,而感情在病態心理的作用下也逐漸的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的淡薄,在心情沮喪,對生活無望的情緒下對他人產生敵意性的思維觀念也就越發的突出。
使患者產生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自我感覺,外面的世界似乎不屬於自己所有的人,都瞧不起我,反對我,雖然患者經常會出現害怕與恐懼的心理,但是這種害怕與恐懼只是相對於自己的處境而言,而非害怕和恐懼他人對自己身體的攻擊。
例如,在我的來訪者當中有位女士,重度抑鬱症患者,每次來我這裡做心理治療的時候包裡都放著一把摺疊水果刀,這也是後期在我們聊天的時候,她告訴我的,並拿出來讓我看,確實是一把很大的摺疊水果刀,展開以後有半尺多長。
我問她是否對我治療的時候不放心,你才帶著這種把刀,她說“不是,我每次出門的時候我都感覺有人在跟蹤我,如果有人要是跟蹤我就有可能想傷害我,那麼我帶這把刀就是我的武器,我可以用它保護我不受到別人的傷害”。
我想了想,確實來訪者曾經出現過妄想和幻聽,如果在她抑鬱症狀發作的時候,出現了妄想或者幻聽,那麼她針對的物件就不確定了,也許她懷疑到的人,都有可能是她攻擊的物件。
因為在她當時的意識思維當中所形成的觀念,如果認定某一個人是她懷疑到的,對他有傷害的那個人,她真有可能主動對她懷疑的人發起攻擊性的傷害,這樣的攻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許多抑鬱症患者病例當中,違反了患者的意願,而主動攻擊他人並不少見。
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只要你與他的觀念不同,自身只要感覺到有危險程度存在或受到某種程度的攻擊,他的自衛能力是非常強的,有可能會主動對威脅他的人進行攻擊而造成傷害。在法律上,如果抑鬱症患者症狀發作的時候,所作出的對他人傷害屬於限制行為能力範圍之內,如果構成刑責也會輕判的(按照精神病條款)。
結語我們對於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應該給予理解、包容、接納、幫助、支援,尤其我們社會上的關愛,對患者的康復是有很大幫助的,患者的情緒是很低落的,也是極不穩定的,行為和言語上體現多為病態化,所以,我們不要欺負和招惹抑鬱症患者,給予他們同情之心。
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感受是非常痛苦的,思維意識和認知上都是扭曲的,如果我們不能夠善待他們,那會讓他們更加的痛苦和敵視這個社會,也就更難轉變自我觀念,重新迴歸於社會。
只有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力宣傳預防抑鬱症方面的知識,增強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才能夠逐步的減少抑鬱症的發生,減少我們人類心靈上的痛苦,為創造和諧安定的社會而奮鬥。
-
3 # 霍體清
抑鬱症患者有自衛能力嗎?
一百來說,抑鬱症患者自卑退縮,基本不會和外界發生衝突,更不會有攻擊性,就是受到外界攻擊的時候,自我保護的能力也很弱。
有時感覺抑鬱症患者脾氣暴躁,那也是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和外人一般不會。有人可能認為抑鬱症患者都敢自殺,不怕死,誰敢惹他?實際上,抑鬱症患者也怕死,也希望活著,只不過太痛苦,又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對前途從擔憂到絕望,覺得死了就解脫了,就不受罪了。
-
4 # 慕三子
寫在開始:抑鬱症患者有自衛能力嗎?這是個歧視性的問題,抑鬱患者為什麼沒有自衛能力呢?我們來看一下沒有自衛能力的群體,兒童、植物人、重度殘疾、痴傻。什麼是自衛呢?對自己的身體、財產、權利等的保衛自衛行為。抑鬱症只是一種病症,一種心理精神的病症,第一、對軀體不會造成殘疾,第二、心智不會喪失,第三、潛意識準則法度意識清晰。顯然抑鬱患者有正常人的自衛能力。
寫在中間:為什麼人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抑鬱症患者呢?歸根結底還是對抑鬱症不瞭解,人們看到、聽到的關於抑鬱症自殺的案例讓人觸目驚心,思想意識中把抑鬱患者歸於另類。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的統計,全球約有3.4億人患有抑鬱,這也只是17年的資料,並抑鬱症患者逐年成上升階段,逐年年輕化。由於得不到及時專業的治療,致使抑鬱病情加重,最後發生悲劇。為什麼抑鬱會引發悲劇呢?其一患者諱病忌醫,其二抑鬱有很高的複發率,且每次復發都會潛在極大的危險性。儘管重度抑鬱患者會產生自殺心理,但自衛能力不會喪失。
抑鬱所產生的情緒是向內的、向己的,雖然會出現幻聽、妄想症狀,但對於外來的侵害,還會本能的抵禦,抑鬱患者一般不會主動攻擊別人,但有很強的戒備心與排斥心理,對外界人事物反應更為敏感,對外因的侵害自衛能力反而優於正常人。
寫在最後:其實對於抑鬱症患者有沒有自衛能力不用懷疑。自衛是一種原始本能的反應,拋卻開始提到的幾種人,這種技能幾乎所有生靈都會具備。抑鬱只是情緒的滯垢,或悲觀、或消極、或低迷、或悲慼,心智、思維、人格、品行是健全的,抑鬱症患者怎會沒有自衛能力呢?
-
5 # 壹兒
對於他人帶來的身體傷害,抑鬱症患者可能出現退縮躲避的反應。因為他們大腦非常敏感發達,而身體與實際操作上則有萎縮的傾向。
比如對於身邊的親人,他們往往顯示出過強的自衛能力,一點點不如意或者一點點批評傾向都可以當做是對自己的傷害進行反擊。
抑鬱症患者對於外界他人的誤解,也是十分的敏感,容易生氣,暴怒或者嚴重自責內傷。
這種性情與大腦的過度反應與敏感通常帶來身體與對現實社會實際事務處理上的一種慵懶退縮。只有實現了大腦的鈍感,才能夠同時實現對外界傷害的正常自衛能力的發展。
這樣,抑鬱症患者有著強於常人的自衛本能,但是有可能在自衛過後產生自責的現象。因為他們會擔心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無法進一步親密。
第一,與所有其他人一樣,抑鬱症患者的本質是淳樸而善良的。他們在內心深處的無意識中,有著對真善美的基本認知。因此他們知道自己對外界的過度防衛是不對的。
第二,由於對自我的不足形成過度敏感帶來的過度防衛,抑鬱症患者會養成難以走出家門的習慣。他們對外界與自己都很害怕,在家裡也難以安心。
要解決這種兩難的局面,抑鬱症患者需要改變自己內心的狀態。
第一,讓自己內在的真善美浮出水面。這個需要用心的去修煉,這是修心養性的一部分。認識到自己屬於世界的一部分,自己融於社會與他人的合作關係而非競爭關係才是正確的行動方向。
第二,鍛鍊自己的鈍感力。多練習深呼吸或者練習冥想瑜伽,讓自己的身心相連通,讓自己能夠迴歸到當下這一刻。並且要分清楚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的事情。他人對自己怎麼看法,是屬於他人的事情,而自己的事情則是對他人的友善以對自己內心提升的努力。
抑鬱症患者自衛且自卑,於自我的內心安寧及自身的發展不利。認識到並且解決這些難題對於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正常自我保護是有必要的。
祝早日走出困境,健康快樂成長。
-
6 # 艾爾的心理學錦囊
先說結論:抑鬱症患者是具有自衛能力的。
什麼是自衛能力?當然也要看你所說的自衛能力的定義是什麼。我所理解的自衛能力是指一個人在遇到一些安全事件時,比如說搶劫、打架這類的事情,擁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進行反擊和躲避,從而保證自己的安全。
他們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即為成功自衛。
抑鬱症患者具有自衛能力或許我們會覺得抑鬱症患者整日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顯得很軟弱,很無助,或許我們會覺得他們是脆弱的。但是抑鬱症儘管影響了他們的情緒狀態,卻沒有影響他們的智力。他們仍然具有正常的認知能力。
當地震、家暴來襲時他們依然有足夠的反應能力去採取措施躲避。事實上他們甚至比普通人還要敏感,更容易察覺到危險。
考慮到他們的狀態,在應對危險時有以下兩種可能:
1.激烈反抗甚至主動攻擊。抑鬱症患者比普通人還要敏感,他們也因為病症的影響情緒更加不穩定。因此他們甚至比普通人更具有攻擊性,壓抑的情緒一旦被刺激到必將化成無比激烈的怒火。
2.放棄抵抗。因為抑鬱症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他們有些人對生活無比厭棄,甚至有自殘和自殺的傾向。因此在遇到安全事件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選擇放棄抵抗。因為他們已經不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
但是哪怕是患者停止抵抗,逆來順受,依然不代表他們沒有自衛能力,而是他們放棄了自衛。這一點希望大家注意。
如何面對抑鬱症患者?儘管抑鬱症患者有自衛能力,但是我想我們還是要保護好他們。他們已經如此痛苦,我們為什麼要再給他們增加風險呢?我們應該儘可能讓他們處於一個安全的場所,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安全的場所。
除此之外,我們應當把他們當做正常人對待,他們和我們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沒錯他們比普通人更具有攻擊性,那麼我們就應該減少給他們的刺激。
愛他們,對抑鬱症患者表達自己的善意,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回覆列表
抑鬱症屬於比較難纏的心理疾病,輕度抑鬱時,他的所有行為,包括你說的防禦就是“逃”的狀態,什麼都不想幹,只想逃避。而正是這種狀態持續,接下來就到了重度抑鬱階段了,此時心理更加難受了,到了折磨人的程度了,這個時候想到的就是如何擺脫痛苦,於是才有了抑鬱症自殺現象頻出的案例。等到了重度抑鬱時,精神開始出現幻覺,這個時候患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以出現什麼情況與狀況都難以預料了!所以,你說的“防範”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防範,而是逃的抑鬱狀態,這個時候必須抓緊治療,否則就危險了,需要排查或治療可以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