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小莊

      坦克素有“陸戰之王”之稱,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防護力,在現代戰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再好的武器也要由人來操控,相對舒適的戰位環境無疑能讓戰士們更好的發揮自身戰鬥力。但對坦克兵而言,舒適的戰位環境無疑是一種奢望,坦克內空間密閉、狹小、高溫,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蒸籠呢。

    中國vt4主戰 坦克

    說到高溫,又牽扯到了廣大網友普遍關心的問題:中國的多數坦克為何不裝空調?

    在這裡,要澄清一點,現代主戰坦克上裝空調已經漸漸成了一個新趨勢,但坦克裝空調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給電子裝置降溫。

    就拿美軍M1A2來說,它裝備了諸如車長獨立熱成像儀之類的電子裝置,散熱量太大,沒空調的話,坦克內溫度一升高電子裝置就罷工,坦克也就成了睜眼瞎。看來戰爭的本質還真是“反人類”,不過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考慮給乘員裝空調。

    美軍M1A2坦克

    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主戰坦克多數未裝備空調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空間與能耗的綜合考量

    坦克要將有限的空間和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以求達到最大火力輸出和最強裝甲防護。對於諸多功能高度整合的現代坦克來說,車體空間十分寶貴。而且,空調也是能耗大戶,裝上空調就等於增加了重量和油耗,削弱了機動性。

    坦克內部

    第二則是戰場生存問題

    空調是個大熱源,它的紅外特徵相當明顯,當面對敵方主戰坦克的觀瞄系統和先進的紅外製導導彈時,一點點多餘的紅外輻射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現在世界上大部分的主戰坦克都不會考慮空調系統。

    三是武器研發和裝備的歷史慣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空調都屬於奢侈品,大量安裝到坦克上顯然是不可能滴。從技術上講,最初的空調比較笨重複雜,效率也不高,拿去軍用顯得很累贅。這種習慣對今天的坦克研發產生重大影響。隨著科技進步,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坦克開始裝空調。

    製造中國最新外貿主戰坦克mbt-3000

    四是成本和後勤維護

    在今天,空調早已不算奢侈品了,並且效率也大幅提高,但是對於擁有龐大坦克群的世界主要軍事強國來說,加裝空調無疑會增加成本,加大後勤維護難度。

    第五個則是裝了空調也沒用,不裝空調也有辦法降溫

    坦克這個鐵疙瘩本身是個良導體,如果外部環境炎熱,坦克內部又被各種發熱部件燒烤,即使裝了空調也沒什麼效果,而且乘員們降溫並不一定只能靠空調。

    行進中的坦克內部溫度升高

    在伊拉克戰場上多國部隊就靠充分補水、人體自己排汗降溫這種“土”辦法來降溫,據悉,美軍每個坦克乘員分配2加侖水(約7.6升),每5-6小時補充一次。

    美軍大兵還發明瞭一種透過靜脈注射來降溫的方法

    如果喝水也不頂用了咋辦?別擔心,美軍大兵還發明瞭一種透過靜脈注射來降溫的方法,他們事先把生理鹽水冷凍到接近零度,然後存放在保溫容器中。實在熱得受不了,就把鹽水袋掛起來“打點滴”,可以在三到五分鐘內把體溫降到正常水平甚至更低,同時起到補水補鹽的作用。

    降溫背心

    當然,靠猛喝水和邪門歪道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在現代裝甲車輛上,更多被採用的人員防暑方法是降溫背心。降溫背心是一種透過使空氣或液體在緊貼在服裝上的細管內流動,從而帶走熱量的降溫方式,相比於給坦克裝空調,這是一種更加經濟合理的選擇,這也是現在各國主戰坦克上乘員的普遍裝備。

    最後是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只有在平時訓練中經歷各種困難的磨練,才能在殘酷的戰場上求得生存和勝利。

    隨著科技的進步,當上面這些技術性問題都不再是問題的時候,坦克裝空調,也就水到渠成了,畢竟空調也是戰鬥力嘛。

  • 2 # 帥貝勒

    坦克自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上首次露面後,已經發展了100年的歷史,其堅實的裝甲、犀利的火炮被稱為陸戰之王毫不為過。但是自坦克被髮明以來,乘員的工作環境、逃生渠道等等也在日新月異的發展。考慮到戰場的需要,坦克絕大多數是在往小、矮上發展,畢竟能夠很好的隱蔽自己保護自己才是第一要務。在此情況之下坦克內部空間必然會很小(坦克兵和飛行員、潛艇兵等特殊兵種都是對身高有限制的),而坦克這麼個鐵疙瘩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內部溫度必然是冬冷夏熱,安裝風扇空調等也會因為空間、能耗等因素影響,成為一種奢侈。

    其實,坦克在執行過程是分為兩種情況的,一是履帶化行軍,一是裝載化行軍。坦克在進行長途行軍,後勤線路可以保障的時候通常都是透過軍列進行遠端裝載運輸,這個時候並不是所有乘員都必須待在艙內戰鬥狀態,因而對內部環境的舒適性要求就沒那麼高。履帶化行軍總的里程和時間不會太長,因為那種狀態對坦克本身和履帶是一種嚴重的磨損狀態,短時間的行軍時間也可以忍受。

    時間發展到後期,部分坦克裡面開始出現小型的風扇,雖然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聊勝於無吧。而現在,包括我們的99改的最新款在內的國際主戰坦克大部分安裝有空調裝置,艙內工作環境改善了很多,也更容易提升乘員的戰鬥力。

  • 3 # 墨讀古文

    早期的坦克都是水bai冷的,類似du於現在的汽車,但是現代的坦克基本zhi都是風冷的,類似dao於F1賽車,這主要是因為在高寒地區和沙漠地區,風冷更實用。

    早期的坦克乘員艙裡是沒有什麼降溫措施的,所以裡面悶熱異常,現在的主戰坦克由於有更富於的發動機功率,所以都普遍配備了空調和通風系統,乘員艙已經舒適多了。

  • 4 # 歷史檔案館

    對於坦克大家應該都是蠻瞭解的,坦克作為一種有裝甲防護力的直射火力武器,適應很多惡劣環境的的裝甲作戰,

    空調

    而坦克的操作方式大家從影視資料中應該也是瞭解過,從坦克上方的一個圓門蓋進入坦克中,在空間特別狹小的坦克中操縱行走,攻擊,轉彎等操作!那麼我們都知道密閉的空間中溫度特別的高,那麼坦克能不能裝上空調呢?

    空調

    在早期的坦克設計是不能安裝空調的,因為安裝空調會留下安全隱患,對於敵軍的攻擊有些累贅了,所以士兵們在冬天還可以,夏天的時候坦克中的溫度高達五六十度,士兵只能硬抗,

    空調

    而在坦克技術越來越成熟的今天,很多坦克裡面都有很多電子裝置,這些裝置環境溫度不能太高,也不可以太低,所以很多坦克裡都安裝了製冷系統,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坦克裡都沒有安裝空調,大多數的坦克裝置是安裝空調的!

  • 5 # 胖子修漏

    二戰期間所有坦克都沒有空調影響戰鬥力,之後的現代化建設升級高層後勤保障逐漸給部分坦克配備了空調。

    局座張紹忠:空調就是戰鬥力

  • 6 # 從何而來

    在陸地戰爭中,坦克因為具有子彈打不進炮彈轟不壞的優點,獲得了“陸地之王”稱號。坦克作戰能力十分強大,防禦性能也十分優越,但有一缺點,就是由於坦克由深色鐵製造,夏天吸收的熱量散不出去,導致內部溫度很高,使得駕駛員得忍受高溫進行操作。另外坦克在戰場上時刻處於高度執行狀態,轟轟轟打炮彈的動力都能使得塔克溫度急劇上升,再加上坦克內部環境相對封閉,這種悶熱的環境很容易使坦克駕駛員中暑,從而不能更好的駕駛和操控坦克。

    怎麼才能降低坦克內部溫度呢?大部分人肯定第一反應就是裝臺空調,但是坦克設計本身內部空間就比較狹小,尤其對於諸多功能高度集中的現代塔克來說車內空間是十分寶貴的,沒有多餘的空間容納空調,另外空調又是能耗大戶,即使有位置裝上空調也會增加油耗,削弱了坦克機動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現代化戰場上,坦克上裝備有紅外線制導導彈,一點多餘的紅外輻射都是致命的,而空調就能散播大量熱源,它的紅外特徵十分明顯,很容易暴露坦克位置。

    目前來說給坦克安裝空調降溫是行不通的,但是又不能讓坦克駕駛員時刻面對高溫考驗。那麼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夠降溫呢?坦克駕駛員也有很多辦法降溫,比如在伊拉克,很多部隊就採取充分補充水分來排汗降溫。美國大兵還發明瞭透過靜脈注射降溫,透過把接近零度的生理鹽水掛起來“打點滴”,可以達到降溫效果,也能起到補水補鹽的作用。當然只靠喝水和“打點滴”的方法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在現代坦克上更多的是使用降溫背心來降溫。降溫背心就是透過冷迴圈把周邊的熱量帶走,是比較經濟科學的方法,也是目前坦克駕駛員使用較多的降溫裝備。

    怎麼科學的給坦克降溫目前並沒有很好的方法,但是解決坦克駕駛員面臨的高溫問題也是十分迫切的。在近期,我國運用了高科技手段製作了一款新型坦克,該坦克作戰能力十分強悍,更重要的是它內部運用高新科技把空調融入到坦克裡,可以使得內部溫度大大降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高溫問題,這款“涼爽型”坦克一定會受到坦克駕駛員的追捧。

  • 7 # 劉文道

    現在坦克都有裝空調,空調就是戰鬥力,所以說不用擔心。命都可以沒有,溫度高一點有什麼關係?真正到了一定的時候,我還怕熱

  • 8 # 餅叔看電影

    坦克主要是戰場使用,不是你開著兜風玩的。你還可以問:坦克裡配冰箱嗎?夏天想喝冰鎮啤酒咋辦?

    所以你也看到了,平時趕路時,坦克兵都是跑出來,在坦克上面坐著;一旦開戰,才全部縮到裡面去。

    戰場環境無論你科技多發達,都比平常生活艱苦很多倍,士兵平時訓練,不就是為了應付和適應戰場環境嗎?空調、冰箱都給你撞裝上了,你是不是還要裝免費wifi呀?

  • 9 # 張慕遠

    有空調的。

    坦克在早期,由於發動機功率較低,無法安裝空調。

    然而現代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實質上已經過剩,同時也為了提供更好的作戰環境,所以是有空調的。

  • 10 # 梁勇10866

    現代的坦克裡面早已經有空調了,但從前的坦克確實沒有空調!美軍的我不知道,但蘇式的和咱們的都是在車的頂蓋上安裝一個向下吹的小電扇。說實話,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 11 # 真誠地看著你

    忍著唄。當兵不是享受,沒有條件只能適應環境。不過,在坦克車裡,沒有人要求你一定要注意軍容儀表,你打赤膊什麼都,也是可以的。

  • 12 # 迎向太陽的向日葵

    科技如此發迖,平常人家都有空調,坦克裡面肯定有空調,因為如今電子產品熱量高,必須要有恆溫系統,方能正常執行,我看你的憂慮是多餘的。

    日新月異的今天,和平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科技的發展讓我們能積極應對外來的搔擾和挑戰。且能精準地分析並還擊。如此,才有底氣和骨氣!

    在這裡,向所有的軍人致敬!

  • 13 # 聞樂飛揚

    坦克雖然外形十分威武,但其內部空間卻十分狹小。這要是在涼爽的環境下使用還行,如果是炎熱環境的話,坦克這個鐵疙瘩的內部就如同蒸籠一般讓士兵們痛苦不已。歷史上就曾有某國士兵因為坦克裡太熱,將完好的坦克扔了。曾經蘇聯在設計研製坦克時往往將重點放在坦克如何在戰場上存活,所以蘇聯為了減少坦克被命中次數,蘇聯在設計坦克時往往將坦克設計的矮小。這樣的車體在酷熱的環境下作戰將會更熱,甚至熱死都有可能,這樣丟棄坦克的事情也就發生了。

    夏天的熱小編是深有體會,好在有空調可以降溫,否則夜裡睡覺都困難。那為什麼各國不在坦克上也裝上空調呢?這其中的原因還是有一些的。坦克是戰場殺器不是度假的房車,它在設計時一切都是以提升戰鬥力為前題,空調屬於奢飾品不在考慮範圍。還有就是坦克的空間十分有限且珍貴,空調體積不小還耗能源,這在坦克上裝空調怎麼看怎麼不划算,再說士兵的意志力強吃點苦沒什麼。

    至於有些人說安裝空調需要大量的經費,小便認為這不是不給坦克裝空調的主要原因,畢竟坦克都造出來了還差那幾個錢嗎?坦克雖然厲害,但是能幹掉它的武器多了去了。為了能存活下來在戰場上起到更大的作用,坦克要掃除一切可能出現的危險。空調在工作時其外機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在敵人的紅外導彈面前就是個大大的目標。

    再說就是不給坦克安裝空調,各國坦克兵們也有辦法降暑。方法有直接喝水利用人體排汗降溫的,也有科學一點的好辦法,就是穿著降溫背心,利用背心上繞的管子裡的液體流動帶走人身體裡的熱量。甚至還有歪門邪道的辦法,美國大兵們想到用靜脈注射溫度接近零度的生理鹽水為自己降溫。因為這種方法十分危險,一個控制不好就降溫過度了,所以美國官方是不允許士兵用這種方法降暑。有了這些降暑辦法,坦克就是不安裝空調也還行。

    現在好了,各國開始給自己的主戰坦克安裝上了空調,坦克兵們再也不用在悶熱的的環境下訓練和作戰了。為什麼以前不裝現在又裝上了呢?說句扎心的話,給坦克裝空調可不是為了坦克兵裝的,坦克兵只是間接受益。現在坦克和以前的不同,隨著發展各國坦克逐漸科技化,大量先進的電子裝置被安裝在坦克上,大大加強了坦克的戰鬥力。然而有利就有弊,電子裝置都比較嬌貴,溫度過高會讓其發生故障停止工作,安裝空調可以為電子裝置降溫避免這種情況。現在坦克的設計更加合理,以前安裝空調帶來的壞處也沒有那麼明顯了。

  • 14 # 戒酒的LB李白

    從坦克柴油機馬力上講,帶個大空調綽綽有餘,為什麼不安裝空調呢?首先說明的是,坦克是用來在殘酷的戰場打仗的。如果你是坦克兵,在戰場上面對生與死的時候,你還會想著開空調嗎?坦克沒有高配和低配,只有標配,一切為了打仗。

  • 15 # 三沙科技

    在之前的《國慶閱兵中我軍坦克真的“簡配”了嗎?》,有位ID為amadeus的網友在後臺留言表示“15式沒裝空調,不知道將來去哪打仗”。其實這位網友的問題也代表了目前軍迷們的一個主流觀點,即:在炎熱環境下,空調就是戰鬥力。不過至少在我軍裝甲部隊中,這句話還很難成立。那麼今天我們不妨來就這個機會,談一談坦克空調的問題。

    關於中國主戰坦克裝不裝空調的問題,在十一閱兵之後,央視對閱兵99A頭車駕駛員一級軍士長丁輝的採訪中,這位“兵王”已經給出了答案:廠家原本設計中是有空調的,不過部隊為了保證裝備執行的平穩性和發動機功率的釋放性,一般不安裝空調。因此,在戰鬥時坦克內部的溫度一般在50度左右。雖然不排除有誇張成分,但坦克兵日常作業環境之艱苦亦可見一斑。

    其實縱觀世界坦克發展,人們很早就已經認識到坦克在高溫、高溼、強日照地區作戰時會面臨車內高溫引起車組成員的熱應激反應甚至燙傷,並進而影響車組成員戰鬥力的問題,也針對這一問題摸索出了不少實用的降溫措施。比如在二戰的北非戰場,開慣了十字軍、瑪蒂爾達的英軍在換裝了美軍的M3斯圖亞特坦克後,驚奇的發現這款使用飛機發動機的美國坦克可以利用其十六葉發動機散熱風扇在坦克行進過程中製造“穿堂風”,有效降低車內成員的體感溫度。因此,英軍士兵對這款坦克完全不吝溢美之詞。不過,出於種種考慮,這種降溫方式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

    上世紀70年代,隨著空調在民用汽車上的普及,英華人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代一款實用化的裝甲車輛空調。這種空調與一般的家用空調極為相似,均使用氟利昂作為製冷工質,製冷效率較高、經濟性好、能耗低。不過也存在野戰環境下氟利昂易洩漏、難補充、結構複雜、維修困難等缺點。但在世界各國紛紛禁止氟利昂的生產使用後,這種空調也不得不被放棄。

    另一種車內空調的設計思路是使用空氣作為製冷工質,將空氣壓縮後對外做功,使之溫度降低,並將溫度降低後的空氣直接供應給乘員艙。這種空調相比於上面的氟利昂空調結構簡單、重量輕,但是更加難以實現。因為坦克很難滿足壓縮空氣所需的能源。一般而言,壓縮空氣空調壓縮空氣的方式無外乎以下幾種:1、用車內電源供電壓縮空氣;2、使用發動機驅動壓氣機;3、從燃氣輪機的壓氣機後直接引流。

    其中方案1的能耗過於巨大,很難在坦克上實現;方案2需要有一個體積非常小、增速比較高的變速器,來將坦克發動機通常兩三千轉的轉速增加到六七萬轉,這也比較難實現;最後方案3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是直接在燃氣輪機壓氣機後引流會大幅降低燃氣輪機的功率,以此來解決車內降溫的問題得不償失。所以,迄今為止在蘇聯T-80系列、美國M1系列兩個燃氣輪機坦克大家族中,也只有T-80U這種功率極其充沛的“陸地飛機”採用了這樣的空調系統。

    由於空調系統實現起來技術難度高、效能損失大,所以各國也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轉向了“空調背心”這種單兵降溫裝置。與乘員艙空調相比,“空調背心”能耗低、體積小,相對容易實現。這也使得中國學術界和不少“軍事大V”對“空調背心”有一種近乎執著的追捧。不過,正如當年由於上反穩像技術不行於是瘋狂鼓吹下反穩定的“優越性”一樣,這種追捧背後透出的,更多的是一種無奈——液冷背心由於極易在炮塔迴旋過程中發生液體洩漏而很難在坦克上實際應用,氣冷背心除了類似的問題外,製冷效果也並不理想。

    在“空調背心與乘員艙空調之爭”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借鑑當年加拿大陸軍的例子:當年為了在阿富汗執行任務,加拿大陸軍曾在德國租借了一批豹2A6主戰坦克。因為德國緯度較高,氣溫相對較低,所以這批德國豹2A6並沒有配備可以“選配”的空調系統,由於這些坦克是租借而非購買,加拿大人也無法對其進行大規模升級(安裝空調)。後來加拿大人不得不啟用了Plan B——給坦克乘員配備了氣冷背心。然而,在阿富汗地區的實戰經驗表明,這些氣冷背心並不能有效降低車組成員的體感溫度,於是加拿大政府又迅速與德國達成了協議,為這批豹2A6坦克安裝了空調。

    無獨有偶,一些曾經在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上服役過的美軍老兵也紛紛表示:雖然佈雷德利步戰車的技術手冊、圖片等等資訊均顯示,美軍有一款專門為車組成員配備的“空調背心”,但是從來沒有人在現實中見過這個東西,更別說實際應用了。這也從側面表現說明美軍其實對“空調背心”的效能並不滿意,以至於根本沒想過將其大規模推廣開來。

    其實對於常年在中東炎熱地區作戰的美軍來說,其車內溫度過高的問題甚至遠邁我軍。但在坦克、步戰車空調系統的普及上,美軍也表現的極為謹慎。以M1系列主戰坦克為例,其在M1A2 SEP之前的坦克均沒有安裝空調系統,而這些沒有升級過的M1A1和M1A2坦克又是美軍在中東執勤的主力。在這樣炎熱的環境中,車組成員甚至發明了將坦克的超壓三防系統出風管塞進防彈背心聊以降溫的“土辦法”。雖然超壓三防系統並不具備製冷功能,且排出的空氣還會比車外溫度略高,但這也足以緩解車組成員的“絕望心情”了。

    一般認為,美軍之所以在M1A2 SEP主戰坦克上加裝了熱管理系統(TMS,其實就是空調),是為了解決新一代炮手熱像儀的散熱問題。雖然這種說法廣為接收,但是我們仍不能以此為據認為乘員艙空調“不是給車組成員準備的”。據美軍的說法,TMS製冷功率為7.5千瓦,能在極端條件下讓乘員艙的溫度穩定在35攝氏度,讓車內發熱裝置的觸控溫度維持在51攝氏度以下,製冷效能極為強悍。

    美軍TMS分為室內機(AHU)和室外機(VCSU)兩個部分,其中室外機安裝在炮塔後部儲物籃的最左側,負責製冷並將冷卻後的丙二醇-水混合物透過管道輸送至室內機進行熱交換。此後,安裝在炮手熱像儀正前方的空調室內機將會把冷風透過炮手熱像儀輸送至全車。在工作模式上,美軍TMS與一般的家用氟利昂空調別無二致,僅僅是更換了難洩漏同時即使洩漏也不會汙染環境的製冷工質。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傳統空調的優點、迴避了其缺陷,非常適合我軍參考借鑑。

    鑑於我們從沒見過99A型和15型主戰坦克的“標配空調”究竟長什麼樣,所以也只能透過VT-4主戰坦克的空調大致進行推測。在中國出口至泰國的VT-4主戰坦克上,其空調室外機同樣掛在炮塔尾部的儲物籃上,這意味著其基本不會是使用發動機帶動壓縮機轉動的空氣迴圈空調,而更像是美軍TMS這樣的使用坦克電力系統供電的傳統空調。此外,在泰國公佈的宣傳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VT-4主戰坦克的空調在每個成員的戰位均設定了出風口,這也意味著這型空調的設計初衷就包括了為車組成員“定點製冷”。

    對於這種傳統空調來說,其對車輛戰鬥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空調裝置自身的重量會降低坦克的功重比,並進而影響坦克的機動性;2、空調的功耗會給坦克供電造成一定負擔,影響坦克上其他裝置的使用或影響電池的續航時間;3、空調的額外功耗還會影響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和油耗,造成坦克機動性和續航能力的下降。

    然而在權衡之下,包括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在內的大量國家軍隊仍然認為為坦克加裝空調系統是利大於弊的。這裡我們也不妨逐條分析一下:以美軍TMS空調為例,其系統全重為384磅,約合174公斤,若以99A坦克55噸的戰鬥全重來計算,安裝TMS系統後增重僅約0.3%,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功率方面,TMS額定功率為7.5千瓦,哪怕全天候全時段全功率執行,也只佔到了發動機總輸出功率(1500馬力)的不到0.7%,基本不會對坦克機動性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在供電能力方面,美國M1系列主戰坦克由發動機驅動的發電機額定發電功率為15.6千瓦,早期型號外掛APU的功率為2.2千瓦。如果空調全功率運轉,會直接吃掉全車42%的發電量。不過,即使這些坦克安裝了TMS,也可以轉由24V、300Ah的電池組單獨驅動空調滿功率運轉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而此時發電機除了能夠滿足車內其他電子裝置所需外,還能抽出餘力為電池進行充電。

    更加重要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今天坦克供電能力也已經大為提升了。以美軍M1A2 SEP坦克為例,其使用10-20千瓦的APU取代了此前的2.2千瓦APU,APU可以在發動機不運轉的情況下為全車電力系統(包括空調)供電。這大大降低了坦克對蓄電池供電的需求。因此,M1A2 SEP的蓄電池組也從之前的6塊鉛酸電池改成了2塊鎳鎘電池。

    既然空調對全車戰鬥重量、發動機出力的影響微乎其微,那麼我軍之所以認為“空調影響坦克效能”,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空調系統的耗電量太大而我軍坦克供電未必充足。不過,想要在不犧牲效能的情況下解決製冷問題倒也並不難。比如中國同樣可以為99A和15式坦克換裝功率更大的APU,如果坦克內部空間實在不足,甚至還可以學習早期的M1系列坦克,把APU和空調外機一起掛在炮塔後部。當然,這也僅僅是我們的一家之言,最終如何取捨,還是要看解放軍的自身需求。畢竟很多時候外掛個保溫箱裡面裝滿冰水就能解決的問題,也沒必要花過多精力去弄一個改進型號出來。

  • 16 # 近衛步兵師

    裝空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為的是冬暖夏涼,如果坦克上有裝置可以夏天降溫,冬天升溫,那麼有沒有和家用空調差不多的裝置,很重要嗎?

    現代坦克降溫的手段多種多樣:

    1. 坦克本身要把炮彈發射的廢氣排出去,需要通風,本身就有風扇裝置。

    坦克裝大功率風扇的歷史很長了!世界上第一種帶三防裝置的主戰坦克——蘇聯T-55就配有大功率風扇,平時就可以排廢氣,充足的風量,給坦克兵送清涼根本不是問題。

    2.坦克的三防裝置可以調節溫度。

    有人看到第1點可能就要跳起來,風扇開動起來在他們眼裡是罪,什麼增加紅外特徵,什麼影響三防(防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的帽子就扣過來了。

    你們不知道大功率風扇可以形成超壓嗎?坦克裡面的氣壓略高與外界,外面的有毒有害氣體進不來,裡面的廢氣可以透過風扇排出去,至於新鮮空氣,可以透過三防裝置過濾之後,再抽入坦克內部作為補充。

    不然怎麼樣?在某些人眼裡,三防=密封?你們打算悶死坦克兵嗎?

    M1坦克後部

    三防裝置可以調節溫度。

    有些人的經驗無非就是民用空調,氟利昂之類的製冷劑在他們眼裡就是宇宙真理,好像不用氟利昂,就不算空調一樣。

    你別說,東南亞某國還真給裝甲車裝上了民用空調。

    裝甲車+民用空調

    但是這種空調的弊端是很大的,氟利昂之類的冷卻劑在野戰條件下消耗得非常快,而且洩露得速度比民用住宅中高多了,根本不實用。

    因此,各個大國在三防系統中整合了另外一種降溫裝置:透過壓縮空氣調節熱量來冷卻吸入坦克的新鮮空氣。這一點,在美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坦克兵訓練手冊裡面寫過。

    大致過程是:

    小型高速電動機驅動的壓縮機透過壓縮空氣將冷卻單元中的空氣降溫→新鮮空氣透過冷卻單元→新鮮空氣被降溫→坦克兵感受到涼爽,坦克內裝置被降溫。

    美軍手冊中的原圖

    有人可能要問,既然這麼好,為什麼這種原理的空調不普及?

    坦克的噸位寶貴,這種電動機的體積要小,轉速要快,噪音和能耗都要低,技術含量不低,成本也不便宜,因此各大國並不願意將這種技術普及。

    因此,坦克需要額外的降溫裝置嗎?直接整合到三防系統裡了。

    T-90坦克控制面板

    (俄羅斯T-90的炮長位置,這幅圖對炮長手邊的面板做了解釋,編號2的就是降溫裝置的開關。)

    網上有人自稱老兵,說好像在59式坦克裡沒見過能降溫的功能。這不難理解,中國59式坦克仿製自蘇聯T-54A,恰恰是沒有整合三防系統的坦克型號。

    後來我們國家改進59式,主要是改進火力、防護和電子裝置,沒有看到報導說,給59改安裝了最新式的三防系統的。

    而中國的59改,目前在部隊中的定位是類似輪式突擊炮,作用是支援步兵,而不是裝備坦克部隊,所以估計對這三防方面沒有特別的要求。

    至於還有一些國家研製了降溫背心,其初衷恐怕不是代替空調,恐怕是作為空調的補充。

    降溫背心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西方國家坦克兵所面臨的環境和中國是不大一樣的。

    西歐國家的夏天氣溫並不高,通常是20多度,如果是野外訓練場,則沒有大城市的熱島效應,不會太熱。而西方人追求的不是酷暑中空調26度就可以了,而是23度的人體最適宜溫度,所以不太熱也要穿一件降溫背心是很符合他們習慣的方式。

    當然,如果部署在炎熱地區比如熱帶,那麼坦克三防系統降溫加上降溫背心,才能時刻達到他們追求的最適宜溫度,這也是符合西方人習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記得在職場中最讓自己委屈的一次是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