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之瓷

    哥窯瓷器鑑定第一看造型。

    傳世哥窯瓷器實則為南宋晚期理宗時期御窯,此時由於宋蒙對峙,1234年金國滅亡後到1279年南宋滅亡,45年時間宋蒙或戰或和,此時的瓷器具有部分元瓷的特徵,如高足碗,長頸瓶等器型一般多以為是元代器型,其實應該命名為宋元時期比較妥當。哥窯瓷器一般器型都比較小巧,文房用具和陳設用具較多,十幾公分的大小為最多,還有很多瓷器都和南宋官窯極為相似,所以有官哥不分之說。對於哥窯造型,應當熟記傳世哥窯的器型和同時代官窯器型特徵,符合官窯特徵具有哥窯釉色的很有可能是未被發現和認可的哥窯。對於臆造器也應當有正確認識,宋瓷的時代特徵是極難模仿的。

    第二,看胎。

    哥窯瓷器由於屬於南宋修內司官窯體系,產地在南宋臨時都城杭州,所以大多為深灰色,紫褐色,米黃色,鐵色,淺白色等髮色。其胎土屬於南宋官窯體系中用紫金土和瓷石礦混合,或者單一紫金瓷石共生礦製作而成,由於淘洗的次數不同,造成胎土裡含氧化鐵成分不同,在二次氧化後形成赤鐵礦或磁鐵礦晶體,所以瓷胎髮色有深淺不同的紫黑色。最深的宛如鐵骨,口沿露出胎色,俗稱紫口鐵足,瓷胎極為細膩,乃澄泥為範,也就是淘洗陳腐極為到位的意思。後仿者多為白色胎土,塗抹醬色釉,洗辯可知。

    第三,看釉。

    傳世哥窯的瓷釉比較特殊,有粉青灰青,米黃,米白等色。粉青和灰青釉比較少見,類同於南宋官窯器物,唯紋片顏色和官窯那種無色紋片不同,釉色也叫晶瑩,顯微鏡下可見密密麻麻的小氣泡和未熔化晶體,也類似於南宋官窯。米白,炒米黃釉瓷器較為多見,一般均釉面不透明,開有黑色大紋片或者黑黃相間的大小文武片。釉下氣泡不多見。由於哥窯瓷器這兩種釉的不同,造成了學術界的很大爭論,對於傳世哥窯是否為一個窯口燒製目前有爭議。

    第四,看紋片。

    哥窯瓷器屬於第一種人工製造的以缺陷為美的裂紋瓷,又稱開片瓷。根據仔細對館藏文物的對比館藏,哥窯紋片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純鐵線紋開片,一是金絲鐵線紋開片。具有鐵線紋是學術界分別官哥二窯的主要依據。所謂鐵線紋,也就是古代文獻中的墨紋,古籍對於官哥二窯的紋片,解說為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者也。鐵線紋為出窯後人工染色,做法不明。金絲鐵線則明代文獻未見,為後人演繹之說,但對於那種典型哥窯外黑色大紋片,內黃色或紅色小紋片的,金絲鐵線一說極為妥帖。

    第五,看支燒方式。

    哥窯由於器型較小,支燒方式既有支釘支燒,也有墊餅墊燒的。墊餅墊燒的底足無釉露出一線胎骨,呈紫褐色。俗稱鐵足。支釘支燒器物比較少,有一種器物內底也有支釘痕跡的,說明屬於疊燒之物,也就是大器內套小器的燒法。這也說明一點,哥窯應該是小窯燒製而非大型窯燒製的。

    底足內無釉那種,不是真正的傳世哥窯,應該是明清時期後仿瓷器。

    第六,看細節。

    哥窯瓷器由於釉水肥厚,一般高溫下不易流釉,仔細觀察口沿有一圈屯釉,用手撫摸卻很難感覺出來。和南宋官窯不同的是,哥窯胎比較厚,釉比較薄。這和南宋官窯精品薄胎厚釉正好相反。不論米黃米白還是灰青粉青,哥窯釉面都宛如人臉上微汗的感覺,有一種油膩感,這也是任何其他窯口不見的。哥窯圓器口沿往往多有一圈白色的水漬痕跡,原因不詳。也是辨認哥窯圓器的要點。

    注意事項

    傳世哥窯仿品眾多,由於收藏者很少對哥窯有上手研究的機會,所以很容易被一些新仿的古器迷惑。

    哥窯特徵獨特而明顯,屬於南宋官窯裡的理宗御窯,小器大樣,廟堂高雅,極難仿得像。

  • 2 # 大金果零零八

    1,哥窯源於宋代,傳世哥窯源於元代仿宋代。

    2,哥窯釉有一種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

    3,哥窯的釉面開片極多,俗稱百極碎,金絲鐵線。

    4,哥窯的釉層特別厚,內含氣泡很多,俗稱聚沫攬珠。

    5,哥窯坯體多為紫黑色或者棕黃色,口部和底部由於釉比較少呈現紫黑色,俗稱紫口鐵足。

  • 3 # 遇見0086

    1. 哥窯紋片有典型的金絲鐵線型別,大部分哥窯只有鐵線沒有金絲.

    2.哥窯有紫口,水漬紋.

    3.哥窯有支釘支燒和墊餅墊燒兩種方式,支釘痕一般都比較粗大(相對於汝窯細小支釘而言)

    4.哥窯胎骨有紫胎,鐵胎,還有帶砂質感的胎,沒有龍泉那種磚紅色胎骨 。

    5.哥窯釉質有玉質釉,也有粉質釉.

    6.哥窯器型均較小,一般都在10幾公分左右.(後期另當別論)

    7.哥窯絕大多數是白色和米色.明清有青綠色.

  • 4 # 巴蜀藏居

    1. 哥窯紋片有典型的金絲鐵線型別,大部分哥窯只有鐵線沒有金絲.

    2.哥窯有紫口,水漬紋.

    3.哥窯有支釘支燒和墊餅墊燒兩種方式,支釘痕一般都比較粗大(相對於汝窯細小支釘而言)

    4.哥窯胎骨有紫胎,鐵胎,還有帶砂質感的胎,沒有龍泉那種磚紅色胎骨 。

    5.哥窯釉質有玉質釉,也有粉質釉.

    6.哥窯器型均較小,一般都在10幾公分左右.(後期另當別論)

    7.哥窯絕大多數是白色和米色.明清有青綠色.

    出土器釉面多有土咬痕.傳世釉面油潤、寶氣十足,給人溫潤舒適之感。以

    元、明、清霽藍釉瓷器如何鑑定和區分?

    新老瓷器最簡單鑑定方法?

    五大官窯現在還燒製瓷器嗎?

    相關搜尋

    哥窯串珠氣泡圖片

    宋哥窯底部真品圖片

    宋哥窯真品圖片

    宋哥窯真品氣泡圖片

    宋代哥窯氣泡圖片

    最貴的冰裂紋瓷器

  • 5 # 以瓷惠友

    哥窯瓷器是古代先賢“化腐為奇、化害為益、變廢為寶”的巔峰典範,因為瓷器開片本來屬於一種缺點、缺失與缺憾,是令瓷器的價值與價格都大打折扣的弊端、毛病和缺陷;正常思維、大眾思維、止損思維都會是:發現問題,查明根源,立即修正;調整配方,嚴格程式,增加管控,絕對避免;應急啟動,表明姿態,給與優惠,挽回影響,延續傳統,保持關係,迴歸正常。是不?

    好在哥窯瓷器的創始人當時、當事、當場沒有走常規、大眾、正常的思維方式和處置辦法,而是客觀、冷靜、睿智地“逆向思維”、“順勢推進”、“就坡下驢”,並且“將錯就錯”、“一錯到底”、“窮極錯峰”,終於“另闢蹊徑”、“榮登封頂”、“獨領風騷”、“輝耀千古”!

    哥窯瓷器的鑑定也與普通瓷器沒有什麼兩樣,如果是私鑑私藏咱們沒有什麼話可說,你願意怎麼鑑定、喜歡如何抉擇、憑藉和依仗什麼,都隨您的便,因為您無論如何也很難影響到他人、大眾、社會、歷史和國家;但如果是公鑑眾藏,你自己把自己當成了專家,某些人把你喊成了專家,作為專家的你給別人鑑定瓷器以及所有古玩古董的時候,你就一定要小心,再耍“一票否決”那一套早晚是會被歷史、社會和國家及個人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的,你為無知與狂妄所付出的各種代價會超出你的想象!

    我收藏研究瓷器幾十年,早就發現了傳統瓷器鑑定以及所有古玩古董傳統鑑定不可避免的弊端,十幾年前就發表了《古玩鑑定的誤區》、《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淺談瓷器的手感》、《氣泡在瓷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系列文章,迄今仍被很多同仁轉載、摘抄和借鑑,本人深表感謝和榮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檢視。多年來經過系統研究和整理,業已形成成熟的瓷器以及古玩古董客觀、完整、科學、可靠而系統可行的適用於私鑑私藏更適用於公鑑共藏的知識體系、技能體系,並已申請了相關的國家發明專利,用以造福全人類,敬請期待!

    現在古玩古董以及古瓷鑑藏界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可資全行業全國所有鑑藏人都必須恪守的原則、規矩、標準和尺度,眾說紛紜、狹隘偏執而莫衷一是。這個問題不解決,資本就永遠也不會大規模進駐和介入古玩古董和古瓷這個行業,所有古董古玩古瓷持有人的變現問題就永遠也得不到根本性解決,古玩古董古瓷業的繁榮昌盛就永遠是空想和夢想!你如果是一個真正愛古瓷、愛古玩、愛古董之人,就全部有義務為古玩古董古瓷的清平世界添磚加瓦、提供正能量、做出自己的貢獻!認同嗎朋友?等靠要是絕對永遠行不通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

    適用於所有古董、古玩尤其是古瓷鑑定的系統、方法和方案我會擇機有選擇性地公佈,當然也不可能全部完全免費,畢竟知識經濟,免費的都會被人加上各種不好的標籤,是不?

    至於“傳世哥窯的界定”則很明確、很簡單,即從古及今,即使不能“流傳有序”,但至少要未被長時間窖藏過而一直輾轉流傳在世,使用、把玩的痕跡和自然歲月痕跡清晰可辨。

    上幾件哥窯瓷器照片,拋磚引玉,不喜勿噴!

  • 6 # 觀復奪寶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

    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

    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明代宣德時期,景德鎮開始仿哥釉瓷,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都有燒製,以清代雍正、乾隆的仿哥窯藝術成就最高。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哥窯“器小而開大片,器大而開小片,皆足貴也。”

    分享兩個不同時期的哥窯藏品以供參考:

    (1)南宋—元 哥窯魚耳香爐

    此香爐侈口,鼓腹,圈足,肩部雙魚耳式,整器型制規整,莊重沉穩,古樸大方,製作精緻。通體施哥釉,釉質瑩潤,周身紋片縱橫,深者呈紫褐色,謂之“鐵線”,淺者則為金黃色,謂之“金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二色交織,漫無定律,雲舒天機,自然的創造具有至高的美。

    (2)乾隆 哥釉小尊

    該藏品為乾隆時期官窯所制,小品大樣,造型規整,玲瓏可人。

    尊撇口,束頸,寬肩,弧腹,圈足。通體施仿哥釉,圈足未施釉。釉質肥厚滋潤,周身紋片縱橫,深者呈紫褐色,謂之“鐵線”,淺者則為金黃色,謂之“金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二色交織,再現了宋器哥窯之品格。尊底青花落《乾隆年制》雙行四字篆書款,款識規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護大自然等於保護人類這說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