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舒克書法愛好者
-
2 # 詩禮悅書院劉東
不一定!因為寫在紙上的帖很難儲存,很多碑刻在石頭上才流傳至今,如果只練習真跡,選擇性受限制。另外,臨碑也有它的好處,如比較粗曠的漢碑和魏碑,由於用刀刻在石頭上,進行過二次加工,雖然沒有原帖真實,但可以增加一些金石之氣,臨碑可以增加一些樸拙的效果。當然,真正的書家還需要比較不同的版本,以還原其原有面目,這是一個永久的話題,畢竟學海無涯!
-
3 # 江川31
臨帖能臨真跡的想法是好的,但被後人一致推崇的範帖都是價值連城,一般都是博物館收藏,平時若能隔著玻璃看一眼就心滿意足了,拿手機拍一張也象做賊一樣。所以,臨真跡沒有可行性,能臨高畫質像印版是比較可行辦法。
-
4 # 萬然然
不一定的,可參考樣稿,臨貼有很多種,比如說背臨,所謂背臨就是無論真跡也好,都是看一遍或者兩遍,把樣稿合起來背臨。更多建議初期的話多臨多觀多參,個人建議而已,後期結合自己風格特點,創作出自己的風格,你就是最棒的朋友[贊][贊][贊][贊]下面給你看一下我老爸的作品
-
5 # 詠歌書畫
不是,學書法要學古人法帖,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先不說有名的法帖真跡都在各大博物館或者私人收藏家手中,名家法帖還有大部分是後人集字或臨帖如二王法帖,現存就還沒有發現二王的真跡。還有一部分就沒有真跡流傳,是靠碑刻被今人所熟知,如大多數的魏碑,大部分唐楷隸書法帖。我們現在能看見的真跡基本上是宋以後人的,唐朝的都比較少見。
那麼該怎麼辦了,古人已經發明瞭刻碑摹帖的方式以傳播,如我們所熟知的九成宮,玄秘塔,蘭亭序,其中不乏精華。關鍵看我們怎麼選帖,現在更有了影印和高畫質掃描。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說如何選帖
1、碑刻類的字帖,我們應該儘量選擇字口清晰,拓碑時間較早的字帖,如九成宮最好選擇李琪本。這是因為古人為了炒作自己拓的帖子一般拓完後毀壞幾個字,以證明其帖子的價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碑刻一般在外面裸露,風吹日曬會有風化,字口變得不清晰。
2、摹帖類法帖,我們需要選擇最接近真跡類的,如蘭亭序,就有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馮承素等人臨寫,其中最接近原帖的就數馮臨的神龍本了。
3、古人真跡類法帖,我們要儘量選擇原色沒有經過處理的,原因是古代用墨一般顏色較淡,為了是字帖出效果,一般會用pa把顏色加深,這樣就會讓我們很多字的筆法就看不清楚了。顏色加深處理過的字帖原色
一點建議,如果你學習書法,練習法帖,建議你可以多去看看今人的臨寫字帖或影片,不建議直接學習,主要是去學習他的方法,有助於更快的掌握原帖。
-
6 # 1支筆
普通人能得到古人的一副真跡太難了,打消這個念頭吧,大多數做不到的。古人臨帖其實和我們差不多,一個是對臨,還有一部分書法大家講真跡掛在牆上,天天看,直到看的入了腦,達到揮筆通神,各位不妨試試,其實我們可以買一些喜歡的法帖貼裱完掛在牆上通通神,我這幾副就不要學了[捂臉],原版的王羲之要強這不知道多少倍,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樂哉書法。
-
7 # 崇陽37
臨帖挑選版本的總原則第一是真跡;第二是摹本;第三是石刻。
一、真跡。在沒有照像術的古代,大量的書法作品都是刻石拓本流傳。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說:“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得真跡觀之,乃得趣”。這是很有道理的,石刻即使刻得再好,也只能表達原作的結體和筆跡肥、細,無法表達用筆的輕重緩速,用墨的濃淡枯潤。所以我們如能見到真跡影印的,便不必再用刻石拓本。如學寫顏字,在今天便可採用《自書告身》、《祭侄文稿》;如學王獻之的字,可用《鴨頭丸貼》真跡,等等。試比較下列王獻之《鴨頭丸帖》真跡與《閣帖》中的刻本,可知相去甚遠。
二、摹本。古人除刻石之外,還有雙鉤廓填的摹本,王羲之書法多靠此流傳。這雖然下真跡一等,但也遠勝刻石,試比較:下列《蘭亭序》的摹本和刻石本。
三、石刻。在古代,能見名作真跡者又有幾人!不僅珍貴的書跡往往被封鎖在深宮內院,就是精良的刻石拓本,也用來賞賜王公大臣。流於民間一翻再翻的刻本,確如康有為所批評的“體貌則迥異。”(巜廣藝舟雙楫 • 尊碑》)。因此,如果非學刻石拓本不可,也應擇摹刻精良者,如《群玉堂帖》等。另因古代著名刻石一翻再翻,一拓再拓,日久損壞。故應力求用較早的拓本,以求字口清晰、內容完備。如《龍藏寺碑》有所謂眀拓“張公禮”三字未泐本;《九成宮醴泉銘》有宋拓“櫛”字未泐本與“重”字未泐本;《雲麾碑》有宋拓“並序”二字未泐本;《多寶塔碑》有所謂“鑿”字未泐本;《東方畫贊》有宋拓“潔”字“遲”字未泐本;《集王字聖教序》有宋拓“慈”字未泐、“緣”字不連石泐本,等等,都是很可寶貴的。如能遇到象《顏勤禮碑》那樣地下埋沒數百年再出土的碑,更屬難得了。好在這些早期拓本,現在都有影印本問世,購置並不困難。
從選帖這一角度來看,我們今天學習書法的條件是遠遠超過古人的,由於照像術的普及,大量的古代法書影印出版,每個普通的學書者都可用不高的代價去購買,直接面對古人真跡原貌。這在舊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有趕上甚至超過前人書法水平的信心。
-
8 # 一笑貫長天
的問題不可以去糾結。
臨摹古法帖的真跡當然是好,可是,當今社會誰又能臨到真跡呢?我是說即使是你有真跡,你能使用真跡去臨嗎?顯然是不可以!真跡是何等的珍貴?是何等的脆弱啊?而且,越古的真跡越珍貴,越脆弱!你用真跡去臨摹?不是暴殄天物是什麼?
再者說,現代人沒有堪稱大家的人物,即使是臨摹,也是臨摹其外形而已,真正的神采,還沒有能達到理解的人物。再者說,如果有這樣的人物,也沒有必要一定去臨真跡!因為你已經理解到書法的真諦了!
書法臨摹到境界了,去看一眼真跡,僅僅是完成一次印證,印證自己的理解是否與古之大賢相合,僅此而已!
-
9 # 寫字吧
臨帖是不是要臨真跡?
真跡就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能感受到他的氣息,足夠真實。古人曾說:“學書須是收昔人真跡佳妙者,可以詳視其先後筆勢、往復之法。”真跡的的點畫濃淡、枯潤盡顯,用筆細節都可以從中體會,易於觀摩。所以,如果能有真跡對照臨寫,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但是,真跡往往是孤本,又有多少真跡能到尋常百姓家。所以,沒有真跡怎麼辦?第二選擇,可以選擇石刻碑板。雖然碑本“惟得字畫,全不見其筆法神氣”,但在沒有真跡的前提下,石刻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石刻作品屬唐代的技術精湛,“神采飛動,恍如真跡”。你能看到石刻上字畫轉折波磔處,稜角分明。
再加下來,可以選擇拓本,只是拓本在石刻的基礎上,多了一個複製的過程,比石刻更可能損失一些細節。並且跟石刻作品一樣,無法觀察到其用筆的先後筆勢,也看不到點畫的濃淡等。
但要著重說一點,不管是真跡、石刻,還是拓片,都要保證一個原則,即“取法乎上”。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另外,我們在選擇版本的時候,也要學會甄別。比方說,我們在選擇拓片版本的時候,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是選擇早期的拓片。因為時間越久,石刻受損越嚴重,損失掉的價值就越多。
總之,我們只有下功夫在有價值的法帖上專研,才不至於讓我們的努力事倍功半。
-
10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是講究,沒必要的講究。
如果有真跡、原本、善本當然選擇最好的,但是我們臨帖的時候的帖子基本上是印刷品。選擇較好的版本就行了。提問者問這個問題,不是想偷懶,是不是還沒開始臨帖。
學習書法,不要說說,光看是學不會的。換個角度說一下,你就知道想要學真跡是不現實的。
著名書法家的真跡是多麼貴,你知道嗎?
2010年最終成交價4.368億元,600多字平均每個字70多萬。
上圖黃庭堅《砥柱銘》,行書。抄錄唐代魏徵《砥柱銘》,此卷長8.24米,共計82行,但加上歷代題跋,總長近15米。
趙孟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018年1.909億元的價格成交,平均下來,260個字,一個字就值120多萬!
真跡真的不是用來臨的,那麼我怎麼能夠發出來這些比較清晰的圖片。
因為我們現在科技發達,印刷品的清晰程度已經完全能夠符合初學書法的要求。
我們現在一個學習書法的愛好者,可以非常容易從網路中找到比較清晰的古代名帖。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我們擁有的書法資源超過歷史中的有些帝王。
乾隆的三希堂中的“三希”,你可以找到各種清晰度的圖片。
一人有感不要再懶惰,不要再找藉口。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出自東晉葛洪的《抱朴子·用刑》。
學習書法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學習書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學習書法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
11 # 雲逸書院
提問者問這個問題,不是想偷懶,是不是還沒開始臨帖。
學習書法,不要說說,光看是學不會的。換個角度說一下,你就知道想要學真跡是不現實的。
著名書法家的真跡是多麼貴,你知道嗎?
2010年最終成交價4.368億元,600多字平均每個字70多萬。
上圖黃庭堅《砥柱銘》,行書。抄錄唐代魏徵《砥柱銘》,此卷長8.24米,共計82行,但加上歷代題跋,總長近15米。
趙子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018年1.909億元的價格成交,平均下來,260個字,一個字就值120多萬!
真跡真的不是用來臨的,那麼我怎麼能夠發出來這些比較清晰的圖片。
因為我們現在科技發達,印刷品的清晰程度已經完全能夠符合初學書法的要求。
我們現在一個學習書法的愛好者,可以非常容易從網路中找到比較清晰的古代名帖。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我們擁有的書法資源超過歷史中的有些帝王。
乾隆的三希堂中的“三希”,你可以找到各種清晰度的圖片。
回覆列表
何為真跡?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等機構才有吧。作為書法愛好者,買的各大書法家的帖子,絕大多數都是拓本,而且拓了多少次我們不得而知。所以,我們臨帖臨的只能是拓本。當然您要是在故宮或者各大博物館工作就另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