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做為康熙登上帝位的最主要推手,孝莊皇后對康熙可謂恩重如山,為何死後,康熙卻沒有安葬她呢?
7
回覆列表
  • 1 # 坐看雲捲雲舒x

    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去問問能穿越到康熙身邊當太監的人,牠們一定知道原因。或者去問問那編造歷史故事的二貨屎蟈烹、猿疼廢。您看可以嗎?

  • 2 # 圖文繪歷史

    孝莊太后是死了37年才入土為安的,死後棺槨一直停放在清東陵的紅牆之外,康熙不是不管,而是自己也沒辦法。按清朝祖制,妃子死後要跟先帝歸葬,當年的孝端文皇后、懿靖貴妃、淑妃在北京死後,一律按祖制運回瀋陽葬在皇太極的清昭陵,但孝莊太后死前遺言,自己不想回奉天,要跟兒子順治葬在一起。

    孝莊輔佐順治、康熙兩朝,活了75,高壽。

    按孝莊的說法,自己丈夫已去世快50年了,不想再回去打擾他的清靜,想跟兒孫們待在一起,康熙是個大孝子,非常敬重自己的祖母,不想違揹她的意願,但清朝也沒有說皇帝和老媽葬在一起的,既不能違祖制又要隨祖母意願,實在無轍之下,就在清東陵牆外搭了個停屍棚,將孝莊暫時停在這兒。

    皇后都是隨夫葬,沒有單獨建陵寢的禮制,所以昭西陵建的有點“獨特”。皇后陵的墳都是歇山頂,但孝莊的墳是廡殿頂,和皇帝一樣;皇后陵沒有神道碑,只有皇帝有,但是孝莊昭西陵有神道碑。

    不回瀋陽,也不能入清東陵,但禮制上又沒有給皇后、太后單獨造陵寢的,怎麼造也不知道,停這也不能不管,風吹日曬的。康熙想了折,把當年孝莊在慈寧宮時最喜歡住的5間房原封不動的給拆了,再一磚一瓦的在清東陵外搭起來,把棺槨擱裡面,這就是“暫安奉殿”。

    另外昭西陵有兩重圍牆,原因不得而知。

    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但康熙直到死也沒想出辦法怎麼把孝莊安葬了,另外孝莊和當年攝政王多爾袞有點不清不楚,皇家這點破事本就很棘手,從這可以看出康熙對國家能雄才大略,但對家裡的煩心事也是素手無策,皇子爭儲、孝莊安葬,康熙都當了個甩手掌櫃。雍正即位後,每次去清東陵都看到孝莊橫在那兒,棺槨都長草了,實在看不下去,就替康熙擦了屁股,下旨就地埋,4個月即建成了現在的昭西陵。

  • 3 # 香茗史館

    按照清朝的墓葬規定,如果后妃於皇帝之後去世,是不能再開啟帝陵安葬棺槨的,而需要在帝陵附近另起陵寢。因此,孝莊太后去世之後,按理來說是要將棺槨運回盛京,在皇太極陵墓旁重新修建陵墓安葬的,但結果卻是,從其去世開始,他的棺槨便一直安放在京東清東陵,直到30多年後,才由雍正在原地修建陵寢,葬入地宮。至於為何如此,自古以來傳聞極多。

    △孝莊太后博爾濟吉特·本布泰

    廣為流傳的兩則傳聞

    史料記載,不將棺槨運回盛京安葬,乃是孝莊太后自己的遺願,而關於孝莊太后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流傳極廣的主要有兩種說法。

    1、改嫁多爾袞之說。有人說,這是由於孝莊太后曾下嫁多爾袞,因此死後無顏面見皇太極。關於此事,目前爭議仍然較大,主要依據有三點:一是多爾袞曾被尊稱為“皇父攝政王”。二是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這一條,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這一條。三是明遺民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說“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

    △多爾袞和孝莊

    不過清史學家孟森先生對著三點一一進行了駁斥,他認為,多爾袞被稱為“皇父攝政王”,這與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並非單純的指“父親”。至於所謂的多爾袞“親到皇宮內院”這一條,則是指多爾袞另有禍亂宮闈之舉,但並不一定專指孝莊太后。至於張煌言則是明朝舊臣,對清朝本就懷有敵意,所作詩句有誹謗之詞也並不奇怪。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2、孝莊託夢之說。這種說法是,康熙原本也是打算將孝莊運回盛京安葬的,於是一百多名轎伕抬著靈轎便出發,然而甘岡走到遵化孝陵大紅門的前面,裝有孝莊棺槨的靈轎突然變得無比沉重,轎伕們累得直冒汗。領頭的無奈,只好讓大家原地休息一會。可是再等他們要上路時,不論這一百多名精壯的轎伕如何使勁,靈轎竟然紋絲不動,無法之下只得向皇帝稟報。康熙得知此事後,立即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然而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孝莊太后博爾濟吉特·本布泰

    康熙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結果就這麼迷迷糊糊睡了過去,睡夢中,孝莊太后對康熙說自己不想離兒孫太原,所以不想去盛京安葬,要康熙將自己安葬在順治的孝陵附近便可。康熙醒來之後,想到這個夢,便下令修建了昭西陵。

    這個顯然就是傳說了,太過離奇並不值得相信,而且昭西陵是在雍正年間修建的,與康熙並無關係。

    孝莊到底為何不願返回盛京安葬

    如果前兩點傳言均不可信,那麼孝莊留下不願回盛京安葬的遺願顯然就是出於其他考慮了,我猜應該至少有以下兩點緣由:

    1、不願離兒孫太遠。這個理由其實說的通,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的孝莊太后,在13歲時嫁給了皇太極,但皇太極在崇德八年(1643年)便去世了,這一年孝莊太后僅僅30歲,兩人滿打滿算也不過在一起生活了17年,而且這段時間皇太極還經常在外征戰。在此後的40多年中,她先後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王,她與兒孫關係更為親近是可定的,因此不想離兒孫太遠,倒也說得過去。

    △孝莊太后先後撫育兩代帝王

    2、為節省錢財。孝莊太后生前便很借鑑,不喜奢華,在平定三番時,還將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士兵。依據清朝慣例,孝莊太后運回盛京之後,也是要重新修建陵墓安葬的,這運送費、修建陵寢所耗的錢財顯然是筆不小的支出,而清廷此時歷經平定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等戰事,此時西北的準噶爾部又虎視眈眈,這種情況下,孝莊自然不願在自己這個已死之人身上再浪費錢財。

    △孝莊太后

    有了這兩個原因,孝莊不願返回盛京安葬也就說得通了。康熙自然也理解孝莊的苦心,於是只好將其暫時安放在京東清東陵,又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這也能看出當時清廷的拮据),停靈其中。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才下令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

  • 4 # 道心23

    估計是麼有好的形式,如按清的禮制又無法滿足康熙大帝的願望。所以只能等,時間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 5 # 茹叔敬

    只見榻前跪滿人,最前面的是孫子康熙,後面是皇后,皇貴妃及後宮的妃嬪,幾位小皇子也跪在大人後面。孝莊頭腦十分地清醒,她知道這可能是迴光返照,自己的大行之期就在今曰,心中的話必須要說,否則就沒有機會了。她張開嘴,用力說道:你們都……都下去吧,哀家要和皇上說……說幾句話……,康熙忙轉臉道:你們退下!後宮等人一一退出,孝莊望著早已是淚流滿面的康熙,自己也一陣陣的心酸,兩行渾濁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她張了幾次嘴,可喉嚨像堵上了一塊石頭,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祖孫倆默默地對視著,任由淚水泗流,康熙伸出手,輕輕拭去祖母頰上的淚水。輕聲安慰道:皇祖母,有什麼話就說吧。一陣陣的眩暈襲來,孝莊感到死神在向她招手。於是,她鼓足了全身最後一絲力氣,突然一下抓住孫子的手,作出她一生最後一個決定:孫兒,哀家去後,勉自節哀,以萬機為重。大宗文皇帝……的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哀家輕動。況且哀家心戀你父皇和你,不忍遠去,務必於孝陵近地為哀家擇一地方安葬,這樣…哀家……的心就沒……沒什麼遺憾了……一口氣說了這心多話,孝莊又昏了過去,康熙聽了這些話心如刀絞,大哭道:不!不!孫兒做不到!皇祖母為大清耗盡了心血,最終不能按理歸葬,這不是讓孫兒不孝嗎?孫兒又怎麼忍心啊??無論康熙怎麼大哭大喊,孝莊再也不理。只見孝莊兩顆碩大的淚水從緊閉的雙眼中溢位,氣息又急又短,胸脯劇烈地起伏。康熙突然感覺自己的手在抖,在痛,這才看見祖母的一隻手仍死死握住自己的手,很緊,很緊,很緊,孝莊抖動了一下,再也沒有力氣了,太皇太后駕崩了!………言歸正轉,所以康熙才沒有將孝莊的遺體送到瀋陽昭陵與皇太極合葬。然而這道遺囑,卻令康熙皇帝陷入兩難的境地。按照祖制,康熙應當將孝莊葬入昭陵,但是這樣一來便違反了孝莊臨終的遺願,而如果遵照孝莊臨終的遺囑將她葬在遵化孝陵,又顯然違反祖制。康熙皇權衡之下,作出了一個決定:在遵化孝陵近修建一座暫安奉殿,將孝莊的梓宮暫時停放在那裡,曰後再別尋良策安置孝莊遺體。

  • 6 # 五班長

    孝莊文皇后(1613――1688)是皇太極的側福晉,皇太極是後金的第二位大汗,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封孝莊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繼位,1651年上尊號為昭聖皇太后,康熙繼位後,尊稱為太皇太后。

    孝莊是一位非凡的蒙古族女性,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輔佐,培養了三代皇帝,賢良卓識,功垂青史,她不要任何頭銜,也不要政治名義,更不想“垂簾聽政”,只想做一名好妻子,好母親,好祖母,不論她作出什麼樣的貢獻都歸功,於丈夫,兒子,孫子,她為大清的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康熙曾這樣評價他的祖母,“如果沒有祖母一直來臨朝處置各種危難,大清絕不會有如今這麼大的成就”,她確實是清朝前期傑出的女政治家。

    孝莊文皇后去世於1688年1月27日,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道遺囑,她說“皇太極入葬己經很久了,不要再動他的陵寢了,我也留戀兒子順治帝,也離不開孫子,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吧。”就是這個遺囑給康熙出了個難題,如果遵遺囑辦吧,有違祖制,按祖制辦吧,又違背祖母的意願,左右為難,最後康熙想出個權宜之策,先在東陵建一座殯宮,將祖母的靈柩暫放在那裡,然後再慢慢想辦法,這一停就是35年,直到康熙自己去世也未能安葬。

    這不是康熙沒時間,沒精力或還沒想出好辦法,這其實暗藏著康熙對祖母的一片赤誠的愛,他對祖母的感情是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想起8歲登基,14歲親政,雖貴為皇帝卻無權無勢,每天小心謹慎,戰戰兢兢,16歲在祖母的幫助下糾結了一幫小兄弟,擒了鰲拜,才真真掌握了實權,如今祖母以去,再不能看到祖母的音容笑貌,也不能聽到祖母的諄諄教誨,那麼不如就以這次不知如何安葬為藉口,在東陵先建一座殯宮,將祖母的靈柩停放在那裡,每當祭奠之時,就可以手扶棺槨,再一次近距離地感受祖母之愛,讓自己生生死死陪伴著祖母,讓祖孫之愛天長地久,這就是康熙沒有安葬孝莊文皇后的原因。

    最終,孝莊文皇后在雍正三年正式葬入地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家》徐姑姑租大廈創業的點子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