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寵小龍
-
2 # 新區小強
現在不管是在晚上還是現實中都能看到貓咪和孩子玩耍的影片,這樣這也讓好多家長都思想有了改變,之前大部分家庭是不讓孩子和貓咪走的太近,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其實現在貓咪的性格都比較溫順,早已退出了喵星人的那份野心,更不像中華田園貓那那樣傲嬌高冷,很適合有孩子的家庭餵養,美短貓作為一種性格友善的貓咪,雖然性格比較掘強,但是面對小孩子的時候,兩者就會一拍即合,成為彼此很好的玩伴,我我那個朋友養了一隻麼短毛,現在都已經四歲半了,當時她還沒結婚的時候,就開始養它了,後來她結婚生子也一直養在身邊,雖然家裡有人反對,但是還是堅持了下來,從她女兒出生以後,貓咪就成為了小主人形影不離的貼心小夥伴,平時更像是大哥哥一樣照顧著小妹妹,我那個朋友剛開始還害怕女兒跟貓咪玩耍的時候下手太重,可能會被貓咪抓傷,可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了一個現象,即使小主人,怎麼去蹂躪他?小貓咪都不會亮爪,經常把小貓咪當成自己的枕頭,壓在自己的身下,剛開始的時候,貓咪還能經得經受得住,但是現在小主人越來越重,有時候壓在貓咪的身上,只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所以說貓咪真是一個神奇的物種,上敬老下育有,唯獨看不起中間的實名,羨慕小孩子可以抱著小貓咪玩,不用擔心互相傷害。話還是說回來了,就是看個人吧!喜歡就養,不喜歡就不養。
-
3 # 曹老師育嬰問答
寶寶還小,一定看住寶寶不要這樣做,雖然現在貓貓都打針做,防疫也做的很好,但是貓貓喜歡用嘴舔毛,會有一定的唾液細菌,寶寶再用嘴親親容易接觸到,若是貓貓打針不及時還有弓形蟲感染的可能,最好不要讓寶寶親貓貓
-
4 # 努力爬呀爬的蝸牛
建議儘量不要用嘴巴接觸動物,因為動物身上都會有寄生蟲,攜帶病毒,面板接觸,因為面板是有保護層的,是安全的,但嘴巴有粘膜,容易感染
-
5 # 啥叫生活
如果家裡有寶寶的話,我不建議在家養小動物。
小動物身上都攜帶很多病菌,如果萬一寶寶在玩耍中不小心弄疼了小動物,它們會反擊的,畢竟動物就是動物,到時候萬一傷到小寶寶後悔都晚了,現在要做的是把危險遏制在萌芽中,請讓你的寶寶遠離你的小貓咪。
-
6 # 好名字可以讓你的朋友更容易記住你
孩子年幼時最好不要養貓或者其他犬類寵物。一是貓會傳染寄生蟲病,尤其是弓形蟲,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二是孩子有可能被抓傷或咬傷從而感染狂犬病可能。三是孩子容易被感染面板病,造成面板瘙癢、紅疹等面板問題。四是呼吸道問題,這多是由於貓毛散佈有關。 因此最好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不要養貓。
-
7 # 炸豆媽育兒
小叮嚀
哪些寶寶不適合與動物共處?
1. 早產兒。
2. 患過敏性疾病。
3. 患有呼吸道疾病。
4. 家族本身有遺傳性疾病。
5. 免疫(抵抗力差)系統疾病。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3年統計, 6~11歲是最容易被動物咬傷的物件,主要的被攻擊原因是因為兒童好動、觸控動物。嬰幼兒也會有,但多半是因為父母疏忽所致,攻擊動物以狗、貓最多。攻擊者75%是公狗,及哺餵幼犬的母狗。被攻擊者的男女比例是1.5:1,男孩是女孩的1.5倍。大部分是在家中發生,而且是自己養的寵物。另外,每年也有很多寶寶是被貓咬傷,以家貓為最多,還有少數為寵物鼠咬傷。
毛屑寄生蟲要當心
幼兒被抓傷、咬傷是寵物明確的攻擊行為,但除了外傷之外,疾病問題也是另一種潛在的寵物傷害。有一種說法是,養寵物會引發過敏。黃亮迪醫師表示,寵物是否與過敏性疾病相關,目前並無明確的統計和報告,所以幼兒過敏是否與寵物劃上等號,有待商榷,目前只能說可能具有相關性。
說其相關是因為,寵物排洩物可能會有寄生蟲,掉落的毛髮、皮屑會飄散在空氣中,而排洩物、寄生蟲、毛髮、皮屑等皆是引發幼兒過敏的因素。另外,接觸寵物者若本身面板有傷口,也會提高細菌感染的機率。
為了提高寵物家庭的生活品質,黃亮迪強調,人口多的家庭,或是居家環境太過擁擠狹小的,最好不要養寵物;寵物和人儘量不要同床共枕,最好獨立住在室外;避免飼養在幼兒的主要活動範圍內;當幼兒需要和寵物共外時,也心須有成人在一旁陪同,每天限時1~2小時。
10個愛的叮嚀,避免寵物傷害!
1.寵物哺育幼子時,切勿打擾。
2.定時徹底清潔寵物的居住環境。
3.寵物已出現不友善的反應時,應避免接近。
4.當寵物在休息、睡眠時,最討厭被打擾,此時應避免觸碰。
5.請勿在寵物面前餵食孩子,以免寵物為了搶食而襲擊幼兒。
6.避免在孩子面前和寵物玩得太激烈,以免寵物因為太興奮而衝撞孩子。
7.當寵物自己單獨或休息時,切勿讓寶寶在其面前奔跑,因為動物天性喜好追逐獵物。
8.多注意寵物本身的健康及清潔,例如施打預防針的時間、爪子修剪、體毛梳洗等。
9.寵物的排洩物應及時處理,避免殘留在地面上,因為幼兒可能會滑倒,或者用手觸控地面而引發細菌感染。
10.當寵物活動時,切勿單獨讓孩子與寵物相處;避免孩子坐學步車摸寵物,甚至抓寵物的耳朵。
小叮嚀
寵物易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1. 狗:攻擊、咬傷。
2. 貓:抓傷。
3. 鼠:小咬傷。
4. 烏龜:龜殼上有沙門氏菌。
5. 兔子:細菌性感染或腸炎。
動物醫師的建議
雙方關係 分段建立
動物醫師蔡家彥表示,幼兒未滿1歲前應與寵物隔離,因為幼兒的抵抗力尚未發展成熟,必須考慮幼兒的健康問題,家長儘可能等幼兒1歲以後再考慮飼養。
如果家中先有寵物,新生兒才報到,如何幫助兩者安全和平相處呢?
第一階段 幼兒回家前的預備
step1 先帶家中的寵物去動物醫院接受全身健康檢查與接種疫苗。
Step2 觀察家中的雄性狗貓是否有強烈的地域性(對陌生人表示強烈的攻擊傾向與過激的護食行為)。
Step3 因為新生兒回到家後,主人會減少與寵物相處的時間,因此爸爸媽媽們必須在3個月前就開始漸漸減少和寵物互動的時間。
Step4 若是同事朋友家中也有1歲以上的小朋友,可以請朋友帶小朋友來家中,並觀察家中的寵物對小朋友是否表示善意。若反應是正向的(寵物主動舔舐與依偎),恭喜!新生兒回家時應該也是會得到相同的迎接。
Step5 定時修剪寵物四肢的趾甲,並修短毛髮。
Step6 給予寵物或零食時,可先播放錄有嬰兒聲音的CD、錄音帶、mp3,並同時和寵物玩他們最喜歡的遊戲,來增加寵物對嬰兒聲音的正向反應。
Step7 在家裡塗抹一些嬰兒的乳液、奶粉、洗髮精,甚至有小嬰兒味道的毛巾,讓寵物們習慣這些味道。
Step8購買一些嬰兒玩具散落於家中,寵物一開始可能對這些玩具感興趣,但1周後,動物們就會對這些玩具失去興趣。這樣,在幼兒回家後,就不會發生幼兒因與寵物爭搶玩具,出現動物攻擊幼兒的情況。
Strp9 不要讓貓、狗在嬰兒床上跳躍。
第2階段 幼兒回家後的適應
step1 寵物天生具有地域性,所以對於新加入者會特別敏感。剛帶孩子回家的這段時間,應該要比平時表現地更愛讓寵物,讓它得到更多的遊戲或獎賞,並至少維持1~3個月,這樣寵物才會對新加入者產生好感。
Step2 1歲後的幼兒,身體發育逐漸成熟,因此肢體動作較多,彼此也已熟悉雙方的氣味,就可以接觸了。但是在幼兒和寵物接觸前,寵物應經動物醫師確認無傳染病,並進行了預防接種;寵物的個性若較好動、激動的話,最好拴住它。
Step3 當幼兒和寵物已熟悉彼此的存在時,可由家長握住幼兒的手試著觸控寵物,以脖子為中心點出發,由脖子到頭,再到身體。幼兒可能會因開心而大聲喊叫,此時要多注意寵物的反應。
Step4 每天重複1次以上動作,然後將兩者分開,先給寵物獎勵,例如遊戲或零食。雙方接觸進行順利的話,再增為每天2~3次;等到雙方互動一切都沒問題時,讓孩子自己和寵物玩,但必須在成人的陪伴之下。
狗 主動去依偎幼兒
想要了解狗狗是否好相處,爸爸媽媽可嘗試以下動作,並觀察狗狗是否服從,把狗的嘴巴拉到最開、翻轉肢體、抬起耳朵等,看看是否生氣,甚至攻擊的傾向。
另外,可將狗狗朝天抱起,觀察它的眼光是直視主人,或是會往別的地方看。若眼光直視主人,則代表這隻狗狗曾受過傷害,或者害怕近距離的接觸,容易緊張,極易有攻擊的傾向;反之,它若迴避你的眼光往別的方向望去,則是服從性強,習慣於近距離接觸,對於新生兒來說,是比較好的玩伴。
什麼狗都要小心!
小型犬 個較敏感、愛爭寵、神經質,可能會有出其不意的咬、抓等動作。
貓 會用身體磨蹭幼兒
貓咪天生不愛交朋友,除非是孩子主動去逗弄貓咪,否則貓咪不大會去主動親近或攻擊幼兒。
當貓咪會用手、頭、身體去磨蹭幼兒,喉部發出呼嚕呼嚕的共鳴聲,或和幼兒一起睡覺時,就是接納的表現;但如果貓咪出現害怕的反應,如躲避或吼叫、生氣等,則不適合和幼兒相處。
鼠 習慣小主人的味道
寵物鼠會啃咬,是因為有陌生的味道,所以可以先將有幼兒味道的毛巾、被單等,放入籠子裡,大約1周左右後,就不會啃咬寶寶了。
兔 6歲以下幼兒不宜
讓不滿6歲的幼兒和兔子相處,兩者受傷的機會都很大。不當地拉扯耳朵,可能會使兔子受到驚嚇;兔子若逃脫,幼兒則可能因為追逐兔子而跌倒受傷。
動物醫師小叮嚀
1. 請勿將寵物的便盆放在幼兒能觸控到的地方,以免有寄生蟲、傳染
病等問題發生。
2. 應避免讓幼兒接觸烏龜、兩棲類等動物,可能有細菌等問題。
3. 不要讓幼兒對於寵物們尖叫、拍打,甚至啃咬。幼兒與寵物之間必
-
8 # 飛向的設計之路
首先,這是寶寶表露愛的表現,肯定是非常喜歡貓貓的。但是小寶寶的免疫力各方面都還不穩定,一定要確保家裡的衛生條件,以及貓貓是不是有定期的驅蟲和疫苗!
回覆列表
應該沒什麼問題,最近不是有專家指出嘛,家裡有養寵物的能有效的防止孩子過敏反應,我家裡兩個孩子,二胎兩歲,養了一狗一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