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西真
-
2 # 使用者玄妙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時走錯了路,能認識到錯了,並馬上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就是好同志。佛家有句話: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怕範錯誤,但要勇於改正錯誤,並不是屢教不改。要吸取教訓,哪裡跌倒哪裡爬起。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3 # 滄海一粟syj
人這一輩子不可能不犯錯,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勇氣去面對,就像美國沒有勇氣對待這次疫情,甩鍋給我們中國,更加沒有從自身找原因,把責任推給我們。因此,遭到國際輿論普遍指責。所以,我們在犯錯後,能夠勇敢地面對,以積極的態度去改正錯誤,爭取別人的諒解
-
4 # 霜華滿袖1
先秦語境中,“善”不是高等的德,只是與“惡”相對的善良,或者是和“不好”相對的“好”,或者是和“不擅長”相對的“擅長”。
因此這種誇獎,並不是就把物件捧上了天,只是表示從不好到好,從惡向善的轉變。
先秦的道德表述,主要是以儒家為主流的道德體系。
孔子說三德“仁義禮”,仁是愛心,義是合宜,禮是規矩。仁可大可小,對鄉里人的愛是仁,對天下人的愛也是仁。因此義有高下,符合大仁的是上義,符合小仁的是下義。而仁義君子,任何時候都應該遵從社會普遍認可的禮的規範,既是對自身的嚴格要求,也是對未學之人的示範指引。
因此,未經“三德”規範的道德,都可以歸為“善”,只是不壞、還好的意思,當然這些善德之中,也有高下大小,但這裡不必細表。
至於“善”成為一種高標準的道德,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的事了。不能拿這個“善”來解釋先秦的話語。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改錯,就是大善,知錯改錯就是好同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犯錯不知,知而不改,同一個地方摔兩跤,犯相同的錯誤。因此我們要靜坐常思己過,“吾日三省吾身”,多聽別人的批評建議,多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斷的克服錯誤,不斷的反省自己,改正自己,完善自己,重塑自己,最終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