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拂風山林
-
2 # 夢露居士
“天龍八部”並不是指八種絕學,而是指佛教傳說中八種神奇生物,分別為:天,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 魔候羅伽。因為前兩類為天眾與龍眾,於是被稱為“天龍八部”。
天
在佛教中,天就是指天神,如帝釋天、梵天、四大天王等等。天神雖然高高在上,有種種神奇法力,但也是六道眾生之一,天神也是會死的,只是他們的壽命特別長。
龍
佛教中的龍,其實可以音譯為“那迦”,是一種居住在水中的生物,長得像眼鏡蛇,有毒,力氣特別大。
夜叉
夜叉的意思是“捷疾鬼”,跑得特別快,行動敏捷。夜叉本是一種吃人的鬼,後來收到佛的教化成為護法神將,是毗沙門天王(也就是托塔天王)的隨從部屬。
乾達婆
是帝釋天的樂神,不吃酒肉,只以香味為食,因此身上散發出強烈的香氣,乾達婆的特點是變幻莫測。
阿修羅
阿修羅是與帝釋天敵對的惡神,嗜殺,多疑,善妒,男性極醜而女性極美。據說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帝釋天有美食而無美女,因此雙方常常因為爭奪美食美女大打出手。
迦樓羅
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
緊那羅
又被稱為“人非人”,長得像神但頭上長了一支角,因此非人。緊那羅同乾達婆一樣是帝釋天的歌舞神。
魔候羅伽
是無足腹行的蟒神,天性愚笨,但因敬持佛法終得解脫,形象為蛇首人身。
金庸為什麼要用“天龍八部”作為書名呢?因為那些武林高手本領出眾,形象各異,各具特色,恰似形形色色的天龍八部一般。
天龍八部各具神力,但仍處於六道輪迴之中,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而書中的武林高手們雖然武功高強,但各個放不下、看不開貪嗔痴三毒,因此不能覺悟解脫,一直處於痛苦之中。
-
3 # 區別待
天龍八部是金庸成名作之一,要了解天龍八部的真實含義,也就要熟悉金庸寫這部武俠小說的意義。
天龍八部同的八部,本是佛教中八位神鬼的職位,屬中低端神位,也就是佛教底層。這種神位大都留給人間有靈性的動物或少許得道之人,經過修煉,達到通天能力,因此受到神封。
天龍八部中八部,實際就是指江湖中的各色人等,透過自身努力,與其他人競爭,取得江湖地位,功成名就,揚名武林。
這可以說是一部勵志性的武俠小說。江湖不是一個人的,是大眾的江湖。不論是何等人物,只要你取得一技之長,定能在江湖中獲得地位。
八部除了更多的指向人的身份,同時也特定指出這八類人的人性善惡,各的代表的正義和邪惡。所謂正亦邪,邪亦正,正邪相互交織,週而復始,最終在佛的行善感召下,迴歸一統,終成正果。
-
4 # 一往文學
原著開頭的《釋名》中說道:《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天龍八部"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是天,二是龍,三是夜叉,四是幹達婆,五是阿修羅,六是迦樓羅,七是緊那羅,八是摩呼羅迦。
這八種神道怪物有著超人的本領,指涉以喬峰、段譽、虛竹等身懷絕技的角色為主,以參與風雲鬥爭的芸芸眾生為輔的人物,是透過佛學在思想的高度上對人生的思索,闡釋眾生皆苦和"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另外,在當代網路媒體為主導,讓傳統的武俠小說迎來新發展,以網路手遊、武俠電視劇為載體,使傳統的俠義精神發生了若干改變--武林秘技和風雲際會成為主旋律,人們受到影響會更重視作品中的絕學。
商業環境下,武林絕學更吸引人,在遊戲和電視劇中《天龍八部》的武俠成分被放大"俠"者,有絕技傍身還要"義"字當先,俠客的勇武是用來維護正義的,他們遊蹤不定,來去自如,功夫了得,正如李白詩中的俠客"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浪漫飄逸。《天龍八部》中的江湖有著巨大的魅力,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引來了電視劇和遊戲的商家的關注,以此為噱頭來吸人眼球,比如在網上的手遊推薦:《天龍八部手遊》即將釋出武當召集令,助力星掌門破解秘案。原著中描繪的江湖快意恩仇的卻又離現實很遠,而遊戲透過構建一個虛擬的武俠世界,拉近了它與現實的距離。人們從遊戲中滿足自己的遊俠夢,這也是不甘於平庸現實的心理體現。
這會給人帶來什麼影響呢?遊戲是把片段化的把人物與情節分離出來,進行戰鬥,玩家在遊戲中更多的是獲得快感,而較少感受到江湖人物在進行打鬥的動機,恩怨情仇,內心感受,體會不到與戰鬥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心緒。
因此,人們對《天龍八部》的認識發生偏移--更多的關注這部作品中的武俠元素,忽略了這部作品的原本內涵。
武俠思想佔上風,深層意蘊被淡化《天龍八部》作為武俠小說不可否認武俠絕學是這部作品著重描畫的點,但在武俠的軀殼下面有著更深層次的核心。在全書開頭金庸先生便指出書名來自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用哲學的眼光來關照芸芸眾生,作者從佛家思想出發,審視武俠世界的社會和眾生相的人生。全書的"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在佛法,人性,悲劇中展開。
喬峰本來想查清馬大元被自己絕技所殺一事,卻意外得知自己的契丹身份,又為了弄清身世之謎,卻被反誣殺害恩師和養父,之後喜歡上了阿朱卻又誤殺了她,這一系列俄狄浦斯式的悲劇使喬峰陷入了拼命想掙脫卻又逃不脫的怪圈,帶有濃厚的悲劇人生意味,喬峰是一個武功蓋世的英雄,但他也在命運的漩渦裡反抗又掙扎,自我思索又尋求解脫。喬峰的一生顯現出造化弄人的意味,試著往前推在他兒時骨肉分離,就為他之後尋親埋下了因。生於遼國,長於大宋,一個是生他之地,一個是養他之所,種下了他為了兩國和平而犧牲的果。
《天龍八部》的另一主角慕容復,他是一個對現實的挑戰者,也是被現實逼得發瘋的失敗者,體現出求而不得的痛苦人生。作為建立多個燕國的鮮卑族後裔,一心想著復國,卻屢屢失敗,最後翩翩美少年被逼瘋。作品透過武俠世界的英雄進行人生的思索,展現出人的無常和一種不可抗衡命運悲劇意蘊。
-
5 # 鬼谷瀟瀟
“天龍八部”其實是佛教用語,乃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包括三界的諸天,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又名帝釋天。
“天眾”佛教宇宙觀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說,
天眾當然也包括天王,如帝釋天主、大梵天王等,民間常稱天王為神。中文常用省略語,所以“天”字至少包括四義:一、蒼穹;二、天界;三、天人;四、天王。
天眾指的就是天人和天王。
“龍眾”跟我國傳說中的“龍王”或“龍”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實為那伽。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非常尊敬,認為水中生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尊稱德行崇高的人為“龍象”,如“西來龍”指從西方來的高僧。
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意為海)龍王,他的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說法的靈鷲山前,聽釋迦牟尼講說《妙法蓮華經》之後,向釋迦牟尼佛進獻寶珠,即刻轉為男身,騰空而起駕祥雲往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度眾。
八部者夜叉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其中首領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夜叉”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注:“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人們說到“夜叉”常指惡鬼。
但在佛經中,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轉為護法善神,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
“乾達婆”又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奏樂演唱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有“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
香氣和音樂都是隱約縹緲,難以捉摸。
阿修羅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
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戰敗,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
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
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很重,在聽佛說法時,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
迦樓羅
“迦樓羅”指“金翅鳥神”。
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顆凸起的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每天要吃一條龍及五百條小龍。
到命終時,體內積聚諸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
因為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
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曾有舊小說稱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
緊那羅
“緊那羅”是歌神,是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摩呼羅迦
“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在《首楞嚴經》中對摩呼羅迦有以下解釋:“摩呼羅伽,此雲地龍,亦云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呼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
回覆列表
“八部天龍”,又稱為天龍八部,是佛經中,龍神八部,八部眾,天,龍 ,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 魔候羅伽 。並不是八種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