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正是“倒鬥”文化最火的時候,現在依稀記得我一個非常要好的哥們,在看完三叔的《盜墓筆記》後,說夢話“我是胖子,我是胖子!”

    要知道該同學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當時體重可能不過百,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勇氣,在夢裡把自己想成了胖子。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爆火,形成了盜墓IP,相關電影、網劇、遊戲都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當然,都沒有那個時期看小說更有意思,當時高考在即,壓根就沒有機會去看,高考結束後我買了《鬼吹燈》,天天在家看《鬼吹燈》,即使去同學那玩,也揹著,其痴迷程度幾乎到了成癮的地步。

    一方面是盜墓文化如火如荼,另一方面讓大家絕對想象不到的是,中國考古是一項冷的不能再冷的專業,原因無他,只是當年在挖掘定陵的時候,由於考古技術落後,最終導致很多寶貴文物被毀,也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從此以後,我國就有一個慣例,對於陵墓基本不主動發掘,1997年出臺的《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只有當古墓被破壞的時候,才進行搶救性挖掘,除了對未發掘古墓進行保護外,一旦發現古墓被盜,就需要開展挖掘,有的時候也給人一種無奈,彷彿必須要盜墓的先動手,國家隊才能動手。

    因為考古專業不受重視,大概也導致了一些考古專家不專業的現象,2011年在河北發現一座唐代大型古墓,專家學者推斷可能是安祿山墓,之所以讓大家判斷起來這麼費勁,就是因為這個墓已經被盜墓者前前後後盜很多遍了。

    在《鬼吹燈》和《盜墓筆記》中,我們也能發現一個問題,最害怕的就是被人“捷足先登”,這種情況在安祿山墓出現一盤英語磁帶,結果一些不專業的專家,還表示“安祿山是胡人,學英語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當初是哪個專家說的,反正目前已經成了一個段子,或者這個段子專門諷刺專家的。

    無獨有偶,1990年,在杭州半山鎮發現一座古墓時,也差點出現這樣的笑話。

    該古墓位於一家陶瓷廠內,被發現時該墓已經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按照保護性發掘的原則,當地考古相關單位立即組成考古隊進行發掘。

    經過考證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但是同樣是多次被人光顧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挖掘,所獲並不豐富,在經過一個月的發掘後,偶然發現一個水杯。

    這個水杯就跟我們現在喝水的玻璃杯沒有什麼區別,造型簡單,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估計當時的專家也認為是這是盜墓者在盜墓後遺留下來的東西。

    當然,也有一些人甚至認為是現在人穿越到古代留下的杯子,當然更是子虛烏有的說法了。

    由於當時參與考古的工作人員並不能確定是不是現在生產的水杯,最後將此物拿到北京請文物專家鑑定。

    在這裡跟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點,很多人認為考古的人難道不會鑑寶嗎?其實,這還真就是兩碼事,縱橫有幸認識一位考古專業的博士,我們俗稱他為博士哥,經博士哥介紹,考古其實是一門很枯燥的專業,大多數都在野外,進行土工作業,看起來跟民工沒有什麼區別。

    用《鬼吹燈》裡面的人物比對,考古人員就像是摸金校尉胡八一和胖子,而鑑寶的是負責買賣的大金牙,雖然他們經常在一起,但是術業有專攻。

    說回正題,這一鑑定不要緊,專家經過反覆研究後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兩千年前戰國末期時生產的天然水晶雕刻而成的水晶杯。

    該水杯不僅光亮剔透,由於多次拋光,使得該水杯幾乎跟現在水晶杯無異,這就打破了該水杯是盜墓者遺留下來的,或者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兩種說法。

    目前這個水晶杯收藏於杭州市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雖然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一個杯子沒有什麼稀奇的,然而它確是兩千幾百年前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小小的一個杯子,凝聚了太多的歷史,估計也是當初那些盜墓者沒有發現所遺留下來的,看來還是要加強歷史素養,做一個文化人,不然鬧笑話事小,將文物糟蹋,那可就是罪過了。

  • 2 # 尚宮女史

    相信很多人在杭州博物館看到“戰國水晶杯”的瞬間,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即“假的吧,我家也有同款玻璃杯,並且遠比這個戰國水晶杯精緻、好看。”無論怎麼看,這個戰國水晶杯都像是現代玻璃杯中的殘次品,出現在市場中,幾乎沒有人會對它感興趣。

    但它偏偏出現在了一座戰國墓中,這就讓世人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懷疑它根本不是戰國時期的產物,畢竟它和現在的玻璃杯太像了,說它不是現代的產物,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這簡直就是穿越者帶到戰國時期的,或者直接就是盜墓者帶進去的,穿越和盜墓可都是現在大火的題材。

    不過,持這種觀點的可能不知道這個戰國水晶杯是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並且成為2002年確定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重要文物之一,這批文物共有64件,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後母戊鼎、曾侯乙編鐘、劉勝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等國家一級文物,由此可見這個“戰國水晶杯”的重要性。如果戰國水晶杯真的只是現代作品,是不可能被推到這樣的高度的。

    這個戰國水晶杯的發現是在1990年,也就是三十年前,發現的地點是杭州半山鎮石塘村的戰國一號墓。在這一片區域,有很多戰國時期的墓葬,因此人們在這一帶發現任何東西都是很敏感的,因為一不小心就能發現墓葬和文物,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態,當磚廠的工人在發現一個不足一米的洞口的時候,上報了當地的文物部門,然後考古人員迅速趕到,對這個洞口進行了處理,在考古學家杜正賢的堅持下,考古人員對此進行了幾個月的挖掘,然後就發現了這個戰國水晶杯,與水晶杯在同一層面被挖掘出來的還有戰國時期的瓷器、玉器、瑪瑙等各種器皿。

    水晶杯經過杜正賢的手,又被迅速送到考古界泰斗蘇秉琦手中,也正是經過這些考古專家們的反覆鑑定,這個戰國水晶杯的價值才被確定下來。在這些考古人員眼中,這個水晶杯是價值連城的寶貝,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將它當作現代的產物。

    這個水晶杯在現在看來,工藝上是比較粗糙的,也和完美沾不上邊,但是它至今還是謎一樣的存在,要知道,這個水晶杯並不是水晶的拼接體,而是經由一整塊水晶打磨而成的,其工藝在戰國時期絕對是很繁雜的,即便當時的玉器加工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但放在水晶上,這依然是一個奇蹟,而且這樣大的一塊水晶在我國幾乎是不存在的,這更顯珍貴。

    本身,這個水晶杯在古代水晶器皿中就是最大的,而它的拋光和取芯工藝在現在看來也是一團迷霧,很難去真正界定它是如何被加工出來的,但是不管人們想到還是想不到,它都在1990年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讓人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也正是這種智慧,造就了那眾多的奇蹟。

    當然,人們看不懂戰國水晶杯也不足為奇,古代的很多文物對現在的人來說都是奇蹟,但水晶杯很出名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它的外形,酷似現代的玻璃杯,正是因為這一點,讓很多人對於水晶杯的生產年代產生了懷疑,畢竟這實在是太巧了。而且單看水晶杯的外形,是看不出時間在它身上的痕跡的,也就是說,水晶器皿並不像別的文物那樣,本身會有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以及時間的痕跡。但,不能由此斷定水晶杯就是現在的產物。

    要知道水晶杯本身的出土情況就說明它不是現代產物,而且在戰國時期,擁有這樣外形的杯子並不是不存在的,就比如2006年在甘肅出土的一個戰國時期的藍釉陶杯,就和這個水晶杯在外形上是相同的。戰國時期,玉器的加工工藝已經非常成熟,而水晶器皿在當時也並不是加工不出來。不過這個水晶杯在當時能被加工出來應該是相當了不起的,它的具體功用我們不得而知,猜測它應該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禮器,或許是王室祭祀的一個重要禮器也未可知。

    不可否認,戰國水晶杯身上的確是有很多令人費解的地方,相信隨著考古的進一步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一定能解開謎底,讓世人看到戰國時期輝煌的器皿工藝。

  • 3 # 文物考古聊歷史

    穿越者不太可能,有沒有可能是現代盜墓賊盜墓時留下的?不過,這並不是一件玻璃杯,而是一件水晶杯。這一點毋庸置疑。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有人質疑戰國時的中國有沒有【水晶】製品?

    水晶杯,現藏於杭州博物館,是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文物之一

    高38.5釐米、口徑19.5釐米、底徑13.5釐米

    這件水晶杯是1990年,出土於半山鎮石塘村戰國一號墓。在這件水晶杯出土時,參與發掘的考古工作人員也以為是玻璃杯,並且擔心這座墓葬已經被盜了。但是根據土層判斷,這座墓葬並沒有遭遇過現代人盜墓。

    水晶杯出土時

    為了確定這個杯子的年代,就將杯子以及杯子裡的土帶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當時著名的考古學家蘇秉琦第一眼見到這個杯子就讚歎這是一件國寶。經過科學的鑑定後,證明這件確實是天然水晶製品,年代為戰國。

    【水晶】這個詞在中國,最早是出現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書裡。在此之前的稱呼有【水玉】。而水晶製品的實物,早在史前社會就有了。但大多是水晶環、珠子一類的小件水晶製品。比如:

    曾侯乙墓出土水晶水晶項鍊·春秋·洛陽博物館水晶瑪瑙項鍊·春秋·山東省博物館西漢水晶帶鉤

    這麼大件的水晶製品在戰國時是非常罕見的。以至於很多人開始質疑了:

    ①這麼大塊的水晶是在哪開採出來的?這樣高純度的水晶在當時是沒有的。

    ②它又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水晶杯的內外壁是非常光潔的,它是怎麼拋光的?

    這些到目前為止都是未解之謎。但是這並不影響它的珍貴程度吧。出土水晶杯的這個墓葬裡,還發現了蜻蜓眼琉璃珠、水晶環、瑪瑙等,都是挺特別的。

    根據墓葬的規格及陪葬品,推測墓主人是列候一級別的。在吳越爭霸之後,越國又被納入了楚國的版圖,墓主人很可能就是當時楚國派去駐守杭州的長官。這些江南地區少見的水晶、瑪瑙等,很可能是墓主人當時從楚國帶去的。

  • 4 # 黑中醫0容忍

    2000攝氏度沙子變玻璃,有些古人還是能做到的,只是時代材料所限,匠人又不願意把行業機密傳出去,才沒有傳下來玻璃。別以為現代人聰明,其實是時代讓你長了翅膀而已,你的智慧未必超過古人

  • 5 # 聯合起來279

    是盜基者帶過去的!

    十多年前,我們這裡發掘一2000多年前古墓,在墓穴旁邊,發現了盜墓者遺留下來的幾個礦泉水瓶和一部諾基亞手機。

  • 6 # 雪浪花19

    沒見過實物,但在周朝確實有玻璃製品。玻璃是古人用火的副產品,古人在用石塊架燒的時候,不小心用了石英石,加之火大了些,時間長了些,七百度的溫度即使石英石熔化成玻璃了。《鑑寶》節目曾鑑定過兩隻玻璃小鴨子,確定是周代的,估價三百萬。玻璃和水晶從肉眼看,水晶的透明高,一米的立方體都是透明的,而玻璃大多不透明瞭,這也是我們看玻璃臺板,俯視是透明的,側視卻是綠色的原因。

  • 7 # 林森森716

    這個是發現有古墓,開始挖掘,剛挖了一米的地下,發現了這個所謂的玻璃杯,而不是在墓葬中的陪葬品。笑話鬧大了!

  • 8 # 李濚灬

    為什麼你們總猜想是盜墓者喝水用的,不是盜墓的工具呢。這個杯子可以用來挖一些泥土什麼的攜帶還方便,用完了隨手一扔

  • 9 # 劍態簫心兩無那

    按常識很難相信它是戰國水晶杯。因為首先它是從一個被盜掘過的古墓中出土的,該墓已被盜挖塌陷,裡面文物流失損壞嚴重,攪亂得面目全非,基本沒有有價值的東西,所以非常可疑。其次,也許更重要的是器型,我們知道文物是一種文化符號,它必然載有所處時代的文化資訊,這種文化資訊不會突然出現,也不會孤立存在,它一定與它所存在的文化體系和歷史時段緊密相關,正如我們不可能在周秦時代的文化層中找到埃及方尖碑或希臘雕塑一樣,現代玻璃杯形狀的器物不可能穿越到戰國時代去。這是最關鍵的。可一些專家卻王顧左右而言他,聲稱那時的技術可以製造出或曰打磨出現代玻璃杯形狀的水晶器件。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是以技術代文化,風馬牛不相及,正如二千年前的古人如果能將石墨磨成小圓棍,你就說他們發明了鉛筆,而不顧能讓鉛筆發揮書寫作用的紙張尚未發明。

    故而,我不相信那水晶杯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 10 # 狄飛驚

    戰國墓葬發現了現代同款玻璃杯,經專家鑑定這是戰國時期打造的水晶杯,堪稱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齊名的國寶,珍藏於杭州博物館,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水晶杯真是戰國時代的嗎?還是穿越者帶過去的?

    戰國水晶杯的發現

    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的一處戰國墓葬內出土了一件國寶級的文物。

    考古人員剛發現這件文物時,還以為它是一件普通的玻璃杯,因為它的形狀、材質跟現代玻璃杯太相近了,甚至以為是盜墓賊遺留在墓葬內的。

    但墓葬似乎沒有被盜的痕跡,有的考古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件罕見的文物,於是把這件杯子送到北京進行技術鑑定。

    擺在專家面前的這個“玻璃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杯身透明,表面拋光,略帶淡琥珀色,看起來跟現代玻璃杯並無二致。

    戰國水晶杯的鑑定

    經浙江省地礦部門玉石鑑定的權威專家鑑定,這不是一件玻璃杯,而是天然水晶杯,並且水晶純度極高,在中國很少有如此高純度的天然水晶。

    這下有意思了,現代人會用罕見的天然水晶做一個相貌普通的杯子嗎?顯然不會。

    歷史和考古專家根據該墓葬出土的其他文物,基本確定這是先秦戰國時代的墓葬,杭州博物館館長杜正賢曾介紹說:

    “我們透過對木炭、原始瓷做C14、熱釋光等分析,測定年代基本上都是戰國時期。對水晶杯中的泥土做孢粉分析,年代基本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綜合這些因素分析,我認為墓主人應該生活在戰國楚滅越這個時期。”

    既然墓葬是戰國時代的,這個水晶杯是戰國時代的,似乎順理成章。

    戰國水晶製造技術

    人類很早就掌握了水晶製作技術,中國和外國都是如此。

    中國考古發現了很多春秋戰國甚至更早時期的水晶工藝品,如水晶項鍊、水晶環、水晶串珠、水晶杯等等,這些水晶製品都經過技術和歷史專家鑑定,並非贗品,因此成為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杭州發現的這件戰國水晶杯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還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戰國水晶杯的疑問

    杜正賢曾把這件戰國水晶杯拿給國內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和宿白先生察看,兩位專家都對這件水晶杯感到歎為觀止,並總結了圍繞這件水晶杯的“三個謎”,一個是材料來源,一個是取芯技術,一個是拋光技術,這三個謎至今也無法解答。

    我比較關心的是另兩個問題:

    1,水晶杯的年代到底如何確定?

    根據杜正賢先生的說法,他們是對“木炭、原始瓷”進行了C14、熱釋光等技術分析,又對“水晶杯中的泥土”做了孢粉分析,測定年代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得出了“墓主人生活在戰國楚滅越時期”的結論,可惟獨沒有提及“是否對水晶杯本身進行技術測定”。

    水晶杯的年代一定與墓葬及其他文物同時代嗎?這個疑問無人解答。

    2,水晶的年代等於水晶杯的年代嗎?

    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礦物,天然水晶由早期地質運動形成,形成年代久遠,因此如果對水晶杯進行技術檢測,發現其年代久遠十分正常,但這隻能證明用來製造水晶杯的天然水晶材料年代久遠,並不能證明水晶杯是戰國時代製成的,還要結合工藝水平、造型特點、審美特徵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推斷。

    這個時候,這件水晶杯的造型特點就成為不利因素,因為它的造型太現代了,不太符合戰國時代的風格,也難怪有人提出可能是從其他年代(未必是現代)穿越過去的。

    最後說句題外話,看到這條新聞,我想起如下三條新聞:

    1,曹操墓中發現的小孩頭骨,經專家鑑定是曹操小時候的;

    2,安祿山墓中發現英語磁帶,經專家鑑定可能是穿越過去的;

    3,山東廣饒遠古墓葬中發現5000多年前的顱骨,顱骨上有洞,經專家鑑定是做當時做開顱手術留下的,而且手術十分成功,病人又活了若干年才死。

    這件戰國水晶杯顯然比上述三條靠譜的多,至少水晶是真的,水晶年代錯不了。

  • 11 # 無情最是有情人

    我屬於陰謀論者,也許就是盜墓者留下的水杯,官方發現以後為了避免盜墓事件被上報,乾脆編撰戰國水晶杯,一方面當成文物還有功勞,一方面可以申請更多的文物保護資金,反正這東西被列為不對外展示的頂級國寶。

  • 12 # 紅雨說歷史

    近幾年穿越劇大火,只要遇到一點稀奇古怪的事情,腦洞大開的網友們就會認為他們是穿越者帶過去的,或者是外星人,從別的星球帶來的。

    總之腦洞大的網友們有各種奇奇怪怪的解釋,但是這個玻璃杯並不是穿越者帶過去的,這個觀點被駁斥之後,網友們又說這肯定是盜墓者留下來的,畢竟這個玻璃杯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杯,並沒有區別。但其實細細地看歷史,我們會發現我們古人是何等地有智慧,即便是在戰國時期,古代的工藝也是非常之高的,所以有一個玻璃杯並不是稀奇的事情,正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在一定程度上正好說明了古代就有這樣類似水晶杯子的存在嗎?

    其實這個玻璃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玻璃,它只是外形同我們今天的玻璃杯無異,但其實它是水晶做的,在被發現之後,馬上被列為了首批禁止出國的展品。當我們驚訝於古代的技術的時候,不妨來看一看這個具體的工藝是什麼?這個被當做國寶的水晶杯,用的拋光,打磨的工藝,這與我們今天用來做工藝品的技術不謀而合,並且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口含水晶便可以止渴,所以用水晶做的杯子大概也有這樣的寓意。這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徵,而且具有文化價值。

    考古專家們,用先進的技術檢測出來,這確實是戰國時期的杯子,但是這個杯子身上也存在著諸多疑點,這個杯子所用的材料是純度非常高的水晶,而不像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工業合成玻璃。之所以會存在疑點,就是因為這個水晶本身,在我們中國並找不到,很有可能是從國外得來的材料,而且很有可能是從西域那邊運輸過來的。第二個疑點是水晶杯的製作工藝,學者認為古代人達到如此程度,使得杯底及杯裡光滑細膩,確實是有些疑點的。第三個的話,便是如何使得這一整塊水晶,掏空成杯子的形狀,這個水晶比較硬,是如何開鑿出來的。

  • 13 # 小姐姐講史

    戰國墓葬發現同款玻璃杯!先上圖讓大家飽一下眼福。

    1990年10月,考古學家在杭州市半山區石橋鄉發現了一座戰國墓葬,在墓葬中發現了一隻水晶杯,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大家看一下,這隻杯子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和現在的水杯沒有多大區別。但是鑑於它古墓出土,看到這個杯子真的讓人浮想聯翩。

    有網友說這隻杯子是盜墓賊當年盜墓時,他們找到那麼多寶貝得意忘形,為了慶祝喝酒時留下的,但是透過專家們的觀察墓穴並沒有盜過的痕跡。

    更有人看到這個杯子腦洞大開,認為有一個近代美女正用杯子飲牛奶的時候,被一道劃過天空的閃電吸走,穿越到戰國時留下的。

    還有一位民間高手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在田間耕作的農民夫婦,那天太陽炙烤著大地,他的妻子口渴了,就用這隻杯子在地頭飲水,突然發生了地震,他們兩個撒腿就跑,杯子遺落在田間,經過地殼的變動,就出現了專家發現的一幕。

    專家們仔細觀察,杯子上還有美麗的水晶自然結晶,專家們仔細研究後發現,這是用完整的一塊兒天然的水晶打磨成的!他們馬不停蹄把這個杯子拿回北京,當時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考古學家,名字叫蘇秉琦 ,蘇專家見多識廣,他拿著這個杯子仔細的端詳,驚奇地發現原來這是一個純水晶打造的杯子。他驚歎不已,連連說道:“絕對是國寶,國寶!”

    有人研究說水晶製品中的氧化鉛含量往往高達20%—30%,用它來盛水,不易鉛中毒,但是如果用來盛酒或酸性飲料,水晶製品中的鉛就會被析出並溶於酒或酸性飲料之中,引起中毒。實驗表明,盛酒的時間越長,酒中的含鉛量就越高。另有國外的實驗證明,把1升白蘭地酒置於水晶器皿中,5年後,酒中的含鉛量可高達2萬微克/升。那麼這個杯子古代人是用來喝水還是喝酒呢?

    暫不管古人用來喝什麼,中國古人的智慧真的讓人讚歎!

    《戰國策·齊策一》記載了當時的齊都盛景:“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祍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專家發現東周時期的齊國水晶組佩(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郎家莊出土。

    戰國水晶杯的出土此水晶杯表明古代製作工藝的高超。它的歷史價值不可估量,戰國時代手工藝發展的驚人高度和前衛讓人驚歎! 出於對它的罕見和超高的藝術價值的考慮,已經被中國明令禁止出境展覽,現在浙江杭州博物館。

  • 14 # 藍風破曉

    戰國墓葬發現了玻璃杯,讓眾多考古專家驚奇不已。

    是當時生產的嗎?不像,那時候缺乏玻璃的生產工藝,關鍵是在其它地方也沒發現啊!

    難道真存在穿越者?有穿越者帶過去了?

    穿越者帶過去,是個偽命題

    我們對於古代出現的近似現代的情況,解釋不了時,經常會戲稱是“穿越者辦的事”。實際上,就目前來看,沒有發現任何一例確定的所謂的“穿越者”。

    所以,“玻璃杯”有穿越者帶過去是個偽命題,不足以說服大眾。

    如果玻璃杯不是“穿越者”做的事,那麼玻璃杯是誰帶過去的呢?

    有人說,是盜墓者,這個理由有幾分可信度呢?

    玻璃杯絕不是盜墓者帶過去的

    玻璃杯既然不是穿越者帶過去的,有人就開始仔細分析和想象,並認為是有盜墓者帶過去合情合理。

    盜墓是個見不得光的工作,從業人員謹慎小心,一怕被抓,二怕在墓裡遭受不測。

    被抓好說,墓裡會遭到什麼不測呢?一是怕出現“粽子”,二是怕墓中機關暗算,三怕塌方跑水。

    總之,盜墓者進墓地小心翼翼,精神高度緊張。“帶個玻璃杯進去,休閒地喝喝水”這種情況很難發生。

    所以,“有盜墓者將杯子帶進去”這種事情基本不會發生。

    那麼,玻璃杯子到底來自哪裡?

    玻璃杯就是戰國的

    首先,我們說一下玻璃的產生。

    普通玻璃的製造,是將石灰石、純鹼和石英加熱至高溫1200攝氏度時,原來的石頭軟化且變透明瞭,冷卻以後,玻璃就形成了。

    戰國時代,玻璃的製造工藝肯定是缺乏的,但大自然有種東西,叫天然水晶,它沒有玻璃脆,也沒有玻璃亮,看起來和玻璃有點像,經過高階匠人的加工,就能形成所謂的“玻璃杯”(水晶杯)。

    為了驗證這個結果,相關人員將那個出土的杯子拿去讓專家鑑定。

    中國考古學界泰斗蘇秉琦先生捧在手裡大為讚歎:“國寶!絕對的國寶!”。並確定此杯是用整塊優質的天然水晶製造而成,國內相當罕見。

    2002年,此杯成為“中國禁止出口展覽文物之一”。

    所以說,戰國墓葬出土的“玻璃杯”,是戰國時代所製造的產品,和穿越、盜墓沒關係。

  • 15 # 小小看歷史

    發現現代同款的玻璃杯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曾經在安祿山的墓穴中還發現了英文磁帶,這不是更加扯淡嘛,難道當年的安祿山還喜歡學習英語,或說是早就想篡位,為了篡位就早早的巴結了外華人,所以必須要學習英語來達到和外華人的基本交流?當然除了說安祿山學習英語,還有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盜墓賊帶進去的。

    盜墓賊可能是東西太多裝不下了才最後把英文磁帶給扔下了,當然最奇葩的應該是有人說著英文磁帶本來就是給盜墓賊拉線用的,沒有帶繩子這磁帶不就正好用上了嘛,無論是什麼奇奇怪怪的解釋和腦洞大開,都無法說服自己這個英文磁帶不是現代的東西,因為在古代哪裡有這樣的東西呢?顯然沒有,那麼在戰國墓葬中發現的現代同款的玻璃杯究竟是國寶呢?還是真的盜墓賊留下的玻璃杯?

    這個杯子是在九十年代在杭州地界上出土的,這個杯子出自戰國時期的一個墓葬,一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甚至腦洞大開為自己相信穿越找到了理由,沒錯!肯定有人穿越過去了,但是因為古人好奇這樣的杯子,所以穿越帶過去的杯子就被古人搶走了,然後流傳到了有權勢的家族,而當年這個得到杯子的主人肯定很喜歡這個杯子,所以才會帶進去墓葬中。

    第二種也是很多人認為可能性最大的一種,那就是盜墓賊留下的,這個東西就是一個現代的杯子,或許是盜墓賊帶了保溫瓶,帶了杯子,盜墓也辛苦啊,人畢竟是離不開水的啊,但是盜墓之後卻忘了拿走,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寶物太多了,書包啥的都塞滿了,但是還是要丟掉一些東西,所以最後選擇了最不值錢的玻璃杯。

    第三種的說法是經過專家的鑑別的,說這個杯子是真的戰國時代的,是一個水晶杯,而不是什麼玻璃杯子,在戰國時期,製造水晶的工藝已經非常的精湛,所以工匠就用一個很大的水晶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磨成了一個杯子,這個小小的杯子估計花去了一個工匠畢生的心血,不僅蘊藏了高深的技藝,更是價值連城。

    後來考古學家把杯子帶到了文物家那裡鑑定,目的是為了確定這個東西的真偽,同時也是打壓流言,省的把真正的文物給說成了一個普通的玻璃杯,後來經過專家的鑑定之後,果然確定是戰國時期的水晶杯,為了驗證材質,後來又把這個杯子帶到了相關的材質部門去鑑定,也最後確定是水晶的,有些東西往往不起眼,但是也許就真的不一般,而這個杯子恰恰不是什麼盜墓賊留下的,而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國寶級別的文物。

  • 16 # 歷史公元

    戰國墓葬發現了現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嗎?

    首先,在戰國墓葬裡,發現的現代同款玻璃杯,有可能真的是一個現代玻璃杯。

    當然,這並不是代表著出現了什麼穿越者,這極有可能是一個盜墓賊,在盜墓的過程中,不小心遺失的真正的現代玻璃杯。

    這個是有先例的,比如說在墓葬中,發現的所謂的現代英語磁帶,雖然人們很希望他是穿越者留下的證據,但是很抱歉,這就是盜墓賊留下的作案證據。

    排除了穿越者所攜帶的現代物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是一隻水晶杯。

    在中國古代,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水晶,並稱之為“水精”、“水玉”、“白附”、“玉晶”等。當然了,雖然叫法不同,毫無疑問,它們都是統一物品“古水晶”。清朝之前發現並使用的水晶,都稱之為“古水晶”。

    在沒有文字記載的石器時代,“北京人”就已經發現了水晶,並將水晶做成了器具,並且現存考古發現的,時尚的“水晶玦”,可見,“北京人”也是愛美的。

    如果是真的參加考古的朋友,在墓葬中發現了形似現代玻璃杯的古代陪葬品,可千萬不要當成真的玻璃杯扔掉了,因為這可能是一隻,價值連城的“戰國水晶杯”。

    1990年,中國杭州市,在一個戰國時期的墓葬裡,考古人員就發現了,一隻與現代玻璃杯,極為相似的,戰國年代的水晶杯。

    雖然經過清洗,但是,這隻“戰國水晶杯”與現代的玻璃杯相比,還是有很多缺點。看起來就像,沒有洗乾淨的玻璃杯。但是,它真的是一隻價值連城的水晶杯。

    首先,一個極為巨大、極為珍貴的水晶原礦,已經非常的難得。再加上,用古代的技術,打磨成現在的玻璃杯的樣式,難度可想而知。最關鍵的是,這隻水晶杯,還被打造成了現代玻璃杯的樣式,可見古人的審美觀,與現代人的審美觀,還是有極大的關聯的

    當然大家,也可以想象,這是一個穿越者,因為懷念現代社會,刻意打造出來的水晶的“玻璃杯”。

    甚至於,非常珍貴的、美麗的水晶,在李時珍的眼裡,成為了《本草綱目》中的一味藥材。

    不止是中國,在外國也有很多美麗的水晶,得到了古人的利用。

    極為著名的,瑪雅人水晶頭骨,在缺乏審美的我看來,這真的只是一個玻璃製品。但是,在古代,古人們能夠利用當時的技術,打造出這樣的難以想象的水晶物品,真的是一個奇蹟。

  • 17 # 水煮汗青

    戰國墓葬發現的是水晶杯,不是玻璃杯。

    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沒有玻璃製作技術,而且玻璃也不可能在地底下埋藏二千多年依然完好。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其他氧化物,長時間埋在地底下會老化。天然水晶儲存的時間會比人造玻璃要長很多,而且戰國水晶杯的水晶純度非常高,所以才會在二千年以後還能保持晶瑩剔透。

    戰國水晶杯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嗎?

    可以肯定的說,戰國水晶杯不是穿越者帶過去的。試想如此大的一個天然水晶杯,不要說古代,就是在現代也是非常值錢的東西!如今我們可以用人造水晶的方法制作出各式各樣的水晶製品,但天然水晶的價值永遠是人造水晶無法替代的,因為天然水晶的形成需要經歷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像戰國水晶杯這麼大塊的天然水晶更是稀有之物!

    時空穿越一直都存在玄幻的電影和小說中,先不說未來能否實現時空穿越,就說如果能夠時空穿越,你會帶一隻水晶杯回去嗎?要帶也是帶保溫杯吧。

    戰國水晶杯是盜墓者留下來的?

    從1990年挖掘出戰國水晶杯的那一刻,這個杯子就註定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當時的考古、科研等部門都對杯子進行一系列的鑑定,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隻杯子來自於戰國末期,杯子的材料是天然水晶,而且純度非常高!

    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手段鑑定一件文物的歷史時間並不是什麼難事,至於鑑定杯子的材料屬於水晶還是玻璃就更簡單了,既然已經透過相關部門的鑑定得出了結論,我們可以肯定杯子是來自於二千多年前,而且杯子不是玻璃,而是水晶,天然水晶。如此高價值的杯子,哪位盜墓賊會帶在身上喝水用?而且還大大咧咧的遺留在作案現場?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綜上所述,戰國水晶杯並不是穿越者帶過去的物品,也不是盜墓者遺留的,而是我們的祖先在二千多年前,透過靈巧的雙手加工打造出來的一件稀世珍寶!

    戰國水晶杯珍貴的地方除了材料稀有外,更難得的是製作工藝。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末期,能夠把如此堅硬的水晶打磨出光滑的杯身,而且杯子內部是由寬變窄,這樣的加工技術在當時來說可謂是鬼斧神工,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祖先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掌握了高超的水晶加工技術,體現了祖先們聰明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

  • 18 # 史之策

    玻璃杯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但是在一座來自於戰國時期的墓穴當中,卻發現一個玻璃杯。其設計造型和現在相差無幾,如果拿在手裡真沒幾個人可以發現差別。時間回溯到1990年,來自半山鎮的陶瓷廠工人,在取陶瓷原料的時候,發現了幾個陶瓷製作的編鐘。但是他們並沒有對外聲張,而是偷偷摸摸的找人把它給處理掉。

    然而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他們發現陶瓷編鐘的事情被當地村民告發。當警察追回所有的文物之後,把這一情況上報給有關部門。意識到事情不簡單的考古人員,認定這裡定然有一座墓穴。

    為了避免這些文物被損壞,因此立刻展開了搶救性的發掘。當考古人員來到這裡的時候,從已經出土的文物當中發現,這是一座來自戰國時期的墓穴。

    更加令人高興的是,從考古發現來說,這些墓穴暫時沒有被人動過,最多也只不過是表面土層被附近陶瓷廠工人挖動。然而在挖掘到地下一米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件亮晶晶的東西。

    工作人員經過半小時的清理,終於把這個亮晶晶的東西挖了出來。當簡單清理表層土面時,竟然發現是一塊玻璃杯。其實當場就有人提出來質疑,是不是已經被盜?這隻玻璃杯是盜墓賊所用。 但是誰家盜墓帶著玻璃杯,總不能在人家墳墓裡面泡茶?更何況發現的時間是1990年,玻璃杯也不是非常普及。當時中國的生活水平,也沒有富裕到就連盜墓賊都隨身攜帶玻璃杯到底地步。

    當時的考古人員一時拿不定主意,就把這件可能的“文物”送到了北京去鑑定。最後經過多名專家的“會診”,十分肯定這隻玻璃杯來自於幾千年前的戰國時期。

    這隻玻璃杯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杯身通體平素簡潔,透明無紋飾,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

    既然不是盜墓賊所留,有沒有可能是現代人穿越過去?其實這也只不過是當時人開了一個玩笑,考古學家很確定的表示:這隻杯子就是戰國時期所制,甚至還列出了幾點證據。

    這款玻璃杯更好的叫法應該是水晶杯,因為它是由一塊完整的天然水晶製成。雖然中國水晶礦藏分佈比較少,而且品質也不高,但是不代表沒有。 而如今所使用的玻璃杯,基本上都是後期合成。很少有人會把一塊水晶打造成玻璃杯的形狀,對誰來說實在是太奢侈。然而古代貴族以奢侈品為榮,費力打造此物不是不可能,更何況還有金縷玉衣這類東西。

    再者從工藝製造上面來說,也非常符合戰國時期的審美。從之前的介紹或者圖片也可以看到,早在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在造物的時候,就已經充分考慮到了人體工學與美學的兼顧了。

    從當時同一時期出土的其他文物當中,也大致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雖然戰國一直以青銅器著稱,但是也來到了青銅器發展的晚期。之前大宗複雜雕刻的青銅器具開始衰落,小款器物開始興起。

    就比如說這一款杯子,表面打磨得非常光滑,通體呈琥珀色,外部基本上沒有什麼裝飾。從其他處的一些文物當中也可以發現,這種小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後來的秦代高足玉杯,西漢早期玉杯,三國曹魏時期白玉杯,其實都是延續了戰國時期的玉杯發展。只是不同的是,後來杯子的材料都是選自玉質。而戰國時期恰好發現一塊大水晶,就打磨成了水晶杯。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最後一點,也就是這款杯子的工藝技術。水晶其實也是礦石的一種,在當時也是被當作與玉同等規模的存在。如果要鑑定這塊水晶杯的材藝製品是否是屬於戰國時期出品,可以檢視同一時期玉製品藝術的殊同。

    在同一時期的玉製品當中,可以發現當時戰國處理玉製品的工藝主要包括:弧面打磨工藝和拋光工藝。而在這塊杯子當中,也確實發現了這兩種工藝的痕跡。

    其實到了戰國時期,玉製品的加工已經到了鼎盛的時段。再加上當時玉製品關鍵——砣的製作材料被加以改善。所以當時的工人可以把玉製品加工到線條幹淨利落,邊角也可以打磨得非常鋒利。

    而水晶本質上屬於石英,它的硬度也只有七。儘管在玉石類製品中屬於硬度很高的存在,但是勉強加工還是可以的。只不過是可能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在工藝上面的要求不是特別高,所以完全有可能出現在戰國。

    其實在比戰國更早的時期,就已經發現了水晶製品。比如說5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他們就把水晶石當作自己的工具。2.8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址,也出現過水晶製作的小石刀。

    距今6000年前的古代遺址,也發現了水晶製品的裝飾物。距今5000年的紅山文化,也出土了水晶製品的諸多吊墜。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水晶製品已經非常普遍了,只是這種普遍僅限於當時的上層社會。

    在其他戰國時期的墓葬群中,也出土過非常多的水晶球、水晶珠類的物品。但是如此大一塊的水晶杯,在當時考古發現中還是頭一次。然而也側面印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水晶工藝已經非常發達了。 所以這塊玻璃杯並不是穿越過去,只是戰國時期發現了整塊的水晶,然後用當時的工藝生生的打磨了出來。

  • 19 # 戰漢古玉

    首先,杭州戰國墓出土的是一件水晶杯,不是玻璃杯。懷疑這件水晶杯是穿越者帶過去的,無非有幾種理由:一是認為戰國時期雕刻能力不夠高,人們製作不了這麼漂亮的水晶杯;二是認為這個杯子與現代的杯子造型相似,戰國時期人們的審美不應該與現代相近。其實,這件水晶杯確實是戰國的,理由如下:

    上圖為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出土

    一是戰國時期具備雕刻這件水晶杯的能力。水晶在古代屬於玉石的一種,早在新石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水晶飾品了。殷墟婦好墓出土過一件綠水晶箍形器,說明至晚到商代,水晶雕刻已經具備製作筒型器物的能力。春秋時期墓葬中經常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水晶器物,雕刻水平一點也不是這件水晶杯遜色。漢代墓葬中出土過雕琢精美的立體圓雕水晶動物。這些,足以說明戰國時期已經具備雕刻這件水晶杯的能力。

    上圖為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綠水晶箍形器

    上圖為山東臨淄郎家莊出土的春秋水晶瑪瑙串飾

    上圖為山東臨沂吳白莊出土的漢朝水晶神獸

    二是戰國時期具備製作這樣水晶杯的審美需求。戰漢時期玉杯造型樣式較多,已經發現過多件與這水晶杯比較接近的玉杯。比如西安秦阿房宮遺址出土一件戰國玉高足杯,與此比較接近。西漢初期的南越王墓出土一件銅承盤高足玉杯,與阿房宮出土的玉杯相近但又不相同,說明戰國時期的確有與這件水晶杯相似的器型,並且造型與紋飾並不固定。

    秦阿房宮遺址出土的戰國高足玉杯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銅承盤高足玉杯

    三是這件水晶杯為後世盜墓者遺留的可能性很小。這件水晶杯在古代無疑十分珍貴,並且容量小、不能防灰、裝水容易撒,盜墓挖土帶著它並不實用,所以從情理上推測盜墓者帶著它的可能性很小。另外,考古工作對盜洞、土層差異等有一套專業的知識,能夠排除它為後世盜葬遺留物的可能。

  • 20 # 鹹魚閒聊

    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的磚瓦廠工人在取土燒磚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洞口,由於半山鎮之前就時常會有秦漢時代的墓葬被發現,所以這一次當地文物部門得到訊息後立即派人前去檢視。經工作人員考證後認定,這裡有一個戰國晚期的墓,而且極有可能是個大墓,於是他們組織了大範圍的發掘,最終一座戰國大幕呈現在眾人面前。

    當考古人員對這座戰國大墓進行發掘的時候,一個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整器略帶淡琥珀的杯子出現在他們眼前,當時現場工作人員看到這個杯子後都愣住了,如果只看造型的話這根本就是一個現代的玻璃杯,也許是曾經哪一個盜墓者不小心留下來的杯子,可是工作人員們轉念一想,也不對啊,盜墓者怎麼可能隨身攜帶一個玻璃杯,況且看這個杯子出土時的樣子,應該被埋在地下很久了,而且這個墓葬還沒有發現有被盜墓者盜過的痕跡啊。

    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工作人員隨即把這個杯子送到北京進行鑑定,最後北京那邊鑑定的結果著實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是一個戰國時代的水晶杯!中國考古學界泰斗蘇秉琦先生更是將它捧在手裡不住的讚歎:“國寶!絕對的國寶!”

    最後鑑定專家給出的結論是,這個杯子是由一整塊完整的天然水晶打磨出來的,再經過細緻的拋光處理,最終制作而成。

    雖然從外觀造型上看,這隻杯子跟現代我們常使用的玻璃杯很像,甚至就是一模一樣,也因此有很多人說這是一隻穿越者帶回去的杯子,但這隻水晶杯和玻璃杯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就是製作材料,考古人員已經鑑定過這隻杯子是一整塊天然水晶製作而成,這是這隻杯子價值的一大體現,玻璃和水晶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況且在水晶杯出土之前,中國就已經出土了很多水晶製品,只不過這隻杯子的造型實在太“前衛”所以才會讓人浮想聯翩;其次就是打磨工藝,不得不說這隻水晶杯的打磨工藝放到2000多年前確實很高超,誰都不知道那時候的工匠們是如何用簡陋的打磨工具將一整塊天然水晶打磨成如此精緻的杯子,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雖然那時候的打磨工藝很高超,但遠不可能跟現代的打磨工藝相提並論,這隻水晶杯從外觀來看還是能看出一些絮狀晶體,並不是完美無瑕的。

    所以這隻杯子根本不可能是現代的杯子,在2002年1月18日它被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的名單之中,成為中國文物界國寶中的國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獻公為何沒有傳位長公子嬴虔,而是傳位於仲公子嬴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