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雁77
-
2 # 歷史精神
秦獻公繼位之初,秦國已經四代亂政,國家疲憊不堪,國力大幅削弱,魏國趁秦國政局不穩強奪了河西之地。
獻公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進行改革,其一廢除人殉,其二遷都櫟陽,其三推廣縣制,其四初行為市,其五戶籍相伍。
前366年,魏國和韓國在宅陽(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南)會盟,密謀攻打秦國,秦軍反擊在洛陰(今陝西大荔縣東南)擊敗韓魏聯軍。
前364年秦將章蟜在石門山(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大敗魏軍,斬首6萬,由於趙國派兵救魏,秦國退兵,前363年秦出兵攻打魏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趙國出兵援救魏國。次年秦趁魏與韓,趙戰於澮水之機,再次攻擊魏少梁,俘虜其主將公叔痤。
我們可以看到秦獻公以前秦國四代亂政,民不聊生,國家積貧羸弱,雖然秦獻公繼位之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恢復了些國力,但是秦獻公連年征戰,進行河西之戰,國家已經不堪重負,想必他自己也能明白,自己身死之後秦國需要的是修養生息,積蓄國力。
想要國家修養生息,那必然要找一個不好戰。只謀求發展的繼承人,且看公子虔,他本是軍中的大將,長年跟隨獻公南征北戰,力求進行戰爭以收復河西之地,又看仲公子嬴渠梁,從《求賢令》到商鞅變法,那一步都是在莫求發展,而且從秦孝公繼位以後就放了公叔痤,還歸還了河西之地給魏國來看,嬴渠梁在當時是不主張主戰的。
秦獻公想必對兩個兒子也考察了很久,知道老大是從軍當將軍的料,卻沒有當君主的長遠的眼光,而且以當時的秦國來看,連年征戰,已經在也折騰不起下一次大戰了,所以秦獻公才傳位於仲公子嬴渠梁,想要以後的秦國修養,慢慢發展壯大,得國富民強時在一舉收復河西。
-
3 # 河東來
古代的國君繼承,講究“嫡庶之分”,嬴渠梁是嫡子,贏虔是庶子,所以嬴渠梁成為了秦孝公,贏虔成為了臣子,這叫君臣有別。
衛鞅為什麼可以叫“商君”?
因為他的夫人贏紅玉是贏秦王室的嫡女,所以衛鞅屬於“君”的行列,理論上甚至可以擔任秦國的大王,所以後來秦孝公嬴渠梁在繼承人嬴駟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告知商鞅可以自立為王,就是這個原因,商鞅屬於道家貴族領導,而不是儒家平民大臣,這是根本原因。
所以中國古代是比較嚴格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嫡妻”只有一個,秦始皇意圖變其為“一夫多妾制”,也因為秦王朝二世而亡,宣告失敗。
故此,秦獻公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嬴渠梁繼承大統。
-
4 # 玉之溪
這當中有蹊蹺,什麼蹊蹺呢,慢慢聽我到來。
贏虔是是秦獻公贏師隰的長子。秦獻公的前半生是在國外流浪的。當時是在魏國做人質,這個人質一坐就是幾十年。在此期間贏師隰,嚐遍人間的酸甜苦辣,流離失所的,客居他鄉的滋味,瞭解民間疾苦。但是身為一個男人,他也有七情六慾。
在魏國期間,他邂逅了一名北方戎狄女子,兩人有了夫妻之事,剩下一個男嬰兒,這個嬰兒就是贏虔。這個女人至於最後結局有兩種版本,一種是返回了北方草原,不知所終;還有一種結局是在贏虔很小的時候,這個胡人女子病死了,總之贏虔從小是跟著贏師隰長大的。
當時秦國內亂短短十幾年5位國君相繼登基,然後被殺。到了最後魏國看到希望,於是透過武力護送贏師隰,返回秦國登基。在返回之前希望贏師隰能夠成為魏國的傀儡,於是將一位公主嫁給他,才把他送回秦國,是為秦獻公。贏師隰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回到秦國以後,發力發展生產,整軍備武。不斷攻擊魏國。
因為魏國佔據著河西之地,一直壓制著秦國,秦獻公贏師隰,一直希望收回這塊北魏國侵佔的地方。但是由於國力軍力和魏國不是一個數量級,屢敗屢戰。因為當時秦國不如此凝聚軍心民心,秦國可能萬劫不復。
贏師隰取回魏國公主後,和公主生了一個兒子,當時贏虔作為長子,已經長成青少年了,此時小兒子才出生,被取名為嬴渠梁。由於這個時候贏師隰是秦國國君,所以嬴渠梁受到了全面的系統教育,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是最好的。
到了秦魏兩國河西之戰時,嬴渠梁也成長為了秦國的年輕將領。再這次會戰中,秦國重創了魏軍,但是依然沒有取得收復河西之地因為此戰贏師隰受了重傷,被魏軍大型弓箭所傷,生命危在旦夕。
秦獻公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最終撤軍,開始謀劃生後之事。
贏虔作為長子,作戰勇猛,但是謀略方面欠缺,而且不是正妻所生。
嬴渠梁,有勇有謀,為人處世剛毅、沉穩,是正妻所生。
最終秦獻公贏師隰,選擇了嫡自嬴渠梁作為繼承人,為了師兄弟兩人同心合力,秦獻公做足了功課。避免了兄弟相爭的局面,保持了秦國的穩定。
其實秦獻公時期,秦國改革已經開始,無耐於,沒有系統性的人才。但是他還是做了力所能及的改革,比方說廢除人人殉制度,大力鼓勵和吸引移民到秦國定居,已增加秦國人口。
最終系統全面的改革在繼承人秦孝公嬴渠梁的手中完成,因為他選對一個人,並全力至此他的改革,哪怕得罪全部貴族也在所不惜,最終改革取得成功,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
5 # 公子無忌shy
應該說大部分人知道秦國的長公子贏虔,都是從《大秦帝國》這部小說中瞭解到的,那麼我們就先從小說的內容來說,秦獻公為什麼沒有傳位給贏虔,而選擇了弟弟嬴渠梁呢。
秦獻公的長子贏虔,是秦國著名的猛將,任秦國上將軍之職。但是也是武人脾氣,性格如霹靂烈火,但內心卻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如弟弟嬴渠梁。
而次子嬴渠梁,相比於大哥贏虔有兩個優勢,一方面是獻公正妻所生的嫡子。另一方面他性格沉穩,文武兼備,善於動腦子,在少梁之戰中,就是他抓住魏軍分兵的戰機,生擒了魏國的老丞相公叔痤。
同時,在秦國國內,雖然秦獻公贏師隰沒有立太子,但是在兩位公子中,基本都認為嬴渠梁是繼承人。
贏虔在秦軍中,隱隱有統帥的形象,但是文武百官之中,嬴渠梁的威望要更高一點,贏虔也很服氣自己的弟弟,經常維護他的權威。
秦獻公在臨終前,交代嬴渠梁的三件事,說明了他為什麼要選擇仲公子嬴渠梁作為太子,繼承國君之位。
第一是不要急於復仇,他認為經過自己二十多年的征戰,秦國已經打光了,成為一個爛攤子了。秦國接下來必須要富國強兵,這一重任唯有嬴渠梁可以承擔,長子贏虔不是這塊料。
第二是要善待臣下,秦獻公擔心老大脾氣暴躁,萬一臣子得罪了贏虔,他脾氣上來了,非把人砍了不行。
第三就是要兄弟齊心,贏師隰擔心未來兄弟二人因為利益產生爭執。其實在這方面老爺子看得還挺準的,嬴渠梁性格包容,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
贏虔看似內明,其實小心思不少,因為與商鞅的私仇,在自己的府邸蟄伏了八年,最後聯合老世族,誣告商鞅謀反,車裂商鞅,險些被老世族利用,破壞了變法的成果。
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秦國的未來,唯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把秦國帶出深淵,這個必須要仲公子嬴渠梁來實現。另一方面對兩個兒子的性格有準確的認識,所以將國君之位傳給嬴渠梁。
正史中,公子虔為什麼沒有獲得君位呢?
首先,秦獻公要確立自己君位的合法權,必須要維護傳統的宗法繼承製公元前415年,秦靈公贏肅去世,本該繼承國君之位的贏師隰,被他的叔祖父贏悼子搶了君位,年僅十歲的贏師隰開始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公元前385年,贏師隰聯合秦國庶長返回秦國,重新奪得秦國國君之位。他能夠順利復位,一方面靠的是他提出實行新政,帶領秦國走出貧弱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依靠是他曾經是秦君之位最合法的繼承人,他被叔祖搶奪君位,獲得秦國貴族的同情和支援,所以大家願意配合他奪回國君之位。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遭遇,他不願意看到秦國再陷入爭奪國君之位的混亂中,所以他必須要維護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這是為自己的君位背書,更是保護合法的繼承製度,確保未來的安定。
其次,公子虔是否為長子,不得而知,小說可不是真正的歷史史書中記載,秦獻公有兩個兒子,嬴渠梁和贏虔,《奉氏族譜》中記載,秦獻公生二子,長子嬴渠梁,次子贏季昌。
史記中並沒有贏虔的單獨傳記和生平介紹,僅在《商君列傳》中有隻言片語地提到。
所以,依靠這些內容,是不足以說明贏虔就是秦獻公的長子,甚至其是否為獻公的兒子都存在疑問。
最後,贏虔的才能,應該是極為平庸的《大秦帝國》中將他描述成為秦軍的統帥式的人物,但是在正史中,也只有他的兩段記載,一次是嬴駟違法,作為太子老師的贏虔被處罰。
第二次是,秦國遷都咸陽後,推行第二次變法,贏虔再度犯法,被施行了劓刑。然後他閉門謝客,八年沒有出門,孝公去世後,跳出來誣告商鞅。
正史中看不到他任何展示自己才能的表現,淨看到違法亂紀的行為了。那會不會是他有功績也沒有記載呢,那可能性不太大。
參見秦孝公的兩個兒子樗裡疾和嬴華,他們隨軍參戰,或者領兵作戰的記錄都有所記載,功績突出的單獨列傳,參與較少的出現在別人的列傳中。
反觀贏虔,僅僅出現在商鞅的列傳中,在獻公、孝公時期的戰爭中,並沒有出現他的身影,恐怕他是真的沒有什麼才能,沒啥機會參與吧。
總之,不論從身份,還是從能力上,贏虔都沒有繼承君位的資格,秦獻公又沒有老糊塗,怎麼會傳給他呢!
-
6 # 秋天驛站
首先,是“子以母貴”——渠梁是嫡子,即皇后所生,虔是庶子,即皇妃所生。
其次,是“量才用人”——虔是虎將一員,治國文采不夠而且心胸不夠開闊;渠梁文武全才,特別是有帝王心胸
-
7 # 洪歌
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君傳位是立賢不立長,當時各諸侯國競爭激烈,稍不留神就有被強國吞併的危險,所以挑選領頭羊,除了血統之外,更加註重的是治理和統領能力,嫡長子沒有天然的傳承優勢。
-
8 # 嘩嘩流鼻涕
一 因為嬴渠梁在秦國老兵威望極高;
二因為嬴渠梁個人的素質,在河西大戰中表現的目光長遠,遠比贏虔要高出許多。
-
9 # 搞機小當家
選擇接班人
艱難選擇其實按照孫老的描述來講秦獻公在少梁戰役的時候已經有54歲了,這個年齡在古代已經是地道的老者,應該早已經有後世安排。當然孫老的書中要交待,是怕兩子出現隔閡,但是我個人認為秦獻公嬴師隰更為難得是兩個兒子那個更能帶領秦國走下去的選擇。
其實兩個兒子都很有特點,秦獻公嬴師隰在兩者之間不斷的在猶豫,猶豫的原因就是他和其他國王不一樣,他不是僅僅想找一個像自己的,而是他要找一個能領導秦國走向富強的接班人,如果他只是找一個像自己的,答案就很簡單,那就是贏虔,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個性脾氣,都是贏虔莫屬,但是他還是在猶豫,這說明秦獻公嬴師隰心思不簡單。
廣徵意見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秦獻公嬴師隰為了選定接班人,他什麼人的意見都聽,家內爭取王后,甚至是黑伯的意見都聽。
廟堂之上聽臣子,特別是重要臣子,如甘龍等的意見。更重要,也是更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徵求老百姓的意見,包括老兵在內,都一一詢問。更有意思的是徵求兩個兒子的意見,這個意見也讓他踏實,甚至成了確定人選的關鍵參考。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善聽獨斷這一點讓人警覺秦獻公嬴師隰是一個機警善斷,粗中有細的人。
其中有這麼一幕是這樣的,甘龍有事面見秦獻公嬴師隰,事畢,秦獻公嬴師隰有意探尋甘龍對後繼者的意見,當然甘龍也是老奸巨猾,在這之前,他力推長子贏虔為後繼君主,但是又覺得秦獻公嬴師隰遲遲拿不下主意,心中猜測可能秦獻公嬴師隰還在猶豫,為了不得罪後繼者,將皮球又踢給了秦獻公嬴師隰,對後繼者自己不置可否。
這時候秦獻公嬴師隰已經想到甘龍的身上找不到權衡兩個兒子的砝碼了,但是秦獻公嬴師隰還是想在這個舉足輕重的大臣身上尋找些許答案,還是讓甘龍做了對兩個兒子的分析和評判,但是到甘龍要下結論的時候,秦獻公嬴師隰忽然睡著了,這一細節安排的實在是精妙,秦獻公嬴師隰這時候不想聽結論,是因為怕甘龍的結論影響自己的判斷,但是甘龍的分析也許可以做到旁觀者清的作用和目的。
所以從秦獻公嬴師隰忽然假裝睡去這一細節,可以看出秦獻公嬴師隰這個人善聽而又有主見。
謹慎徹底這一點,可以從最後他對待贏虔的態度和手法之上,雖然他對贏虔很瞭解,但是還是做了以防萬一的做法,在清理法理規章制度上雙重保證了贏渠梁的領導地位,這時候他才撒手而去,可見秦獻公嬴師隰這個人,不只是能打仗,而且做事細緻入微,謹慎小心。
-
10 # 幕後煮SHI者
瀉藥。
秦獻公選擇繼承人其實就是在選擇秦國未來的道路。
嬴虔與嬴渠梁,兩個人的特點差異很大,說的簡單點。如果秦國還想像現在這樣走下去,那就選擇嬴虔。但是秦獻公很清楚,這麼走下去秦國沒有發展。而秦國要想在亂世中謀求更大的利益,就必須換一種活法,而嬴渠梁顯然可以帶給秦國另外一種可能。
所以說,秦獻公的眼光很長遠,他某的不是一時而是一世,是整個秦國的未來走向。從結果倒退也印證了他的確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
11 # 正史搬運工
首先說明,《史記》中沒有嬴虔的傳,關於嬴虔的事情是在商君列傳中提到的。小說大秦帝國的嬴虔形象是作者虛構的。而且贏虔是庶出,而贏渠梁是嫡子,這就很明確,贏虔不具備當太子的資格,更沒有資格繼位。不要被小說或電視劇給誤導了。
-
12 # 冇有用
贏虔是秦獻公庶子。關於秦獻公為何不傳位贏虔而傳位嬴渠梁,史書中並無記載。關於贏虔的事蹟,《史記.商君列傳》記載,說他兩度違反秦國新法,第二次被處以劓刑(割鼻)。關於傳位之事出於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那麼小說《大秦帝國》裡,秦獻公為何不傳位長公子贏虔而傳給仲公子贏渠梁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贏虔有將才但不善政務
贏虔是秦國上將軍,善於帶兵,能服眾,能征慣戰,舉國皆知。但不善於政務,相比於贏虔,嬴渠梁有政才,作戰亦是驍勇,這是秦國朝堂公認的事。
二、秦國老氏族過於擁戴贏虔,秦獻公忌憚
當初秦獻公是在甘龍等老氏族的扶持之下才得以當上秦國國君,秦國要職多由老氏族把持。而贏虔與老氏族走得太近,甘龍、杜摯等老氏族過於擁護贏虔。秦獻公擔心日後老氏族趁機坐大,對贏氏公族不利。
三、贏虔性情急躁,私心過重
秦獻公了解贏虔是個性情急躁之人,遇事不深思熟慮,倘若作為國君,於國不利。相比之下,嬴渠梁性格內斂、持重沉穩,有君主之風。
從嬴渠梁即位之後如何對待秦國戰俘魏國丞相公叔痤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贏虔與贏渠梁的優劣。
贏虔不明大局,不顧魏國報復,執意要殺公叔痤為父親報仇。而嬴渠梁卻認為該放了公叔痤,還要向魏國示弱,與魏國修好。不然會引來列國攻秦,有亡國之危。事實證明,正是嬴渠梁這一英明舉措才避免了魏國報復,秦國有了喘息之機,避免亡國。
-
13 # 浩中一內
秦獻公35歲左右才被大臣從魏國迎回國擁立為國君,近三十年的稍安他鄉生活,給了他不少的生活經驗。回國掌握政權後,勵精圖治改革內政,從貴族奴隸主中收攏權利,廢除人殉制度,推廣郡縣制,編制戶籍進行人口管理。
秦獻公繼位初期,避開需各國征戰,努力發展國內實力,期間國力逐漸提升,人口有所增長,軍隊素養有所提高,國力得以恢復。
獻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秦獻公見韓、魏兩國威脅周天子,便決定以此為藉口,起兵勤王。秦軍在洛陽打敗韓、魏兩軍,得到周天子的讚賞,因護周天子有功,被正式列入諸侯國,秦國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秦人彷彿看到往昔的榮耀,國內的注意力轉向外戰。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的事務。
之後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取秦國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到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斬首六萬人,取得秦國前所未有的大勝利。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國內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緩解。
秦獻公晚年在少梁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同時自己身負魏軍箭傷,不治身亡。
秦獻公在受箭傷期間,充分考慮未來繼承人一事,秦獻公內心明白,要想秦國更加強大,必須發展國力,使自身強大,不能依靠以戰養戰的策略來維繼。他找到隨他征戰的老兵徵求意見,又分別找到王位繼承候選人的贏虔、嬴渠梁談話,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對秦國發展的計劃。
最後選擇了善於謀政的仲公子嬴渠梁為王位繼承人,由勇猛善戰的長公子贏虔輔助的方式定下後世繼承人。為了不引起贏虔及部分公室貴族反對而導致國家混亂,他讓贏虔這下血書,發毒誓的方式來保證嬴渠梁能順利繼承王位!
秦獻公充分調研和考慮後,選擇仲公子嬴渠梁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秦國多年對外征戰,國力消耗嚴重,國力羸弱,需要休養生息,大力發展國力,即需要一個治國之君;
2、秦國經過多年戰爭,需要勇猛善戰的人為將,護衛秦國邊境,給國內發展改革創造安定環境;
3、贏渠梁此贏虔穩重多謀,能在紛爭戰亂的局面中,帶領秦國走得更遠;
-
14 # 威說
對君主而言,選擇繼承人是一件重大的事務,如果優秀兒子還不止一個的話,可能還會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會讓君主頭疼好一陣子。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大秦帝國》都描述出秦獻公對於傳位立儲之事的糾結,但史書對此毫無記載,《史記》並沒有公子虔的傳記,關於他的記載幾乎都在《商君列傳》,而且很簡略。
從記載來看,我們並不清楚公子虔和秦孝公是否同母,嫡庶關係難以確定,這時候,一般是採用年紀來排,公子虔作為兄長,無疑具有巨大優勢。
不過在秦獻公眼中,年紀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誰能夠帶領秦國走向富強,秦獻公一生命途多舛,幼年繼位卻遭政變,流亡魏國近三十年才回國,接手的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秦國。
在魏國,秦獻公見證了強國該有的模樣,儘管他回國後也進行了一些新政改革,但非常不徹底,他需要考慮秦國的明天,所以繼承人的能力就成了重點。
由於缺少資料,我們無法對公子虔的能力有個全面的理解,但從他在商鞅變法中兩次觸犯新法來看,秦國交給他,是絕無可能進行變法的,秦國也應該慶幸秦獻公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
15 # 醉愛侃足球
贏虔,他是秦獻公的長子,秦孝公的大哥,也是秦惠文王嬴駟的老師,人稱公子虔。贏虔的生卒年已經無法考究,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沒有單獨為他列傳,只有在《史記·商君列傳》中才能找到關於他的相關資料。
贏虔能征善戰,在軍中威望極高,又是長公子,為什麼秦獻公沒有傳位給贏虔,而是傳位給了老二嬴渠梁呢?
(秦獻公劇照)
其實秦獻公對於選擇這兩個兒子,誰來繼位一直非常頭疼。他兩個兒子都非常喜歡,各有所長,但最終還是敲定嬴渠梁繼承王位。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嫡庶之分。(秦獻公劇照)
嬴渠梁是嫡子(正妻生的兒子),而贏虔是庶子(嬪妃或者妾生的兒子)。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對於嫡庶的觀念非常強,雖然在《大秦帝國》中,秦獻公一直說沒有區別對待贏虔和嬴渠梁(確實對他們兩人都非常好,都寄予厚望)。但是在涉及到繼承大業方面,秦獻公還是更加偏向與嫡子嬴渠梁。
二、贏虔性格急躁,器量小,嬴渠梁成熟穩重,有國君風範。(贏虔劇照)
所謂知子莫若父,秦獻公對兩個兒子的性情和優缺點還是有數的。贏虔的性子太急躁,做事缺乏考慮,常常意氣用事,讓他領軍打仗,衝鋒陷陣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選擇他當國君,稍有不慎便可能會禍國映民。
反觀次子嬴渠梁,成熟穩重,帶兵打仗依然不含糊,他為人低調務實又深謀遠慮,在謀略和處理政務方面也是出類拔萃,和這才是國君應該有的樣子。
(嬴渠梁劇照)
三、贏虔和所謂的老世族首領走得太近,秦獻公怕老世族將來奪權。秦獻公能夠成為秦國君上,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老世族的擁戴。但於此同時,老世族們對秦獻公的制約,甚至可以說是威脅也不小。因為大部分有實權的職務都是那些老世族首領掌握著,秦國君主雖然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者,可一旦釋出的政令如果和老世族的利益相關,一定會遭到老世族的極力反對。
這一點從秦孝公繼位後與商鞅的變法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以老甘龍為首的老世族就一直和商鞅變法作對。
(老世族甘龍劇照)
贏虔和老世族走得近,是希望老世族們多支援他,可老世族們為什麼願意支援他?老世族首領們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因為贏虔是個“直腸子”的人,好糊弄,以後想要扳倒他也是易如反掌。
秦獻公對這一點的見解可謂入木三分,絕不能讓老大繼位,更不能讓老世族的首領們得逞,他已經受夠了老世族首領的制約,再不能讓自己的兒子以後也受人管制和威脅。
兩人後來的表現差異嬴渠梁從國家和各國形勢上來考慮,拋開私人恩怨,放走了公叔痤。在啟用人才方面,嬴渠梁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商鞅從魏國而來,他依然不計前嫌重用他,從客卿一躍成為左庶長,最後還讓他當上了秦國大良造,這可都是擁有絕對實權的大臣,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商鞅變法)
而贏虔為了報私仇,抓住魏國相國公孫痤就想立馬殺了他洩憤。在商鞅變法方面,贏虔也是多次極力反對,其實他已經成為了老世族們反對秦孝公的一枚棋子。
贏虔被施劓刑,就是因為他多次反對變法。
“公子虔復犯約,劓之”。表面上看來,割贏虔鼻子的人是商鞅,其實也很可能是秦孝公嬴渠梁的授意,就是要告誡贏虔和老世族們,不要再一意孤行,這裡還是本君王說了算!
(贏虔被劓刑後劇照)
贏虔在被施劓後,便從此閉門不出,但依然背地裡和商鞅作對,秦孝公死後,贏虔以謀反的罪名處死了商鞅,並將其車裂,他還是念念不忘的要報私仇,而沒看到秦國已經從貧窮落後變成了實力強大的大秦帝國。
經過歷史時間的檢驗,事實證明秦獻公的判斷和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
16 # 沉墨I方之城
只有一種解釋是最合理的,長公子嬴虔是庶出,而仲公子嬴渠梁是嫡出。
雖然在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很多諸侯都不怎麼在意周儀禮法,甚至在王位繼承上都不是很遵循嫡子繼承的法統,但總體而言,發生王位繼承非嫡子變更的還是少數,而且很多非嫡子繼承都是陰謀所得。
秦獻公後期,關於繼位問題上,史料上沒有更多的記載,只是從史記中得知,獻公仲子嬴渠梁繼承王位,史稱秦孝公,而獻公長子嬴虔後為大將軍。
在獻公時期,嬴虔和嬴渠梁都是非常有作為的秦軍將領,甚至嬴虔更為能征善戰,在軍隊中的威望超過嬴渠梁,他們兩人都沒有重大的過失,對國家和家族都盡心盡力,作為王位繼承者來說,選誰都無可厚非。
最終嬴渠梁繼位,而且嬴虔沒有表達不滿,甚至全力輔佐嬴渠梁,那麼只能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嬴渠梁是嫡子,而嬴虔是庶子。嫡子繼位是歷代封建王朝非常看重的一點法統,只有嫡子繼位才能穩定朝局,讓百官臣服,作為嬴虔來說,法度如此,嫡庶有別,他在身份上無法與弟弟嬴渠梁去爭的。
在史料中,嬴虔沒有絲毫對王位的覬覦,而且非常支援弟弟秦孝公的變革,甚至與變革主導者商鞅發生正面衝突,被罰劓刑(割掉鼻子)後,依然支援秦孝公的變法,只是在秦惠文王期間聯合秦國貴族階層,利用秦王之手處死了商鞅,但他依然沒有做任何對不起秦王和秦國的事情,從此處看,嬴虔是一個知輕重,重大局的人。
-
17 # 風鈴歷史
戰國時代,大爭之世;驍勇善戰者,定能為將,但不一定能為君。為君者,不僅思國思民,且要為國為民。
秦獻公,自穆公後秦國的又一位明主;此前的秦國在經歷厲公之後的幾代君王的動盪之後,秦國此時國力大為削弱,早已不如穆公時期,為此山東六國皆鄙秦。獻公傾其一生皆在重新強大秦國,收復河西失地;但是很可惜他最終直至戰死也沒有能收回河西失地。
獻公有兩子,大兒子贏虔,二兒子贏渠梁。兩兒子都很出色,贏虔驍勇善戰,戰功顯著,在軍中也頗具威望;而贏渠梁文武雙全,愛民如子。為何最後贏渠梁能夠接管秦國為君,贏虔卻不能;主要在於其好戰,獻公深知如果贏虔繼位為君,定然還會發動對河西的戰爭,而此時的秦國再也經歷不了連年的戰爭了,秦國窮困,若在戰,有亡國之危。
而贏渠梁則不一樣,他希望秦國止戰,以圖在起,且有革舊弊端重振秦國之志,為此獻公才選擇了贏渠梁。
-
18 # 狼居高閣
公子虔(生卒年不詳),嬴姓,名虔,戰國時秦公子。史料中對公子虔的記述並不多,題主對贏虔的認識,可能更多是從影視劇和小說中得到的。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秦獻公在收復少梁之戰中身中魏軍狼毒箭,生命垂危。在臨終之前,秦獻公將秦國國君之位傳給了次子也是嫡長子的嬴渠梁(即秦孝公),並且為了防止長子公子虔奪位,逼著公子虔立下血書發誓忠於新君。
很多觀眾對這一安排並不理解,因為很多人認為公子虔那種勇猛剛勁的性格更具有秦人尚武豪爽的特點。
不僅觀眾這樣認為,連劇中的秦國大臣支援公子虔的也佔大多數。比如,秦獻公私下召見上大夫甘龍,問他“我的兩個兒子誰更能收拾這個爛攤子?”甘龍雖然沒有明說,可還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支援公子虔。可是為何秦獻公還是傳位嬴渠梁?我認為有三點。
首先,嬴渠梁是嫡長子。劇中秦獻公有兩子一女,兩個兒子裡公子虔是庶出,嬴渠梁是嫡出。從盛行宗法制的周代開始,中國的王位傳承都是嫡長子繼承製,所以只有傳位嬴渠梁才能得到周天子的承認,雖然周天子早就形同虛設,但他仍然名義上的共主。當時作為弱國的秦國,正受到魏國的嚴重威脅,很需要周王室的支援,讓嫡長子繼承在一定程度上能爭取周天子的好感和支援。
其次,嬴渠梁的背景勢力大於公子虔。此時,秦獻公的王后也就是嬴渠梁的母親,還是駟車庶長,她掌管著整個秦國嬴氏的族務。作為庶出的公子虔,他一旦上臺,很難得到整個嬴氏的支援,屆時他只能重用以甘龍為代表的非嬴氏士族(這也是甘龍支援公子虔的原因)來穩固自己的位置。那麼,嬴氏和老士族之間必然產生巨大利益衝突,甚至會引發秦國內亂,動搖秦國根基。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秦獻公透過少梁之戰已經開始意識到秦國已經不能再實行“以戰養戰”的國策,如果不能實現富國,就不可能達到強兵的目的,也就無法收復失地。可如果想要發展國力,就不能再發動戰爭,這就需要一位冷靜具有大局意識的君主。如果崇尚武力的公子虔繼位的話,其必然會繼續推行“以戰養戰”的老政策,相比之下還是更具政治才能的嬴渠梁更為合適。
嬴渠梁繼位後,透過向魏國“認慫”的方式換取雙方休戰。秦國利用二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實行商鞅變法,一躍成為西部強國。事實證明了秦獻公的選擇還是十分明智的。
-
19 # 東坡羽文
透過看影視劇《大秦帝國》,知道贏虔不是親生的,嬴渠梁是親生的,這一點我沒去考究,不知真假,若為真,可以作為一點參考。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贏虔作戰勇猛,是秦國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將,他的風格適合做一位將軍而不是國君。而嬴渠梁雖然沒有贏虔作戰勇猛,但是他有頭腦,他善於用人,有大格局,御國之術要比贏虔高,所以更適合做國君。秦獻公也非常瞭解這兩個兒子的特點,所以選擇嬴渠梁。
-
20 # 不明的吃瓜群眾15036
表面上看是應為贏虔是庶子,渠梁是嫡子。深成次原因是嬴虔與老士族關係近,他上臺不利於改革。且嬴虔勇猛好戰,而秦國當時急需修養生息。
回覆列表
公子虔是庶出,是長子,而渠梁是嫡出,是嫡長子,就這個原因就足夠了。虔的名分從出生就決定了,只是個公子,而渠梁從出生就決定了是儲君。
很多事並沒那麼複雜,都是後人自以為是。所謂秦獻公傳位的故事到底是來於史實,還是後人的杜撰附會?亦或小說戲劇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