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喵喵歷史君
霍光經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權臣與政治家,一生仕途順遂,最後官至大司馬,霍光一生共輔助過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霍光位高權重,其外孫女上官氏上官氏是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其小女兒霍成君是漢宣帝劉詢的皇后,與此同時,霍光還留下了一段效法殷商伊尹廢帝的故事。
-
3 # 有得觀史
漢武帝之後,國家奉行儒學,霍光作為儒家一份子,在儒學大環境中是很難突破的儒家思想,走上造反之路的。
造反就好比今天的創業,成功率是很低的。霍光想當皇帝,其他的張光、李光、王光都想當皇帝。霍光一但當了皇帝,天下英雄就會造他的反,到時後一定會天下大亂。弄不好會家破人亡。
一個人要當皇帝,必須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霍光要造反,能夠做到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嗎?恐怕很難做到。他作為權臣,維護的是漢朝利益,可以大行其道。但作為反臣,很難形成影響力。
鑑於以上原因,霍光不會有造反的行動,他一定選擇做個忠臣。也許偶爾會有造反的念頭,但這念頭最終都會被理智戰勝。
人生就是選擇,霍光選擇的不是造反,而是忠君。今天看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
4 # 尹禾
行伊尹霍光之事:
相信稍微熟知歷史的人都聽過“行伊尹霍光之事”,這句話在不同朝代、在不同人口中都有不同的用意。原因很複雜,因為此二人都做過一件非常大的事——作為大臣廢掉皇帝,可視為“大逆不道”,不過同時他們又都是難得的能臣,在合適的時機都還政與統治者,所以又被視作“忠義”。所以不同的人用伊尹霍光作比較,有時斷章取義,含義就不盡相同。
自古廢立皇帝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外戚、宦官、後宮都有過廢立之事,比如楊堅、朱溫、武則天和十常侍等等,不過能做到還政的還真是不多,除了上述兩位,還有周公旦比較出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旦是成王的叔父,而且是臨危受命,因此一直被傳為美談。伊尹要追溯到夏朝,時間過於久遠,記載不夠清楚,連伊尹最後的下場都沒有記載。所以對於這類事件,最有研究價值的,確實是霍光。
功臣?權臣?這兩個詞其實並不矛盾,外臣不像皇親國戚、後宮和宦官,有便利條件可以接觸到至高的權利。作為外臣,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積累,個人也要有非凡成就,才有機會走上權利的頂峰。霍光就是透過這條途徑走向巔峰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十多歲時被霍去病帶到長安,隨後開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霍去病我想不用過多介紹,他的功績成就可以說閃耀整個西漢,甚至對後世都有很深的影響。有這樣的哥哥,霍光自然可以平步青雲,同時霍光個人也很有才幹,侍奉漢武帝左右,前後出入宮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臨終前曾令宮中畫師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暗示他準備輔政。後來接到遺照被任命為輔政大臣。漢宣帝時期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影象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其中霍光就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這就是霍光的功臣之路。
權臣很好理解,作為四個輔政大臣之一,他與另外兩位輔政大臣聯姻,雖然後來因為政見不符反目,但是其行為可以算作是鞏固政治勢力。漢昭帝時期,霍光清除了政敵上官桀父子、蓋長公主、燕王劉旦以及輔政大臣桑弘羊等人,得以獨攬大權,加之漢昭帝年幼,所以帝國的實際話語權就掌握在霍光隻手。後來漢昭帝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所以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
時機:簡單說一下提問中說到的時機。所謂時機,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天時,要看當時的王朝氣運,為什麼說“當時的”呢?因為我們瞭解的王朝運勢,都是知道結果之後才總結出來的,也有被後朝醜化渲染的,所以當時如果霍光成功,那麼我們所認知的漢朝的氣運就也會隨之改變,所以天時一定程度上是也是人為的,並且當時劉弗陵已經有昏紂之相,一定程度上符合天時;地利,也就是當時的環境和外部條件,西漢在漢武帝前後是很尚武的,而且軍隊權利都掌握在氏族手裡,這一點上霍光完全符合要求,因為此時霍光已經集權利與一身;人和,就是綜合條件,此時政敵已經肅清,霍光又有威信,所以符合一部分人和的條件。
所以並不存在時機不成熟,但也不能說絕對成熟,這要看個人的操作能力了。
反?忠?有人認為霍光大權在握,肯定是動過取而代之之心的,至於為什麼沒動手,原因很多,可能就像上面說的時機不成熟,也可能是他不敢邁出那一步。霍光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所以這就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它給了我們無限遐想的空間。
在我看來,霍光是不想反的。
霍光的為人:首先霍光在漢武帝身邊二十餘年未犯一錯,可見其謹小慎微,也很自律。有些事裝裝樣子很容易,但是如果一裝就是二十多年,那就肯定是真的了,所以對霍光的這項處事風格不要懷疑;其次霍光與上官桀聯姻,本來是為了加強政治團結,但是霍光卻不許上官家亂用權力安插親信,因此反目,可見霍光還很堅守原則;再次,霍光除掉上官桀等政敵之後,專心輔佐漢昭帝,休養生息、鼓勵農業,開創了昭宣中興,這就可以看出霍光很有才幹;最後,霍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皇族行廢立之事,最後又還政與漢宣帝,可見其不惜名節,即使揹負罵名也要保漢氏周全的魄力。
現在一個清晰的人物脈絡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個自律、謹慎、堅持原則、有才幹有魄力的權臣,到底會不會反?我想是不會的,這有悖於他的性格和為人。有人覺得我這樣想太幼稚,那我們就舉兩個例子。
我們熟悉的改朝換代的權臣,比如曹丕、司馬昭,是在繼承權利的過程中,取代了西漢和曹魏政權。但是他們的父輩,在經過艱苦的創業,得到至高權利後,卻並沒有謀反。原因為何呢?其實曹操、司馬懿和霍光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他們有初衷,併為初衷而奮鬥,在取得權利前他們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仍舊沒有忘記本心,因此他們不會反。曹操的初衷是興復漢氏,所以當他掌權,即使不用完全按照當初的承諾做,但是也沒辦法越過心理和現實帶來的多重阻礙,乾脆利落的去推翻漢氏;司馬懿的初衷是對曹家忠誠,他是曹丕門客,輔佐曹魏數代,深受信任,所以即使後期他掌權,他也不會對自己的恩主下手;霍光和司馬懿很相似,他輔佐漢氏四代,深受漢武、漢昭、漢宣之恩,所以他同樣不會反。這不光是自己心裡過不去,在道義上也逃不過悠悠之口。
但是他們的子孫則不同,曹丕、司馬昭等一直在權利的籠罩下成長起來,他們成長過中沒有體會到皇權的可怕,也沒有受到皇權的恩惠,所以他們做的事是“順理成章”的權力轉移而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搶班奪權。
後代:說到了曹丕和司馬昭,就不得不說霍光的後代,霍光被詬病的一大原因就是他對親人約束管教不夠,以至於他們胡作非為,在霍光死後兩年即被滅門。可以想象,霍光的後代也像曹丕、司馬昭一樣覬覦權利,但是首先他們沒有曹丕和司馬昭的能耐,其次霍光也並沒有做此類鋪墊。
總結:因此我覺得,霍光不是不能反,而是不想反。他從小跟隨哥哥,對哥哥的英勇形象應該印象深刻,這是一個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受到了霍去病的薰陶,定然是有報國的熱情。另外霍光本人也有治世的報復和能力,因此深受漢氏信任。
一個有原則、有魄力又謹慎的人,其道德水準應該是十分崇高的,因此他不會做出忤逆之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漢氏、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個人私利對於我等小民來說,確實是會形成一定的羈絆,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還都是為了家庭而活,為了自己而活。但是對於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能臣來說,個人的得失,永遠要排在大義之後。
所以我願意相信,霍光,是個光明磊落的治世之臣。
-
5 # 皓瑋馮建華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本在老家也屬殷家之家,衣食無憂,因霍去病戰功至偉卻英年早逝,漢武帝不管出於何種心態,把霍光調至身旁不管扶值陪養,還是因懷念霍去病以找心理平衡,霍光也頗為爭氣,事事讓漢武帝賞目悅心……於是一步步成為重臣,時漢武帝為擺脫祖奶奶竇太后的束搏以竇氏集團的影響,採納大儒董仲舒的意見即排黜眾家獨尊儒術,霍光也在是氛圍中成長,武帝晚年迷道,加上太子整蠱風波怨死,霍光由重臣逐轉為權臣……以霍光成長史及背景,在當時前無篡權之先例,以宗制禮法,霍光只弄權不會反!(東周諸候齊國由姜姓變田姓,也有三家分晉,但其都經營數代人)霍光之根基並未強大到可傾覆朝庭的力,如霍光的子孫繼有霍光之能為,也許篡位稱帝,如後朝曹操司馬懿家族!
-
6 # 漫話五千年
但是自己的女兒有了身孕就好了。霍光想讓自己成為像衛家哪樣的家族,但是廢立皇帝的權利在一個臣子的手上對於任何一個皇帝來說不可忍受的,劉病己與郭的孩子長大就是時機,但是時機未到啊。反?罵名,立自己的子侄為皇帝,是你霍光飄了,還是我們諸侯王提不動刀了。沒有想法是一方面,條件不成熟是另一方面。
-
7 # GRIDMAN
霍光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
漢武帝任命了四個託孤大臣,霍光是首輔,但是也不是他獨攬大權啊。
後來金日磾死了,其他兩個也因為謀反被殺了,這才輪到霍光獨攬大權。不過也只是由於漢昭帝的信任。
漢昭帝死後,廢立昌邑王,這時候他確實權勢滔天,不過他還不敢稱帝。漢昭帝剛死,昌邑王就坐了27天皇帝,時間太短了,他根本籠絡不到什麼人心,強行坐皇帝,肯定惹得天下群起造反。
所以他此時又立了一個漢宣帝,估計他本來以為漢宣帝是民間長大的,什麼都不懂,好對付,但是宣帝卻很精明,沒有給他留下任何把柄。而且霍光此時也老了,幹了幾年就死了。宣帝沒費什麼功夫就把霍氏家族一網打盡了。
回覆列表
擁有霍光這樣權力的權臣多了去了,能像王莽曹操這樣篡位成功的,實在不多。
那些擁有霍光這樣權力的人,甚至權力比他大的人,也認為,只要篡位,天下就改姓了,於是前赴後繼的走向斷頭臺。
霍光權力大,因為他是大將軍,漢武帝任命的輔政大臣,代行的是皇權,所以滿朝文武聽他的,但如果他想篡位,敢跟著他篡位的有幾人?
最簡單而已,那些劉氏宗親、外戚、勳貴、地主、諸侯王等,都是依附於大漢江山存在的,如果霍光篡位,這些人靠什麼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們首先就會起來反對。
而三公九卿大臣,跟著霍光篡位,所得的收益有多大?風險有多大?無論成敗都得不償失。
雖然看著霍光的子侄掌握著漢朝的南北軍和禁衛軍的軍權,造反了也能調動軍隊,但是,你能控制都城,都城以外的地方呢?區區南北軍又有什麼用?
權臣控制皇帝很容易,殺皇帝也容易,控制都城也容易,但想把權力伸向全國的每個角落,太難了,
如果霍光敢這樣做,控制了都城,全國各地就馬上脫離大漢,於是天下大亂,逐鹿中原,王莽後期的天下大亂提前上演罷了。
霍光想過篡位沒有?絕對想過,不想當皇帝的權臣是不存在的,就像曾國藩一樣,想過造反沒有,也絕對想過,但是權衡利弊,發現造反是弊大於利的,於是只有做一個“忠臣”。
從霍光鬥死了其他三個輔政大臣和皇帝的親姐姐開始,他就一家獨大,整個大漢朝就霍氏家族的天下,於是漢昭帝不明不白的就死了,於是立了個無背景的劉賀,又廢了企圖奪權的劉賀,又立了個無背景的劉病已,終於把自己熬死了。
他的所作所為,已經超過了一個臣子做的,任意廢立皇帝,掌握軍權,皇帝的命在他一念之間。如果不是想篡位做皇帝,他是想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