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嘗歷史百態
-
2 # 揮弓探賾
劉邦在遇項梁項伯兄弟倆之前,是蕭何擁護其起事,推上了政治的舞臺。
年輕時候,劉邦是秦末泗水亭的亭長,與主吏掾蕭何、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吹鼓手周勃、屠夫樊噲是好朋友。劉邦因押運路上釋放刑徒被通緝,躲在芒碭山上,被迫跟在陳勝吳廣的後邊,集合了一幫兄弟,加入到了時代的大潮。
政治上和軍事上都玩不轉的劉邦,感覺自己勢單力薄,歸附到了項梁的麾下。也就是在項梁這裡,劉邦鍛鍊了一支自己的隊伍,才有了後來奪取天下的資本。
項梁,楚國名將項燕的二兒子。項梁與侄子項羽因殺了人,避仇在吳中暗中招兵買馬,又收編了英布、呂臣、陳嬰、秦嘉的隊伍,總兵力達到了十多萬人。劉邦隊伍的擴充,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項梁的援助。項梁不但提供給劉邦五千精兵、五大夫將十人,還讓劉邦隨項羽一起去攻城掠地,教他如何排兵佈陣和打仗,幫助劉邦提升了權謀與手段,以及自身的能力。
項伯更是經常在暗中幫助劉邦說話、做事,鴻門宴是項羽給劉邦設定了一個有去無回的飯局,就是因為項伯的通風報信,並用身體阻止項莊下手,這才使得劉邦很難的逃過了這一劫。
本來英布還在項羽、劉邦之間搖擺不定,還沒有下決心選擇效命於誰,項伯卻殺死了英布的老婆,英布只好收兵,歸順了劉邦。
更有想不到的是,項伯居然放了劉邦的家人。劉邦的這一家老小,可是項羽手裡的人質,是對付劉邦的一大砝碼啊。
項羽身為貴族,秦末起義軍的領袖,西楚霸王,行事光明磊落,敢於在人群中指著秦始皇說 “取而代之”,也有三萬對十萬 “破釜沉舟”的勇氣,卻被自己的兩位叔叔害慘了,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
如果不是農夫的錯指方向,耽誤了逃脫的時間,或許項羽就不會被劉邦追及至烏江;如果改走其他方向,會不會絕處逢生?歷史會不會因此改寫?那為什麼項梁、項伯兄弟倆要幫助劉邦得天下?楚國破滅後,項梁終不忘家仇國恨,在天下大亂時起兵反秦,和弟弟項伯都是仁義之人,尤其是張良這位昔日舊交的恩人,從內心不希望項羽攻打劉邦,畢竟項羽與劉邦也算是結拜弟兄,劉邦也有仁義之心。
兄弟倆人都覺得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大貴之相,必成大事。對自己侄子的性格,很瞭解,是難以最終得到天下的。
劉邦稱帝后,為感念項伯的幫助,賜項伯劉姓,並封為射陽侯。有人大膽的臆測項羽敗走烏江,是當年農夫的有意為之的錯指方向,有可能跟項伯有關。
-
3 # 筱談天下
項梁活的時候,為什麼幫助劉邦
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數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為侯守豐。不下,且屠豐。”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沛公病,還之沛。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聞東陽甯君、秦嘉立景駒為假王,在留,乃往從之,欲請兵以攻豐。是時秦將章邯從陳,別將司馬夷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
在史記高祖本紀當中,已經明確記載了,劉邦的大將雍齒鎮守大本營的時候,背叛了劉邦,而劉邦帶兵攻打不克,劉邦生病了,之後聽說有人立景駒為假王,便跑到景駒那了(在這裡劉邦遇見了要投奔景駒的張良,張良功成之後為留侯),之後劉邦一系列運作,收服了五六千人,投奔楚懷王,去見項梁,而項梁看見這個有幾千手下的頭領投奔,而且還是個人才當然要優待了
至於項梁不幫項籍,這是偽命題,在項梁活著的時候,項籍只是項梁的打手,是項籍輔助項梁,而不是項梁幫助項籍,弄錯了主次
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在大澤鄉起義。當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做事情佔先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後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當時桓楚正逃亡在草澤之中。項梁說:“桓楚正在外逃亡,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只有項籍知道。”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然後又進來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說:“請讓我把項籍叫進來,讓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說:“好吧!”項梁就把項籍叫進來了。呆了不大一會兒,項梁給項籍使了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於是項籍拔出劍來斬下了郡守的頭。項梁手裡提著郡守的頭,身上掛了郡守的官印。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臺。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在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在楚軍當中,一系列運作和真正主事人都是項梁
項籍在項梁活著的時候,是項梁的打手,項梁才是真正主事的人,而在項梁死後,主事人則是宋義,項籍為了權利誅殺宋義之後,才真正成為主事人
順便說一句,項梁和項籍起事也根本不光彩,都是為了權利誅殺恩人奪權,所以每次說項籍什麼光明磊落,只想默默的冷笑一聲,嘲諷某些理想主義……項籍和劉邦在權利道路上,都是冷酷殘忍以及無賴,只不過劉邦會剋制,項籍則是一得志便猖狂,不會剋制自己,
至於項伯為什麼幫助劉邦,不幫助項籍
只能說看事情完全是單方面了
鴻門宴這個我曾經在問答當中解釋過,為什麼項伯會幫助劉邦,主要劉邦是滅秦第二功臣,威望過高不能殺,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項籍鴻門宴時威望雖高,然卻不能抑制全部人,在項籍分封后,各地叛亂不止,就可以看出,那些諸侯王根本沒承認項籍的霸權,一旦殺了劉邦,則會引起諸侯王兔死狐悲的心理,集體反抗
第二則是需要劉邦和三秦互相牽制,把劉邦分封在巴蜀,漢中是後來封的,在史書記載,劉邦剛開始知道被分在巴蜀,要和項籍魚死網破,所以個人認為把漢中封給劉邦也算補償,項籍也不想和劉邦魚死網破,畢竟項籍的志向是征服天下,敵人太多,三秦,齊國,敵人不止劉邦一人,所以把劉邦關在漢中,再把關中劃分三份,給三秦,讓三秦不能成為一塊鐵板,四個勢力互相牽制,等到項籍自己北伐成功,就能轉手滅了三秦和劉邦,而效果也不錯,劉邦被封在漢中,張良也認為無力出關,讓劉邦燒了棧道
誰知道劉邦是天命之子,逆天改命,有韓信來了,劉邦攻打三秦時,因為路被章邯堵住,劉邦也無力準備回到漢中,天知道還有趙衍這個真正關鍵人物,硬是知道一條小路,帶著劉邦等人從天而降,定三秦成功,劉邦讓巴蜀,漢中從困龍之地變成龍興之地
所以從各種資料來看,個人猜測項伯所謂的幫助劉邦,只是項籍和項伯兩人的雙簧,把劉邦從關中這個霸主之地,趕到巴蜀這蠻荒之地,等於流放了劉邦
至於說不幫侄子項籍,則是無稽之談
項梁起事,後立懷王,項伯為左尹。楚軍北救趙,隨項羽一起北上。後又隨項羽進入關中,項伯自項籍兵敗身死之前,都是項籍手下將領,也做過不少貢獻,當然也做過不少錯事,如誅殺英布家人,導致英布真正的投靠劉邦
至於說劉邦無能的,呵呵
劉邦還真是無能,軍事在楚漢只在項籍,韓信之下,還真是軍事無能,把華夏這塊地域橫掃了兩次,真是軍事無能
政治上無敵手,還真是無能,政治上玩弄項籍,彭越,韓信的劉邦還真是無能
到底是嘲諷劉邦無能,還是嘲諷被劉邦打敗了的人,無能?被一個無能的人滅了的是什麼?垃圾?弱智?
被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稱讚的帝王,還真是無能,第一個布衣得天下的帝王,還真是無能~
-
4 # 回望長安
項伯並非項羽的親叔父。項伯,從他的名字來看應該是老大,但史書中與項梁一樣為項羽“季父”。項羽只可能有一個親的“季父”,那就是項梁。
一個大家族,利益多元,取向不同,這很正常。比如王敦就殺王澄,而王敦去世後,其繼承人也家族中其他派系的人給清洗。
項氏家族第一背叛項羽的是項襄。漢二年,他在定陶投奔劉邦。而項伯則一直跟隨項羽直到他完全敗亡。
項伯腳踏兩隻船。亂世紛爭,誰也不知道最終哪一方能夠取得勝利果實。或許項伯也看清了項羽的性格,很難最終得天下,也看到了劉邦能夠知人善任,發展比較快,在各支起義軍中是比較有潛力。又有好友張良做保牽線搭橋,劉邦美言好酒相待,讓他看到了腳踏兩隻船的好處,幫助劉邦,為自己多留一條後路,總不是壞事。
-
5 # 南朝居士
項伯在歷史上的出現,貌似只有一幕,就是鴻門宴之前,勸張良離開劉邦。之後在沒出現了,如果你覺得這樣算幫劉邦,劉邦是因為這樣奪得天下,那把打天下看的太容易了吧。
首先這個故事是司馬遷杜撰的,為了突出劉邦奪天下是天意,突出范增看出劉邦會奪天下,而杜撰的故事,
退一萬步,即使故事是真的,你覺得鴻門宴項羽殺了劉邦,就會取得天下?
如果殺了劉邦就能取得天下,那他會毫不猶豫的殺了劉邦,如果殺了軍事集團的大佬,就能解決問題,那項羽何不吧所有大佬都叫到鴻門宴?然後一窩端了?不就可以直接稱帝了?還分封個什麼勁?
我們可以想想,如果項羽殺了劉邦,其他大佬會怎麼想?是覺得殺了好,可以少個人分地盤?還是兔死狐悲?怕項羽一個不高興把他們也殺了?
肯定是後者吧,殺了劉邦,劉邦的集團馬上會選出新的領導,其他大佬可能當時就把項羽廢了,因為留著這樣的項羽,誰都沒有安全感,劉邦什麼都沒幹就被殺了,其他人呢?
劉邦集團也不會因為劉邦死了而垮掉的,斬首行動基本上是沒有用的,如果鴻門宴會殺了劉邦,劉邦絕對不會去的,就像當年耄去見校長,誰也不敢說那個時候殺了耄,校長就能取得天下的,誰也沒說校長婦人之仁,當初沒殺了他吧?
當時的劉邦集團勢力最小的,誰能看出他以後會取得天下?其他大佬都有地盤有軍隊,劉邦地盤還是後來分封的。
-
6 # 梅里一了
謝邀,回去讀點史記吧,不知這樣的疑問從何而來。項羽是項梁一手帶大的,項粱起事後,面對強秦,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統一戰線,所以才聽從范增的建議,舉起楚懷王的旗幟,招摹天大英雄,劉邦是募名投奔的,正是求之不得,臉上又沒寫將來我要幹掉你侄兒項羽的大字,怎麼談得上幫劉不幫項呢?至於項伯人家是講義氣救張良的,張良鴻門宴時只是劉邦的客人,不是部下。再說那時劉邦只是個將軍,牙根都沒想到要滅項做皇帝,只是想封塊好地,做個王爺,是求項伯在侄兒面前表明心跡,說點好話,又不是與項伯密謀除了項羽。現代人在知道楚漢之爭的結果後,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其實在當時他們這些行為再正常不過,心裡滿滿的都是幫侄兒促成大業的願景。描述中提到的農夫故意指錯路,才道出了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民心盡失。為什麼在滅暴秦中戰功卓著,這麼快就失去人心呢?關鍵是不懂政治,倒行逆施,秦統一是民心所向,秦滅不是統一的錯,是急功近利,民力太過的錯,秦以前的周,也是八百年周天子統一領導下的邦聯國家,項羽的分封不僅不公平,而且完全是搞分裂,失去了統一的控制力,劉邦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打著懷王的旗號挑起楚漢之爭的,劉邦做皇帝后,為什麼削除異姓王,就是不允許項羽這種分裂勢力存在,哪怕背上兔死狗烹的罪名,也絕不手軟,這就是政治,不然天下永無寧日。
-
7 # 謀士說
項梁在秦國滅楚國的時候就已經死了,因為項羽身邊有范增,項伯一直在他們中間,其實也看到項羽剛愎自用,冥頑不靈,所以項伯陰莖知道項羽這個人已經沒救了!如果幫他,項羽奪得天下估計也是一個暴君,所以乾脆不幫!所以,暗中就幫助劉邦!
還有我不知道你所說的農夫,好像是一個船伕讓他渡江,但是他不,他認為自己對不起江東父老,感覺沒有面子,所以只好選擇自刎!還有你沒有說明,他向農夫問路說的什麼,農夫到底指的是什麼路,是一條不歸路!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船伕,好像《史記》當中沒有遇到農夫指路,《資治通鑑》暫時沒有看,所以就不評論了!
-
8 # 諸葛村夫2019
謝邀:項羽聽說劉邦欲守關自王關中,遂在鴻門釋出命令: 次日犒賞士卒,進攻劉邦。劉邦當時駐軍霸上,並不知情,在大戰即臨,霸上將玉石俱焚的時刻,項伯想到了跟隨劉邦的張良。張良曾有恩於他,兩人關係極好。項伯不願棄張良而不顧,連夜趕至霸上,找到張良,告以實情,要張良和他一起離去。張良藉口說,危難時棄人而逃是不義的,遂將此事告訴了劉邦。
項伯於險難中不忘朋友,有恩圖報,不辭辛苦,表現出了一種高尚的仁德情懷,這是極為可貴的,但他忽略了兩個問題: 一是秦滅後劉邦與項羽已成一對生死對手,自己身為楚軍高階將官,當朋友之誼與政治利害相沖突時,究竟應把什麼放在首位;二是要讓張良離開霸上,可以找出多種藉口,未必一定要把實情相告知。當真話有洩露軍機之嫌時未必不可以說些善良的謊話。項伯對兩個問題顯然均未考慮,他把朋友之誼凌駕於政治關係之上,也沒有說謊話的準備,因而向政敵之友洩露了自己軍中最高機密。張良提出危難時不能棄友自逃,這和項伯要喚走張良的道理是暗合的,項伯也就同意了張良的請求,遂聽任軍中機密直送政敵劉邦。
劉邦感到自己力量不敵,決定軟化雙方的對抗,遂把項伯選定為行事的突破口。他對項伯極恭敬地約見、祝酒,結為親家,又以圓通的理由,誠懇地解釋了產生誤會的事情,表明了他對項王的忠誠之心。項伯完全相信了劉邦的忠誠,甘願充當雙方和解的中介人,不僅給劉邦提出了一個自認不錯的主意,而且說服項羽善遇劉邦,為劉邦的到來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次日的鴻門宴上,范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讓乘機殺掉劉邦,項羽因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定劉邦為忠誠有功之將,因而對范增的暗示默然不應。當范增召來項莊即席舞劍時,項伯一定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意,立即拔劍對舞,常用身體遮護劉邦,使項莊一直難於下手。在項伯看來,劉邦來鴻門是自己出的主意,因而他實際上是自己請來的客人,對他的性命負責是自己應盡的道義責任;何況自己與劉邦已在昨晚結為親家,更有一層親戚關係包含其中。
項伯勸項羽勿殺太公,所言道理雖不清晰、充分,但絕非是出於仁道主義則可以肯定。因為,項羽坑殺活人無數,從未見項伯有勸諫的表示。他自己在九江王英布反叛投漢後,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殺盡了英布的妻子兒女。此事出面相勸,一定是他想起了四年前劉邦與他在關中霸上的婚姻之約,既然結為親家,就有保護親家翁的義務。項伯勇敢地承擔起了保護太公的責任,真實的心境不好說出,只好語焉不詳地用大話勸阻,這其實是他政治立場的又一次表露。如果說分封諸侯之前,楚漢對立之勢尚不明朗,項伯庇護劉邦的一切行為可以用頭腦不清來解釋,並加以諒解;那在楚漢戰爭已近四年的廣武對峙之時,仍然暗存庇漢的態度,就難以作出正常的解釋。
-
9 # 狼屠城3
感謝邀請, 西楚霸王項羽認為自己力能舉鼎,有萬夫不擋之勇,不聽文臣武將的勸諫,結果是四面楚歌,垓下大敗,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見,項羽的失敗是註定的,他的性格缺陷決定了他未來的命運,這些致命的缺陷導致了眾叛親離,最後連范增都無法和他同心,誰還會陪他殉葬呢?
-
10 # 秦牧5
項梁和項伯要分開理解。項梁;一項梁不存在幫助劉邦的問題。二項梁初期之所以壓制項羽是為了培養項羽和政治須要。項伯;一項伯之所以幫助劉邦是因為不服項羽,項梁死後單論資歷項伯可以當項氏一族的老大,但是項羽的出色表現贏得到了項氏一族的肯定所以項羽成了項氏一族的老大。二騎虎難下因為初期出賣了不少軍事機密所以被劉邦拿下,要不然以項伯的智商很難對項羽產生威脅。
-
11 # 史詩雜談
項梁:秦末著名起義軍首領之一,楚國貴族後代,項燕之子。項羽的叔父。在反秦起義的戰爭中,因輕敵,在定陶被秦將章邯打敗,力戰身死。(去世挺早,無所謂助不助劉邦~)
項伯:戰國末期的楚國貴族。他是項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殺了人,跟隨韓公子張良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躲避。項梁起事,後立熊心為楚懷王,項伯為左尹。楚軍北救趙,隨項羽一起北上。後又隨項羽進入關中。曾在鴻門宴中保護劉邦。漢王朝建立後,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劉姓,並封為射陽侯。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睢有罪,不得代,國除。
項伯鴻門宴護劉邦
劉邦的謀士張良,曾經有恩於項伯,兩人關係很好。當項羽打算大舉進攻正駐紮在霸上的劉邦時,項伯不願棄張良而不顧,連夜趕到霸上找到張良,告訴張良實情,要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張良藉口說,危難時被拋棄的人,逃避是不正義的,於是告訴了劉邦。
劉邦認為雙方力量不對等,於是把項伯定為拉攏的突破口。他對項伯極恭敬,以兄長禮節約見、祝酒,結為親家...,藉此表明他對項王的忠誠。項伯完全相信了劉邦,甘願充當雙方和解的橋樑,不僅給劉邦提主意,且說服項羽,為劉邦在鴻門上的道歉做鋪墊。
鴻門宴上,范增不斷暗示項羽要乘機殺掉劉邦,但項羽卻對范增的暗示表示沉默。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項伯則拔劍相互對舞,用身體護劉邦,使項莊很難下手。最後劉邦成功逃脫。(其實,可以看出項伯是錯信了張良與劉邦!)
農夫:項羽問路農夫的故事,如果故事屬實,且不管農夫是不是受人指使或是出於私心報復啥的,但作為軍隊最高指揮官的項羽,本就應核實一下情報的真實性方可前進。但項羽卻慌不擇路、輕易冒進,不得不說他的最終失敗是有據可循的。
-
12 # 愛情左右手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以現有記載的史料看,項梁對劉邦的幫助並不多,項伯對劉邦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其中就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鴻門宴”!順便說一句:項伯被賜劉姓封“射陽侯”所在地就是今日揚州地區寶應縣射陽鎮周圍,那兒也是“建安七子”之一陳琳的出生地,並不是如今的射陽縣(1947才建立)!
-
13 # 三生有畫
項梁沒有幫助劉邦。項梁早在公元208年,就被章邯打敗死了。
項伯,是項燕項梁的哥哥。項羽用人,喜歡任人唯親,也就是身邊的故友、親子、兄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就是項家人。項伯官職為左尹,尹乃是丞相官職。
由此可見,項伯在項羽那兒,應該是受到重用的。項伯為什麼要幫助劉邦,主要是這個人,胸無大志,也無大才,認不清大是大非,沒有政治眼光。但卻是一個很講朋友感情的人。這是項羽家族的通病,講義氣。這主要是跟他們家是楚國舊貴族出身,遺留了貴族節氣和風度。
項伯當年他殺了人,張良救了他,所以他要還個人情。特意私下去告訴張良,不料張良告知劉邦,劉邦這傢伙花言巧語,還答應和項伯結為兒女親家。他這才願意幫助張良,放過劉邦。
所以,項伯實際上,是一個大好人。這也是為什麼,相遇兵敗後,大好人項伯不僅不用死,還封了侯爺。
垓下之圍,項羽兵敗潰逃,遇到十字岔路口,一個農民故意把他指路到了沼澤地帶。這個神秘人物是誰?
我認為不可能是神仙,也不可能是張良設計的圈套,因為與其放一個人在這裡,還不如直接派一支軍隊守在這裡。當時劉邦可是集中了天下30萬大軍,圍攻項羽的幾萬大軍,根本就不差人。
一般的農民,看到鐵甲騎兵,是不敢隨便亂撒謊的,他竟然很冷靜的回答,往左邊走。可見其人,頭腦冷靜,見過大世面。
這個老農,是一個隱士,而且是一個非常痛恨項羽的人。
那麼,他為什麼要痛恨項羽?
因為項羽滅了大秦,而且殺人無數,所以這個農民,應該是大秦帝國滅國時,躲起來的餘孽,痛恨項羽。
-
1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項梁戰死之時劉邦的實力尚不強大,那時劉項爭天下的局面也尚未形成,項梁對劉邦的所有幫助都是建立在同為反秦義軍的基礎上,可以說項梁對劉邦並無特別關照,他也無法預料劉邦日後會和自己的侄子項羽爭天下。至於項伯暗助劉邦一事似乎倒實有其事:
項羽進入關中後和劉邦所部發生衝突,在與范增謀劃後項羽打算率部殲滅劉邦所部。項伯卻連夜趕赴劉邦軍中告知了項羽的計劃,於是劉邦親赴鴻門謝罪,從而使劉邦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但其實嚴格意義上而言:項伯的本意並非為了救劉邦,而是為了救自己的救命恩人張良,恰巧張良身在劉邦軍中,結果劉邦、張良好生一招待,項伯就打算充當劉邦和侄子項羽之間的和事老,這時他還沒看穿劉邦爭奪天下的野心。
鴻門宴上范增安排項莊舞劍,打算乘機刺殺劉邦。項伯卻跟著項莊一起拔劍起舞並以身體掩護劉邦,應該說此時的項伯依然沒能看穿劉邦的野心,他只想扮演和事老的角色。在他看來:劉邦依然是反秦義軍是項家的盟友,殺之無名。
如果說以上兩件事項伯雖然實際上幫了劉邦的忙,但此時項羽和劉邦還沒公開撕破臉,他也尚未看穿劉邦的野心,算不得出賣自己的侄子項羽。但在楚漢之爭正式爆發後項伯又曾暗中相助劉邦,這又作何解釋呢?
先說說楚漢之爭正式爆發後項伯是如何暗助劉邦的:陳平設反間計陷害項羽帳下的頭號謀臣范增,項伯乘機落井下石在項羽面前說范增的壞話。這其實是源於項伯長期積壓的對范增的不滿:項梁在世時作為大哥的項梁主事,項伯心服口服。但是項梁去世後楚軍的實際控制權卻落到了子侄輩項羽頭上,項伯感到憋屈,甚至連范增這個外姓人在楚軍中的聲望地位都排在自己之上就更憋屈了。
其實除了以上原因外,項伯暗助劉邦也隱含著為自己謀後路的打算:事實上劉邦得天下後幾乎誅殺了項氏一族絕大多數人口,但因項伯幫助過劉邦,劉邦特意在誅殺項氏家族時保全了項伯一系的族人並賜予侯爵。其實楚漢相爭之時誰也不知道最終得天下的究竟會是項羽,還是劉邦,也許項伯早就在替自己謀劃後路了吧。
-
15 # 人月半
其實不止《資治通鑑》,《史記·項羽本紀》也記載了項羽在垓下失敗後,乘坐烏騅馬率領百名精騎連夜突圍,路過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迷失了道路。問一位田間老翁,這老頭瞎指道,害的項羽陷入了沼澤地,被漢軍追上,逃離沼澤時,身邊只剩28位騎兵了。
這個老農是誰,受誰暗中指使,估計只有司馬遷知道了,因為線索實在太少了,突然就出現個農夫指路,還指錯了,除此再無記載。蘿蔔估計,這很有可能是司馬遷根據項羽的逃亡路線杜撰的。
接下來再來說題目,首先這個題目就有問題。項梁和項伯一直是在幫助項羽,只不過,項羽的性格和所作所為,導致最後的形勢偏向於劉邦取得了天下。
項梁和項伯都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燕是唯一一個能和王剪勢均力敵的將軍,相當的牛,導致秦滅楚國相當的艱難。
分開來說。項梁作為項羽的叔叔,除了教導項羽之外,最開始是反秦部隊的首領,擁立了楚王熊心,最後在定陶敗給了章邯,力戰而死。
項梁死的時候,劉邦只是個沛公,兵馬估計都不過萬,可以說是反秦武裝中很不起眼的一支。項梁怎麼幫劉邦。但正是項梁的死,推動了熊心要削弱項羽勢力,給了劉邦兵馬,讓他西進滅秦。
再說項伯,項伯這裡就是個例外。項伯是因為犯過殺人罪,被張良救了。劉邦率先入關,項羽挺進後,兩軍對峙,而張良又正好是劉邦的謀士,項伯要救張良,反被張良和劉邦兩人一通忽悠,還和劉邦結成了兒女親家。所以在鴻門宴上,項伯阻止范增殺親家劉邦。
項羽戰敗死去之後,劉邦赦免了所有的項氏家族,並賜姓為劉。項伯就是靠著鴻門宴護駕的功勞,最後被劉邦封侯。
另外,項伯一直是跟隨項羽和劉邦作戰的,只不過史書最項伯的記載太簡陋了。
-
1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項梁和項伯兩人,根本談不上幫助劉邦。項梁在歷史上確實有提攜劉邦的經歷,但當時他們同屬於反秦勢力。看在同為義軍的份上,項梁才提攜了劉邦。歷史上雍齒背叛了劉邦之後,劉邦極為憤怒,所以帶軍進攻豐城。但劉邦兵力不足沒有打下雍齒所據守的城池。當時劉邦聽說景駒自立為楚假王,所以就想去向景駒借兵。但中途遇到張良之後就打消了投奔景駒的念頭。
後來劉邦攻打下下邑之後再次整軍備戰攻打豐城。結果再次鎩羽而歸。再次失敗的劉邦聽說項梁在薛地勢力非常龐大之後,劉邦就讓大軍圍困豐城。而他自己帶著百餘騎去見項梁。希望以投靠項鍊為要求,向項梁借兵攻打豐城。而項梁當時也在拉攏各地義軍來壯大自己的聲勢和地位。所以項梁接受了劉邦的投誠,並且給劉邦增派了士兵五千名,五大夫級的軍官十名。劉邦帶著項梁撥給他的軍隊才真正的攻破了豐城,而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劉邦就算是從屬項梁了。記住,是從屬。劉邦是項梁的小弟,根本談不上項梁幫助劉邦。你見過老大幫助小弟的嗎?
至於項伯幫助劉邦奪取天下這就更是一個笑話了。事實上項伯當初救了劉邦,一直都是被劉邦和張良給利用了。項伯別說幫助劉邦了。最開始項伯都看不起劉邦。更別說幫助劉邦了。歷史上劉邦率先攻破咸陽之後就據守函谷關,想要稱霸漢中。當時劉邦手下曹無傷跑到項羽所處告訴項羽說,劉邦忙想要在關中稱王自立。項羽勃然大怒之下,想要統帥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劉邦。當時楚軍的左尹,也就是項羽的叔叔項伯,他和張良的私交很好。所以項伯私下裡去見張良,把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告訴了張良,項伯根本就不想救劉邦。他只想救自己的朋友張良遠離劉邦這個掃把星。但張良忠誠於劉邦,所以為了救劉邦,他和劉邦就聯手開始欺騙項伯。項伯不明所以,才真的認為劉邦是冤枉的。所以就答應給劉邦說話。
為何項伯會在鴻門宴之上破壞范增刺殺劉邦呢?也是因為項伯相信了張良和劉邦的謊言。他認為劉邦忙確實是被冤枉的。所以他才會千方百計的就劉邦。事實上在劉邦向項羽請罪求饒的時候,項羽就已經沒有了殺心了。否則鴻門宴之上項伯又如何能救得了劉邦?張良利用了項伯對他的信任,把項伯騙的團團轉。所以說項伯根本無意幫助劉邦。只不過是被騙後的錯誤行為罷了。但劉邦也沒有白騙項伯。歷史上劉邦奪取天下後,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劉姓,並封為射陽侯。此舉也算是劉邦報答了項伯的救命之恩。至於項伯這買賣做的虧不虧,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17 # 菜根漫譚
項梁是項羽的叔父,因為他的戰死,才把項羽推向了歷史的前沿,成為各路抗秦大軍的首領。如果項梁不死,項羽不會成為主角。所以不存在項梁反對項羽的問題。 項伯也是項羽的叔父,他為什麼幫助劉邦、坑害項羽呢?原因就是他人品低下,氣量狹窄,自私自利。 項伯認為,項梁死後他應該成為西楚集團的大哥大。可是項羽在鉅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成為各路諸侯的盟主,當了項氏家族中的掌權者。而且一個外姓的范增比自己還受重用,地位比自己還高,所以他與范增對立的情緒便日益加重 ,對項羽的反感厭惡也日益強烈。後來因為鴻門宴告密事件項伯接觸到劉邦,劉邦對他極為尊重,奉若上賓,送錢財,許高官,項伯便對劉邦產生了親近感。再加他的朋友張良在旁邊攛掇忽悠,項伯便走上了叛變項羽的道路。他的目的,一是想透過劉邦打壓項羽在西楚中的權威,抬高自己的地位。二是能得到現實的利益,劉邦為了抓牢這個“大內線”,不斷給他送金送銀送財寶。三是腳踩兩隻船,任何一方獲勝,他都不吃虧,照樣高官得做,駿馬任騎。
-
18 # 謝金澎
項伯跟張良一直關係很好,好像張良對他有救命之恩,項伯也非常欣賞和佩服張良的人品、才華。而張良一直看好劉邦,願意輔佐其成就一番大事業。
項羽能征善戰,卻不善計謀,且剛愎自用,所以像張良、韓信這些人才都被他放跑了,實在可惜。項羽的霸道、粗暴處事方式對作為長輩的項梁、項伯兩兄弟來說,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加上項羽重用范增,范增這個人就是靠玩陰弄險吃飯的,在光明磊落的範氏兄弟眼裡是很有些不恥的。
其實我覺得,項羽的人生就是毀在范增手裡,原本如果項羽堅持其光明磊落的襟懷,堂堂正正行事,其威可懾天下,其德能服諸王,沒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或許就沒有劉邦什麼事了。再說劉邦小小一個泗水亭長,小混混一個,真能封王,說不準也就滿足了。范增卻非要扇陰風、點鬼火煽動項羽除掉他。那個時候即便劉邦願意回到從前到泗水當個亭長也是不能了,不造反難道等死?
項羽要聽范增的就應該言聽計從,堅決除掉劉邦。但是做起事來臉皮又太薄,每到關鍵時刻狠不下心,既跟劉邦鬧掰了,又沒能除掉,還天天沒事就去搞人家,弄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人家不想方設法弄死你難道還要謝主隆恩?
所以項梁和項伯不是不幫自己的侄子,這個提法就是有問題的,而是他們覺得劉邦本無反意,還主動退出咸陽,范增卻憑自己毫無根據的所謂判斷非要說人家將要造反,劉邦不退出咸陽項羽更是要滅了人家,進退都是死,你叫劉邦如何做?他們覺得違背了他們的處事原則和良心;
其二、他們行事一向光明磊落,覺得搞這些鴻門宴之類的陰謀實在讓天下人恥笑,有損項羽的一世英名和形象;
其三、報答張良的舊恩,還張良一個人情。
-
19 # 天一派掌門人
劉邦剛開始歸附於項梁的麾下,也就是在項梁這裡,劉邦鍛鍊了自己的隊伍,積累了奪取天下的資本。那個時期項羽和劉邦還處於蜜月期。項梁對劉邦幫助也是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革命理想。但他卻為項羽培養了一個對手。屬於無心之舉。項羽和劉邦徹底鬧掰,是在攻下咸陽,鴻門宴後。項梁早早死在章邯手裡了。他根本不知道劉邦以後會滅了項羽。項伯鴻門宴幫助劉邦,一方面是因為以前張良對他有救命之恩,另一方面,項伯是仁義之人,項羽無故對結義兄弟下手也是不義之舉。還有項梁死後,項伯很不服氣受到侄子的管控。任何軍政大事項羽都和范增商量討論決定,自己都不如個外人。
-
20 # 史不知味你確定你看的是《資治通鑑》,而不是路邊攤看到的所謂的稗官野史?項伯這個“家賊”先不說,項梁算得上是在幫劉邦對付項羽嗎?
項梁與劉邦幾乎同時起事,但是項梁是故楚國將軍項燕的兒子,妥妥的貴族,劉邦呢?劉邦只是普普通通的鄉鎮公務員罷了,論影響力,劉邦又怎可能與項梁相提?項梁只用1年時間便成功復辟楚國,當時的小人物劉邦雖然在沛縣起事後號稱沛公,可後來仍然灰溜溜地跑去投靠項梁,然後項梁給了劉邦5000兵馬,如果說項梁幫劉邦的話,也許便是這件事了。但是,劉邦是沛縣的領袖,人家辛辛苦苦投靠併成為項梁麾下的將領,項梁給劉邦兵馬不是很正常嗎?
公元前208年9月,這時的劉邦正與項羽合攻陳留,項梁則在定陶遭到秦朝將領章邯的反攻,結果是項梁戰死。此時的劉邦影響力仍然比不過項梁,或者說比不過項家,仍然從屬於楚國,而項羽則在項梁死後迅速取代甚至超過項梁曾經的地位,劉邦看到項羽也得老老實實聞聲羽哥好。請問,已經死了的項梁如何助劉邦奪取江山?難道是項梁陰魂不散?細思極恐。
那麼,“家賊”項伯又為何會胳膊肘往外拐?說到項伯,我不得不替項羽感慨,真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啊!說到項伯幫助劉邦,則不得不說歷史上聲名赫赫的“鴻門宴”事件。當然,也不能不說張良,項伯曾經因殺人,是張良幫他逃過法律的制裁,項伯投桃報李,在得知范增設宴誘殺劉邦後,便急忙趕去告訴張良,並勸張良跟自己走,可是張良怎肯離去?張良知道範增的陰謀了,劉邦自然也知道了,直呼:“為之奈何。”如果說項伯告訴張良鴻門宴的陰謀只是單純想救張良的話,那麼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便值得深思了。
項伯反水當真只是因為與張良交情深厚嗎?可這又有劉邦什麼事?顯然,項伯救劉邦絕不只是因為與張良存在私交。對此,我們可作猜測,項伯為什麼會當“家賊”:
首先,項梁與項伯皆是項羽的叔叔,項梁死後,楚軍的實際領袖地位由項羽取代,而不是項伯,這是否讓項伯因此對項羽產生忌恨?從項伯早年殺人後逃跑的表現可以看出,項伯絕不是善茬,當時陳勝發出世紀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項梁死後,項伯未必沒有這種想法,可是,結果卻讓項羽得手了,項伯不說,又有誰知道他心裡作何想?咬人的狗不會叫,沉默寡言的人發起狠來更難以想象。
然後,在項伯夜見張良的時候,張良是否策反過項伯呢?我們應該都聽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這句話,說明張良智謀厲害吧!因此,當時的張良也許為項伯分析過時勢,更可能的是以項梁作為反面教材,對項羽進行評價,項伯對項羽的性格自然清楚,經過張良的分析,最終得出的結果是,項羽會和項梁的結果相同。張良說完項羽,繼續吹捧劉邦,說劉邦待人處事如何如何,引得豪傑投靠,分析的結果是得天下者沛公也。於是,項伯便開始為自己留後路,項羽得天下他自然能得富貴,而如果是劉邦得天下,那麼他因為曾經救助過劉邦,即使談不上富貴,命總是無虞的。因此,項伯決定在宴上救劉邦。
最後,項羽逃到陰陵時,為項羽指路的農夫又是何許人也?《資治通鑑》記載:“項王渡淮,騎能屬者才百餘人。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羽逃到陰陵的時候,迷路了,於是向當時正好在場的老夫問路,結果老農為他指了條不歸路——向東逃吧。當時的項羽也沒細想,老農說向東,他們便向東了,結果跑到了沼澤地,沒法跑了,然後追兵到了。那麼問題來了,這位老農為何讓他們向東逃呢?這裡面有什麼陰謀呢?
沒錯,是陰謀。老農指路的目的性是很明顯的,便是指向死路,讓項羽逃無可逃。
項伯在漢朝建立以後,被劉邦封侯了,然後再結合我的猜測,應該足夠喚起我們的聯想力了吧?項羽陷入險境,必然派人去搬救兵,如果這個人成功將訊息帶出去了,那麼便意味著項伯知道了。這時項羽失敗的跡象已經顯露無遺,於是項伯開始謀求後路,那便是在劉邦取得天下前為劉邦錦上添花!於是,項伯項伯即刻佈局,原本只是想派人到陰陵查探情勢,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讓這個“老農”出乎意料並且啼笑皆非的是,項羽竟然迷路了!於是,老農很肯定地告訴項羽向東跑,如果稍有猶豫的話,很可能便會被項羽察覺。
最終,項羽烏江自刎。項羽的敗,既是因為自己的傲,也是因為項伯的反,可悲可嘆。
據《資治通鑑》記載,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的敗退途中,向路遇的一個農夫問路,而農夫告訴他的卻是一條不歸之路。這位神秘的農夫是誰?或者說這位農夫有沒有受人暗中指使?
回覆列表
咱們不提項梁,畢竟項梁的歷史活動範圍是在反秦起義中,算不得幫不幫劉邦,說說項伯為什麼幫助劉邦而坑害自己的子侄項羽吧。
我們都知道,項伯坑害專案三件很明顯的事例:
第一,洩密之事
劉項二人都在關中時,項羽已經在范增的勸諫下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時劉邦和項羽那力量對比太懸殊了,可以說如果實施,劉邦必死!而這個時候項伯趕來,跟張良報信,這才救了劉邦集團啊!
第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舞劍救沛公。
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殺沛公。而項羽沒有阻攔,說明其聽之任之,劉邦隨時都有被殺掉的可能。在這危機時刻,又是項伯挺身而出,舞劍救下劉邦。
第三,離間項羽內部,范增慘死。
陳平的反間計,如果沒有項伯的配合,恐怕很難取得殺死范增的效果。項伯去了趟劉邦軍營,回來後跟被洗腦一樣,被利用的分裂了楚軍。
一、心胸狹窄,借勢打壓項羽與范增。
楚軍起義,在項梁未死之前,作為大哥的項梁主事,項伯心服口服。但是項梁去世之後,全力應該屬於自己,但是卻落到了子侄輩項羽頭上,項伯感到憋屈,這是其一。其二、范增是項羽的外姓長輩,但是在楚軍中,名望卻比自己還高,心生嫉妒。
二、項伯幫的不是劉邦,而是張良。
早年的時候,項伯因為殺了人,就跟隨張良在下邳躲避,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如果劉邦被殺,作為劉邦的主要謀士,張良很可能也會被處死,這是項伯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他太瞭解侄子項羽了,那是殺人不眨眼。為了保張良,才幫劉邦,我們也可以看出,無論是訊息還是計劃討論,項伯只跟張良說,而沒有直接面對劉邦。
三、謀後路。
無論是項伯還是項羽,對於最後究竟誰能奪得天下,心裡都沒譜。項伯經常接觸張良,其實也得到項羽一定程度上的默許。
萬一失敗了,有項伯幫助過劉邦的這段歷史,項家人可以得到延續而不必被夷族,後來也證實也項伯幫助過劉邦,劉邦只殺了項羽,保住了其他項家的人賜姓劉,還封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