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深度揭秘
-
2 # 上官雲風YF
歷史上,智商一般的皇帝比比皆是,但只要不是智商很低,也並非做不了皇帝,江山也並不一定不穩固,智商才幹很高的皇帝如唐明皇李隆基,同樣把江山搞得到處戰亂。靠陰謀詭計上臺的皇帝也不在少數。人品對於皇帝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即使雍正皇帝也不是人品完美的人。相比康熙帝的幾十個兒子,皇八子在其中是最突出的一個。若論智商情商,皇八子遠在雍正之上。只不過康熙皇帝對呈接帝位的皇子要求過高,他心目中的接班人應當是德才兼備。而皇八子儘管聰明無比,組織能力超強,但卻沒有悟透康熙皇帝希望什麼樣的皇子接班。最終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從而把帝位拱手讓給了雍正。其實,依皇八子的才幹,他若繼位,真江山會更加穩固,皇四子絕不是他的對手。而康熙的擔心是,自已後期對大臣的管理過於寬鬆,導致朝庭積弊嚴重,財政虧空,若接班的皇帝再對大臣們寬鬆,恐國家因此而走向滅亡,所以當他看到皇八子對待臣子比他還寬鬆,因此出於對江山社稷的擔心,他因此在內心深處徹底關閉了讓皇八子接班的大門,而是選擇了辦事幹練,處事嚴謹的雍正接班。其實,康熙帝的擔心是多餘的。假如皇八子繼位,首先朝庭上下對他的支援是廣泛的,其才智也足以讓其做穩帝位。至於對國家的管理,可根據實際進行調整,並不一定象康熙擔心的那樣因過於寬鬆而導致衰落。而雍正的繼位才是導致江山不穩的條件。因為雍正並沒有象八弟那樣得到朝庭上下廣泛的支援。所以,從江山社稷的穩定看,還是讓皇八子按班更加有利。往前看,明朝曾有個鮮活的例子。皇帝朱元璋因不喜歡皇四子朱棣,而寧願選擇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接班。因為朱棣喜歡帶兵,而朱允炆喜文。正如朱元璋自已屬帶兵出身,所以並不喜望與自己相似的四兒子燕王朱棣接班。而是早就確定了性格文弱的皇長子接班。而不巧的是太子過早死亡,所以朱元璋只好選擇好文的孫子朱允炆接班,從而犯下了致命的錯誤。結果朱允炆雖然也比較聰明,但終因沒有朱棣更有能力而導致朱棣起兵,歷經四年之久的戰亂,最終戰勝朱允炆而串位。所以,儘管朱元璋臨終前想殺掉朱棣,但更加聰明的朱棣沒有上當而躲過了朱元璋的追殺。這個例子其實與康熙的選擇類似。康熙本人聰明過人,也希望讓當了四十年的太子接班,原因也是太子聰明圓潤,招人喜歡,只不過太子做了四十年,有些對老爸不耐煩,所以顯露出焦慮不安急於接班的念頭,從而導致康熙改變了對太子的看法而決心在諸皇子中重新選擇接班人。重新選擇的結果卻是再次犯了朱元璋的錯誤,選擇了自已喜歡的皇四子雍正而排斥更有實力的皇八子。若不是掌握兵權的皇十三子的支援,皇位也早已由皇八子接任。而前朝的朱棣當皇帝后,不但江山穩固,而且比朱元璋乾的更好。而朱棣恰恰也是運用了姚廣智的陰謀詭計才登上的皇位。所以,人品的好壞並不影響當皇帝,擁有強大的影響力才是最可靠的接班人。正如唐朝的武則天,其人品能殺死自己的親生孩子嫁禍於人,但並不影響其做一個有作為的女皇。所以若皇八子繼位,應當比雍正乾的更好。
-
3 # 羅賓說歷史
康熙死後是老四胤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雍正皇帝了。作為和老四爭奪大位的最強對手老八胤禩無疑是失落的,如果康熙是讓胤禩繼位會怎麼樣呢?
我認為讓胤禩繼位清朝會提前進入衰退期,相當於提前進入乾隆統治的後期,而他的繼任者要是再不濟一些,也許清朝提前100年就滅亡也說不定。
清朝在康熙統治的後期,已經出現了國庫虧空、吏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的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收不上賦稅。
需要交稅的農民手裡是沒有耕地的,而有著大量耕地的滿洲八旗和各級大臣卻不需要交稅,所以清朝的國庫是很空虛的。
而老八胤禩代表著就是八旗子弟的利益,他自己也經營著大量生意,主持買賣官爵活動,他要繼承皇位只會讓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更加不可收拾,最終引起社會動盪激起民變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康熙對自己要選擇一個什麼樣的繼承人是非常清楚的,這個人必須可以解決自己留下的問題,讓清朝繼續維持下去。而老八胤禩在康熙看來就是這些問題官員和階層找的代理人,是萬萬不能把皇位給他的。
-
4 # 管要你管
我來我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歷史沒有如果,不過作為一個問題,我們來討論一下。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可以說是一代明君,他一生可以說是功勳卓著。他擒鰲拜 撤三藩親征格爾丹 收臺灣 打服了沙俄。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英明之主,在晚年也為繼承人煩心。在康熙晚年,太子被廢,所以諸位皇子對皇位是虎視眈眈。因此就有了九子奪嫡,為了眾位皇子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其中八皇子最得人心。人稱八閒王,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對百官很溫和,對待下屬仁慈寬厚,在行為做事方面,處處像康熙學習。不像雍正那樣嚴厲苛刻。可以說,他是百官期待的人君。可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皇子,最後確於皇位失之交臂。最後雍正皇帝繼位,可是我們想一下如果繼位的不是雍正,是八皇子會怎麼樣呢。我想他做的應該不會比雍正更好,但是應該也不會太差。雍正繼位後變開始進行改革,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八皇子一像有閒王之稱,他肯定會愛護自己的名聲,不會因為改革去得罪那麼多人。他肯定會打壓跟他爭位的兄弟,不會給他們一點的翻身機會,雍正的改革造就了乾隆盛世,那我們這位八皇子繼位,乾隆盛世可能也就沒有了,要知道康熙晚年,有很多事情極帶解決,雍正是費了很大的勁才坐穩的皇位。可是八皇子呢,他也許能很快坐穩皇位,但是他可能會學習康熙的,仁厚寬和不會去整頓這些痺症,大清可能因此而衰落。
-
5 # 時光及歷史
也不會改變什麼。該發生的始終都會發生的。不要糾結這些,發生了的事情改不了的。所以活在當下把現在的生活過好最總要的
-
6 # 風塵講歷史
中國古代有漫長的歷史,也經歷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朝代,而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也是離我們現代最近的王朝,加上這幾年清宮劇盛行,人們對清朝也是最關注也是最瞭解的。清朝歷史上也發生了很多著名的事,九子奪嫡就是其中一件。由於康熙帝兩立兩廢太子,讓諸皇子看到自己的皇阿瑪對皇儲的人選還猶豫不決,於是明爭暗鬥,開始了康熙末期最著名的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中主要有三派,分別是太子黨派,四爺黨派和八爺黨派。最後登基的是我們的四爺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雖然歷史已經無法改變,但我們還是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八爺勝出清朝的情況。清朝其實在康熙末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當時貪官汙吏橫行,國庫空虛,關鍵是民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照這個趨勢,其實清朝離滅亡不遠了,後來四爺上位,勵精圖治,把大清拉回正軌,當了十三年皇帝,攢下巨大的家業,活活把自己累死了,然後留給乾隆一個充裕的國庫和富強的大清,才有了後來的康乾盛世。
那麼雍正究竟有多會掙錢呢,在大清交到他手上時國庫只有八百萬兩白銀,但雍正只花了十三年就留給乾隆六千萬兩白銀的國庫,如果沒有雍正,就靠那八百萬兩白銀清朝還能撐多久?
那麼如果八爺上位會像雍正那樣嗎?八阿哥在康熙末期被諸朝臣稱為“八賢王”,都很支援康熙立八阿哥為太子。八阿哥還處處以父親康熙為榜樣,主張做一個仁義的君主,對待下屬不夠狠心,經常遷就。而康熙末期是貪官汙吏橫行的年代,八爺上位勢必不會狠下心對這幫人下手,無非是訓斥幾句,保全自己的名聲,這樣清朝會更加腐敗,可能八爺就會成為亡國之君。
康熙選雍正做皇帝絕對沒有看走眼,雍正上位整頓朝綱,嚴懲貪官汙吏,改變官場腐敗現象,還攤丁入畝縮小貧富差距。這一系列政策才把清朝拉回正軌,讓清朝又延續了近兩百年的國祚。倘若八爺繼位,清朝稱為第二個元朝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那時候民主制度還沒有傳入中國,清朝滅亡的話接替的還會是封建王朝,或許就是個漢人王朝,不會有閉關鎖國,中國也許就能和世界接軌,不說領跑世界,至少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所以八爺繼位只會加快清朝的滅亡,絕無好處。
-
7 # 小孩子太皮要變成皮孩
歷史有了如果,就會有更多的談資。
康熙曾經說過胤禩,他處處學朕,學朕的寬厚,學朕的仁慈。可見,胤禩是一個很會沽名釣譽的人。回到康熙末年,當時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來力挽狂瀾,改革弊政。如果胤禩上位成功,他肯定會繼續將康熙的仁德作為自己執政的主要方向,處處以獲得好評為出發點,不敢得罪人,不敢銳意進取、進行改革。或許也會進行一些小敲小打,但是他連清理國庫、賑災募糧都不敢主動擔當,他還敢像雍正一樣廢除旗人不當差不納糧的特權?敢得罪天下官員搞火耗歸公?敢攤丁入畝?
答案是顯然的,性格決定了命運,胤禩很適合當一個大學士、宰相,但是由於沒有改革的勇氣和擔當,無法成為一代雄主,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8 # 無無有有000
清朝九龍奪嫡,這個大家應該都知曉,最後雍正勝利。那麼八爺黨那麼強,八爺為人賢明,人稱“八賢王”,如果他上位會不會是一代明君?話說他寬厚仁義治理不好國家,他有八爺黨可以幫他啊!八爺黨允禟
愛新覺羅.胤禟(1683――1726年),康熙九子,康熙四十八年受封固山貝子封入正藍旗,自幼好學,心性聰敏,喜發明,親手設計過戰車。善於交際,慷慨大方,重情重義。
胤愛新覺羅.胤(1683――1741年)康熙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封敦郡王。
胤禎愛新覺羅.胤禵(1688――1755年)又名胤禎,康熙第十四子,康熙五十七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西藏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佟國維(1643――1719年)康熙的舅舅,康熙九年,授內大臣,逮捕吳三貴之子額駙吳應熊以居京師。二十一年,授領待衛大臣、議政大臣。二十八年封一等公。先後兩次隨康熙征伐噶爾丹獲得勝利。還有福全、阿靈阿、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等等,三黨勢力最強的一支,有文有武,如讓八爺上位有權有勢,說不定真可以比四爺皇帝做的好。 -
9 # xu0929
首先要申明一下,發也這麼做,目的是為了做皇帝,一旦做了皇帝,他也會江山為重的!所以說歷史不容假設!說這些都是扯淡!
-
10 # 方圓讀書
在很多人眼中,八王爺胤禩若是繼承了皇位,那清朝必定提前滅亡。但實際上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就其能力而言,他並不輸給自己的四哥,也就是雍正皇帝。
所以平心而論,胤禩其能力和雍正是不相上下的,他們都能做一個好君主。
因為他們都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面對康熙晚年所遺留下的弊政,他們也都有能力進行改進。也許他們所用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勵精圖治則應該是必然的。
雍正即位以後,就曾多次說道:
“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由此可見,胤禩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也得到了雍正的重用。
但其實,胤禩除了才能之外,其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名聲。
早在幼年時期,胤禩就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康熙東奔西走,因為為人處世得體,所以他也是封爵皇子中最早的一個。
此外,康熙還曾讓也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
這一切,都是康熙有意在培養他。
不過,在培養胤禩能力的同時,也使胤禩擁有了自己的黨羽,而黨羽歷來都是皇帝最憎恨的存在。所以在廢太子胤礽事件發生後,胤禩的黨羽便開始行動起來,為自己的主子爭取皇位。
但是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裡,慢慢地,康熙便對胤禩產生了嫌隙。父子之情逐漸被純粹的君臣關係所取代。
不僅如此,胤禩還製造了一些列有損康熙臉面的事情,例如獻死鷹事件,就使得康熙對他更加厭惡。
最後康熙去世,皇位落到了胤禛手上,但是胤禩並沒有認輸,而是開始有意“培養”雍正的兒子弘時,慫恿他去和弘曆爭奪皇位。
最後還在朝堂之上對雍正推行的新政指指點點,並大力排擠雍正,質疑和批判他的統治,最後雍正也做出了相應的表現,那就是將其削王爵,圈禁,並改名為“阿其那”。
胤禩的能力我們不能否定,雍正和康熙也都沒有否認,但是胤禩似乎具有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種是前期模式,一種是後期模式。前期的時候,康熙和雍正對他都很是看好,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但是到了後期,康熙厭惡他,雍正憎恨他。
為此,康熙還這樣評價他:
廢皇太子後,胤禔曾奏稱胤禩好。春秋之義,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大寶豈人可妄行窺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胤礽,今其事旨已敗露。著將胤禩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所以,綜合來看的話,胤禩還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
回到原問題上,胤禩繼承皇位以後會怎麼樣?在我個人看來,他會將國家治理得和雍正一樣好,只是兩人所運用的策略會不一樣。畢竟,胤禩不算是一個昏昧殘暴的人,至於說城府,雍正城府似乎也不低。
況且,相對於雍正來說,胤禩在百官心中的位置要比他高得多。
-
11 # 老豬的碎碎念
【幸而蒼天有眼,請問歷史究竟饒過誰?】
看人,要一分為二的看,如果有一個人,前期偽裝的還不錯,得到了一些肯定和誇獎,甚至有了自己的聲望,終究紙包不住火,什麼人就是什麼人,此人在後期原形畢露,親爹也看之不上,可以說非常的厭惡,與之疏離,親哥們也對其是非憎惡,那麼這樣的人你覺得是個好鳥麼?如果讓他做一國之君,那麼必然會上行下效,國將不國。這個人便是康熙帝的八阿哥胤禩。
話說這個胤禩,利用其王爺身份,廣為招納門客,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表面上對誰都好,也被人們叫做八賢王,其父康熙初期對其評價也頗高,也派給他不少活兒讓其歷練,比如署理內務府總管,管理廣善庫等差事,但後來逐漸的變了味兒,他利用手上的職權開始組建了所謂的“八爺黨”,弄了一夥子整天圍在他身邊的政客,不用說,他們天天討論考慮的事兒,就是如何讓他們的這個小爺最後怎麼迷惑康熙,怎麼能得到這個大位成為最後的大爺。所以說,能縱容他的小團隊搞這些事兒,就證明他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
正所謂百密一疏,這位處處小心的八爺,還是在康熙生日上送了個死鷹作了大死,這一下讓本就不喜歡這位辛者庫庶出的阿哥更是雪上加霜,康熙幾乎在這件事兒上被氣了個半死,而這位八爺也知道自己絕無奪嫡希望,但他卻一直致力於抹黑四哥胤禛,其手段可謂陰險毒辣。(看過雍正王朝的都應該清楚吧,雖然是演繹,但歷史上真正的八爺只能比演繹更狠)。後來他竟然在雍正登基後,攛掇胤禛的兒子窩裡反。
所以說,這等道德敗壞的人如果做了大清的皇帝,他應該不會像胤禛那麼鐵面,為了大清改革,整頓,並且想出很多續命的好法子來改革大清朝,也不會像四哥那樣勤政,那麼清朝很可能提前100多年玩完,所以說幸虧康熙有眼力,知道誰忠誰奸,他最終還是把大位傳給了讓大清出現康乾盛世的胤禛。歷史結局也告訴我們,康熙沒有選錯。
-
12 # 豫北老崔
康熙晚年清朝出現了九子奪嫡事件,最後勝出者是老四雍正而非老八,我們一邊在為素有賢王之稱的老八感到嘆惜,往往會想到如果老八繼位清朝會怎麼樣?
康熙死後如果是老八繼位清朝的下場會更加慘淡。
九子奪嫡為何勝利者是老四雍正而非賢王老八由於康熙晚年在決策上的失誤加上子嗣眾多,出現了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土地兼併嚴重、九子奪嫡等情況。
在九子奪嫡之中最有希望繼位的是老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和老八胤禩,老八奪嫡之道為拉攏百官贏得官員的支援,被百官稱之為賢王。
而老四雍正自知在百官面前完全不是老八的對手,所以雍正兵行險招在為人處事方面繼續以孤臣的方式鐵面無私。
兩者所做之事其實對於康熙來說恰恰老四雍正是自己想要的繼承人,因為老八隻得道了官心而老四得到的是民心,加上後期康熙對於老八所做之事不但是厭惡甚至到了防備的地步,老八成也百官得賢王之名,敗也百官失去做一代君王的機會。
老四雍正雖然拉攏官員少的可憐,但是有年羹堯、老十三兩位得力助手,加上雍正鐵面無私遇事不講情面深的民心,所以雍正在九子奪嫡之中勝出是必然的結果。
倘若老八胤禩繼位清朝會怎麼樣按照老八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是拉攏百官之策自然代表的是官員利益,老八在繼位之後斷然不會對支援自己的官員進行開刀來整治貪官汙吏,所以康熙遺留下來的吏治腐敗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老八素有賢王之稱雖然後期原形畢露讓康熙深感厭惡,但是老八繼位之後定會以寬容來治理天下。可是在當時的社會局勢需要的不是一個賢明之君而是一個鐵面無私的君王,老八繼位與老四繼位的結局可想而知,老八的治國之策斷然解決不了康熙遺留下來的問題,老四雍正則可以。
老八繼位之後吏治腐敗會更加嚴重勢必國庫空虛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也不會像雍正那樣進行改革,同樣土地兼併的問題依然是當時階層的矛盾點,整個清朝的局勢更加惡化波及全國,致使百姓苦不堪言,也許會官逼民反清朝就此終結。
吏治腐敗、國庫空隙、土地兼併嚴重等問題在雍正面前都得到有效的治理,加上雍正勵精圖治才有了後來乾隆這個富二代天子。
縱觀老八與老四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來看,老八看到的只是皇位而雍正看到的是天下黎民百姓,誰更高一籌一目瞭然。
-
13 # Z先生評說歷史
其實在康熙的眾多兒子中,四阿哥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就說明了一定的問題,所以就算“八阿哥”繼位也不見得可以到達雍正的高度!!!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我們可以得知八爺和四爺就是相愛相殺的一對,為了製造劇情衝突,《雍正王朝》的編劇著名編劇家劉和平還讓老八活到了雍正嚥氣的時候,而真實的八王爺是在雍正四年去世的。
如果老八走上了皇帝的崗位,大清王朝會怎樣呢?血腥鎮壓其他皇子,鞏固統治地位。從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不難看出,八阿哥也是一個狠角色,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老八繼位以後,對待他的兄弟們只會比雍正的手腕更強硬,手段更血腥,當然這樣做可以維護他作為皇帝的統治,卻也會為以後的建設埋下隱患。“賢德”之名會制約他實施國家治理。我們知道,康熙後期,國家已經比較混亂,貪汙腐敗橫行,國家貧富差距拉大,廣大人民百姓生活很是艱難,所以急需強硬的手腕治理國家,懲治那些貪官汙吏,平衡貧富差距,不至導致這個系統的崩潰。而老八顯然在這方面的手段是差於雍正的,所以假設他繼承了皇位對此的治理,是效果也是難以預估的!!!“老八”之後,並無“乾隆”,無“康乾盛世”,則大清危矣!曾有一種說法,說康熙傳位於雍正,是因為雍正有一個好兒子“乾隆”,其實也不無道理,事實證明,雍正積累了財富,乾隆正確使用,確保了大清三百年的江山,可以反觀八阿哥,他並沒有一個如“乾隆”一般的兒子,就算他在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的後代繼位卻不能保證可以達到乾隆的功績,大清很有可能早點玩完!!!所以說,老八繼位,對整個大清王朝的國運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畢竟,老八和老四相比,還是差許多功力的,而且沒有一個“乾隆”存在,更不能保證以後的國運了!!!
-
14 # 談古論金
康熙死後如果是八爺繼位會怎麼樣?或許可以從反面來看這個問題,那就是雍正帝繼位後做了一些什麼?
康熙末年,吏治敗壞日益嚴重,康熙帝本人也認可只要官吏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職責上沒什麼大問題,有一些為了貼補家用的所謂“額外收入”也無傷大雅;與此同時,財政收入、土地兼併等問題也都比較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雍正帝從即位之初就逐漸開始以錢糧大清查作為突破口整飭吏治,執法比較嚴厲,使得官場風氣一時肅然;還普遍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將之前已經固定下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之中,消除田連阡陌的富戶不服丁差,地無立錐的貧民反而有很重的徭役這一現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領域的貧富不均,除此以外,還有許多改革措施,這裡不一一描述。
回過頭來看八爺胤禩,他對不同身份的人都隨和親切,因而廣得善緣,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如果他繼位,因為會保持這一風格,不可能去得罪人,因而會使得康熙朝的積弊積重難返。然而到了“九龍奪嫡”的後期,胤禩其實是支援十四阿哥胤禵入承大統的,如果歷史是另外一種發展,他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以親王的身份輔佐胤禵,這時候當過“大將軍王”的胤禵其實也可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胤禩會從旁贊襄。
而另一方面,即使真的是胤禩即位,考慮到包括“攤丁入畝”等在內的政策是康熙朝末年一些初露端倪的改革苗頭的自然發展,很大可能胤禩也會像雍正帝這樣推行相關的改革,最多是因為性格與為人處世上的差異,有一些枝節上的不同。
總之,正如問題所說的,八爺胤禩有治國能力,而後康熙時代的政策,是歷史發展水到渠成的結果,他繼位的話,大的趨勢並不會有什麼根本性的改變。
-
15 # 澳古說歷史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康熙死後,清朝的環境到底是如何。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康熙治理出了一個強大的大清王朝。“康乾盛世”被譽為是中國最後一個盛世,在此期間,中國社會在封建體系下達到極致,可謂是大成,它是清朝國力最強,社會最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最遼闊的時期。
以上可謂是現在大多數人的共識,的確“康乾盛世”是清朝最強大的一個時期,此時可謂是“天下粗安,四海承平”。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的是,在康熙晚年,因康熙過於追求”仁治”,對官員也過於“寬厚”,事事都奉行“凡事不可深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執政理念,如對地方官濫收火耗和虧空公款,康熙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此,在康熙晚年這般奉行無底線的“仁政”下,清朝的吏治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腐敗,此時吏治鬆弛,貪汙擾民的事情是司空見慣,為此百姓是怨聲載道,各地的農民起義開始大規模出現。
可以說不論是哪位皇子,是雍正也罷,還是八爺也好,他都需要面對著以下幾個已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可以說如果解決不了以下的問題,清朝必亡。
1、黨爭。
康熙晚期,因康熙在儲君一事上猶豫不決,且還允許諸皇子加入到朝政的處理中,所以導致朝堂上開始出現多個派系,如四爺黨、大爺黨、八爺黨、三爺黨等等。而隨著派系的增多,清朝開始出現如明末那樣的黨爭局面。
此時,他們為了讓自己的支援的皇子登上九五之尊,他們相互詆譭,相互誹謗,即使是對的事情,只要與自己對立的派系同意,他們就無理由的反對,同時為了不讓敵對的派系得勢,他們或陰謀,或陽謀的去破壞對方的施政,即使這個政策正確,他們也依然或破壞。
此外,清朝又是一個少數民族國家,滿族與漢族的爭鬥在此時就更是愈演愈烈。這個時候凡朝中遇到大事,往往採取“滿洲大臣一議,漢大臣一議”。 如此,康熙晚期的朝堂上就相繼出現讓人瞠目結舌的一面,百官不以政見論是否,惟以派系、滿漢相區分,不論事情對錯,就是為反對而反對,只要對對方派系有利的事情就一概否決。
想想看,如此的朝堂,政令如何能實施於全國,地方焉能不敗。
2、吏治腐敗。
吏治腐敗問題是康熙之後的清朝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清朝必將陷入動盪之中,甚至是毀滅。
導致康熙之後出現如此嚴重的吏治腐敗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康熙晚年所崇尚“寬仁”,說實話“寬任”並沒有錯,但是如果一味的講“寬仁”,而不管事情的對錯的話,那這個“寬仁”到最後就只會變成“縱容”。
而事實上,康熙晚年的“寬仁”就是無底線的“縱容”。比如曾有大臣上奏康熙說:“地方官亂收“火耗”如果再不加以禁止,地方官吏的貪汙行為將變的一發不可收拾”,可康熙在聽到這個諫言後,非但不接受,反而是說道“地方官員俸祿微薄,讓他們適當貪點沒關係,這也算是朝廷對於底層努力工作的基層官員的補償吧”。
想想看,連康熙這位統治階級都對地方官的貪汙行為是睜一眼閉一隻眼,甚至是縱容和鼓勵,清朝的官場焉能不腐敗,而一旦官場腐敗了,百姓的生活絕對是會苦不堪言的,而百姓活不下去了,勢必就會孤注一擲,起兵造反。到那時,清朝定會陷入動盪之中,甚至是重蹈明末的覆轍,毀於農民起義中。
3、“清官”之風大盛。
“清官”向來被歷朝歷代所推崇,如包拯、海瑞等,他們都是被百姓所尊敬的大清官。按理說清官的風氣盛行,本沒有錯,反而應該開心,畢竟清官多了,百姓的生活也就變的好了,國家也就會越來越強盛。
但是國家要的“清官”是能幹實事的清官,而不是隻知要名卻不幹實事的清官。而在清朝,清官雖多,但大多數都是後者的所謂“清官”,就是一群庸官。
康熙晚年十分推崇“清官”,當時對於重要官職的任免,康熙首先考慮的就是這個人的清廉情況,而不是政績。所以當時的部分官員為了博個“清官”的名聲,做事往往就是“先潔己而後奉公”,他們辦事從來不看對錯,只看能不能得到個好名聲,誰能讓他得到個好名聲,他就讓他得利。
如此,當時的富商大賈為了讓官員支援自己謀私利,他們就往往會花大價錢為官員博個好名聲,如給匾額。而普通百姓因沒錢,不能給這些所謂的“清官”一個母名揚天下的好名聲,所以他們往往還是處於被欺壓的地步。
想想看,就是這樣的“清官”於國何用,於民何用,他們只會讓國家越來越衰落,百姓越過越窮。
4、財政匱乏。
康熙晚年,雖停止南巡,但因各種開支的增加、地方官的越發腐敗,清朝的國庫開始變得越發的空虛。據統計在康熙五十八年,清朝的國庫存銀大約有5000多萬兩,而在康熙六十一年,清朝的國庫存銀已下降了近60%,此時存銀只有約800多萬兩。如此,可想而知康熙之後的清朝開始面臨了越發嚴重的財政問題。
5、官民嚴重對立。
如此,在吏治腐敗,貪官汙吏增多,康熙這等上層階級對於貪汙的縱容等情形相繼出現下,地方的官民矛盾開始越發的尖銳起來。
剛才我們說了,康熙晚年是縱容官員腐敗的,他對地方官利用“火耗”來達到貪汙的目的是不反感的,將其是視為朝廷對於地方官的另類補償。所以在有著康熙的預設下,地方官對於“火耗”的加徵是越來越重,同時再加上其他一些地方官巧立名目的賦稅,如耕牛稅、車馬稅等等,對此百姓可以說是生活苦不堪言。
如此,隨著著吏役橫徵暴斂的加劇,官民開始越發的對立,之後忍無可忍,被逼上絕路的百姓開始孤注一擲,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的武器來對抗清朝的橫徵暴斂,為此清朝開始陷入動盪。
總得說康熙末年的清朝,它所面臨的情況與明末如出一轍,朝堂上黨爭不斷,國庫空虛;地方上官員腐敗,起義不斷。只是此時的清朝沒有面臨著明末那樣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如鼠疫、旱災等,所以此時的清朝還沒有到亡國的地步。但是如果再任由這以上情況的加劇,清朝必將重蹈明末的覆轍。
如此,可以明確的說接任康熙的新君,他的表現就已經關乎著清朝的存亡,如果新君能夠完美的處理以上的問題,清朝依舊能繼續強盛下去,反之如果處理不好,清朝必亡。
而事實上雍正這位新君就做的很好,他就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為杜絕地方官員的貪汙問題,他實行養廉銀和火耗歸公制度;為抑制土地兼併問題,他實行攤丁入畝制度;為整頓吏治,他實行密摺制度;為整頓財政,他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制度;為防止皇子爭權和黨爭問題,他實行秘密立儲制度。
正如清史專家楊啟樵所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若不是雍正12年的勵精圖治,恐怕清朝早已毀在了康熙晚年所造成的種種問題下,又何以能繼續存在百年的時間呢?
那麼這裡試想下,如果登基的不是雍正,而是被百官稱為“賢王”的廉親王胤禩即位的話,清朝會走向何方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個人的回答就是清朝會提前百年滅亡,很有可能是在胤禩之後就陷入毀滅。
首先我們要知道,胤禩能被稱為“八賢王”,是因為他同康熙一樣,對百官實行的是所謂的“寬仁”。試想,能被上至宰輔,下至督撫的官員都稱為“賢王”的人,他會是一個如同雍正那般會對官員採取高壓的廉政行動的人嗎?當然不會,可以說正是因胤禩對他們的寬厚,胤禩才能被稱為“賢王”。
那麼試想看看,就是這麼一位對百官奉行“寬仁”的執政理念的胤禩,他會在登基後,對大清的官場進行高壓的整頓嗎?我想不會,胤禩只會繼續縱容官場的腐敗問題,只會讓大清的官場變得越來越腐敗。
而如果胤禩不對百官下手,那麼清朝康熙之後遺留下來的吏治腐敗、財政匱乏、黨派爭鬥等問題就將永遠無法得到解決,反而會越變越嚴重。如此,隨著這些問題的日益嚴重,清朝朝廷與百姓的對立也就會變得更加嚴峻,真到那時,清朝全國各地必將陷入一片戰亂之中。
實際上胤禩的掌權經歷就註定他登基之後將會受制於百官,將會被百官所牽絆著。胤禩不像雍正,雍正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多的依賴於臣子,他在康熙時期,對百官就十分嚴厲,他治下的官員就經常說他是一個冷麵王爺。如此,在登基之後,他並不欠百官的情,因此在改革的過程中他沒必要,也不會去討好百官,所以對於官場的改革,雍正才能堅持如一的貫徹下去。
可胤禩不一樣,他過於依賴百官,他的掌權可以說完全就是由百官推上去的。同時為了得到百官的支援,胤禩對治下的官員向來縱容,對於他們的貪汙多是不聞不問。如此,到後來胤禩與百官完全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此就算胤禩縱容就算有改革的心思,他也沒有辦法將改革行為貫徹下去,百官必定會反對,而一旦百官反對,以胤禩的尿性他勢必就會放棄改革。
如此,如果讓一個不改革吏治,一個不敢改革的胤禩登基,清朝的問題只會越發的嚴重。而隨著問題的越發嚴重,清朝的滅亡也就勢必會提前百年。
-
16 # 風塵講歷史
中國古代有漫長的歷史,也經歷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朝代,而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也是離我們現代最近的王朝,加上這幾年清宮劇盛行,人們對清朝也是最關注也是最瞭解的。清朝歷史上也發生了很多著名的事,九子奪嫡就是其中一件。由於康熙帝兩立兩廢太子,讓諸皇子看到自己的皇阿瑪對皇儲的人選還猶豫不決,於是明爭暗鬥,開始了康熙末期最著名的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中主要有三派,分別是太子黨派,四爺黨派和八爺黨派。最後登基的是我們的四爺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雖然歷史已經無法改變,但我們還是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八爺勝出清朝的情況。清朝其實在康熙末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當時貪官汙吏橫行,國庫空虛,關鍵是民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照這個趨勢,其實清朝離滅亡不遠了,後來四爺上位,勵精圖治,把大清拉回正軌,當了十三年皇帝,攢下巨大的家業,活活把自己累死了,然後留給乾隆一個充裕的國庫和富強的大清,才有了後來的康乾盛世。
那麼雍正究竟有多會掙錢呢,在大清交到他手上時國庫只有八百萬兩白銀,但雍正只花了十三年就留給乾隆六千萬兩白銀的國庫,如果沒有雍正,就靠那八百萬兩白銀清朝還能撐多久?
那麼如果八爺上位會像雍正那樣嗎?八阿哥在康熙末期被諸朝臣稱為“八賢王”,都很支援康熙立八阿哥為太子。八阿哥還處處以父親康熙為榜樣,主張做一個仁義的君主,對待下屬不夠狠心,經常遷就。而康熙末期是貪官汙吏橫行的年代,八爺上位勢必不會狠下心對這幫人下手,無非是訓斥幾句,保全自己的名聲,這樣清朝會更加腐敗,可能八爺就會成為亡國之君。
康熙選雍正做皇帝絕對沒有看走眼,雍正上位整頓朝綱,嚴懲貪官汙吏,改變官場腐敗現象,還攤丁入畝縮小貧富差距。這一系列政策才把清朝拉回正軌,讓清朝又延續了近兩百年的國祚。倘若八爺繼位,清朝稱為第二個元朝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那時候民主制度還沒有傳入中國,清朝滅亡的話接替的還會是封建王朝,或許就是個漢人王朝,不會有閉關鎖國,中國也許就能和世界接軌,不說領跑世界,至少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所以八爺繼位只會加快清朝的滅亡,絕無好處。
-
17 # 小孩子太皮要變成皮孩
歷史有了如果,就會有更多的談資。
康熙曾經說過胤禩,他處處學朕,學朕的寬厚,學朕的仁慈。可見,胤禩是一個很會沽名釣譽的人。回到康熙末年,當時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來力挽狂瀾,改革弊政。如果胤禩上位成功,他肯定會繼續將康熙的仁德作為自己執政的主要方向,處處以獲得好評為出發點,不敢得罪人,不敢銳意進取、進行改革。或許也會進行一些小敲小打,但是他連清理國庫、賑災募糧都不敢主動擔當,他還敢像雍正一樣廢除旗人不當差不納糧的特權?敢得罪天下官員搞火耗歸公?敢攤丁入畝?
答案是顯然的,性格決定了命運,胤禩很適合當一個大學士、宰相,但是由於沒有改革的勇氣和擔當,無法成為一代雄主,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18 # 無無有有000
清朝九龍奪嫡,這個大家應該都知曉,最後雍正勝利。那麼八爺黨那麼強,八爺為人賢明,人稱“八賢王”,如果他上位會不會是一代明君?話說他寬厚仁義治理不好國家,他有八爺黨可以幫他啊!八爺黨允禟
愛新覺羅.胤禟(1683――1726年),康熙九子,康熙四十八年受封固山貝子封入正藍旗,自幼好學,心性聰敏,喜發明,親手設計過戰車。善於交際,慷慨大方,重情重義。
胤愛新覺羅.胤(1683――1741年)康熙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封敦郡王。
胤禎愛新覺羅.胤禵(1688――1755年)又名胤禎,康熙第十四子,康熙五十七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西藏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佟國維(1643――1719年)康熙的舅舅,康熙九年,授內大臣,逮捕吳三貴之子額駙吳應熊以居京師。二十一年,授領待衛大臣、議政大臣。二十八年封一等公。先後兩次隨康熙征伐噶爾丹獲得勝利。還有福全、阿靈阿、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等等,三黨勢力最強的一支,有文有武,如讓八爺上位有權有勢,說不定真可以比四爺皇帝做的好。 -
19 # xu0929
首先要申明一下,發也這麼做,目的是為了做皇帝,一旦做了皇帝,他也會江山為重的!所以說歷史不容假設!說這些都是扯淡!
-
20 # 方圓讀書
在很多人眼中,八王爺胤禩若是繼承了皇位,那清朝必定提前滅亡。但實際上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就其能力而言,他並不輸給自己的四哥,也就是雍正皇帝。
所以平心而論,胤禩其能力和雍正是不相上下的,他們都能做一個好君主。
因為他們都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面對康熙晚年所遺留下的弊政,他們也都有能力進行改進。也許他們所用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勵精圖治則應該是必然的。
雍正即位以後,就曾多次說道:
“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由此可見,胤禩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也得到了雍正的重用。
但其實,胤禩除了才能之外,其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名聲。
早在幼年時期,胤禩就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康熙東奔西走,因為為人處世得體,所以他也是封爵皇子中最早的一個。
此外,康熙還曾讓也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
這一切,都是康熙有意在培養他。
不過,在培養胤禩能力的同時,也使胤禩擁有了自己的黨羽,而黨羽歷來都是皇帝最憎恨的存在。所以在廢太子胤礽事件發生後,胤禩的黨羽便開始行動起來,為自己的主子爭取皇位。
但是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裡,慢慢地,康熙便對胤禩產生了嫌隙。父子之情逐漸被純粹的君臣關係所取代。
不僅如此,胤禩還製造了一些列有損康熙臉面的事情,例如獻死鷹事件,就使得康熙對他更加厭惡。
最後康熙去世,皇位落到了胤禛手上,但是胤禩並沒有認輸,而是開始有意“培養”雍正的兒子弘時,慫恿他去和弘曆爭奪皇位。
最後還在朝堂之上對雍正推行的新政指指點點,並大力排擠雍正,質疑和批判他的統治,最後雍正也做出了相應的表現,那就是將其削王爵,圈禁,並改名為“阿其那”。
胤禩的能力我們不能否定,雍正和康熙也都沒有否認,但是胤禩似乎具有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種是前期模式,一種是後期模式。前期的時候,康熙和雍正對他都很是看好,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但是到了後期,康熙厭惡他,雍正憎恨他。
為此,康熙還這樣評價他:
廢皇太子後,胤禔曾奏稱胤禩好。春秋之義,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大寶豈人可妄行窺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胤礽,今其事旨已敗露。著將胤禩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所以,綜合來看的話,胤禩還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
回到原問題上,胤禩繼承皇位以後會怎麼樣?在我個人看來,他會將國家治理得和雍正一樣好,只是兩人所運用的策略會不一樣。畢竟,胤禩不算是一個昏昧殘暴的人,至於說城府,雍正城府似乎也不低。
況且,相對於雍正來說,胤禩在百官心中的位置要比他高得多。
回覆列表
佟國維馬齊並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八爺黨,雍正背後不止有老十三一個鐵桿皇子, 他還有兩個皇子胤祿和胤禮在背後支援他,有老十三和老十七胤禮手握軍權,八爺黨黨羽再多也翻不起大浪。別人都說九子奪嫡相當精彩,後半部後勁不足,都說看雍正王朝熱血沸騰,在我看來雍正王朝九子奪嫡精彩絕倫,欲罷不能,後半部看似平淡後勁不足,但我覺得讓人看的更加冰冷刺骨,例如李衛扳倒黃倫表面看來顯示出李衛的才智,可回想下那婦人的冤假錯案,再結合現實社會簡直不敢想。對於老八這個反派,王繪春演繹的太棒了,我怎麼都恨不起來,我看完整部劇都不能給他定義好人還是壞人,甚至讓我感到惋惜!
是不是亡於老八,畢竟演義不能代表正史,但康乾盛世估計不會再有,敗亡於西方列強時候還不到,不過像太平天國起義類似的農民暴動倒是可以讓清廷名存實亡,類似東漢末年的群星逐鹿。如果老八登基,太平天國很有可能提前到來,因為他是反對雍正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的,那稅收能往哪出,只能往老百姓身上出,農民起義肯定會起來,雍正的即位,恰好是為清朝續命,為什麼是續命?因為乾隆登基後就廢了它老爹那一套。
對於雍正繼位的爭議,滿清入關前沒有立儲制度,都是推議制(類似於議會吧),現在好多人覺得康熙肯定是留個傳位昭書啥的才能算雍正合法繼承大統,據此提出質疑我只能說都是套用漢家皇室禮制而已。康熙早年尊漢制立太子晚年又怕被架空廢了太子(還是加強皇權的手段),滿清繼承人制度是從推議制向立儲制過渡,按照推議制八阿哥應該是繼承人畢竟老九老十老十四支援還有一些重臣站隊,立儲制就是皇帝指定繼承人(體現皇帝意願),從這一點看康熙也不願皇權分散這些個抱團的皇子反而是最不能當皇帝的。另外立嫡立長的立儲制度並不適合皇權空前加強的滿清,沒有了內閣和宰相分權,嫡長子就關乎國運了任那個皇帝都不會這麼做,立了非嫡非長,又拿不出像樣的說法,所以後來就只能秘密立儲了。
康熙後期的形勢真是到了幾乎要倒的地步,國庫的錢居然不及一個江浙富商多,連災錢都拿不出,還有士紳擁有大片土地,不用交稅,簡直是比官府還富有,康熙時期都這樣,其他時期就更差了,古代人過得真不容易,沒有出現起義的時期才是真正的盛世。其實小說裡還有一個人,也就是除了老十三外唯一被雍正重用的老十七。他的舅舅就是北京城外兩大軍隊之一西山銳健營的主管。而在小說裡也寫了,如果老十三接管豐臺大營不順,西山銳健營就會去盯住豐臺大營。這也是康熙留給老四的保險之一,有了老十七的舅舅,豐臺大營就很難翻起浪來。可能電視劇裡為了營造那種緊張的效果,直接就把這一段給刪了。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即使隆科多叛變了,投向老八,老八就能繼位,繼位後康熙的聖旨還有效麼?老八都已經繼承大統了,說張廷玉的聖旨是假的,完全可以救下隆科多。雍正繼位本身就是一大歷史謎團。我們只說事實:1、沒有留下詔書,那些一味強調沒有改詔書的人就是無賴;2、除了隆科多這個手握兵權的九門提督,再無其他人證;3、僅僅幾年後這個唯一的見證人也被處死了。
其實如果隆科多叛變讓老八登基,就是沒有聖旨,第一個要死的也是隆科多,你是老八,你敢讓掌握自己最大黑料的隆科多活著?假設老八上位,隆科多是傳召之人,老八反過來又把他殺了,不就正好坐實了老八上位不正麼?我看電視劇的時候這個地方一直沒看懂。西北方面,喀爾喀蒙古大汗是老十三的表兄弟 ,年羹堯是陝甘總督, 李衛是徵西糧道 。各方面都卡著老十四 ,京城方面 ,西山銳健營的管帶是老十七的人 ,豐臺大營除了成文運 ,下面的畢力塔張雨啥的都是老十三在古北口帶出來的。 這些都是親老四的, 還有直隸總督武丹,善撲營的趙逢春,大內的德楞泰,劉鐵成,張五哥,圖裡琛是絕對聽從一把手的, 算來算去 ,就還一個隆科多是騎牆派。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年輕時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到九子奪嫡時候在位50多年洞若觀火。馭人之術爐火純青,表面上看是九子奪嫡實則老皇帝洞察一切,他早早就選好老四了,到後期做的權利佈局只是。康熙只是得了小感冒,沒有覺得自己會死,很可能是鍛鍊十四,以後封太子!雍正肯定知道,所以趁機奪權,康熙突然一夜暴斃,很說明問題,說不定雍正耍了手段!而且皇帝詔書都是後期大臣寫的,蓋個章就行,誰拿到印章誰就勝利!所以篡位是真,改傳位詔書是假,因為根本不用改,已經成既定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