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atherinehjl
-
2 # 一句話精通英語語法
英語說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好,這個只有一個衡量的緯度,就是聽力,你能不能像聽懂中文一樣的聽懂英文? 因為聾子都就是啞巴,你聽不懂,就沒辦法說,而且說和寫都是沒有盡頭的,只有越來越好!
英語說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好,這個只有一個衡量的緯度,就是聽力,你能不能像聽懂中文一樣的聽懂英文? 因為聾子都就是啞巴,你聽不懂,就沒辦法說,而且說和寫都是沒有盡頭的,只有越來越好!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所有關注“如何把英語學好”“如何提高口語”的人都先來看一看。在很多人拼命想要學好英語之前,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怎樣才算英語好。沒有一個基本的評判條件,努力的方向也就變得模糊。樓上說了很多,being appropriate, 用外華人的思維等等,我覺得都有道理。作為在美國大學課堂教書的華人,我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英語真正好的人,是能夠把同一件事、同一個意思,反反覆覆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
這聽上去很簡單,但真正要做到是非常難的。因為這涉及詞彙量的多少、語法的變換、以及舉例、elaborate的能力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別人問你how are you, 你能回答不只是I am fine. 還有無數的,I am good/great/very well..還有更多的, couldn"t be better, fantastic等等
如果你們看英文書,你們會發現其實很多書的題目或者篇章的題目就已經告訴你這本書的內容了。再仔細看書,不過是看作者如何去闡述他的想法,提出各種例子,反反覆覆地去說明一個道理而已。這種寫法來源於英文寫作的特點,例如一次只講一件事/一個道理,而且去儘量詳盡地解釋。
不僅僅在寫作上,外華人通常口語上也如此。在做演講時,很經常他們講的內容早在演講前一兩分鐘已經講完了,但是他依舊能唸叨個幾十分鐘。下面是一個陳冠希在紐約大學的例子。他的口語不用說了,native speaker.
陳冠希紐約大學演講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16511503.html
他的道理很簡單,就是不應該因為是中國製造,而要降低要求的標準。中國標準應該和國際標準看齊。但是他能夠說上20分鐘,而且人們還樂意聽啊(當然有可能因為長得帥)。我覺得他的口語值得學習,非常典型地能夠熟練運用不同的單詞,不同的句式,以及使用不同的例子,什麼時候該給自己的評價,什麼時候該使用個人的例子,恰到好處。
我自己在國外教課。第一個學期感到非常困難。最困難的不是我的英語發音語法之類的,而是如何把一個知識點,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就像我們常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課堂上,要想學生真正地瞭解一個知識點,得反覆地跟學生說這個東西。但是,你總不能照著PPT的一個點同一句話,念上三遍吧?於是,第一、二節課講得異常的快,因為很快就把東西唸完了。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講述一個事情,去elaborate,成為了我那一個學期最困難的事情,也最終是最大的收穫。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這個能力很重要是學生問我知識點的時候。他不懂某個我講的概念,要我去解釋。這時候,我就要使用不同的說法(通常更易懂簡單的說法)去解釋這個概念,而不是去簡單地再次複述這個概念的定義。這種情況也強迫我自己去用探索不同的表達。幸好的是,經過一個學期的鍛鍊,我現在已經能較好地自如地去運用選擇句式詞彙去闡述一個意思。
如果你留意身邊的老外,或者英語好的人,會發現他們非常resourceful,或者flexible,他們能夠使用不同的詞彙方法去複述事情或者論點。學會這個技能非常重要,能夠使你不再構思作文或者口語考試時候抓耳撓頭,不會覺得自己的英語庫資源少得可憐,能用的只有那麼一兩句。不再在別人問你事情的時候,你只能簡短地說上一句,然後是長長的尷尬的沉默。
因此,多詞彙、多句式、多例子的變換,是英語好的標誌。說明這個人能夠自如地使用英語,你感覺他身上有一個豐富的英語庫,隨時從裡面找出來和人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