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少數中學生從初一就有早戀的現象,特別現在留守兒童特別多,中學生不懂事,很多學生做了錯事,導致悲劇發生。
12
回覆列表
  • 1 # 開心點104

    孩子早戀了,家長該怎麼做??

  • 2 # 落葉餘暉

    首先,老師和家長不要認為這是洪水猛獸,孩子正值青春期,這個現象正常。

    然後,老師不要視這些學生為差生,也不要廣而告之,要給他們保密。最忌的是還不知是咋回事就向家長告狀,出現了這樣的事,老師要與學生像朋友一樣溝通。

    再者,學生早戀只要不發生實質性危害身體的關係,互相促進學習也是可以的。當他們步入社會,選擇物件的範圍寬了,也許這只是一段青蔥的回憶。

  • 3 # 東北的馬力

    在我們的學生群體中,有自戀傾向的學生是越來越多了。我們作為教師,要刻意關注這類學生,有意的走進他們,做他們的護花使者,做到防患於未然,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第一,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第二,要求學生同類相比。第三,鼓勵學生走進群體。第四,強迫學生適當受挫。只要教師有意留心,及時發現;刻意關注,找準病因;科學引導,對症下藥,就一定能藥到病除。

    自戀糾正身心健康“自戀”一詞原本是費洛伊德用來表示人們自愛傾向的專門術語。這一術語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那喀索斯,當他第一次從水面上看到自己映現的面容時,就瘋狂地愛上了自己,難以自拔,每每欲更近地看清他。就在他一再貼近水面觀賞自己的影像時,終於墜入“愛河”——淹死在水裡。那喀索斯之死只由於他過度的孤芳自賞。所以,自戀最本質的特徵便是孤芳自賞,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認可的程度,自我認可的程度比實際程度差,叫“自卑”;自我認可的程度比實際程度稍大叫“自信”;而自我認可的、自我欣賞程度比自身實際情況差距太大的就叫“自戀”了。自信的人惹人愛,自卑的人惹人憐,自戀的人惹人嫌。正是怕惹人厭嫌,引起別人反感,所以多數學生不敢承認自己自戀。

    在我們的學生中有自戀傾向者居多,因為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成為家庭的核心,家族的“小皇帝”,孩子普遍受到親人的溺愛,從小就自認為是最完美的或無可比擬的,一切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唯我是從,這些孩子不知道應該去關心別人,去愛別人,處處表現出了明顯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傾向,為自戀症的形成鋪墊了基礎。

    有自戀傾向的學生最突出的標誌是自我關注和自我標準。他們表面上表現為一種過度的自我關注。他們把關注的焦點投射到狹隘的自我身上,並且用自己認定的固定不變的標準來要求周圍的人和事。不能認同別人,認為周圍的同學沒有自己有才華、有能力,認為自己說的才是對的;當週圍的人和事符合他們的主觀標準時,他們就表現出高興或滿足;而當週圍的人或事不符合他們主觀標準時,他們就表現出抑制、憤怒、焦慮等不良情緒狀態。經常自以為是,一意孤行,團隊工作中總想把自己放在領導的位置,好出風頭;而且他們有明顯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趨向。他們通常是自我誇大、自我讚美、自我表現,常幻想自己才華橫溢,能力超群等。在感情和內心世界中有孤芳自賞的心態。

    在我們的學生群體中,有自戀傾向的學生是越來越多了。自戀傾向是自戀的前身,而自戀是我們心靈發展過程中殘留的兒童成份,它不僅會嚴重阻撓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而且還被一些心理治療大師認定為一切心理疾病的總根源。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刻意關注這類學生,有意的走進他們,做他們的護花使者,做到防患於未然,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當學生出現自戀傾向時,教師應引起高度注意,採取有效的方法及時糾正。

    一、引導學生認識自己

    目前,大部分家庭構成都是“非常6+1”,即6個大人,1個孩子,三千寵愛集孩子一身,無形中促成了學生的錯誤認識,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愛的孩子,是最完美無暇的。這成為學生自戀傾向形成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教師一旦發現學生有自戀傾向,就要及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這一點是糾正學生自戀傾向的基礎。

    1.正確認識自我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使學生認識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自我的人生價值主要在於對社會的貢獻。讓學生明白: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著、舉止、風度、談吐,又要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如學識、心理、道德、能力等。

    2.全面認識自己,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鄭重其事的告訴學生:每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素質都有自己的優勢,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是如果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朵花,看別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就會沾沾自喜,驕傲自大,陷入自戀,不能自拔。

    (二)教給學生認識自我的途徑

    1.引導學生透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做一個有心人,經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表現,總結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自我觀察是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糾正自戀傾向的重要途徑。

    2.透過他人瞭解自己。大文豪蘇軾寫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識自己有時候的確比較難,一般來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妨借用周圍的人對我們的態度和評價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

    二、要求學生同類相比

    1.對於那些學習成績優異,好勝心強,自以為是,好逞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到一個品學兼優但家境非常貧寒的同學家去看看,鼓勵他們交往,使其認識到自己不光有優點,也有缺點。認識到自己不是完美的。

    2.對於那些家境一般,父母平常,但又愛慕虛榮,好攀比的學生,可以和他一起做班級學生家庭構成調查,讓他根據調查表,仔細閱讀,反覆比較,找出差距。從而正視自己,克服自戀傾向。

    總之,引導學生透過與他人比較,學會謙虛待己待人。老子的《道德經》中不厭其煩的指出:“聖人不自大,故能成其大;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因為謙虛、謙卑是抵制自戀傾向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它意味著放棄自我比別人優越的態度,虛懷若谷的接受他人或真理。謙虛、謙卑可以使有自戀傾向的學生放下架子,聆聽對方,容納異議,是對自戀傾向的矯治。

    三、鼓勵學生走進群體

    由於家人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忽視了學生社會性的從小培養,學生常常缺少與異性和同性夥伴的交往,無疑對自戀傾向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所以鼓勵學生與同齡人的交往,即可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也有預防自戀傾向形成的作用。鼓勵學生參加遊戲和集體活動,如在大課間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把自己和這些學生安排在一起,就像農民偏愛“弱苗”一樣偏愛這些帶刺的“花朵”,陪著他們大膽與不同性別的學生交往,陪著他們學會幫助別人,幫助他們試著去愛別人,強迫他們放棄單一的自我標準,把自己置身於群體之中,從而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擴大自已的興趣範圍,拓展自己的心靈空間,走出小小的自我,走向大大的社會。

    四、強迫學生適當受挫

    “00後“的學生大部分是在蜜罐中長大的,是父母的心頭肉。所以,父母總是對他們愛護有加;不管是應該的還是不應該的,父母一律包辦代替。這些學生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因此也就滋養了一部分學生的自戀傾向: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是大家矚目的焦點,父母為他們所做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面對困難和挫折,總是期待別人幫忙解決,一旦受挫,便垂頭喪氣、心灰意冷;甚至是自怨自艾,消極頹廢。這時,教師可以配合家長,給這些學生提供一些在他們能力範圍之內的挫折困難,讓這些學生適當受挫,再讓他們透過努力,克服挫折困難。就像把嬌嫩的花朵放到適度的陽光和風雨中,才能變得堅強,才能有擔當,敢擔當。這樣一來,這些學生的自戀傾向就有效地得到遏制。

    有自戀傾向的學生就像沾染病菌的花朵,只要教師有意留心,及時發現;刻意關注,找準病因;科學引導,對症下藥,就一定能藥到病除。我們教師都要像這樣去有意栽花,就一定換得滿園春色。

  • 4 # Oo落櫻繽紛oO

    對於早戀現象想解決我覺得就要知道他們出現早戀的原因是什麼?第一,早戀出現的原因是幼年期父母過於保護,過少的與異性玩耍。或者說身邊異性玩伴很少。其實,我發現幼兒期反而異性寶寶喜歡玩兒在一起,反而很少和同性一起玩兒。第二,我好多時候都有看見,老人在看護孩子的時候,大多都會不允許他們聚堆,允許自己的孩子在一定區域活動,如果出現追逐,打鬧,馬上便會制止。但是,我想說,孩子本身就單純無惡意,很多大人眼裡的所謂不可以,對於他們來說完全沒機會去嘗試。哪怕是錯的。孩子都不清楚錯在哪裡。第三,家長對於兩性教育的隱藏,我認為男女之事沒什麼不能說的。而且男女之事在中國更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承擔和未來。但是,由於家長對於這件事的禁忌和避諱,使得很多孩子不明白這到底代表著什麼。孩子是好奇心很重的生物,你不說,不代表他不會去聽,不會去看。然後,他出現問題的時候,無處解答,就會出現很多中小學生手機平板裡都是一些色情小說或者色情電影。但是這些就能讓他們明白嗎?不能。於是,他們想去嘗試,想去明白,所以,小小年紀就交了所謂的男女朋友,偷嚐禁果。所以,歸根究底,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他們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裡包含了多少的責任和承擔。還有自己和別人的未來。

  • 5 # 琴島教育線上

    早戀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係或對異性感興趣、痴情或暗戀。“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並且世界範圍內只在中國內地被廣泛使用。早戀一般指未進入大學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百度詞條)

    從以上詞條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早戀一次主要是在中國內地被廣泛使用,由此可以知道,它是有一定侷限性。實際上中學生產生對異性的興趣,是人作為動物本能性的反應,不要過度的解讀。但在中國傳統意識裡的這種舒服,讓“早戀”者往往會揹負很沉重的道德負罪感,因而合理的疏導還是很重要的。我感覺可以從以下幾點試試。

    第一,勿過度解讀,正面疏導。我上面說過,異性的相互吸引是正常的一種心理和生理現象,不是什麼十惡不赦,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採用極端手段,說一些過分的話,比如“作風不正派”、“思想品質不好”,或用譏諷挖苦的語言刺激孩子,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辦法,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戀迷途的學生感到壓抑和苦悶。

    第二,請反思自己,多多關愛。很多孩子早戀是在家庭中缺少關愛,所以在會在生活中去尋找需要傾訴的物件,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反思自己,看看自己的家庭生活是否和睦,看看自己對孩子的關注是否只在學習上,而缺少對孩子思想和情感的關注,如果缺少,那麼作為家長要尋找合適的時機馬上介入,介入時要悄悄地,不要讓孩子感覺你們好像要窺探他的隱私,一步步走進孩子的內心,這樣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第三,轉移注意力,家校合作。在生活中不要只有學習,要時常一家人出去走走,一起運動,一起旅遊,一起看書,跟班主任聯絡,多讓孩子參加活動,讓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這樣他有了豐富多彩的生活,必然會淡化對異性的關注。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慢慢的培養孩子的人生目標,讓孩子知道,在現在最重要的是為未來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努力,這樣才會有更美好的人生,也才會有更多的選擇。

  • 6 # 大河向北

    如果孩子早戀,家長應該表態堅決支援。

    這是立場和站隊問題,如此重要的時刻,家長必須堅定不移的選擇和孩子立場站在一起!

    因為家長只有表態堅決支援孩子早戀,孩子才會聽家長進入下一步分析。

    這個時候,對於家長出人意料的立場表達,孩子一定會很驚愕,同時也會願意對如此通情達理的家長敞開心扉,於是家長就可以從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這個角度,耐心仔細的分析,早戀的後果,讓孩子明白早戀是不會有結果的,早戀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早戀對年輕人有什麼好的幫助,早戀到底為什麼叫早戀?

    我家孩子的鋼琴老師,她曾經有兩個鋼琴學生,是一對戀人,老師在瞭解清楚情況後,將他們的情況和雙方的家長做了溝通,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居然大膽選擇支援他們。最後他們兩個一起雙雙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最後順理成章的結為連理,這不也是一段美談嗎?

    說到底,緣分這東西誰知道會如何發展呢?事情既然發生了,家長要做的就是既態度開明,而又堅持底線——不許影響學習!

    孩子進入到青春期,家長處理孩子的問題,必須以公允和平等的態度進行。

    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對待,才可以將親子關係處理好。

    孩子青春期,親子關係一旦惡化,勢必將導致家庭教育徹底失敗。家長們不可不察!

  • 7 # 一無所有71975

    其實中學生時候的孩子,大多都有些叛逆,嚴重的甚至會和父母對著幹,完全我行我素,這就導致父母關係的急劇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又該怎麼做決定呢?

    再有就是,父母,老師等家長越是管制,孩子越叛逆,越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我認為家長要做到的是,教育好孩子的價值觀,責任觀,與其管制過嚴,還不如讓孩子自己選擇,加上家長的疏導,教育,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效果。

  • 8 # 育聯網

    青春期是性萌動的時期,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的青春期男女會出現早戀的現象。早戀已經成為校園內一個不再新鮮的詞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長和老師對於青春期孩子早戀的現象十分苦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孩子早戀,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對於青少年早戀問題,很多家長和老師當然是非常的反對的,但是反對也是要注意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對,那麼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不利甚至是無法挽回的影響。就像下面這個案例。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解決青少年早戀呢?

    早在19世紀末,美國教育學家霍爾在《論兒童的撒謊現象》一書中,就表示不贊成用成人觀念和道德偏見看待兒童行為。他在討論兒童的“誠實”問題時指出,不應簡單地把撒謊視為一種錯誤,而應把它看做一種複雜的行為方式。在大多數情況下,“撒謊”的兒童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理解。

    與霍爾的理論不同的是,我們的社會總是習慣於把兒童和少年當作成年人對待,對他們要求與成人沒有區別的正確思想,學習同樣的報刊文章,呼喊同樣的政治口號,用同樣的方式批評與自我批評。其結果往往是,孩子變得早熟、勢利、圓滑、狡黠,善於把真實的想法和感情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

    少年是一個人可塑性最大、最富於青春活力、感情最真誠的時期,正如霍爾所說,青少年“等待著播種、發芽、從苗圃移入大田……這段既非兒童也非成人的發育需要更長的時間……把這段時期說成僅僅是童年的延續,或是從大學的年齡單純減去幾年,正是導致了許多大弊病的根本性錯誤,我們如今仍在身受其害。”

    青春期孩子早戀固然不好,如果他們處理不好的話,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可能會帶來很大傷害。但是大人們對孩子早戀的問題也應該利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心理健康專家提醒千萬不要存在暴力或者懲罰的方法。

    那麼,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早戀呢?

    愛情永遠是文學的主題,但是人的一生並不全是愛情,它涉及人生的理想和抱負。人生觀將來也是選擇心儀物件的重要標準。如果我們強化了正確人生觀的指導,就有可能抑制由性需要帶來的可能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然而,人生觀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它不是臨渴掘井能奏效的。也就是說,早戀問題的教育遠在它發生之前。

    人人都說初戀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遊戲。在孩子們眼裡,初戀的物件是不可能再好的完人,原因在於他們對異性的特殊感情矇蔽了真實。因此教給孩子如何擺脫微妙情緒的影響去識別異性,並鼓勵他們結交更多的異性,有助於他們辨識異性和把握自己。這方面的教育似以社會見聞和小說故事為好。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從內心深處,而不是僅從行為表現去看的話,早戀對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壓會帶來嚴重後果,在對待孩子早戀的問題上,導遠比堵更為重要。

  • 9 # 情濺山河

    一棍子打死早戀的家長,是不負責任的家長

    有一次,跟一位很初中帥小夥子的媽媽閒聊,

    我提醒她說:你兒子這麼帥,學習又好,一定很多女生喜歡。

    她聽出了我的意思,卻故意淡淡道:是啊,好多。

    我挺意外:你知道?

    她說:知道啊。有幾個女生給他寫過情書,還拿給我看來著。

    我:............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她繼續說道:我兒子這麼優秀,如果沒女生喜歡,豈不是很失敗。

    我:那你不怕.............

    她微微一笑打斷我:我很嚴肅的跟兒子達成了協議,如果喜歡,可以互相有好感,也可以約出去一起玩耍,但不許談戀愛。

    她繼續說:另外,我主動叫兒子把這些女生約到家裡一起吃飯,平常跟兒子逛街看電影也叫他順帶把女生一起約上。有大人看著,孩子們鬧不出什麼大亂子來。

    我佩服道:竟然還有這種操作!

    她嘆道:操碎了心啊,你不知道。

  • 10 # 雪影梅香w

    中學生早戀真的是讓父母很苦惱的事。奉勸父母們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打罵責怪或者粗暴得干涉。一定要理智的和孩子好好談談,讚賞的恭喜孩子長大了,已經有人喜歡你了,說明你很優秀,使孩子從心理上接受你,才能聽你的意見和建議。然後再因勢利導告訴孩子青春期應該以讀書為主,為了你們以後更美好的前途,現在你們應該互相鼓勵好好讀書,考上理想的大學。

    中學階段正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因為粗暴干涉孩子早戀而出意外的案例很多。父母一定要注重方式和方法。

  • 11 # 杜科橋156

    隨著社會的越來越進步,資訊的廣泛應用,中學生早戀的情況可以說也是越來越普遍。個人認為,作為家長,應該要擺正心態,不能只要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早戀行為,就對他們實施嚴厲的制止,甚至施以懲罰,這樣往往讓小孩很容易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應該要進行耐心的誘導,正確的思想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健康成長!

  • 12 # 三味聊教育

    現在中學生早戀現象已成為學校和家長十分頭痛的教育難題。

    導致孩子"早戀"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與孩子“早熟”趨前、性心理教育淡化、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課餘活動缺乏、內心情感釋放受堵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關。

    如何預防或處理中學生早戀現象?“三味”建議家長或學校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可取得良好效果:

    1、

    適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得到發育,心理逐步趨向成熟。情感更為豐富,期盼得到合理釋放。但由於課業負擔過重,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升學壓力大,孩子的情感基本被堵壓在一個封閉而狹小的空間。而事實上,人的情感越被堵壓嚴實,越容易噴發。

    2、

    適當增加孩子的課餘生活,擴大孩子交往的機會和空間。

    孩子的情感“洪流”,堵是堵不住的,唯一正確的方式就是“疏導引流”。學校應該多開展一些文體活動,家長也應儘量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的機會,擴大孩子交際空間,讓孩子能夠多方式多渠道正確釋放個人情感。

    3、

    大膽“捅破”孩子異性間情感的那層“神秘”面紗。

    孩子“早戀”現象,是絕大多數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一個正常心理現象。孩子不必“隱瞞”,家長或老師更不必大驚小怪。家長或老師應對孩子加強必要的青春期性知識教育。為孩子揭開這種“異性間情感”的“面紗”,孩子越清楚面白,就會越自然,越不會感到好奇和神秘。

    4、

    處理孩子“早戀”問題,切忌方式急躁、粗暴。

    孩子情感問題,忌堵宜疏。何況孩子對自己的“早戀”行為,一般會抱有“羞恥”心理,如果家長或老師在處理時,方式急躁、粗暴,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更逆反、牴觸,甚至過激行為,釀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 13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中學生早戀不需要治,需要的是科學引導。孩子進入中學以後,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對異性有好感和吸引力,是很自然的事情。加上中國對青少年的性教育並不普及,家長也羞於啟齒,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所以,所以孩子對性知識是很模糊的,或者從一些不正當的渠道來獲取相關的知識。

    得不到正確的性教育的孩子,用錯誤的方式來對待異性的好感,是必然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如果採用粗暴干涉的方式,極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使問題更加嚴重,會極大的影響家庭的和諧,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發現孩子早戀的問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孩子正確來認識兩性朦朧的好感、兩性相吸,和愛情、婚姻的關係。當孩子對早戀問題有了科學清晰的認識以後,孩子就能自己處理好相應的關係,不至於朝著一個不可控的方向去發展。

    另外,兩性好感也可以把它轉化為一種學習動力和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中學階段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將來進到大學以後,再進一步的開展兩個人之間的愛情。

    所以早戀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我們的家長沒有科學的處理好孩子的早戀。很多早戀問題變得不可收拾,恰恰都是因為我們的家長不科學的處理方式造成的。

  • 14 # 小狸老師

    初高中的學生,生理心理在這一時期高速發展,因此,這個時期的孩子們迫切渴望獨立,可是他們又做不到完全獨立,他們渴望嘗試體驗成人的世界,可是又懵懵懂懂,因此,很多孩子會把欣賞,崇拜,好感,感動……等等美好的感情,都當作是愛情,早戀也就這樣產生了。對待孩子早戀,家長們不必驚慌,這說明孩子正在成熟,家長們可以正確的溝通與疏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愛情觀。家長們儘量不要用強制手段要求孩子必須分開,也不要激動的謾罵孩子,批評孩子。懵懂的感情本是美好的,它只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其實,父母們可以心平氣和的講述自己的青春,取得孩子的信任,開啟孩子的心扉,然後講解,現階段的愛情,並不成熟,也不穩定,想要在一起,就應該為彼此努力,共同建立美好的未來生活,而不是現在一起花前月下,虛度光陰,當他/她身邊有更優秀的人,你又如何自處?等等,諸如此類的引導,幫助孩子正確的分析現狀,理性的看待問題。

  • 15 # 滿血滿魔原地復活

    作為老師,可以這樣處理。

    如果是同班的兩個學生早戀,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來分別處理,情況一:早戀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情況二:早戀沒有對他們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幫助提高了成績(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情況一的處理方法也有兩種:1.離間計。具體做法,將女生調為班草的同桌、男生調為班花的同桌,接下來兩人會互相懷疑猜忌嫉妒,感情破裂導致分手。2.釜底抽薪。具體做法,將戀愛的兩個學生調在一起做同桌,距離產生美,兩人離的近了,很快發現對方的缺點,互相嫌棄最後分手。

    情況二的處理方法:順水推舟。具體做法,兩個學生如果一直沒有影響學業或學業有所進步,那麼這場戀愛是使人變好的戀愛,老師只需暗中觀察即可,學生都有逆反心理,本來沒有因談戀愛影響成績,老師一折騰使他們暴露反而形勢會變得緊張。 我作為中學一線教師,見過早戀的學生太多了,有些老師動不動就叫來辦公室批評一頓、找家長來學校談話、在班裡嚴重警告、殺雞給猴看,但這些方法都不奏效,因為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些處理方法已經違背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青春期躁動、想談戀愛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豈能是家長老師幾句罵就能壓制的?而且不同情況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果老師遇到類似問題,多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問題、多換位思考,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音樂發燒友都在用什麼裝置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