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wnerryu
-
2 # 鐵桿軍迷
導彈是一種攜帶戰鬥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導向目標並摧毀目標的飛行器。 導彈通常由戰鬥部、控制系統、發動機裝置和彈體等組成。導彈摧毀目標的有效載荷是戰鬥部(或彈頭),可為核裝藥、常規裝藥、化學戰劑、生物戰劑,或者使用電磁脈衝戰鬥部。其中,裝普通裝藥的稱常規導彈;裝核裝藥的稱核導彈。 導彈武器突出的效能特點是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強。
按照飛行方式分為,第一類,彈道導彈。彈道導彈是按照固定彈道飛行,用於打擊大型固定目標的導彈。第二類,飛航式導彈。飛航式導彈又可以分為反艦導彈,巡航導彈,防空導彈等多個型別,其主要特點是在大氣層內飛行,可以用於攻擊機動目標。
按射程分為中程、遠端和洲際導彈。中國的劃分標準一般為中程導彈射程為1000~3000千米,遠端導彈射程為3000~80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各國按射程分類的標準不盡相同,例如美國、前蘇聯在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中規定:中程導彈射程為1100~2700千米,中遠端導彈射程為2700~55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不同型別的戰略導彈,其發射裝置和控制裝置不同,發射方式也不同。
看過武俠劇的朋友們都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對於導彈來說也是如此。普通導彈的最大速度通常只有幾馬赫,而洲際導彈的最大速度甚至可以達到20多馬赫,美國的民兵3和俄羅斯的白楊、RS-28,中國的東風5、東風31、東風41都處於這一水平。洲際導彈與普通導彈速度相差如此之大,主要還是在於二者的作戰定位和作戰方式不同。
1、飛行區間不同
普通導彈多是在大氣層,特別是大氣層低處飛行。在大氣層中飛行,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而且越接近地面,大氣密度越高,阻力越大。加速上升時候發動機所需的推力就越大,所需的燃料也就越多,因此“惡性”迴圈”會導致導彈為了達到更高的速度而消耗的燃料將成倍增加。這對於尺寸受限且需要長距離飛行的導彈來說顯然是不可取的。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洲際導彈攻擊過程
而洲際導彈是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需要在大氣層內或大氣層外飛行一段距離。當要飛出大氣層時候,大氣阻力基本降為0,當然速度可以增加到比較大。而降落的這一部分,導彈也不需要任何的推進,相當於隕石一般從外太空降落至地球,結果可想而知,這種速度是非常恐怖的。當然速度可以增加到比較大。
中國DF-17高超音速導彈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去年10月中國公開亮相的DF-17給出了一個全新答案,該導彈是全球第一款投入部署的乘波體高超音速武器。乘波體是一種在臨近空間進行高超音速飛行的氣動佈局,其前緣平面與激波上表面重合,飛行時騎在激波波面上,依靠激波壓力產生升力。臨近空間是指海拔2萬米至10萬米之間的空域,也被稱為亞軌道空間,傳統氣動佈局在這一空間效能最低,可以說乘波體就是為臨近空間而生。
乘波體高超音速武器
2、發動機工作時間。目前導彈較多使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洲際彈道導彈有一二級發動機是全程工作,只有攻擊目標時候再入大氣層是不需要大推力發動機的。洲際彈道導彈當推進劑在燃燒室裡燃燒時,燃燒產物向後噴射,獲得的推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一個射程10000多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可達100噸,功率可達幾百萬千瓦。這功率與一座發電廠供給100萬人口的城市的功率相當。
洲際導彈
而一般導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還是比較短的,甚至短的讓人驚訝——比如格鬥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3-10秒,中遠端空空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也就20-30秒左右。因此,格鬥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2-3馬赫,中遠端空空導彈一般而言也就20秒到30秒的工作時間,一般最大速度為3.5-5馬赫,而一些體積比較大的遠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馬赫左右。
戰斧導彈
3、彈體是否分離的差別。洲際彈道導彈一般是多級的,點火飛行以後,最終打到目標上時,只有其彈頭而已,至於其助推器、各級火箭發動機、整流罩等裝置,都會在飛行過程中,逐一分離脫掉,以及時甩掉多餘重量“包袱”,輕裝前進。最終,最後一級在體積、重量上要比之前小許多。
中國的東風5c彈頭分離
而普通導彈基本不是彈頭和彈體衝起飛到攻擊目標都是不分離的,最多也就是子母彈,但是在接近目標時候才從彈頭拋灑而出。
普通導彈從發射和攻擊目標都是彈體和彈頭不分離的
-
3 # 世紀佳緣VIP使用者
洲際導彈可以達到20馬赫是因為洲際導彈所使用推進系統跟普通導彈不一樣,我們可以從重量看差距,LGM-30G彈道導彈民兵-3洲際導彈是美國裝備的一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也是美國現役的主要陸基戰略彈道導彈。
效能資料
彈長 約18.26米
彈徑 約1.67-1.88米
彈重 約34.5噸
戰鬥部 約1088千克
導彈射程 約9800-13000千米
民兵洲際導彈重達34頓,再看看戰斧式巡航導彈全長:5.56米
直徑:0.527米
翼展:2.65
最大射程:2500公里
最大巡航馬赫數:0.72
最大巡航高度:50-150米
起飛重量:1.2噸,巡航導彈為了射程犧牲速度或者說他不追求速度。
普通導彈按實際需求而研發如戰鬥機攜帶的導彈重量體值是有限的。
-
4 # 1啊米豆腐1
首先明確一點,導彈最大飛行速度指的是末端飛行速度,普通導彈和洲際彈道導彈前端發射速度差距並不大,絕對速度也不高,最容易被攔截,部署在南韓的薩德就是這個原因。區別就在於洲際彈道導彈由於射程遠,需要的彈道頂點非常高,通常在大氣層外,所以彈道下落時重力加速度時間長,並且在最後彈體分離,空氣阻力小,絕對速度通常可以達到20馬赫,被攔截可能性幾乎為零。而普通導彈或重力加速度時間短(彈道)或完全依靠自身動力(非彈道),其末端絕對速度自然就差距很大。另外說明一點,中美現在研究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仍然不具備實際作戰能力,因為能夠搭載的有效戰鬥載荷很小。
-
5 # 老股民觀點
普通導彈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基本無法超過5馬赫,因為大氣層阻力太大而且超過3馬赫導彈頭部就會嚴重發熱到300度以上這時導彈頭部已經很難接受雷達的微弱返回來的訊號了,也就是到5馬赫茲的話只能靠預先設計的程式控制導彈飛行。而彈道導彈是飛出大氣層邊緣的那裡非常冷你再高的速度也行,當然一般最高速度是每秒8公里這也是洲際導彈的速度了,再高的話返回地面就難了,彈道導彈一般是靠預先設定的座標靠慣性飛行不用制導好的洲際導彈飛行一萬公里擊中目標半徑小於100米,或者在進入大氣層前再用gps調整一下角度。這樣更精準。
-
6 # 天朗164057700
簡單回答一下吧,普通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要克服空氣阻力,洲際彈道導彈首先要飛出大氣層,在真空環境下的加速基本沒有阻力,只要有動力很容易就能加速到20馬赫。
-
7 # 軍武資料庫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這就是一個利用衝壓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還有印度的布拉莫斯:
這些都是超音速巡航導彈。
利用衝壓發動機原理進行推進。但問題就來了,衝壓發動機的確有一個5馬赫的坎要過,因為即便是利用衝壓管路的結構對空氣進行壓縮,在高速的狀態下,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氣流速度還是有可能超過音速,造成燃料無法點燃。
在這種狀態下就需要使用超燃發動機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目前也就不是導彈了而是高超音速乘波飛行器。
例如美國的X-51A,這個東西目前還是在實驗階段。
而X-51A是一個乘波體的技術,它的超燃發動機利用激波降壓減速的方法降低了發動機內的氣流壓力。
但是這種方式整體上還不是一個特別完美的解決方案,氣壓是降低了,但同時的結果就是可用的空氣質量也降低了。並不能很好的發揮燃料推進能力了。
所以啊超燃發動機目前還沒有辦法實用到巡航導彈上。
說題主提到的洲際導彈,洲際導彈是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導彈。本身射高有的已經可以打到2000-3000公里,在這麼高的距離上即便是地球的重力加速都可以講導彈加速到20多馬赫的速度上。所以說,彈道導彈速度快並不是人設計得這麼快,而是彈道導彈的種族天賦。
相反,如果想設計出來一個再入速度只有10馬赫的洲際彈道導彈而提高一下精度,這同樣也是一個技術難題。
-
8 # 鐵匠工坊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美軍的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其實最早的航天火箭就是從彈道導彈發展來的導彈這個東西無非採用兩類發動機,要麼是火箭發動機,要麼是噴氣式發動機,前者的原理同火箭一樣,後者的原理和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區別,而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大概也都能懂。
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先說說彈道導彈20馬赫的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跟航天器差不多,都是計算好彈道之後先將彈頭髮射到太空,然後沿著彈道再降落下來,本身在升空的過程當中彈頭就有一層一層火箭發動機的加速,初速度已經很高,在落地的過程當中再由地球重力二次加速,速度破20馬赫也不是什麼難事。
美軍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但在地面就沒那麼簡單了,採用火箭發動機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可以達到4到5倍音速,蘇聯的R-27空對空導彈也能達到5馬赫的時速,而給米格-31用的R-37遠端空對空導彈則能達到7馬赫以上的時速。利用火箭發動機和可拋射原理一層一層堆速度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問題在於大氣層中,要這種武器有什麼用?
米格-31用的R-33遠端空空導彈首先在大氣層內使用的武器,往往都是些格鬥用的或者是達成戰術目的的導彈,以空空導彈威力,速度上能夠達到2-3馬赫就已經足夠應對絕大部分戰機了,即便面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戰鬥機,5倍音速的遠端空空導彈也能應對,而且速度增加之後對於移動目標的彈道飛行控制就會出現較大的偏差,不利於精度。所以說如果有精力在速度上下功夫,還不如在鎖定率和命中率上多琢磨。
戰斧巡航導彈第二,相當一部分的遠端巡航導彈受限於體積的問題,通常會採用普普通通的渦扇發動機,例如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推進動力來源於威廉姆斯 F107渦扇噴發動機,升力來源於彈翼。本身的要求就是以長行程打擊為主,而為了控制阻力和飛行時期的燃料消耗,採用低速的亞音速巡航沒什麼問題。
戰斧巡航導彈用的F107渦扇噴發動機就這麼大點,直徑還沒40公分呢,還能指望他有多少速度? -
9 # 海事先鋒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裝置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資料,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另外還有通訊問題,如果速度過快,那麼導彈和後方指令,包括導彈自身的主動雷達探測都要受到干擾和影響。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彈頭附近形成通訊黑障,一旦進入這個階段,那麼後方的指令就對導彈無效。這個黑障也同樣對導彈的主動雷達有影響,因此,高超音速導彈的導航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現在掌握的國家也不多。
再者,洲際導彈在經過了數千公里的大氣層外加速後,下墜的時候是自由落體,速度只能更快,最後落地的速度慢則10多馬赫,快則20馬赫,基本難以攔截。但是一般的大氣層內飛行導彈,在攻擊的末端不但不是這種垂直打擊的方式,而且還需要伴隨著蛇形機動或者線路調整,以提高命中的精確度和突防的機率,因此這種導彈飛行速度不會很快。
現在世界上已經出現了大氣層內飛行的新一代高超音速導彈武器,比如俄羅斯的鋯石反艦導彈,中國的凌雲2導彈,俄羅斯的匕首導彈等,飛行速度一般在5-7馬赫之間。還有在臨近空間高度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比如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他們的飛行速度都在10馬赫左右,未來,不排除科技的進步會讓這些導彈的飛行速度進一步提高到20馬赫的可能性。
-
10 # 哨兵ZH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當導彈的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後,此時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彈道的最高點,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部分(返回艙)會保持這個速度(大於20馬赫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直到彈頭開始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進入大氣層後,空氣阻力的作用會使彈頭減速,而重力的作用則是使彈頭加速,不過兩者的合力在整體上對彈頭的作用是減速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有很高的初速度了,所以彈頭的落地速度通常也能達到在十幾馬赫~二十馬赫左右,所以為什麼洲際導彈為什麼輕鬆達到20馬赫?總結一下主要有這幾點:
1、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
2、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技術;
3、分級加速後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示意圖
至於為什麼說洲際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是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一個物體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它的速度達到了7.9公里/秒的話,在理想狀態下這個物體就能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不會重新被地球引力捕獲,如上圖所中的軌道C所示,而如果平拋的速度小於7.9公里/秒的話,那麼其飛行軌道就會像圖中的A和B一樣最終重新落入地球。
▲6公里/秒做平拋運動簡圖
所以,我們就可以把洲際導彈在徹底關閉發動機的那個瞬間理解成是在做“平拋運動”,此時導彈的速度有多快,基本上就決定了導彈能飛多遠,然後我們再來看上面那個動圖,上圖中的是一個以6公里/秒的速度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的物體能飛行的距離,這個距離連地球赤道的1/4都不到,也就是還不到10000公里,而洲際導彈分分鐘可以打上萬公里遠,因此,洲際導彈在關閉發動機前的速度肯定是大於6公里/秒的。當然,上面的這個解釋是比較簡單和粗暴的的,只是用來幫助大家理解,將就看一下。
▲低空掠海的“飛魚”反艦導彈
接著再來說,為什麼普通導彈的速度很少能達到5馬赫的?跟前面提到的一樣,這個主要跟導彈的結構和工作環境有關,我們平時說的那些導彈(不包括彈道導彈),比如反艦導彈、空空導彈、巡航導彈等,其射程一般從十幾公里到數百公里不等,巡航導彈可以達到數千公里,主要工作環境就是在大氣層內,使用的基本上是噴氣式發動機(主要包括渦輪發動機、渦扇發動機、衝壓發動機等),所以,普通的導彈很少達到5馬赫以上的原因就出來了,主要有這幾點:
1、在大氣層內飛行,可針對固定或者運動目標,本身就就需要有一定的機動能力,可以隨著目標的運動而改變自己的飛行軌跡,比如防空導彈、空空導彈等;
2、需要掠海、掠地飛行,比如某些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而且像反艦導彈這種在低空掠海飛行時同樣需要保持一定機動性,所以飛行速度不能太快,因為速度太快,機動效能越難保證;
3、跟彈道導彈相比體積、重量更小,所以發動機的體量以及可攜帶燃料都有嚴格的限制,先天設計限制了其最大飛行速度。
▲巡航導彈發動機
▲火箭發動機
因此,跟彈道導彈不同,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的普通導彈不管是從設計上,還是從需求上來看,完全用不上5馬赫那麼快的速度,不管是用來對付飛機、還是軍艦,亦或者是打擊固定目標,亞音速~幾倍音速就完全夠用了,速度並不是越大越好,因為速度越大,做機動時的過載就越大,這對導彈材料以及氣動外形的設計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11 # 軍武吐槽君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巡航導彈的第一種是類似於戰斧、KH55之類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類導彈要求射程遠,所以必須保證油耗低,因此常採用大涵道比的小型渦扇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能夠保持持續低油耗執行,但是爆發能力不足。在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巡航段,這類導彈都是利用大展弦比彈翼提供的浮力託舉在空中,發動機僅僅提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導彈無法持續加速,只能以勻速、等高的巡航狀態飛行,而這一速度也只是發射初期加速後達到的0.8馬赫左右。(遠端巡航導彈大展弦比彈翼設計,外形其實就是一架小飛機)
巡航導彈的另一種則是類似於空空導彈這樣的短程高速導彈,空空導彈主要面臨的往往是戰鬥機這樣最高速度在3馬赫左右的高速目標,因此空空導彈必須比他們快才能追的上。所以空空導彈多采用推重比大,爆發力強的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由於空空導彈的高空作戰環境空氣稀薄,火箭和衝壓發動機提供的推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能夠加速至超音速。但是空空導彈油耗高、體積小,燃料少,發動機往往工作幾十秒就停機,之後就只能依靠慣性飛行,因此這類導彈加速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像R77、AIM120、PL12這些世界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也只能達到4馬赫左右的速度。(空空導彈多采用的是小展弦比彈翼的低阻設計,以配合強勁的火箭發動機達到高速)
而結合了遠端巡航導彈和空空導彈兩種特點的則是彈道詭變、射程較遠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有兩個彈道,一個是巡航段,另一個則是末端攻擊段。巡航段距離長,但是危險性低,因此這時候反艦導彈通常採用渦扇發動機進行亞音速的巡航飛行,而進入敵方軍艦防空系統射程範圍之內後,反艦導彈則採用低空高速突防的策略進攻,這時候就會開啟另一組火箭或衝壓發動機進行末端加速,由於需要不停的的機動變軌,太快會極大增加彈道控制難度,因此即使號稱世界最強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其速度最高也只能達到2.8馬赫左右。(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的飛行彈道)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則完全不同,彈道導彈在初始段是透過多級串聯的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不斷對導彈使勁,從而將導彈頂出大氣層之外,為了突破地球引力,火箭發動機的推力遠遠大於導彈重力,推重比往往20以上,這時候的速度會接近甚至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約等於23馬赫。而當火箭發動機燃料耗盡時,彈頭透過慣性還會繼續上升至彈道最高點,但這時候推力消失,因此速度會降低至5馬赫左右,而這一慣性上升段就是所謂的彈道中段,因為速度最慢,也被稱為攔截彈道導彈的黃金時機!(彈道導彈的初始上升段)
當彈頭到達彈道最高點時,彈頭姿態調整,從向上飛變成斜向下扎進大氣層,而這就是所謂的彈頭再入段!由於洲際導彈的彈道最高點通常能達到1000千米以上,而大氣層稠密區只有100千米左右,因此再入段有至少900千米屬於空氣稀薄區,在這段距離中,彈頭所受到的地球引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再入段絕大部分是在重力加速度狀態,速度會越來越快。而當進入100千米以內,隨著速度增加,大氣也越發稠密,彈頭所受到阻力也隨之變大,這時候重力和阻力會逐漸對等,彈頭速度不再增加,呈現出勻速下降狀態。但是由於之前已經加速了至少900千米,因此即使進入稠密大氣層之內,大部分洲際導彈彈頭再入段的速度依舊能達到15馬赫甚至20馬赫以上,這麼快的速度,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有把握成功攔截!(洲際導彈飛行全過程)
-
12 # 晨曦談兵
這個就牽涉到多方面的原因了:
1、飛行區間。普通導彈多是在大氣層,特別是大氣層低處飛行。在大氣層中飛行,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而且越接近地面,大氣密度越高,阻力越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先機戰機在高空(8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能夠超過2馬赫;但是,在低空,其最大速度也就1400公里/小時,也就是1.15馬赫左右。這個速度還有個定義,叫低空大表速,一些2代機只有1200-1300公里/小時,殲10能到1350公里/小時,FC-31能到1400公里/小時。
而洲際導彈是要飛出大氣層的,大氣阻力基本降為0,當然速度可以增加到比較大。
2、發動機工作時間。一般導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還是比較短的,甚至短的讓人驚訝——比如格鬥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3-10秒,中遠端空空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也就20-30秒左右。因此,格鬥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2-3馬赫,中遠端空空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3.5-5馬赫,而一些體積比較大的遠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馬赫左右。
3、彈體是否分離的差別。洲際彈道導彈一般是幾級的,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拋掉下面的推力級部分,以達到大幅度減輕重量,減少體積,降低雷達反射的目的。最終,最後一級在體積、重量上要比之前小許多。而普通導彈基本不存在這種現象。
4、速度與射程的妥協。速度越大,飛行阻力越大,而且,是平方級別的增大。所以,高速度對於射程的削弱是很厲害的;要麼,就要搞大許多的體積。如果打擊目標普遍速度在0.5-2馬赫,那麼導彈速度達到3-5馬赫也就差不多了。當然,隨著打擊目標速度的逐漸增加,導彈的最大速度也是在增長的。
這幾年,高超音速武器開始盛行,這主要是因為,常規的亞音速的,或者2-3馬赫的超音速導彈,面對如今的最大速度4-6馬赫,系統反應時間很短的遠端防空導彈,突防能力已經不太強了,急需透過隱身、高超音速等手段來增強突防能力。而實際上,這兩條路都在走。
-
13 # 李曉偉
飛行區間的問題
普通的空空導彈速度比較快的可以達到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末端速度不止20馬赫甚至更高。
普通空空導彈屬於導彈中速度最快的一種,因為戰鬥機通常可以超音速飛行如果你速度不夠是追不上的,就跟防空導彈系統也是一個道理你必須比被攔截物快。普通空空導彈採用火箭發動機所以提速會很快,空空導彈的整個工作時間很短的通常就幾分鐘有效時間,空空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受到地球引力和空氣阻力影響,所以速度在洲際導彈面前是很慢的。
洲際導彈它飛行方式跟空空導彈不同,洲際彈道導彈它的助推段大部分時間是在大氣層以內,中段在大氣層外飛行末端再入大氣層。洲際導彈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火箭發動機把洲際導彈的軌道送的更高,然後飛行一段時間之後姿態發動機調整方向實施再入動作,而在再入的過程中受到地球引力的加速度會讓洲際導彈越來越快,所以末端20馬赫在洲際導彈的末端速度中屬於普通水平,個別的洲際導彈再入速度接近30馬赫沒有任何防空導彈能夠追上,所以末端攔截基本屬於搞笑。
-
14 # 威吶解析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端防空導彈,中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紅旗9遠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達5馬赫美國“撒德”防空導彈組成,動能攔截器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左右
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拋物線,按照射程不同分為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層次的彈道導彈末端打擊速度也不相同,短程彈道導彈最大速度可達6-8馬赫、中程彈道導彈可達10-15馬赫、洲際彈道導彈則可達20馬赫以上!彈道導彈一般採用推力較強的火箭發動機,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可達數百秒,可以將彈頭加速至地球逃逸速度(7.9千米/秒,也就是23馬赫以上),飛行速度彈道最高點可達幾千甚至上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雖然有重力的加速作用,但由於速度太快、大氣層的摩擦力超過重力階段會有一定程度的減速,但是即便如此末端打擊速度也能夠儲存在20馬赫左右!發射中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非常強悍!分導式多彈頭的外形結構就是為了超高速飛行設計的
雖然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但是並不是所謂的“輕鬆達到”,彈頭的飛行速度與外形結構、材料效能和打擊方式有關(是否末端機動),而且一般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由於發動機推力、工作時間等因素也達不到20馬赫的高速。導彈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加速需要看發動機效能、燃料量以及氣動外形等,在目前的技術階段,各型導彈的速度肯定是能力範圍內的最高水平。如果未來戰場擴充套件至大氣層外,擺脫空氣阻力的影響,那麼導彈的速度肯定能夠大幅提升!發射中的俄羅斯A235反導導彈,據稱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以上導彈如果應用在太空作戰中,速度可以快得多!
-
15 # 赤焰噠噠噠
歸根結底是因為設計指標不同,從而這兩類導彈的發動機型別不同,最終影響了其飛行速度。導彈最為二戰後發展最快的軍事武器之一,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不可或缺的武器。按照飛行方式的不同,現代導彈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類,彈道導彈。彈道導彈是按照固定彈道飛行,用於打擊大型固定目標的導彈。第二類,飛航式導彈。飛航式導彈又可以分為反艦導彈,巡航導彈,防空導彈等多個型別,其主要特點是在大氣層內飛行,可以用於攻擊機動目標。題主所說的普通導彈指的應該是飛航式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彈道導彈,前者大部分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後者則統一使用火箭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的特點是動力持續,源遠流長,所以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飛航式導彈可以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再利用制導系統捕捉目標。一般來說這類導彈的速度範圍較大,有亞音速的,也有超音速的。一般亞音速的飛航式導彈速度為0.9馬赫,超音速也僅僅在2-3馬赫左右。飛航式導彈中最快的是防空導彈。以俄羅斯引以為傲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為例。S-400防空系統裝備有48N6DM,9M96E,9M96M,48N6,40N6等一系列的防空導彈,其中射程最遠的是40N6遠端防空導彈,射程為400公里。為了獲得長射程,40N6彈裝備了穩定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射程夠了,飛行速度卻下去了。目前這套防空系統速度最快導彈的具體型號並未公開,但是俄羅斯媒體給出了資料,S-400系統最快的防空導彈最高可達6馬赫。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推進加速階段。這個階段火箭發動機全負荷狀態工作,大約持續180-300s。當發動機停車的時候,導彈已經距離地面至少150公里,速度超過23馬赫。
第二個階段,在大氣層外的中段飛行。這個階段持續時間大概是20多分鐘,導彈會像低軌衛星一樣沿著特定軌道向目標飛去,而這個軌道一般將其稱之為亞軌道。第三個階段,再入大氣層階段。這個階段洲際彈道導彈會太空返回大氣層,並利用小型發動機調整再入航天器姿態,對準目標,開始自由落體。這一階段只剩下彈頭了,最快飛行速度可以達到10幾馬赫。這一速度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防空系統可以反應過來。也就是說。一旦洲際彈道導彈彈頭開始突防,那麼就意味著核戰爭的全面爆發。意味著人類燦爛的文明開始衰落!洲際導彈和飛航式導彈之所以速度差異巨大,是因為洲際導彈使用火箭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特點是推力巨大,爆發性強,但工作時間短,典型的“三秒真男人”。不過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是真的強,可以推著洲際導彈和運載火箭擺脫地球引力。要擺脫地球引力進入空間軌道,其速度必須超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7.9公里/秒,即23馬赫),要豎直向上飛行如此高的速度,得益於火箭發動機的強大動力。
-
16 # 河東三叔
大家可以這麼理解,普通導彈就如同在海上逆風而行的船,阻力重重能快才怪。而洲際導彈可以視為順風順水而行的船隻,想慢也慢不下來。
普通導彈包括防空、反艦、巡航導彈等,採用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衝壓發動機,整個飛行過程都處於大氣層內,最大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6馬赫之間。速度無法再進行提升主要受空氣阻力,以及地形匹配、攻擊目標時的高機動操作等影響。
而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呈拋物線,可以區分為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末端攻擊速度很快。從短程的6-8馬赫、中程的10-15馬赫,再到洲際彈道導彈最大的20馬赫速度,不考慮爆炸威力,直接用動能都可以砸癱一艘航母。
由於洲際彈道導彈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發動機工作時間較長,整個發射需要經歷三個過程。整個過程大要以是這樣的:
發射推進加速階段,火箭發動機全負荷工作脫離地球引力,當發動機停止工作時導彈已進入距地面至少150公里,最大速度超過23馬赫。
中段飛行階段,升到頂點的彈道導彈需要在大氣層外飛行一段時間,瞄準目標沿特定軌道飛行。
再入階段,洲際彈道導彈從太空返回大氣層,由彈體小型發動機調整姿態對準目標,重力加速度式的自由落體攻擊。由於受空氣阻力影響,這時的彈頭最大速度差不多在20馬赫左右,以目前的防空技術而言,只要對方瞄的準基本無法攔截。
-
17 # 詩云歷史
道理很簡單,寶馬車比大貨車貴,可是用寶馬拉煤,撐死也跑不過大貨啊!
所有導彈的外形,都跟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剛削好的鉛筆類似,是個圓柱體加上一個圓錐體的結構。
但是,有沒有朋友們想過,圓柱體的內部構造呢?
導彈的執行是在大氣層中,或者大氣層外的太空之中。工作的時候,高速飛行,面臨空氣的阻力,會帶來振動。自身發動機,也會給自身帶來振動。如果這個振動問題控制不好,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
答案很明白,強烈的共振,會輕易折斷導彈本身這個圓柱體,從而向流星一樣劃過天際!騷年們,趕緊抓住時機,跟女朋友一起許願!她們喜歡這個!-)
人造流星雖然好看,卻是工程師們的恥辱。於是,工程師們會開動大腦,設計出各種各樣結構的外殼,用來規避振動。當然,內部帶來的振動,該加減振措施就加。但是,外部空氣帶來的振動,就要合理設計外殼的承力結構,用來規避了。
所以,根據各種不同工作條件的導彈,工程師們會設計適應不同條件的承力外殼結構。
普通導彈,就是在大氣層裡面飛,根據飛行條件,計算出導彈的各種飛行引數,包括最大高度,最大速度,應該匹配多大的發動機,應該加多少燃料,應該搞什麼樣的外殼,這些都是在設計階段就解決的問題。
而洲際導彈,因為要衝出大氣層,飛入近太空,然後重入大氣層,所以洲際導彈的設計,外殼結構就必須要能夠適應這種極端的高速度,自然花在結構上的重量更多。所以相對而言,洲際導彈的塊頭都是傻大笨粗型的。
而普通導彈,如果把其結構設計原比例放大,加大發動機,燃料,也不能飛到洲際導彈的高速度。飛到一定速度,自己就解體變流星了。
所以說,普通的導彈,結構比洲際導彈要小巧一些,但是承受不住大力。小馬拉大車,就不是上高速的料。就比如寶馬汽車,貴吧?用來拉貨,卻幹不過大貨,就是這個道理。大貨的結構皮實,承重力強啊。最後來幾個導彈圖片鎮樓。高超音速的洲際導彈的舵面很小,而空空導彈,地空導彈幾個馬赫的導彈,舵面很大,大家想想,是為什麼?
-
18 # 梁老師說事
其實洲際導彈之所以擁有突破二十倍音速的速度,不是說洲際導彈的發動機有多麼厲害,而是地球的重力賦予了它這個能力。
而普通的導彈,重力不僅不幫忙給他們加速度,還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負擔,阻礙了普通導彈突破5馬赫的速度。
所以要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首先得明白洲際導彈是如何發射的。
洲際導彈的發射。
洲際導彈其實就是一枚小號火箭,不僅有火箭發動機,還會將整個洲際導彈分成至少兩級的樣子。
所以它的發射同火箭發射的第一步是一樣的,點燃火箭發動機。
這個時候,洲際導彈就要從地面往太空上打,飛行時間最少三分鐘,最多五分鐘。
這個時間段會將洲際導彈第一級的燃料全部燃燒完畢。
當燃料燃燒完畢的時候,洲際導彈距離地面也就一百五十公里到四百公里的高度。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大差距,這和攻擊目標的距離有關,越遠飛行的高度就會越高。
而這個時候,洲際導彈的速度就已經突破了七公里每秒,基本上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什麼是第一宇宙速度呢?指的是物體在地面附近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所以這個時候的洲際導彈基本上是可以做到繞著地球進行勻速飛行了。
這個時候洲際導彈的第一階段的任務就算完成了,這就進入到第二階段。
第一級的燃料用完,拋掉,第二級開始點燃。
當洲際導彈突破大氣層,進入到太空,實際上是大氣層外沿。
這個時候就會繞著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做亞軌道飛行。
當第二階段結束的時候,一般的鄒忌到底會執行半個小時左右,大多是小於半個小時。
第二階段結束之後的特點,就是洲際導彈會釋放出它核彈頭,同時為了規避對手的偵測,對洲際導彈實施攔截,所以洲際導彈會在這一刻釋放一些金屬氣球,干擾物體,甚至是全尺寸的誘餌彈。
這些東西釋放完畢,這就開始向著地面目標撲去。
第三階段
在這個過程,因為是向下打的,這個階段基本上是無動力的,所以重力在這個階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會給洲際導彈來個加速度。
而洲際導彈最終打到地面上一百公里左右的時候,速度已經達到了四公里每秒,大約是十一倍音速的樣子。
到達地面的時候,基本上就達到了二十倍音速,有些甚至是會超過這個速度。
那麼快要到達地面的時候,攻擊方式又被細劃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常規的洲際導彈,直接就扎向目標,沒有其他的輔佐。
第二種被叫做末端機動彈。
這種洲際導彈和常規的長相差不多,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彈頭上會有多個可以控制飛行姿勢的小飛翼,可以讓彈頭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變軌跡。
美軍正在研發的洛克一號,就是這樣的型別。
最後一種,被叫做水漂彈,利用升力進行滑翔實施機動突防的,有時候還會攜帶上尾噴,實施一定程度的機動。
如果把洲際導彈的運動軌跡畫成一條線,就會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拋物線,就像手裡攥著一塊石頭,然後朝著天空丟擲去之後,石頭運動出來的軌跡。
所以真正讓洲際導彈突破二十倍音速的推手,其實就是重力。
也就是說洲際導彈的這個超過二十倍音速的能力,其實說到底是重力賦予,算是洲際導彈的一個天賦技能,其他的普通導彈是比不了的。
那麼洲際導彈到底有多快呢?
比如在上個世紀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研發出來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這款導彈的最大速度就已經達到了二十六倍音速的速度。
這款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直保持著第一的位置,當然這款洲際導彈走到現在,算是相當老舊了,目前已經退役了。
而俄羅斯算是後來者居上,打破了美國保持的這個記錄,研發出了先鋒洲際導彈,最大速度更是達到了二十七倍音速。
那麼我們的呢?二十六倍音速。
怎麼說呢?洲際導彈一旦突破二十倍音速,以目前的技術,使用導彈攔截導彈,基本上是攔不住的。
問題來了,這麼快的洲際導彈用什麼攔截比較合適呢?
這個問題,其實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引起了軍工們的注意,以上個世紀的技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核爆在空中進行爆破。
利用核爆產出的衝擊波的範圍攻擊,攻擊來襲的洲際導彈,並讓核爆產生的各種輻射對來襲的洲際導彈實施對電子零件的破壞。
這個看起來簡單粗暴,但相對來說攔截洲際導彈算是一個相當穩妥都的辦法。
那麼時間走到現在,科技發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很多高科技武器也出現了不少,攔截洲際導彈也有了新的方法。
比如使用高能鐳射對洲際導彈實施攔截。
鐳射武器的特點是,快,靈活,就算是面對末端變軌的洲際導彈,也可以做到幾秒鐘之內調整攻擊方向的。
而且針對洲際導彈的多彈頭攻擊,它也可以做到兩到三秒鐘,攻擊一個彈頭的程度。
接著是最新出現的微波束,被人稱之為未來戰場上的魔網,比鐳射武器還要靈活,透過破壞洲際導彈的電子元件實施破壞的。
接著來看其他導彈。
話說其他導彈,基本上都是在大氣層裡進行作戰的,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
比如:空空導彈是用來打天上的各種飛行器的(戰鬥機),巡航導彈是用來攻擊地面目標的,反艦導彈是用來攻擊軍艦的。
而這些倍攻擊的軍事裝備,他們的速度基本上是被限定在三倍音速以內,甚至是連一倍音速都做不到,比如軍艦。
所以這個時候,使用五倍音速的攻擊速度去攻擊這些目標的話,完全夠用了。
設計出二十倍,甚至是二十五倍音速的普通導彈實施攻擊,完全沒有必要的。
說道這裡,問題就來了,洲際導彈攻擊的目標同樣是死目標,那麼為什麼洲際導彈要考慮提高速度呢?
怎麼說呢?洲際導彈是屬於國之重器,在它的身上投資多少,都是沒有問題的,它是為國家提供保護的,所以花費再大都值得。
其他普通導彈想要提高速度,這裡邊投入的成本是幾何倍數的增加。
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有著各種條件的制約,比如空氣阻力。當速度提升一倍的時候,那麼這個物體就要面對提升四倍的空氣阻力。
這就意味著導彈內部裝載的燃料,會大幅度的消耗,那麼裝載同樣的燃料,就會讓導彈的射程變短。
與此同時這枚導彈的成本就會提高,這不僅要裝備動力更加強勁的發動機,為了保持射程燃料也要多裝一點。
比如巡航導彈,提高速度確實可以提高武器的突防能力,但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就已經使用了噴氣式發動機了,這算是少部分巡航導彈才能有的待遇。
要知道如今,巡航導彈使用的都是衝壓發動機。
如果想要突破五馬赫的速度,巡航導彈就得使用超然發動機了。
而如今這項技術還在試驗裡待著呢?
所以這不僅僅是成本的問題,還有就是技術突破的問題,這同樣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
接著是導彈的速度提升之後,之前在風洞中吹出來的氣動控制面就沒有之前的能力了,想要讓導彈變得更加機動和靈活,這就需要新增燃氣舵這種擔心。
於是成本再一次上升。
那麼這些就完了嗎?
沒有,要知道,速度加快的同時,不僅要面對空氣阻力的困擾,還要面對空氣對導彈表面的摩擦力。
如果速度太快,空氣阻力給予導彈的摩擦力,會讓導彈的金屬表面溫度攀升,甚至達到變紅,變軟的程度,如果再快,融化都有可能。
面對這種情況,只有一個辦法,給這些普通導彈使用更好的材料,用來隔熱。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成本又被推高了。
說道這裡,結論就來了,普通導彈是什麼?它屬於一種常規武器,在戰爭期間會被大量消耗的。
比如在空戰的情況下,都進入到了超遠視距作戰,肉眼還沒有看到對方,就要實施攻擊,這些攻擊手段都是用導彈來實現的。
不要說機炮這種可有可無的雞肋存在,基本上就是未來空中戰場上幾乎用不到的東西了。
這樣的導彈價格當然得控制住才行,不然作戰成本會大大地增加。
比如美國的第四代響尾蛇導彈AIM—9單價已經是四十四萬五千五百美元了。
如果這種空空導彈的速度突破五倍音速,那麼這款導彈的價格,起碼的三百萬美元起步。
面對戰場上巨大的武器消耗量,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在有一點,普通導彈速度的提升,大功率發動機的使用,燃料更快的消耗,就意味著射程必然降低,這就不符合現代戰爭的需求。
而洲際導彈就不一樣了,這是一把保護傘,它的作用就是放在弓箭上的箭,威懾是最為重要的。
在它的身上不管投入多少錢,這種成本都會體現在一個國家的方方面面,安定的生活,強有利的外交等等。
最後在說一個問題。
有了洲際射程的能力,是不是就等於有了洲際導彈?
答案很肯定——不是的。
最簡單地說,有些國家是有著使用固體燃料火箭,將飛行器推送到太空的能力。
這些能力,其實已經說明了這些國傢俱備了洲際射程的能力,畢竟洲際導彈其實就是把彈頭推送到一定高度,然後撤掉動力,讓彈頭依靠重力下落,讓彈頭達到高速度,實施突防的。
但洲際導彈還必須具備其他一些能力,比如制導控制系統。
制導控制系統的作用是全程引導,並讓導彈準確命中目標的。
而一套優秀的制導系統如同洲際導彈的大腦一樣,需要經受得住飛行的過程中的高熱環境,複雜的電磁環境(畢竟洲際導彈是一款武器,對手會使用各種手段實施干擾)等等。
這些各種環境,對制導系統的要求就高很多了。
那麼制導控制系統不好用的結果是什麼呢?洲際導彈發射升空之後,他們就不知道這導彈會打到那個地方,全憑洲際導彈的運氣,看會飛到哪裡去了。
這就會讓洲際導彈成為,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的尷尬局面了。
再有就是,有些國家是能夠使用火箭將東西推送到太空中,但問題是它的火箭有效載荷是多少?如果這個載荷是小於洲際導彈的彈頭重量的,這火箭技術就不可能用來發射洲際導彈的。
所以手裡有火箭技術,離著進行實戰,僅僅是邁出了洲際導彈的第一步而已。
說到底洲際導彈是一種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戰略性武器,它的系統會非常的複雜,難點也很多。
最簡單的說需要解決大推力動力技術問題,要知道洲際導彈的發動機燃燒室內的溫度就高達幾千攝氏度,並且還要在幾十個大氣壓下進行工作。
當然這種發動機所產出的功率也是巨大的,有多大呢?幾百萬千瓦,都足夠一個城市的用電量了。
光憑這一點,就能體會出來洲際導彈的發動機製造材料和工藝,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掌握的。
而且如今對洲際導彈防禦的各種措施和手段都很先進的,所以對於洲際導彈的各方面屬性的開發也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
比如洲際導彈的隱身效能,洲際導彈釋放誘餌彈的能力,釋放干擾手段的技術。
再有就是,洲際導彈從太空中,返回大氣層之後,保護彈體的技術。
要知道,洲際導彈的外殼如果在返回大氣層的時候,因為摩擦最終變軟的話,依然會影響到洲際導彈運動軌跡,甚至會讓洲際導彈報廢的。
這些都是從火箭跨入到洲際導彈,所需要突破的一個個的瓶頸。
回覆列表
俄羅斯近些年發展的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在6馬赫以上!這是它們的絕技!中國也有類似的導彈!超然衝壓發動機是關鍵!除了中俄!美國還在摸索當中!其他的就更沒戲了!不過防空反導的地對空導彈速度都很快!俄羅斯老式的S300也能達到6馬赫以上的極速!彈頭整流罩是類似石英玻璃透明的材料!以色列的箭式防空反導導彈可以達到9馬赫以上的速度!美國薩德系統!海基其中標準導彈也能到8馬赫以上的極速!中國HQ19!HQ26之類的也很牛……這比俄羅斯S400或者S500反導的時候用破片殺傷強的多了去啦!直接動能撞擊目標!一個大氣層內一個大氣層外!
仔細分析會明白!普通導彈要達到6馬赫!超然衝壓發動機就是一個天塹!除了中俄!再者空空導彈!巡航導彈!之流兒要達到極速6馬赫體積!重量以及技術成本巨高!實用化堪憂!
洲際彈道導彈其實發射階段速度不會太快!但是出了大氣層火箭完成助推!由於阻力變得極小!彈頭速度極速增加!再入大氣層時依靠慣性彈頭就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的速度!類似天外流星!其破壞力無與倫比!說白了就是把可以制導的彈頭扔出大氣層!然後再掉到大氣層內!回到地面的過程而已!扔的高摔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