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沒人說關羽變節?
4
回覆列表
  • 1 # 海量說歷史

    關羽並沒有投降曹操,只是被曹操擒獲而已。曹操為了收降關羽,可是費了一番功夫,加官進爵,送美女,送珠寶,就差給關羽下跪了,但關羽都不為所動。後來曹操還是不死心,就讓關羽的好友張遼去試探一下關羽的口風,結果關羽對張遼說了如下之語。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張遼思忖再三,怕如實告之曹操,關羽會被曹操所害,非常為難。後來張遼還是想通了,他與關羽乃是私義,豈能以私廢公。就如實告訴了曹操,曹操不但沒有生氣,還連連誇讚關羽忠義。

    關羽在白馬斬殺顏良之後,曹操知道再也留不住關羽了,但他還想再嘗試一番,對其比以前更加禮遇,加大了賞賜力度,試圖以此挽回關羽離去之心。但關羽還是沒有動搖,掛印封金,沒有帶走曹操的任何賞賜,留書而去。

    曹操左右眾將皆怒,紛紛請求率兵追殺關羽,都被曹操攔住了。可見曹操之胸懷氣度,實在令人歎服,這也是他能招攬賢才,成就霸業的原因之一。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關羽不為名利所動,不為美色所屈,其忠義之心盡顯於此,為後人世代所敬仰,被視為忠義之化身,流芳千古,萬世留名。

  • 2 # 唐人聊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關羽自古以來就一直被認為是忠義的化身,現在很多兄弟結拜都是拜關羽,因為關羽義薄雲天,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就和問題有關了。

    建安五年,曹操大敗劉備,關羽被圍在屯土山上,曹操十分賞識關羽的英勇,因為想招降關羽為已用,於是派張遼前去勸降。關羽雖然後面投降了,但他卻不是投降曹操,而是投降漢帝。不但如此,他還要求曹操不得讓手下人打擾劉備的兩位夫人,衣食住行一切供應,還有自己如果哪天知道劉備去處,便要去尋找。

    曹操十分想讓關羽留下,答應了他的要求,並且後面又給了金錢美女爵位,但是這些都打動不了關羽。關羽後來知道劉備去處,便護送二位嫂嫂前去追尋。關羽為了兄弟情義,可以不要榮華富貴,一直被後人所讚賞。

  • 3 # 亂神虎

    縱觀三國演義 這一重大事件也是要理性看待的。

    首先,關羽投曹也是遭受質疑的。劉備寫給關羽的那封信,也直接怒斥關羽不講義氣而投靠曹操。張飛剛見到關羽也是拿武器就砍。也虧得關羽殺曹將,獻上投名狀。所以才會化險為夷,三兄弟重歸於好。

    而關羽投降曹操,原著裡面張遼的勸降十分準確,從關羽的角度出發。論述了關羽的利害關係。不投降而死。會辜負桃園盟誓,逼迫劉備張飛尋死,也會違背自己照看嫂子的諾言,更是無法再為漢室建功立業。

    所以關羽投降,並且提出條件,說明自己的正義性。

    第一,就是降漢不降曹。說明自己忠於漢室,並非給曹操賣命。都是為漢家出力,算不上背叛。

    第二,就是照顧嫂子。也說明自己為了承諾而投降,自己的確無辜。

    第三,就是隨時要走去找劉備。也是說明了自己永遠跟隨舊主。只是劉備沒有訊息才被迫跟隨曹操 心裡一直忠於劉備。

    所以,關羽的投降反而顯示了其忠義。而他知恩圖報,幫助曹操立功,也算報恩。而且不留餘地地殺曹將來回歸劉備那裡。也是盡顯忠義。可是也欠了曹操人情,埋下了華容道放曹操的隱患,也為自己戰敗於樊城而走麥城被殺埋下伏筆。

  • 4 # 天有道人無道932

    關羽,歷代帝王都會加以封賜,是三國時期攪動風雲的人物之一,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忠勇可嘉,義薄雲天。但奈何天不隨人願,由於劉備在徐州及小沛的戰略失誤,導致武聖關羽也有了一次投降的經歷。

    首先,曹操派張遼去勸降關羽,因為張遼和關羽先前就熟識,彼此是朋友,而且關羽還指點過張遼武藝。關羽和張遼在徐州就已經認識,那時張遼乃呂布部將,關羽屬於劉備,小人呂布恩將仇報,奪取徐州,張遼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放過劉關張。曹操攻下邳,呂布敗,在白門樓斬殺人中呂布,而張遼不降,曹操欲殺之,關羽跪懇曹操,以性命擔保,留了張遼一命。互相都有救命之恩。

    其次,張遼與關羽同為山西老鄉,兩人自然會關係好。自然會讓張遼去勸降,熟人好辦事嘛,這樣就會降低關羽的牴觸情緒,增加成功的機率。

    事情經過:建安五年,曹操派人打劉備,結果沒打過,然後曹操提大軍親自出徵,劉備敗,投奔袁紹,關羽被困土山,按三國演義書中記載,劉備家眷也跟隨被困,關二爺對劉皇叔的忠誠是蒼天可鑑,絕無二志。劉皇叔前半生一直東奔西走的沒有一塊地盤安身,關羽也沒有離他而去。

    當張遼單騎上山來見關羽,關羽是抱著必死之心的。張遼先是和關羽敘舊情,當聽到關羽準備以死保名節時,對關羽說如果他死了,他將有三個罪過。

    關羽三連罪

    一,當初你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誓同生死。現在劉備剛戰敗你就戰死,將來劉備東山再起,而得不到你的幫助,那你不是有負當年的盟誓嗎?

    二,劉備把家眷託付給你,你若戰死,她們將無依無靠,你辜負劉備重託。

    三,你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協助劉備匡扶漢室, 卻想死拼硬戰逞匹夫之勇,算不上一個忠義之士!

    張遼知道關羽心存漢室,且看重忠義,故意用匡扶漢室和忠義之言來勸關羽。關羽又問:“我有這三個罪過,那我該何如?”張遼說:“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

    對此關羽說了三個條件,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所以,關羽投降的是漢獻帝,投降的原因是他不想死,想保護劉備的夫人,和有機會重新輔佐劉備,而且劉備發的名號就是匡扶漢室,從這一點上來說,關羽就不存在投降曹操一說了,也就沒有了什麼變節不變節的了。

  • 5 # 古今通史

    算不上真投降,權宜之計。關羽自己是這麼想的,曹操和張遼也是心知肚明。

    不想摻和著《三國演義》一起說,我們看看史籍中的描述:

    《三國志·武帝紀》: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

    《三國志·先主傳》: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關羽儘管戰敗了,但還是想著帶頭大哥劉備,所以後世一提關羽都是忠義兩全的評價。張遼就納悶關羽的選擇,問關羽,曹操對你不薄,為何不為曹操做事。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張遼就犯愁了,他和關羽關係莫逆,這話可沒法和曹操直說,原話稟報怕老曹脾氣一上來對關羽不利,不說,也不行,連實話都不說。哪有那樣侍奉主公的?

    (張遼)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一邊是主子,一邊是兄弟,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是為你想吧,該為他想吧,啊~

    (曹操)嘆曰:“事君不忘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遼曰:“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史實也是這樣的,關羽在白馬斬河北名將顏良,已經算是報了曹操的收留之恩。

    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曹操有機會成功招攬關羽,而且還是關羽開口找曹操要的,可惜曹操小氣沒給,讓關羽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如果給了呢,在加上如果劉備掛掉的話,曹操招攬成功的機會大些。

    《蜀記》: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魏氏春秋》也有類似的描述。

    《三國志》“朗父名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曹操),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

    這是一段關於“杜氏”事件的描述:

    曹操和劉備圍毆呂布,關羽請求,甚至可以說就是求曹操,破城以後,把將領秦宜祿的老婆“杜氏”給關羽,而且不止一次向曹操要這個女人,曹操也不傻,看關羽要那麼多次,挺急啊,看來這杜氏應該是有出眾的姿色才對,所以打敗呂布以後,曹操自己把杜氏搞到手了。所以在關羽看來,曹操的禮賢下士,忒虛偽了些。

    降漢不降曹這點說的過去,別管曹操是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又沒造反,名義上就是個專權的漢朝丞相。

    再說他和張遼也是老鐵,聽人勸吃飽飯嘛,反正話說在前面了,我是要走的呦,但我可不欠你人情,我用戰功補。

    後來關羽一聽說劉備的訊息,沒半點猶豫,千里走單騎。

    關羽的忠義是毫無爭議的。

    《三國志關羽傳》: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

    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其實,所謂投降,只是關羽想在一個地方站住腳,打聽大哥的訊息,畢竟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戰場上並沒有發現劉備的屍體,人也沒有訊息,自己單人獨騎的到處亂找,顯然不是好辦法。如果劉備死了,估計關羽也不會回鄉務農,還是有一定希望追隨曹操的。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公元199年,劉備從許昌脫身,賺取曹操五萬兵馬,殺徐州刺史,佔據徐州反曹。

    曹操先派了劉岱去打劉備,劉備曾對劉岱說“使汝百人來,其無如我何;曹公自來,未可知耳!”

    劉備沒有瀟灑多久,半年後,曹操親自領兵進攻劉備,劉備卻以山崩之勢潰敗,劉備在亂軍中輾轉投奔袁紹,關羽被曹操圍困於下坯。 曹操愛才,不願殺關羽,就把關羽抓回了許昌。

    《三國演義》中對這一段的描寫有土山約三誓,關羽降漢不降曹等,還有張遼勸說才投降。這些,於正史無載。 當時雖然諸侯相爭,但是在名義上,大家都是漢朝的臣子,因此,而且曹操以中央軍自居,劉備其時的官號是鎮東將軍,關羽是下坯太守,都是漢朝官員。因此關羽投降曹操可以理解為被漢朝中央軍收編。

    當然,這也只能詭辯時才會用到,劉備與曹操本來已是政治敵人,作為劉備集團的重要成員,關羽勢窮而投,屬於政治立場不堅定,扣一個背叛的名聲不為過,所以張飛後來見到關羽就氣得要打要殺。 之所以關羽能夠洗刷他的背叛之名,則是在曹營中的表現。

    他時刻想念著他以前的主子劉備,當時張遼曾問關羽,曹丞相對你如此厚愛,你為何投奔劉備?關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曹操帳下名將,除了本家和夏侯家,都是投降過來的,曹操也是唯才是舉,不受東漢末年的氣節風骨的拖累。當時各個軍閥沒有主義路線之爭,只有財富、軍隊、人口等硬實力指標的競爭。所以曹操待關羽極厚,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又是送金銀,又是送美女,曹操把公關和籠絡人心的手段都用完了,惹得曹營眾將都吃醋了。

    換做常人,劉備雖然情同手足,十多年生死兄弟,但是關羽跟隨劉備,輾轉流離,一直不得志,多次如喪家犬,寄人籬下。關羽眼見同時期的將領都在曹操那裡混的風生水起,他就沒有一點動心?所以,關羽天天讀《春秋》,名大義,提醒告誡自己不能利慾薰心,不能做對不起劉備的事。

    關羽越是有這樣的心態,就越讓曹操心急。公關費花的夠意思了,還送了赤兔馬,等於今天的超跑。香車美女,後來關羽剛剛立功,馬上封侯。一般人來說,生活到這樣,就應該可以了。

    可是關羽仍然表明自己去意堅,被曹操架起到道德楷模的高度。 後來關羽打聽到劉備的所在,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去了。關羽嘴上說不在意漢壽亭侯的爵位,可是他以後自報家門,都是說的這個封爵。說明關羽,是極其看中這個爵位的,而放棄了曹操陣營的大好條件,投奔了一個仍在漂泊的劉備。

    在機會成本上,這樣的忠義就已經被標上了很高的籌碼。 關羽要出走尋找劉備,張遼不知如何去說。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嘆曰:“事君不忘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遼曰:“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關羽勢窮而投,變節迫不得已。及到後來掛印封金,不貪慕敵對陣營的高官厚祿,矢志追尋舊主,忠義之名傳於天下,這樣一來一去,才使得無價的忠義,被曹操標榜成了有價。

    有多少人能在那個環境下做出關羽的選擇?前途未卜竟何往?只為桃源三丈夫。

    歷朝歷代,對關羽褒獎不斷,也有不少的爭議。趙匡胤就曾經把關羽的神位從武廟中請出來了。可是宋代以後,關羽的神牌越來越高,封神封聖,還成了財神。

    究竟誰是誰非呢?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7 # 我是伍洋

    建安五年,劉備兵敗豫州小沛之後,關羽被曹操圍困在屯土山。曹操勸降關羽,讓張遼當說客。張遼說“今四圍皆曹兵,不降則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以圖劉備訊息,以後投之。一來保二夫人,二可不背桃園之約,如此以來,兄弟祥之。”關羽提了三個條件,其一降漢不降曹,其二尚保二夫人及眾下人,其三但知劉皇親去向,即刻辭去追隨,三者缺一不降。

    所以,關羽是投降了漢獻帝,投降原因是不想死,而可以保護二夫人,尋找機會追隨劉備。

    關羽是歷史上頂天立地的一代豪傑,德才兼備,義氣雲天。自從桃園三結義後,一直追隨劉備,義無反顧為其效力,為匡復漢室江山奉獻一生。

    曹操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一向喜愛人才,對關羽這樣的英雄甚是喜歡。一是關羽是真正的英雄,二是想收買他顯示自己的仁義,以收天下英雄之心。

    在我看來,曹操是歷史區指可有的偉大的帝王,是他迅速統一了北方,為晉王朝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中國避免了軍閥混戰,使百姓迅速恢復了生產,過上安定的生活。其實,關羽如果跟隨曹操,他的成就將更大,名氣更高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哪個國家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