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波奇網
-
2 # 獸醫小明
簡單的說吧,魚的眼睛和人類的眼睛不一樣,它們尋找食物的時候,要透過食物表面反光,準確的尋找食物,我以前聽一個釣魚的老師傅說過
蚯蚓,體表有可以在水裡反光的東西,才容易被魚看到,魚才會去上鉤,所以釣魚的人都知道,在釣魚的時候,要隔一段時間就動一動魚線,是為了移動魚鉤上的食物,可以更換角度,讓河裡的魚更容易看到,更容易上鉤!
我想這位老師傅應該說的沒問題,應該 就是這個答案。
-
3 # 中國好匹夫
因為大雨會將爬到地面上的蚯蚓衝入水中,於是上了魚的選單,再一個蚯蚓的體味確實很對魚的胃口,而且體軟很適口!
-
4 # 野夫釣魚
有一句話叫做,沒見過豬吃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為什麼蚯蚓對魚吸引力大呢?
1、蚯蚓是屬於肉類。比起小藥這些,當然肉類更有誘惑力
2、蚯蚓生存能力極強,是活物,魚喜歡愛動又比自己弱的小動物
3、蚯蚓含蛋白質很高,下水後,散發的味道和顏色非常吸引魚類。
4、在很早之前,他們是在一起的,到了現在只能相愛相殺,什麼魚都喜歡吃蚯蚓
5、食物鏈的一環
-
5 # 舟三公釣魚
貓最喜歡吃魚,可貓又不會游泳。魚最喜歡吃蚯蚓,可魚又不能上岸。上帝給了你很多誘惑,卻不會讓你輕易得到。
誘惑不是上帝給的,可是真的很有意思的問題,上帝為什麼要讓貓喜歡吃自己很不容易得到的魚呢?上帝為什麼要讓蚯蚓喜歡吃自己很難遇到的蚯蚓呢?
可能是沒有吃過沒有見過的更有好奇心。不過魚類對腥味天生有一種不能抵抗的能力! -
6 # 網約車精選
蚯蚓之於釣魚,其地位大概相當於國人的米飯,雖然各種色香味俱佳的菜品和主食層出不窮,但米飯依舊是米飯,嚐遍珍饈美酒,還是得弄碗米飯墊墊肚子。“萬餌之王”的名號是一鉤一鉤釣出來的,它對各種淡水魚類的致命誘惑力又成了釣魚人難以戒除的心結。
曾經小河蚯蚓獨釣滿盆,也曾大河單鉤寥寥,再而嘆息釣友蚯蚓無魚……已而又雙鉤掛起蚯蚓臺釣,後來大概也不需要再獨戀蚯蚓了。釣魚路漫漫,回想對於使用蚯蚓的感受,竟然也有佛家“三看山水”的意思來。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蚯蚓餌料不相關。
只愛蚯:蚯蚓為釣魚人所喜愛,除了對魚的適口性比較好,經濟簡單便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春夏秋三個季節,只要找個潮溼且有爛草的地方挖開泥土,很快就能收集足夠蚯蚓了。找個草洞、蘆葦叢邊、或者洗菜碼頭,甚至不用打窩,一竿一鉤掛上蚯蚓就可以釣起。這是最淳樸也是最接近自然的釣法,不為漁獲,只是一群孩子釣著開心。
懵懂的釣魚人長大了,閒暇之於依舊釣魚,技巧、耐心、裝備也已今非昔比,但蚯蚓仍然是釣魚餌料的最愛,孤軍深入,找個野塘或者草邊,打幾個窩子,來回逗釣一番,其樂無窮,漁獲也大大地令人眼饞。
只愛餌料:蚯蚓也叫“地龍”,如從前一般經濟便捷,但青山依舊在,綠水不再有。城市裡已經很難找到適合打個窩子掛蚯蚓來回逗的環境了。一排人密密匝匝地坐在岸邊,看別人起魚左右橫飛,而你每次漁獲都屈指可數……幾番猶豫,幾次求教之後,終於明白是餌料問題,蚯蚓在高密度魚竿餵魚的情況下,很難把魚吸引過來。痛定思痛,轉而學習餌料垂釣,一扇全新的釣魚之門在你面前開啟,告別了小菜鳥的行列,也暫時告別了蚯蚓。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掛上蚯蚓抹上香
釣魚的魅力在於你不知道下一秒你會碰到什麼,當你熟練使用餌料臺釣,每次都能如你所願收穫鯽魚、鯉魚或者鯿魚之後,這種過程帶給你的滿足感就逐步降低了。之後的路要麼向大物發起挑戰,要麼追求更多種類的魚。兩者相衡擇其易,於是又把目光投向了蚯蚓。從放棄到重新拾起,已經認識到蚯蚓作為單一餌料在開闊大水面垂釣的不足,所以只要在“誘”字上下功夫即可。常見的方法有垂釣之前用小藥浸泡蚯蚓(譬如丁香、vb等)、提前一週用殘餘茶葉餵養蚯蚓以增加其色澤和香味、掛好蚯蚓之後再蘸一些餌料等。如此就增加了誘魚效果,也保持了蚯蚓的通殺能力。
第三重境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不用蚯蚓勝蚯蚓
多問幾個為什麼,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很多,釣魚也是如此。憑經驗來看,蚯蚓被魚兒所喜愛,一個形態誘魚,二是營養適合魚。鮮活健康的蚯蚓,表層有一層亮亮的青光,色澤鮮紅,活餌掛鉤下水之後能扭動很長一段時間,這樣從形態和顏色上就引起了魚兒的注意。把這一點作用解剖出來,我們可以用路亞方式來垂釣掠食性魚類,而彈釣更是這一方式運用的典型。
許多魚兒是根據身體的營養需要覓食的,而蚯蚓體內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和多種對魚有引誘效應的氨基酸,這是吸引魚類的營養基礎。那麼方法就簡單了,把高質量的蚯蚓粉或者蚯蚓液新增到餌料中,就可以拓寬餌料的適口範圍,同時又保持了餌料特有的霧化誘魚效果。
後記:不同階段的垂釣者對蚯蚓的運用,實際上是垂釣者對魚情水情認識深化和理解的過程。釣無定法,只有從實際出發,根據水情、魚情選擇魚餌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否則一切技術都是落花流水一場空。
-
7 # 張先生127885866
誰說魚沒見過蚯蚓,一漲水蚯蚓就要被水淹,這就是為什麼魚能見到蚯蚓了。況且蚯蚓本來釋放的鯹味較濃,所以魚多遠就能嗅到。
-
8 # 魚魚作樂
我野釣離不開蚯蚓,一包蚯蚓走天下。
1,蚯蚓坐釣是咱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承,古人坐釣也是使用蚯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2,蚯蚓腥味很大,能有效的誘魚,而且無論什麼魚種蚯蚓都可以用來做餌料,所以蚯蚓也有萬餌之王之稱。
3,蚯蚓在坐釣的時候,它稱活性,在水下來回蠕動,也能起到誘魚作用!
-
9 # 莊哥愛釣魚
1:蚯蚓俗稱曲螭環節動物門,寡毛鋼。體圓筒形,兩端稍尖,有環節,節上大都有剛毛,多生在潮溼,腐殖質多的土壤中。蚯蚓的科類很多,多數較短小,長數釐米到十釐米。有紅丶褐丶紫、綠、白色或幾種色相同,其中釣魚常用蚯蚓,以肉質厚,蛋白質含量高的紅蚯蚓為佳。用蚯蚓做釣餌,除鰱魚`鱅魚外,幾乎所有的草食性,雜食性、肉食性魚類都能釣到,淡水釣、海水釣均相宜,所以有‘萬能釣餌’之稱。釣魚使用的蚯蚓,按其身體顏色,可分為紅、青兩大類。青蚯蚓個體比較大,而且有一服腥臭味,一般用來釣取無鱗魚,如鯰魚丶鱔魚、鰻魚丶黃顙和鱉等,紅蚯蚓釣有鱗魚最好,如鯉魚、青魚、鯽魚、鯿魚、魴魚、虹鱒、羅非魚等。釣鯽魚用的蚯蚓,以2~3毫米粗的小蚯蚓為佳,過粗魚一口吞不進,不愛上鉤。顏色越是鮮紅越好。紅紫色、紅褐色或略帶黃色都差。釣鯉魚和其他大、中型魚,可選用粗大的紫色紅色蚯蚓。使用蚯蚓,釣不同的魚,有不同的裝鉤方法。約小鯽魚、小鯿魚,選細小的紅蚯蚓,載成一小段,裝在鉤頭尖上,俗稱頂尖鉤,釣大的鯽魚、鯉魚,選中等粗的紅蚯蚓,從頭部或背部穿鉤,露出尾節,使其能在水中蠕動,繡魚上鉤,釣取個體大的鯰魚、烏體,選用粗大的青蚯蚓,使用大號鉤,並列穿三四條目標更顯著。希望對釣友有所參考下期見
-
10 # 釣魚人老高
釣友的問題很有趣,相信部分釣友也有類似的疑問,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以至於魚未見過蚯蚓,卻喜歡吞食呢?本文以此為起點,一窺究竟。
氣味是魚喜歡蚯蚓的關鍵人遇到陌生食物,想必也是先聞一聞氣味,如果氣味刺鼻、腥臭恐怕早就丟棄。只有氣味濃郁或尚可,才會小心品嚐。與人類似,但嗅覺所在魚攝食過程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同時蚯蚓也有它的特點,兩者共同作用的,以至於魚從未見過蚯蚓,但卻非常喜歡。
先說魚的攝食。魚攝食依靠嗅覺、聽覺、味覺、視覺,不過各個器官功能所起到的作用有大有小,角色有主有次。視覺看似關鍵,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重要。鯰魚長期生活在水底陰暗的環境,害怕光亮,視力幾乎已經完全蛻化。科學研究表明,鯰魚的視力大約也就2-3米的距離,即便是鯽魚、鯉魚在水質清澈的情況下,也才10米左右的距離。但魚的嗅覺卻異常敏銳,頭部有一對或兩對鼻孔,鼻孔分佈鼻囊,有大量味覺細胞、神經末梢附著。水流從魚的一個鼻孔進入,另個鼻孔流出,過程中氣味分子不斷刺激神經末梢,且快速傳遞至魚的下丘腦。據研究,魚的嗅覺敏銳度大約是警犬的10倍,是人的500倍。釣魚人清楚,夜間是垂釣大魚的好時候,但水裡漆黑一片,魚卻仍然正常攝食,所以魚不依靠視覺,未見到食物,依然可憑藉嗅覺攝食。
再說蚯蚓。常用的蚯蚓呈暗紅色,散發一股土腥味,且含有豐富的高蛋白。不同於甜、香味型,腥味偏向強刺激,很容易激發魚的攝食慾望,這也是為何冬季鯽魚、鯉魚幾乎不接受其他味型食物,只偏好腥味食物的關鍵原因。所以不管是從氣味,還是營養都是魚極易接受的。再者蚯蚓的面板附有黏液,適口性極佳,鯽魚稍微吸食便能吞入口中。蚯蚓入水後,不斷扭動,擺動腰肢,類似平常活躍在水體的小昆蟲,給魚的一定的視覺刺激。所以說蚯蚓作為餌料優勢顯著,也才有萬能餌的稱呼。
寫在後面:蚯蚓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不難看出,魚雖沒有見過蚯蚓,正常攝食完全沒有問題。蚯蚓生活環境、吞食食物的差異,有的腥味濃厚,有的清淡;有的肉質生脆,有的韌性大,作為釣餌效果也有不同。在春秋季節,遇到蚯蚓味型不足時,可輕蘸丁香油或紅糖水;如果蚯蚓的皮質清脆,小雜魚一撕扯便脫落,影響上魚,可在沙土中散養半天,提高韌性。
-
11 # 野釣鯽魚
因為魚兒都喜歡吃蚯蚓,所以才用蚯蚓釣。這麼簡單的道理,是個釣魚人都懂的。而且蚯蚓大小魚統殺,不僅能釣小魚,還能釣大青魚,大鯰魚,大鯉魚,大草魚都能釣。
而且蚯蚓很容易掛鉤,蚯蚓耐活能力強,掛到魚鉤上,在水底都不會死。蚯蚓在水底不斷蠕動,魚兒看見就瘋搶。
而且蚯蚓很便宜,幾乎不用買,可以在垃圾堆裡、菜地裡挖,一次挖很多,裝到瓶子裡,一個月不會死,想用就用,想扔就扔,方便省錢又給力。
平時用來釣魚的蚯蚓,並不活在水中。基本上蚯蚓並非魚兒在天然狀態下會遇到的食物。在無干擾的情況下,一條魚傾其一生都不大可能邂逅到一條蚯蚓,
回覆列表
1、蚯蚓的肌肉中含有20%的蛋白質;
2、蚯蚓體表充滿了大量的、富有強烈氣味的粘液,對多數魚類具有吸引力;
3、蚯蚓在水中存活時間長,並不停地蠕動,魚類容易發現;
4、蚯蚓有紅色和黑色兩種,紅色比較鮮豔,易被魚類發現,黑色氣味較濃,較吸引魚類;
寫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