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鋒芒FM
-
2 # 公子當年
我是公子
我來回答
殲8可是個大家族,全系列細算下來型號有十多個。但整體裝備數量並不是很多,至少沒有殲10多。
當蘇27還沒形成戰鬥力而殲10還沒裝備部隊時,八爺絕對是中國空軍的頂樑柱。
作為多年國土防空唯一的救火隊員,八爺就是一隻截擊機,真老虎或者紙老虎,好歹要有個老虎,現在麼,是個便宜的截擊投射平臺。
殲8可以說是中國航空工業真正自主研製作戰飛機的起點。殲8是中國自己設計、製造60年代水平的高效能戰鬥機的首次成功,我認為怎樣評價都不為過。在此之前,成功的型號都是仿製,自己搞的型號基本都沒成功。
可以說,殲8戰鬥機之後,中國人才真正懂得,戰鬥機為什麼要這樣搞。
殲8是重型戰鬥機,這並不是一句廢話。但是很多人不理解重型戰鬥機在當時的重要意義。
殲8之前國內連中型戰鬥機都沒有,一水的輕型戰鬥機,但是對於中國這種幅員遼闊的國家。重型戰鬥機是遠比輕型戰鬥機更適合的選擇。(想一下俄羅斯,基本都是雙發重型機)
殲8的缺點是機體實在是太長了,機體越長,機動性越差,其發動機是殲7改進型,也就是增加了一個高溫加力室,然後分了左右發動機,有些管路要重新佈置,開啟加力燃燒室能達到7噸推力。
在某種意義上,殲8確實有點像是雙發版的殲7。
但殲8的致命問題不是它本身帶來的,而是當時整體的航空工業、電子工業水平低下和政治環境惡劣共同作用的結果。
殲8還有段屈辱史不得不提,中美蜜月期的時候,美歐都打開了武器庫讓我隨意挑選,隨意購買,怎奈兜裡沒錢。美國人看我們這麼窮就有了和平典範計劃,殲八就是那時候被送到美國進行現代化改進。當時我們的零件都是手工打造的,基本沒什麼標準,美國人都驚呆了。於是在美國的指導下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零部件才實現了標準化規範化。
好多人覺得,這不是好事嗎?對,這確實是件好事。
但中美關係惡化後,和平典範的殲8被扣留在美國展覽,中國空軍的底褲就這樣赤裸裸的被暴露在西方國家面前。
所以,很多軍迷對殲8的情感是很複雜的。
世殊時異,三代機成群的現在,八爺不再耀眼,周圍的力量對比也不似當年那般絕望。八爺必將被取代,但八爺是那個絕望年代留下的印記,代表著在絕望中守望的希望。
毫無疑問,屬於殲8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殲8仍然在人民的天空陣地上佔據著一席之地,仍然在發光發熱,站好最後的幾班崗,做著一個老兵應該做的一切,讓我們向殲8致敬,向殲8研製,生產,服役過程中無數付出了汗水,血淚乃至生命的人們致敬……
... ...
客官留步
請點關注
-
3 # 快樂的老貓貓
殲8系列戰鬥機是中國戰鬥機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飛機,一生充滿了各種光怪陸離的色彩。從上世紀80年代出場開始一直掛著國產最先進戰鬥機,到了2000年後,由於各種千奇百怪故障不斷公開,造成了網路口伐筆誅,形成了無比巨大的反差。進入21世紀後,隨著解放軍逐步換裝新一代戰鬥機,“八爺”作為解放軍主力戰鬥機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圖為殲8早期型
殲8是1960年代中國自己設計製造最高水平的高效能戰鬥機。1969年7月5日,殲8原型機成功飛翔在瀋陽3000米的高空。自此,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製造的戰鬥機騰空出世。1979 年12月,殲-8設計定型,2年後開始裝備空軍部隊。1989年殲8Ⅱ飛機亮相巴黎航展,引起國際航空界的廣泛關注。殲8戰鬥機首次實現了機頭安裝大型火控雷達,兩側進氣高空高速和對敵機超視距攔射,效能指標基本和二代機比如美國F4和俄羅斯米格23戰鬥機持平。
圖為殲8早期型
圖為殲8早期型
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殲8戰鬥機是我國國土防空的最重要機型。不過,作為2代機的殲8戰鬥機,無論是飛行效能還是航程、載荷,都與國際先進戰機相去甚遠。2001年4月1日,那天註定要被很多中國人記住。81192號的殲8故事一直定格在那一天,南海撞機事件讓人們記住了烈士王偉,也記住了那架殲8戰機。
圖為殲8II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沒有可用的先進國產戰鬥機。1999國慶受閱的三個殲擊機梯隊,分別是殲7、殲8和引自俄羅斯的蘇27,當時國產戰機中拿的出手的還是七爺八爺。彼時整個中國就靠幾十架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和大批老式的殲8、殲7、殲6撐場面,這也是為什麼面對臺海危機,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中國的反應那麼無力的原因。《鴉片戰爭》裡那句臺詞“咱們的炮夠不著他們啊!”就是當時中國無奈的現實,直到新一代的國產戰鬥機殲10服役這一切才有了改變。
圖為殲8II
現在,隨著殲20、殲16的大規模服役,蘇27和殲11逐步轉入二線部隊,殲7、殲8大批退役 。中國空軍的實力和二十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
4 # 公子小新
我來回答
殲8是名副其實的空中美男子,空中李向陽也是它的美名。媒體都說它完爆F16、幻影2000,F2的任何型號版本,無數熱血精英已經駕駛它在紙上完虐了地球所有名機。
也許正是這無論何時都有的自嘲能力,讓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代!
初中時代的我喜歡看軍事雜誌,那時候世界上最著名的戰鬥機就是美國的F15,F16,法國的幻影,英國的颱風,看起來都很霸氣,戰鬥力很強,而我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殲8II了,沒法比。
60年代定的專案,80年代上天,然後發覺不達標,全天候作戰都做不到。同時機型(中央進氣口)和作戰定義(高空高速截擊機)都落後了,所以一邊改殲8,一邊同時研發殲8II。
後來在美國幫助下實現了超視距空戰能力,不過這時候蘇27購入了,那個差距想想就知道。但是初期蘇27數量有限,所以殲8系列還在不斷改進,這期間殲10定型上天。殲8最終型號出現的時候,殲20都上天了。
從效能上說,殲8非常落後,本身就是60年代理念和指標,要求的是高空高速,對付的是轟炸機、高空偵察機。
殲8機動效能也很差,都不說什麼花俏動作,操控性就不是很好。電子系統初期就基本沒怎麼考慮,當時也沒有。從後續機型的推出和引進也可以看得出,軍方對他是既不滿意,也不重視,只是實在沒用的過度一下。
殲8是當年中國應對高空高速敵機的一個無奈之舉。發動機功率不夠,就用2臺發動機。為了追求高空高速,飛機長細比太大,機身結構為減重儘量減少。
當年蘇聯的逆火,美國的B57等都是超音速高速突防,我們國家沒什麼技術儲備,只能研製針對性強一點的戰機,所以要求高空,高速。一旦有事,儘量儘快到達。
有了八爺,我們才有了領空外截擊美國高空高速偵察機的可能,在八爺出世以前我們只能依靠防空導彈進行國土內被動防空,八零九零年代八爺功不可沒。
殲8屬於長弓兵,不是格鬥兵,高空高速打出遠端空空導彈,然後轉交給隱形戰機或無人機導引,自己拍拍屁股走路,不狗鬥,至於目標指引,那是終合作戰體系的事,八爺懶得理。
至於八爺的未來,還真的很難說。至於升級與否,我覺著現在升不升級都不重要了,因為這個計劃其實已經在2000年前後我們自己實現了,殲8其實已經是空軍現代化的奠基角色,也讓我們認識到依靠別人是行不通的~(因中美蜜月期的“和平典範”計劃美國人扣留了所有在美的殲8裝置。)
最後,無論何時何地,對八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 ...
客官留步
感謝關注
-
5 # 老貓1954
殲八沒有戰績吧?
殲五、殲六戰績輝煌,連美軍的F4、F104、A3……都擊落過。
殲七也擊落過無人偵察機
殲八呢?
-
6 # 忉利天下歷劫
打個比方:一幫人打架時候,殲8就是那個高度近視,同時智商50的愣頭青,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個人影,然後不管3721揮拳頭猛衝上去打一下,至於能不能打到,他自己都不知道。。然後……沒有然後了,後面就是被人各種揍。。。
-
7 # 赤焰噠噠噠
我覺得殲8系列戰鬥機非常優秀,可以說是中國航空工業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對於中國空軍的發展和航空工業的發展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在我們學校門口就停放著一輛空軍捐贈的殲-8Ⅱ戰鬥機。
我對殲-8系列戰鬥機有著相當多的瞭解的,殲-8戰鬥機是由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瀋陽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研製和生產的北約標準第二代戰鬥機(俄羅斯標準為第三代),也是中國第一款高空高速截擊機。
殲-8Ⅰ殲-8Ⅰ戰鬥機翼展為9.34米,採用三角翼前方進氣佈局,三角翼的大面積為殲-8Ⅰ帶來了巨大的升力,實用升限達20500米。但是前進氣的進氣方式導致殲-8Ⅰ機頭無法安裝雷達,明顯與時代脫節。而且殲-8Ⅰ的航電裝置和火控系統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也比較落後,後來經過研究決定改進殲-8Ⅰ型飛機,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八爺”。
殲-8Ⅱ殲-8Ⅱ又稱為“殲八改”,有著高空美男子的響亮稱號,以殲-8Ⅰ為基礎作出巨大改動,技術引數沒有太大的改動,最大的區別就是氣動佈局和航電裝置。殲-8Ⅱ是中國第一款採用兩側進氣的殲擊機(強-5屬於強擊機),進氣道方式改變後空出的機頭位置裝上了先進的航電裝置,改進了火控系統和武器裝置。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話說當年我們正好與美國的關係處於蜜月期,1987年我們與美國簽署協議,美國為中國殲-8Ⅱ型戰鬥機進行升級改裝工作。後來美國單方面撕毀協議扣押中國送去的兩架殲-8Ⅱ飛機和四套機載裝置外加一個機頭模型,直到1994年才歸還,但卻把機頭模型留在了他們的博物館。據說當年歸還的殲-8Ⅱ,美國方面忘記拆除已經安裝的航電裝置,後經“看一眼就能讓你懷孕”的中國軍工前輩們不懈努力,破解技術,為中國航空電子裝置帶來跨越式的發展。
殲-8戰鬥機還有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那就是81192戰鬥機的英雄飛行員——王偉烈士,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我就不多囉嗦。放一張圖片緬懷我們的英雄——“81192,收到請回答!空域清爽請返航,接下來的任務由我們完成!”
寫在最後,殲-8系列飛機正在逐步退出我們的空軍序列,雖然它有著各種缺陷,但是他優秀的高空作戰效能和出色的截機能力守護了中國的天空數十年。每一代戰機的出現都是背後無數航空人的汗水堆砌,儘管他不是那麼的優秀,但是它永遠是我們天空的守護神,是我們永遠的“八爺”,在這裡向航空人致敬,向我們的空軍英雄致敬!
-
8 # 重大現場
殲-8,人們多稱“八爺”,這是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自主研發的中國產戰鬥機,可以說為第一款自主設計,並取得成功的戰鬥機,它的主要思路為米格-21的雙髮型號,在弄清米格21的技術為前提,強調高空高速,1969年首飛,歷時十年的試飛後,於1979年定型生產。隨後又開發殲8-2戰機,並在上世紀90年代服役。
殲8的技術水平並不高,可以說一服役就落後了,但透過鹿的研製,中國的戰鬥機研發工作,實現從仿製向獨立研製的過度,
發展道路上的重要一步,發揮著是承上啟下的作戰。
殲8曾長期為我軍的主力戰機,發揮了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至今尚有不少殲8系列戰機處於服役狀態,只不過隨著使用壽命的消耗,已進入退役期了。目前由於新一代戰機的服役,它也已經從制空作戰中解脫出來,如今主要作為偵察機使用,以發揮其餘熱了。
許多人說它效能落後,其實這屬於的設計思路問題,強調高空高速,如果從截擊機的角度說,它是完全合格,而且相當是不錯的,只是與後來的戰機走不同的技術路線,也許作為制空型戰機不合適,但是作為偵察機卻顯得相當不錯,幾乎沒有幾款戰機具備攔截它的能力,尤其是它把速度提高2倍音速,以及2萬米的高度時,幾乎就是來卻說自如了。2017年時,其偵察型甚至在比賽中擊敗俄軍的偵察機。
也許很快,殲8戰機很快會從作戰部隊中退役,演變為一款偵察機,再過數年,也許只能在博物館中見到它了,但是作為中國戰機發展史上最重型號,我們還將有機會提到它。
-
9 # 貞觀防務
四個字形容:憋屈,堅信。先簡單列個時間表吧。
1965年:J-8立項
1979年:J-8II立項
由於當時的要求,空軍立項了一種兩側進氣機頭配置更大型火控雷達的戰機,即J-8II
1980年:J-8定型
此時的J-8只是解決了能飛的問題,全天候作戰等要求均未達到,所以被稱為J-8白
1985年:601所開始五代機預研
1986年:中美兩國達成協議,開展和平典範計劃,由美國幫助開發電子裝置。
1988年:J-8II定型
此時J-8II仍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
1992年:Su-27來華
1995年:J-8B首次發射中距空空導彈,從此具備了實驗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2000年:J-8F首飛,J-11A服役
2003年:J-8F開始生產,J-10定型
2004年:J-10服役
2006年:J-8F完全成熟,完成1965年時定下的目標。
2007年:總裝備部宣佈611所的五代機方案中標(J-20)
2011年:J-20試飛
2017年:J-20服役
可以說J-8的發展貫穿了整個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等到92年Su-27來華乃至於後來J-10,J-11服役的時候,J-8的存在還有多麼大的意義嗎?不見得。但是總不能爛尾啊。當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我們無從得知為什麼一定要把J-8做出來並服役,也許這就算一種堅持吧。
中國航空工業有一點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很早就為未來做好了打算。試想一下,有哪個國家在一架四代機都還沒有的時候就在為五代機的研發做前期準備呢?沒有前面這20多年的積累,中航工業的dalao們是不可能做到4年從PPT到原型機,10年從PPT到服役的。美華人的F-22從立項到服役,用了25年。
另外說一下,後期真正成熟的J-8F,效能和某些四代機比已經不差了,綜合作戰能力接近Phantom2000C的水平。
-
10 # 杜陵閒人
“不死老兵☞殲-8戰機!”
1、老殲8戰鬥機的外形修長,機頭的大進氣口如張開的鯨口,機頭下長長的空速杆身向前方,因為這個造型,西方給他起了個綽號“長鬚鯨”!還挺形象的!
2、中蘇關係緊張後,蘇聯停止了早戰鬥機方面的技術援助,我們不得不自力更生開始自行開發研製自己的戰機。
可是自行開發談何容易啊,我們只好在仿製米格-21的仿製型殲-7的基礎上,升級發展,完成自己的設計。
3、瀋陽飛機研究所和飛機制造廠共同開始了艱難的研製之路,1964年開始立項研製,一直到1979年設計定型,歷經坎坷的15年!
後來在1985年殲-8I定型,隨後的殲-8II定型,一直到2009年最後一款殲-8T首飛,風風雨雨的這幾十年,我們不能忘記一位老人--顧誦芬
4、顧誦芬從1964年開研製殲-8開始一直到20多年後的殲-8II定型都是他的總設計師,顧誦芬最好的年齡和青春都給了殲-8,他是“殲-8之父”!
5、中國在科技和工業水平還很落後的時期,竭盡全力的研製的殲-8,在研製的時候已經是落後了,但是作為戰機自行研製起步階段,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作為過渡型的殲-8屬於國際第二代戰機,本來計劃很短的過渡期,因為研製的艱辛和定型後的一再反覆測試、試飛,殲-8到1985年才開始大量生產。
6、到2011年殲-8首批服役機型開始陸續的退役了,算來他服役已經有了25年,這25年裡,不管是南疆,還是東海,還是北域,還有西陲殲-8都兢兢業業的為我們守護著疆土,一名勤懇的老兵,雖然自身的效能遠不及已經是第四代戰機的他國戰機,但是英勇的指戰員憑藉著過硬的本領,和鋼鐵般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護衛著我們的領空安全。
2001年英雄的81192號戰機,無畏的用身體抗擊了敵人的襲擾。
7、不死老兵的傳人一代又一代的繼承著殲-8意志和精神相繼出世,他們的騰空離不開殲-8這位老兵的貢獻,他給後來者留足了研製升空的時間,他給後來者準備了他親歷得到的資料,他為後來者培養了大批的飛行員......
8、殲-8是華人的驕傲,是民族的英雄!老兵不會死!他不會離開我們的!
-
11 # 鶇飛天
J8是在中國特定歷史背景下產生的。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中國被西方國家封鎖,沒有機會接觸到西方先進飛機設計理念。後來中蘇關係從疏遠到惡化,持續了十多年,面臨蘇聯遠端轟炸機的威脅,迫切需要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機,雖然中國與西方國家為對付共同的敵人蘇聯而走近,但是中國的購買能力有限,法國的Phantom、美國的F16都是我們渴望擁有的裝備,但是國力有限,法國裝備太貴,而美國只願意賣縮水版的F16成品而作罷。
J8戰鬥機是基於米格21放大而來
J8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研製的,從J8到J8II再到J8II改,J8原型機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研製成功,後面推出兩側進氣的J8II,經歷了多次改進,2000年以後,J8II才開始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以發射中距攔截彈(改自義大利阿斯派德中距彈),進行超視距攻擊。
J8II及後面的改型逐漸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J8II從氣動佈局來說是將米格21進行放大修型而來,因此其設計理念沒有脫離二代機的構形設計——高空高速。而第三代機強調中低空的機動性,氣動佈局採用放靜寬穩定設計。J8II高空高速效能優異,可以有效攔截高空進入的轟炸機,但是要與第三代機進入狗鬥狀態則力不從心,J8II的機動半徑過大,很容易在近距格鬥中被擊落,甚至被遠距離發射的落後導彈擊落。不過,隨著超視距空戰理論和更加先進的空空導彈的出現,J8II的這個缺點似乎已經不重要了,因此,中國現在裝備的200多架J8II依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J10、SU27出現之前,200多架各型J8是中國空軍的中堅力量
參加珠海航展的J8II
綜合評價J8,雖然談不上出類拔萃,但是符合中國的國情,是在中國基於自身的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進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開發的具有開創性一款二代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為中國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後來的J8II成為一款基本可用、基本有效的武器系統,直至J10的研發成功和SU27的引進,J8系列才退居二線。
-
12 # 一葉楓流
殲八是中國第一次自主獨立研製戰鬥機的嘗試。在很多方面落後的條件下,實現了新型飛機平臺的目標。藉助改革開放,在90年代達到了西方60年代的水平,最終達到了最初的目標。只是時間過於漫長。同期中國的殲十已經試飛。
殲八由於進度拖延,還未服役就已經落後了。只是由於中國空軍裝備更落後,才生存下來。相比於中國的主力戰鬥機殲七,殲八的超視距和全天候作戰能力還有一定的存在必要。
在西方,退出一線的戰鬥機還可以作為對地攻擊機發揮一下餘熱。由於殲七的原型米格21設計過於簡單,航程短,根本沒有可能。殲八的掛載能力也不夠,中低空速度太快,也不適合對地攻擊機。
但是由於生產時間的制約,殲八將和殲七同時退役。同時早該淘汰的還有強五。如果發動機可以,飛豹還能稍微延遲一些。
-
13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8,共和國曆史上最失敗的戰鬥機
在共和國航空工業的長河中,沒有一款戰機像殲8這樣,承載著那麼多的期望;沒有一款戰機像殲8這樣,引起那麼多的非議;沒有一款戰機像殲8這樣,吸引那麼多人的關注。殲8,毫無疑問是共和國曆史上最具標誌性的幾款戰機之一,但是也很不幸,它從來沒有擔負起本來應該由它承擔的責任,在歷經坎坷終於堪用之後,卻立即被時代所拋棄。
提起殲8,老資格的軍迷都會親切的喊它八爺。曾幾何時,它是中國軍迷心中唯一的寄託,哪怕這種寄託是多麼虛無縹緲。在中國國防最晦暗的時刻,廣大軍迷無法排遣心中的絕望,於是“殲8槍挑F22”這樣的橋段竟然能在公開出版的雜誌上堂而皇之的討論。而為了保留住心中僅有的一絲僥倖,大多數中國軍迷又給殲8貼上了“高空高速”的標籤,有人甚至認為殲8是那個時代高空高速效能最好的戰鬥機,憑藉這一招鮮,沒準真的吃遍天。
殲8是一款典型的二代機,與米格21、F-4、Phantom3等一個輩分,雖然它誕生在三代機大行其道的時代。二代機最典型的效能就是為了突出截擊能力而要求的“雙二”指標,即“最高速度超過2馬赫、最大升限超過2萬米”,這樣的要求是為了滿足攔截投擲核彈的戰略轟炸機。
說起來很多讀者可能不信,殲8實際上是一款米格21的重大改型。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獲得了米格21的全套資料,中國在此基礎上研製了殲7這個型號,成為中國的主力戰鬥機。但是殲7小身板、短航程、無雷達的缺點使得其並不能成為一款可靠的截擊機。中國決定在殲7的基礎上增加一臺發動機、拉長機身、機頭放個雷達而獲得一款類似英國“閃電”那樣的截擊機。
成果就是殲8I型戰鬥機,共和國曆史上最失敗的一款戰機,效能一無是處。按說增加了一臺發動機、拉長了機身後效能毫無疑問的會超過殲7.但是在戰機研製領域有一句話:“學我者生、像我者死”,簡單的學個樣子雖然簡單,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下場就是死的比誰都慘。該機粗糙的設計使得阻力不成比例的增大,而且操縱效能極差,各型子系統也差強人意,更重要的是沒有配套的合適彈藥。該機生產了寥寥幾十架後就停產,一直沒有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關於這款戰機,筆者說個道聽途說來的事兒,供讀者參考。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名殲8飛行團長在訓練時出現事故,飛行員拼命把飛機飛回來。在事故分析時,廠家把責任全推到飛行員身上,這名團長差點被解職。好在這名飛行團長在軍內有些關係,血氣方剛的軍人脾性上來直接在空軍首長面前與殲8總師拍桌子對罵,殲8總師最後不得不承認是殲8飛機有缺陷......這名飛行團長後來成為了中國的空軍司令員。
殲8I型戰鬥機事實上失敗後,急需截擊機的軍方和不甘心的沈飛決定繼續努力。而此時恰好中國從埃及獲得了幾架米格23,米格23兩側進氣的佈局使得再機頭安裝大口徑雷達成為了可能,這也是獲得超視距截擊效能的關鍵,於是我們熟悉的八爺誕生了。
殲8II型殲擊機,共和國曆史上第二失敗的戰機專案,就是雙發大號米格21和米格23的結合體。雖然獲得了“雙二”的效能和超視距攔截能力,但是差到極點的可靠性和一些列缺陷使得該機在2006年左右才獲得本該20年前就具備的超視距空戰能力,而此時,蘇27、殲11和殲10早就形成了作戰能力。殲8從來都沒有挑起本該由它挑起的大梁,在這個專案上中國除了教訓也幾乎沒獲得什麼像樣的經驗,但是這不妨礙研製廠家拿下了N個院士頭銜。殲8的研製和渦扇6、渦扇10的研製一道,是新中國航空事業最黑暗的一短歷史。
這可能是殲8最著名的一張照片。烈士血灑海空固然有帝國主義霸道蠻橫的原因,但是八爺惡劣的機動效能也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殲8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沒有采用前緣襟副翼的戰鬥機。據當年赴法國試飛Phantom2000的葛文墉老爺子說,如果Phantom2000的飛行員不犯愚蠢錯誤,殲8在Phantom2000面前一點機會都沒有。Phantom2000的機動效能大家都心知肚明,殲8的機動性差到什麼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上圖中,八爺在攔截美國P3偵察機時,為了咬住飛行速度較慢的P3,八爺不得不採用一種昂著機頭的大仰角飛行姿態,在這種姿態下基本喪失了水平機動能力。在P3突然轉彎時,即便烈士想做出機動,但是八爺此時已經心有餘此不足了。後來殲11執行此類任務時就輕鬆多了,甚至還能玩個桶滾動作。
說回殲8的高空高速,作為八爺唯一的亮點,八爺高空高速的實現取決於以下兩個原因:
1、機體整體氣動佈局。為了實現高空高速,八爺採用了符合面積律的超長蜂腰機身,修長的機身降低了超音速阻力。再配合受超音速激波影響較小的大後掠三角翼,終於獲得了不俗的高速效能。
八爺的一切氣動設計都是為了突出高速效能,乍一看就是一枚人操火箭。而機身修長、兩側進氣、有著長長尖機頭的外觀讓當時見識短淺的軍方竟然給其起了個“空中美男子”的綽號。
2、兩臺渦噴發動機使得殲8有著不錯的高空加速效能。殲8的生產型採用兩臺渦噴-13II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7噸以上。雖然渦噴發動機有著耗油率高的缺點,但是在大氣稀薄的高空反倒有推力大的優點。值得一提的是,重視超音速效能的F22使用了兩臺涵道比較小的F119發動機,在獲得了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同時,作戰半徑較小。
另外,筆者要說的是,八爺雖然以高空高速著稱,但是不代表其超音速效能優異。八爺的高空高速效能簡單的說就是高空高速飛直線的能力比較牛逼,你讓它拐個彎,它立馬就露怯了。中國只有在殲20上才實現了優異的超音速機動性,這是拜殲20複雜和優異的氣動佈局所賜。
拋開隱身效能不講,超音速機動性賦予了戰機在進攻和防禦兩方面的巨大優勢,這才是真正的高速效能優勢,單純飛直線的高空高速沒什麼意義,畢竟飛直線的八爺再快也快不過導彈。
正如筆者上文所言,一系列的天災人禍使得殲8並沒有挑起中國空軍的大梁,幾次外銷努力也沒有結果,畢竟外華人不如自家人好忽悠。雖然在國內外的對抗演習中,八爺也有過幾次風光的表現,但是整體上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戰鬥機專案。但是,正所謂“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作為一款失敗的戰鬥機,八爺不俗的直線高速飛行能力使其成為一款還不錯的戰術偵察機,成為中國目前主力偵察機。
攜帶著偵查吊艙的偵查性殲8,據說八爺在沿著海峽中線高速掠襲偵查時,對面跨音速機動效能逆天的F-16連八爺的影子都住不上。
用了這麼多文字來黑八爺,筆者心裡也過意不去。畢竟,在筆者省吃儉用攢錢買軍事雜誌的那些日子裡,年幼的筆者也曾經天真的相信殲8是一款世界級的戰鬥機,不說槍挑F22,但是也能與F15分庭抗禮。成長的經歷是苦澀的,就像真相擺在你的面前時的冷酷。現在的年輕軍迷,看慣了殲20和055,無法體會那種希望與絕望交織的無奈,但是在稍微有點歲數的軍迷心裡,對殲8的感情一如自己的初戀。筆者以最近一張火遍軍迷圈的八爺動圖結束此文。
-
14 # 仰望星空111
殲八出來的時候定位的就是截擊機,不是殲擊機,是為了防範蘇聯轟炸機威脅的。空戰狗鬥從來都是殲七乾的。現在殲八的任務主要是偵查,這點其他的飛機做的還真不如殲八好。
-
15 # 波波175688230
殲8‘‘空中美男子’’是中國第一代高空戰鬥機,第一效能非常好,偵探能力強丶對地、對海、對空、攻擊力高,是中國海軍航空兵最好的幫手,
-
16 # 刻雨無痕
殲8系列戰機是中國航空工業嘗試擺脫簡單仿製蘇式戰鬥機模式的最早嘗試。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從仿製米格17的殲5開始,又先後推出了仿製米格19的殲6和仿製米格21的殲7。但是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已經失去了引進國外先進戰鬥機技術的條件。早期型的殲8雷達航電效能極其簡陋
再加上美蘇等航空強國紛紛推出了以F4、米格23為代表的具備高空高速和超視距作戰能力的第三代戰鬥機,我軍現有戰鬥機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技術差距不斷拉大,同時外軍的高空偵察機也不斷入侵中國領空刺探軍事情報。為了扭轉這個不利局面,中國開始立項研製一款雙發高空高速第三代戰鬥機,型號編號為殲8。效能更加完善的殲8Ⅱ被譽為“空中美男子”
殲8戰機的基本型於1969年首飛,氣動佈局基本上是殲7的放大版,由於當時中國的航空電子技術基礎薄弱,依然採用機頭進氣的方式,只有簡陋的測距雷達,並沒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和超視距攔截能力,因此基本型的殲8僅僅只是在中國空軍少量裝備。殲8系列的最新改進型達到了三代半的水平
1984年中國又試飛了殲8系列的最新改進型——殲8Ⅱ,被譽為“空中美男子”。殲8Ⅱ換裝了推力更大的渦噴13A發動機,改為機體兩側進氣,騰出機頭空間安裝效能更好的機載裝置。但是與之配套的火控雷達和空空導彈的研製進度卻大幅滯後,直到90年代末期,殲8Ⅱ才具備了可靠的超視距對空攔截能力,基本實現了當年研製殲8戰機的設計初衷。偵察型的殲8FR充分發揮了高空高速的優勢
2000年以後中國又繼續對殲8系列戰機進行改造升級,相繼推出了雷達航電效能更加先進、可以發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的殲8F以及偵察型殲8FR,作戰能力達到三代半的水平。殲8系列累計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中服役數量大約200架,至今依然活躍在守衛國家領空領海安全的第一線。
-
17 # 樂水者樂山人
殲八系列是沈飛獨立設計並生產的第一種戰鬥機,主要是做為攔截機使用的。攔截目標是蘇聯的轟炸機,比如圖22、圖95等等。採用雙發、雙三角翼設計,速度快、飛行高度高。是典型的高空高速第二代戰鬥機。
後來殲8發展了殲8-2戰鬥機,改為雙側進氣,安裝了大型雷達,改變了老殲8的看不遠的毛病。80年代中美蜜月時,“和平典範”計劃中接受美國航電系統升級,雖然沒有成功,不過也讓我們瞭解到美國的先進航電系統和先進設計理念,這在我們後面的發展中至關重要。90年代殲8-2戰鬥機安裝了空中加油系統,是中國第一種可以空中受油的戰鬥機,航程大大提高。
殲8-2戰鬥機安裝俄羅斯的火控系統,發展了殲8-2M型,可以發射俄羅斯R27系列中程空空導彈,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客戶買單。沈飛還發展了殲8-2戰鬥機的變穩測試機和殲8偵察機等型號。
殲8-2戰鬥機的理想狀態服役是在21世紀服役的殲8H戰鬥機,具備空中加油、安裝合格的多普勒雷達、可以發射PL12中程空空導彈,基本滿足了空軍當初對殲8系列的訴求。不過哪時候蘇27和蘇30戰鬥機都已經形成戰鬥力,殲10開始小批次進入部隊試用了,殲8系列已經落後了。
殲8系列戰鬥機整個服役期間,都沒有滿足空軍的需求,等基本滿足的時候,也已經可以退役了。早期殲8戰鬥機的低可靠性、低可維護性、效率低下的作戰效能,大大拖累了空軍正常的發展,一度讓空軍對中國產戰鬥機失去信心……不過還好,殲10戰鬥機的出現讓空軍重新對中國產戰鬥機又了信心,殲20戰鬥機的出現更是讓空軍滿意。沈飛集團確實應該努力了。
-
18 # 困難戶之丐幫邦主
殲八是中國在無任何技術支援且自身缺乏必要技術支撐下,經過艱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研製出來的一個戰機。要評論它的技術性能自然要根據它研製年代去評價,效能一般般排在世界二流水準應該沒問題。但它的研製對於中國而言卻意義重大,它是從頭開始根據自身的實力研發到製造的,也是中國完全根據自己需要而研製的一款實用戰機,在這方面可比對印度,大家都知道印度光輝戰機也是研製多年而不成才,研製歷程可比殲八要更曲折更離奇,在眾多世界大國大力幫助下卻也難產的很呀,究其原因就是印度根本沒有走過像殲八等專案的過程,也沒實實在在做過相關技術的積累。
-
19 # 青島地區第一英俊
殲8是麼?殲8經常在我們這邊出現,不管是平頭的殲8 1還是兩側進氣的殲8 2,作為世界上最後一種2代機,是個2代機裡特點鮮明的好東西,但,相比當時強國主力,以及日本的主力,都是完全落後於時代的戰五渣
結合時代和戰機代別來說,戰機代別用4代劃分,比較正規,使用廣泛,不解釋
整個90年代,座標青島,空中飛的目測來說,海航多數殲7,少量殲8,90後期,能看到兩側進氣的殲八2了,殲7的雙三角翼還是看不錯的,至於蘇27那種高階貨,文字上說,90年代就來了,天上,沒見過。
80年代初,日本裝備F15,80--99,20年,中國用什麼東西?殲6,殲7,殲8。 殲7殲8是什麼?2代機,怎麼吹的?空中美男子,呵呵噠,機頭進氣,落後時代30年知道麼?三角中單翼,翼身不融合,低空低速沒有機動性,穩定性極差,無腦吹瞪開你們死活眼看看,翼刀,大腹鰭,就這種氣動效能,和人家怎麼抗衡,整差一個代別,日本當時空軍第三強,3代主力制空,力壓中國,是美帝劍指蘇俄的橋頭堡,蘇俄玩命加緊步伐才把蘇27部署到遠東,就這個形勢下,我海航用2代殲8在這鬧笑呢?
殲八拼刺刀F22,心情我理解,這種話別說出來,丟人,差一代都是白送,更別說差2代了,吹牛逼不貼譜
-
20 # 李曉偉
殲8戰機就是變種殲7
你可以看做兩側進氣的殲7戰機,殲8戰機在中國當時的條件下是以高空高速著名的,當時主要出於中國對高空高速轟炸機的攔截。
因為中國對於高速突防的轟炸機缺乏制衡手段,高空高速的殲8成了唯一的希望所以殲8戰機其實是一款截擊機而不是戰鬥機。
殲8機動性不好所以當時瞄準的主要是攔截轟炸機為任務,它又是基於殲7的部分技術所以8爺的製造在當時來說還是很大的挑戰比竟2萬米2馬赫的指標對當時的中國軍工來說實現已經不容易了。
殲8雖然沒有什麼機動性但是攔截任務還是可以勝任的,進入新世紀中國防空導彈技術重大突破所以殲8戰機基本沒有什麼作用攔截任務交給導彈它自身又沒有機動性還是小短腿載荷也低,所以基本改一改當偵察機2萬米的高度和2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當偵察機還是不錯的。
回覆列表
殲8戰鬥機最大的意義就是為我國航空工業的自主研發奠定了基礎並且提振了信心!
殲8有哪些型號?殲8戰鬥機在1969年首飛,至今已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截止到目前,殲8戰鬥機共發展出了殲8基本型、殲8A、殲8B、殲8D等多達十幾種細分型號,雖然即便是最終型號的殲8也仍然是一架二代機,但從殲8的發展上面體現出了我國航空工業的不斷進取和努力。
殲8的效能如何?最初的殲8基本型一大特點是採用機頭進氣,並且座艙蓋是往前開啟的,殲8基本型可以看作是放大版的雙發殲7。殲8基本型甚至不具備夜間飛行能力,只能在白天起飛。隨後的殲8A型把座艙蓋改為了向後翻,增加了一部204火控雷達和一些航電系統,具備了夜間作戰能力,因此殲8A型被稱為全天候戰鬥機。
但殲8A仍然採用機頭進氣方式,這種設計使得殲8無法在機頭安裝雷達,空戰能力極其有限,接下來的殲8B將進氣道改為了兩側進氣,留出了機頭安裝探測雷達,此後殲8的氣動佈局再未做大的改動。殲8B之後還有一個殲8C型,這個型號原本計劃裝備新型雷達和航電系統,但當時我國沒有相應的產品可用,最終未能完成。
殲8B之後就是殲8D型。殲8雖然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效能不錯,但作戰半徑卻非常短只有600公里,殲8D加裝了受油裝置,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使得這款戰鬥機的實戰能力增進了一大步。殲8D之後又發展出了殲8E、殲8H等多個型號,均是改進了雷達航電和武器系統,甚至目前仍在服役的殲8還具備了發射主動空空導彈的能力。
如何評價殲8戰鬥機?殲8的稱號有很多,如“空中美男子”、“8爺”等等,與此同時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殲8的效能差勁,稱不上是一款優秀的戰鬥機。誠然,殲8雖然最初的設計效能不錯,但直到殲8D之後的改型才達到了最初的設計效能,這個時候四代機都已經首飛了。雖然如此,但卻不能僅用效能去衡量殲8戰鬥機。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在整體實力不強,航空工業底子薄弱的前提下讓殲8飛了起來並且最終服役並大量裝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殲8最大的意義不是效能有多麼先進,而是為我國航空研發積累了經驗、基礎並且提振了信心。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殲8,殲10很難在本世紀初順利服役,接下來的殲20也不會這麼快就到來,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發殲8戰鬥機的意義是不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