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野的

    某些生物50年或百年內再出現,只能證明該生物沒有滅絕,與地球環境自然修復不是必然關係。地球有自然環境修復功能是公共知識。

  • 2 # 科學密探—潮

    是的。

    地球確實存在著自我修復的能力,但是這個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地球的自我修復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短時間內環境變化是及其微小的。

    尤其進入21世紀,人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深,再加上政府的政治舉措,堅決懲治不良破壞環境的黑心企業,地球的環境是相比於前些年是變好了。

    地球環境雖然可以自我修復,但是滅絕的物種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好而再生,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我們常說的滅絕的根本是我們眼睛的觀察,本來存在的數量很少物種長時間內沒有觀察到了,就可能被認定為這種物種的滅絕。

    由於環境的破壞,一種物種它可能不適合在當地生存,被迫遷移到其他地區。若干年後生態環境的恢復又適合該物種生存了,它就可能又回來了。這種是很常見的。下面這兩個就是很好的例子:

    1.百慕大海燕一種小型鸌類,與海燕很相似,因1615年的一場饑荒使得最後一隻圓尾鸌死於非命,直到1951年,兩位鳥類學家在一小島上又重新發現了一對百慕大海燕

    2.爪哇象是亞洲象的一個種群,科學家一度認為爪哇象在歐洲人來到東南亞後走向“滅絕”,直到2003年,消失幾百年的爪哇象又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當中。

    2020年連續的“神獸出沒”,很多認為滅絕了多年的生物再現人們的視眼。金雕

    野生東北虎白狍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環境的恢復,生態更加適宜這些物種生存,其數量增加使得更容易被發現;二是由於疫情的影響,前半年我國居民野外活動次數大幅度下降使得這些“神獸”敢於出沒。

  • 3 # 環球科學貓

    出現50年前的生物至少有兩種情況,第一個、該生物沒有滅絕,所以不存在地球自我修復。第二、生物出現“重複進化”。當然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一般來說在人類活動之下,生物出現隱藏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出現50年前的生物,不是地球自我修復,要麼就是生物進化改變,要麼就是沒有出現,下面我們來說下2020年以來關於新生物發現和被滅絕生物的出現情況可能性說明。

    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生物種群可以說非常多,但是隨著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越來越多的生物種群在逐步消失或滅絕,這遠遠超過了自然狀態之下的生物生存基礎。同時由於生物符合自然規律的發展,所以即使生物滅絕或消失很快,但是也有新物種的發現,陸地區域有,海洋區域也是同樣如此,在8月,我國就公佈了海洋區域發現新物種的情況,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

    對於海洋區域來說,其實發現新生物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這相當於海洋下的一個“生命世界”,很多可能至今人類都沒有完全挖掘到,而我們發現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出現新生物只能說豐富了我們地球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其他的影響不大。

    海下“生命世界”發現了什麼物種?

    本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釋出了5種新物種,也就是說這是研究探索的五種新生物,名叫“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海洋所異胸蝦(新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都是位於西北太平洋地區所發現的,所處區域是海下卡羅琳海山970~1262米深的岩石底,1549米水深處區域,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從這五種生物的發現,其實也看不出來海洋的一個變化,但是可以提醒我們應該好好保護下地球的生態環境,當生物多樣性多了之後,我們地球才會具有一個更好的生態化。就如如今的海洋垃圾逐步增多,就算是我們發現了這些新物種,但是也很難保護下來,所以只有“純淨”的海洋生態系統,我們也才能夠將更多新物種,稀缺的物種給保護下來,這也是我們從五種新生物發現看到的直接“觀點”,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當然,我們這裡也只是簡單地說明了下海下“生命世界”新物種的名字,具體引數可以去中科院海洋研究查詢下,但是這裡能夠給我們直接說明的是,地球處於大規模生物消失或滅絕的時候,同樣可以給我們帶來新生物發現的“驚喜”。同時在2020年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意外驚喜的消失重現的物種。

    枯魯杜鵑消失近90年重現

    該物種的出現確實令人意外,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是我國科研人員在2020年5月,在四川山地所發現的。自從1929年被發現以來,該物種就已經消失了,並且這些年中科學家們也尋找過,但是最終都沒有發現到它,所以以至於科學家認為這種絕美的花兒早已滅絕,但是沒想到,它居然重現地球,這真的是生命奇蹟。

    當然它們神秘的“死而復生”確實帶來的驚喜,但是具體是為何出現的,科學家們暫時也沒看到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是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全球也僅此1株,所以依然是處於滅絕的邊緣,但是如今發現了,說明人類還是有機會將其種群擴大的,所以我國的科研人員應該在保護的同時將其種群擴大,來豐富生物多樣性。

    被認為滅絕的物種為何重現?

    站在現有的情況來看,雖然科學家們沒有解釋,但是也有幾種情況出現。

    第一個,那就是該物種本身來說就沒有滅絕,只是在近90年來,科學家們不斷地搜尋之中沒有發現它,所以最終被認為滅絕,算是隱藏起來了。

    第二個,那就是該生物真的已經滅絕了,但是出現了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就是科學家們說的“重複進化”模式,重複進化意思就是在一個演化支系的歷史中,在不同時間重複衍生出形態相似的分支,在每個重複分支之間常有上百萬年的間隔(又稱重複演化)。

    而它發生的條件是分支出來的相對特化種容易絕滅,但當環境允許時,可以從基幹線系再重新演化出來,這就是大概啊情況。綜合情況來說,也就是這兩種情況,無論是滅絕重現,還是消失重現都是可以說明的。

    最後還是說明下,人類應該好好保護地球了,不少的科學家一直在警告,地球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並且在加速之中,如果再不保護地球,那麼人類也可能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之中受到影響,這是一個事實。

  • 4 # 麥克斯韋妖妖靈

    滅絕的動物又再現這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地球自己在修復內部的系統嗎?這些滅絕的動物一再出現究竟是什麼原因?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再現的滅絕動物

    很多動物已經被人們打上了滅絕的標籤,但是經歷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後它們又重新出現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有哪些已經滅絕了又出現的動物呢?

    越南鼠鹿,在1990年科學家就以為最後一隻鼠鹿已經死去了,沒想到在2019年人類首次又在野外拍攝到了鼠鹿。它的長相非常奇特, 看起來像是銀色的鹿,但是又很像老鼠,只是兔子一般的大小。曾經遭到當地獵人的大規模獵殺。

    白喉秧雞,生活在印度洋的小島上,是一種不會飛的鳥,早在13萬年前,海平面上升,這個島嶼被淹沒,人類也以為這種鳥類已經全部在這場災難中喪生。但是科學證據顯示,在10萬年前,這個小島上仍有白喉秧雞的痕跡。這似乎是一種重複進化的絕佳例子。

    除了動物之外,一些被認為已經滅絕的植物也開始嶄露頭角。枯魯杜鵑是一種非常好看的花,主要生長在我國四川省的西南部,它盛開的時候是6-8朵花聚合開放,觀賞價值非常之高。但是在2013年這種花就被宣佈在野外滅絕了,但是2020年科研人員又一次在野外發現了這些美麗的花朵。

    滅絕

    根據中國百科大詞典的定義,滅絕就是指某一種類生物全部消失的現象。生物滅絕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物種之間的競爭導致的,也有可能是氣候變化所導致的。但是所有的物種都會經歷從誕生—繁榮—穩定—衰老—滅絕的過程。

    滅絕是某個物種最後消亡的過程,聽起來雖然非常的殘忍,但是滅絕和進化對於物種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地球上曾經有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有的生物滅絕了,新的生物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實際上,已經滅絕的物種已經佔了地球總物種的99%以上。物種滅絕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為有的生物提供了寶貴的生存空間。

    滅絕的種類

    實際上滅絕是由很多種類的。野生滅絕是指有的動物在野外幾乎找不到蹤跡了,只能在人工圈養的環境中生存,我們非常熟悉的華南虎就是屬於野外滅絕的那一類。

    此外,還有區域性滅絕和亞種滅絕。區域性滅絕就是指某一種生物在某一特定的區域徹底滅絕了,但是可能還生存在其他的地方。亞種滅絕就是指物種的某一個亞種徹底滅絕了,比如巴釐虎和新疆虎。

    地球有修復功能嗎?

    毫無疑問,地球肯定是有修復功能的。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距離我們最近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就是指恐龍的滅絕。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大約發生於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全球有超過96%的生物都滅絕了。

    儘管如此,現在的地球仍然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樣子。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人類和其他的生物僅僅只是地球上的暫住的居民,即使人類在某個節點因為某種災難而滅絕了,地球也有辦法進化出其它的全新的物種。它恢復的時期或許很長,但也只是對人類來說很長。幾億年的時光對一顆行星來說,或許也只是一瞬間。

    所以,人類禍害到後面禍害的其實就是自己。已經滅絕的生物又出現了是好事,充分說明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還沒被破壞得那麼嚴重。這種類似失而復得的感覺不是應該讓我們更加珍惜它們的存在嗎?

    當然很多動物並非實際上滅絕了,它們可能只是藏在人類找不到的地方罷了。

    小結:

    很多被人類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一再出現,這意味著什麼?反正肯定不是地球自己又將這個物種進化出來了,雖然白喉秧雞是個反例,但是這也是目前科學家找到的唯一重複進化的例子。

    所以唯一的說法就是,很多動物實際上沒有滅絕,它們只是生活得更加隱秘,並沒有被人類的視線捕捉到。但是這從側面說明了,即使它們尚未滅絕,它們的種群數量也什麼堪憂。

    最有,地球的修復功能並不是試圖讓有的動物重新出現,而是做一次大的清洗和洗牌。試問那一次物種滅絕後不是迎來了全新的物種繁榮期呢?

  • 5 # 來看世界呀

    地球環境的確有自己恢復的能力,但是卻不是有意識地進行,而是大量生物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降解一些人類產生的廢物,地球生物和環境是會相互作用的。

    人類目前斷定某種生物是否滅絕,是透過觀察,如果某種生物長時間沒有被在野外發現,就認為其已經滅絕,但有些物種可能只是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生活習慣由於人類的影響也發生改變,而人類並沒有及時發現它們的新的棲息地,加上數量稀少,使人類更難在野外觀測到,那些被認為是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大約都是這種原因,而不是它們從自然界消失後又重現。下圖就是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的黑足雪貂。地球生物一但滅絕了,是沒辦法在自然界重現的。

    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常說的環境的淨化能力,其實是由於各種生物的活動和物質分子的運動,氣態廢物會由於大氣運動被分散,最後部分沉降到陸地,部分氣體成分依然飄蕩著被動植物吸收,固體/液體廢物有機物會被微生物分解,重新變成碳、氮氣體以及水、礦物質等,這些物質進入環境又重新成為動植物的養分。但是自然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過就會發生汙染,帶來的是環境的惡化,變得不再適宜某種生物生存。

    由於環境和生物會相互影響,人類目前又不能脫離環境而存在,所以保護環境其實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也使得一些已經在自然中滅絕的生物種群有恢復的可能,目前最大的老虎種群其實就是在動物園裡,或者是私人飼養的,生物技術有助於保證種群數量然後可以適當地放歸。

  • 6 # 科學認識論

    這種現象只能說明一點:50年前這種生物並沒有完全滅絕!因為不可能已經完全滅絕的生物在50年的時間裡重新“進化”出來。

    至於題主中提到的地球自我修復功能,這是事實!但是這一能力通常需要漫長的時間,且是不可控的,也不是有意識的,確切的說這不是地球的自我修復功能,而是生態圈的自我修復功能。

    生態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所有生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的,在某區域出現一定程度的生態破壞時,在不認為干預的情況下,其生態環境是可以逐漸恢復的。

    很簡單例子就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洩漏,當時是說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但現在那周圍已經長出了很多綠色植被,還比較茂密吧,而且也有一些小動物在那生存著!

    生態圈中所有生物都扮演著不同角色,可能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這三者再加上無機環境就組成一個生態系統,其相互限制相互促進!

  • 7 # 科學黑洞

    地球整個大的生態環境處於動態平衡中,可以說是地球有自我修復能力,但這主要靠的是所有生物與地球的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至於在地球上發現五十年前被宣佈滅絕的生物,這並不奇怪。

    一類動物的生活習性動物學家很瞭解,假如一個種群僅僅適合在一個環境下生活,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這個地方才會適合動物生存,同時也發現了該動物在此地活動的跡象,但是隨著時間動物個體數非常少已經滿足不了繁衍的任務,這意味著即使有個體在生存但是幾乎確定不會再有下一代了。這就意味著這種動物滅絕了,即使過了50年發現了被宣佈滅絕的動物也不足為奇。

    很可能這隻動物是落單的,被動物學家忽略的,但是靠著幾隻剩餘的個體難以挑起發展種群的大任。地球上動物的滅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人類活動直接導致或者對環境的破壞讓一些動物沒有了棲息之地。

    自從現代人的祖先智人走出非洲,世界各地的動物開始相繼滅絕,最典型的就是:智人祖先到達澳洲後不久,24種大型動物就滅絕了23種,其中包括袋獅,巨袋鼠,袋犀,雙門齒獸,古巨蜥,沃那比蛇。地球大的生態環境可以修復一些動物對自然產生的破壞,但是這個程度必須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拿人類丟棄的垃圾舉例:現在都提倡用可降解的購物袋,就是在地球可自我修復的程度內,之前用的普通塑膠袋大自然根本無法去講解,一些細菌對此也毫無辦法。如果人類對地球的披懷超過一定限度,那麼必然會引起全球變慢、冰山融化、或者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所以說保護環境至關重要,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但是它並不僅僅只屬於人類。

  • 8 # 科學船塢

    生態環境系統有著正反饋與負反饋機制,比方說當二氧化碳多了,氣候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海水溫度升高,導致了單位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減弱,又導致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得不到消耗而進一步增多,溫室效應更加嚴重,這種正反饋作用。

    溫度變暖,導致植物成長的週期變長,光合作用增強,吸收二氧化碳增加,並且其它的物化作用也會消耗掉二氧化碳,導致二氧化碳降低,氣溫降低,這就是負反饋作用。

    你看這就是大自然的協調相互作用維持的一定週期內的平穩執行。

    並且地球的生態水圈也對於氣候有一個反饋的機制,正是因為這些機制的存在才導致生態系統如此的穩定,就好比當食草的動物大量的來到了草原,它們的數量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增加,但當草原被啃食光之後,種群數量就會降低,植被就會經過長時間恢復過來。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環環相扣,大自然的正負反饋調節,這樣的情況看起來就像是自然具有了自我修復功能一樣。

    個人的淺見,你們有什麼要補充說明的嘛?

  • 9 # 賽先生科普

    50年前被認為滅絕的物種,如今又再度出現,這隻能說明這個物種當時並沒有滅絕,只是遷徙到了人類不經常涉足的地區,或者只是該物種在某些地區滅絕了。因此這算不上是地球的自我修復(應該說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

    這種先被認為滅絕而後又出現的事情,現實世界中時有發生。

    比如百慕大圓尾鸌

    這種鳥類被認為在1615年滅絕,但在1951年被百慕大保護區的一位工作人員意外發現。

    澳洲寬足袋鼩

    似鼠的一種有袋類動物,被認為於1884年滅絕,但在1967年又被重新發現

    矮狐猴

    1875年被認為滅絕,1966年人們又在馬拉加西島重新發現了這種動物

    白冀冠雉

    這種動物被認為已經在一個世紀前滅絕,但在1977年科學家們在秘魯又意外發現了它們的身影

    至於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不能在50年間裡,讓一個真正滅絕的物種,又再度出現呢?這是不可能的,物種的進化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50年太短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 10 # 江氏小盜龍

    我來問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消失了的生物再次出現,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象牙喙啄木鳥(Campephilus principalis),這種翼展可達1米的啄木鳥可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鳥啦。

    象牙喙啄木鳥曾經分佈在北美洲東南部和古巴的原始森林之中,但是由於人類對於森林的砍伐和物件牙喙啄木鳥的獵殺,1948年之後這種鳥類就銷聲匿跡了。科學家認為象牙喙啄木鳥已經滅絕了,但是2004年一名觀鳥者在阿肯色州拍到了象牙喙啄木鳥,證明這種鳥類並沒有滅絕。

    消失的動物再次出現並不意味著地球是在自己修復,只是這個物種依然有足夠面積的棲息地和食物,而且有足夠的種群數量,讓它們能夠繼續繁衍生息,這恰恰證明了生命的頑強。

    至於地球的治癒修復功能,其實應該是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吧。我們人類創造文明以來,對大自然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這種破壞不僅僅是砍伐森林、開採礦山、焚燒礦物燃料、大量釋放二氧化碳,還有大量化學物質的汙染、重金屬元素的富集等等。有許多汙染是摸不著看不到的,就好像前段時間的一項研究,已經在人體的血液中檢驗出了塑膠的成分一樣。

    從人類的認知角度上看,地球的確是有治癒修復功能的,比如因為核洩漏被廢棄切爾諾貝利地區,在人類離開之後成了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動植物們適應了核輻射之後開始繁衍生息。另外,每年我們向海洋中排放大量汙水和垃圾,其中相當一部分被海洋環境分解和稀釋了。

    從地質學角度上看,地球曾經經歷了比今天人類造成的汙染和滅絕還要嚴重得多的大滅絕事件,比如波及範圍最廣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地球上90%的物種消失,活下來的物種數量在大大減少。就是在這麼恐怖的大滅絕之後,地球用了百萬年的時間就恢復了原有的生態系統,新物種大量出現。

    站在地球的角度,我們人類和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只是短暫的,未來在人類消失或者離開之後,生命會重塑地球的面貌,建立新的生態系統。當然,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因為我們只不過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種生物,和千千萬萬其他生命一起共享這片美麗的家園。

  • 11 # 馮望新446

    我們的地球本身有自動修復功能,但是銀緩慢,人類破壞的速度太快了,以至於地球修復的速度平衡不了,就會產生地震等自然災難,簡單的說是人類太貪了地球發怒了用災難來報復而人類卻不知道,悲哀呀

  • 12 # 良人說史

    不可能,已經滅絕的動物不可能憑空出現。

    如果可能的話,也不必把那麼多動物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了。

    比如史上最著名的,渡渡鳥,知更鳥,從沒出現過了。

    但是確實有滅絕之後再次出現的動物,這個不足為奇。

    因為我們生存的世界,我們還沒有完全瞭解,即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

    我們也不敢說已經把世界上的所有動物都記載了,

    隨便說兩個例子吧,馬裡亞納海溝裡面生活著什麼?

    北極的深厚的冰蓋之下有什麼?

    亞馬遜廣闊的原始森林,裡面隱藏了多少秘密?

    這都是不得而知的。

    或許擎天柱就在那裡呢!

    所以,地理大發現之後,陸續發現了很多種未見過的物種,比如玉米,菸草,原是美洲籍。

    判斷一個族群是滅絕,只是觀察它在一段時期內再也沒有被發現,

    但是由於世界的未知地方太多了,說不定未知區域還有這種種族。

    寧巴山非洲樹蛙,已經消失了四十年,2012年再次發現。象牙喙啄木鳥“滅絕”60年後再度現身 3.更不可思議的“重現”之鳥是紐西蘭海燕,這種鳥能預報暴風雨,因而又被稱為暴風雨海燕。這種鳥被確認已經滅絕,人們只是從化石和19世紀儲存下來的3個標本中瞭解到這種鳥。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科學家肯定地說,他們又發現了這種鳥的蹤影。

  • 13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神話:我們不應該擔心,地球環境會自我修復。

    事實:地球環境癒合緩慢,我們正在迅速摧毀它。

    地球環境會自行癒合,好吧,但人類應該擔心如何癒合。僅僅幾種以前認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人口爆炸正在以比地球恢復能力更快的速度造成損害,這種損害有可能成為永久性的。此外,當不斷擴大的人口遇到日益減少的資源時,結果是飢餓、健康狀況惡化和激烈的生存競爭。在其他資源中,世界的農作物收成已經達到極限,動物物種、雨林、耕地、魚類資源和淡水的產量正在下降。

    人類對環境造成兩種型別的損害。一個是長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破壞,例如物種滅絕或切爾諾貝利式的放射性傷害。

    第二是短期損害。誠然,環境有能力以某種方式自我修復。瀕危物種可以反彈,地球可以創造自己的臭氧,海洋可以吸收溫室氣體。恢復速度取決於所造成的損害型別。物種可以在幾十年內恢復;臭氧,需要一個世紀;古老的原始森林,幾個世紀;幾十萬年來放射性廢物的衰變。但這裡有一個關鍵點:當我們還在增加對環境的破壞時,環境就無法恢復。在許多地區,人類破壞環境的速度快於環境恢復的速度,如果我們繼續我們目前的方式,損害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永久性的。

    目前,世界每十年增加一箇中國的人口數量。養活和供應這一爆炸式增長的人口對環境提出了巨大的要求。這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相反的趨勢:環境資源要麼達到極限,要麼萎縮。無論何時人口增長遇到資源萎縮,結果都是為了生存而激烈競爭。這就是為什麼未來人口增長將放緩。

    人口爆炸迫使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提倡用可持續的經濟取代現在的增長型經濟。

    可持續性原則包括:從長期來看,物種滅絕不能超過物種進化速度;土壤侵蝕不能超過土壤形成速度;森林破壞不能超過森林再生速度;碳排放不能超過碳固定速度;漁獲量不能超過漁業的再生能力;人類出生率不能大大超過人類死亡率。從長遠來看,人類在建立可持續經濟方面別無選擇。要麼我們自己建立它,要麼大自然會替我們做。

    僅由於人類原因,每天就有100個物種滅絕。這與僅僅兩個世紀前相比有了大幅增長,當時這一比率幾乎為零。如果這種滅絕速度繼續與不斷上升的人口速度相匹配,那麼在50年內,地球將遭受歷史上僅次於恐龍的第二大規模滅絕。僅僅幾種曾經被人類認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改變不了人類對環境破壞的速度。

  • 14 # 冬哥譜科

    地球具有修復能力,但速度緩慢,也不是簡單的重複。

    已經宣佈滅絕的生物,後來又出現的情況很多。比如草原野豬,人們認為它們在一萬年前就滅絕了,後來人們發現草原野豬其實還活著,並在1971年將它們從滅絕動物的名單中劃去。還有百慕大海燕,裡海馬等等。提問者所言50年後又出現的生物,可能是指中國豚鹿,這一物種在中國地區消失多年,1960年後便再無野生豚鹿的記載,直到近50年後的2007年人類才在野外又發現了它們的蹤跡。其實這種情況可能是誤判,很可能是因為稀少沒有被發現,或者是它們轉移到了人煙罕至的區域。

    地球的確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並不是某一個消失的生物會再生,而是整個生態圈的逐漸恢復。比如在地球演化史上,曾經有五次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我們看到在經過漫長的時期後,生物圈又都得到了恢復,但物種已經是新的種類,並且產生了高階的動物——人。

    最近有一個團隊對紐西蘭的生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在《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了論文,指出:紐西蘭失去的鳥類需要50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他們還報告說,如果目前受到威脅的所有物種都被滅絕,將需要大約1000萬年的進化時間才能恢復到今天的物種數量。

    就是說地球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它可以恢復到現在這樣多的物種,但不是以前的物種再次出現,而且這需要漫長的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動機大修後,有可能達到原車品質嗎?會和原來一樣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