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小二果園
-
2 # 小小余的世界
寶寶不愛刷牙的原因是什麼?是不喜歡牙膏的味道?是不喜歡自己刷,要媽媽幫忙才刷?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寶寶抗拒刷牙?
找到寶寶不喜歡的原因針對性想想辦法。下面有幾個方法讓寶寶愛刷牙,供媽媽們參考。
1、讓孩子自己做主。如果孩子不喜歡牙膏的味道。現在市面上有專門給寶寶用的牙膏。草莓味,橙子味的等等,完全沒有成人牙膏裡的辣辣的薄荷味等刺激味道,而且包裝卡通,有的還帶有小玩具。帶寶寶自己去選擇他喜歡的味道的寶寶牙膏。牙刷,也幫助寶寶遠刷頭很小的,軟軟細毛的寶寶牙刷。如果專門的寶寶牙膏,孩子也不喜歡,那就先用清水刷牙。慢慢來,不用急。孩子在學做任何事情是都需要過程的。家長耐心教,不要急躁,多想方法。孩子上幼兒園後,老師會要求,刷的好的孩子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都是喜歡被表揚的,相信孩子會慢慢接受刷牙的。
2、比賽,鼓勵。和爸爸媽媽一起比賽,誰刷的快,誰的牙齒刷的白白的,誰的嘴巴是香香的,以此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如果孩子自己刷牙了,或是主動刷牙了,媽媽可以及時給予獎勵物品,也可以在日曆上記錄下來。之後和寶寶一起來看看:哇,昨天寶寶是自己刷的呀哦。哇,今天寶寶刷牙比媽媽快哦。而且嘴巴里是橙子的味道,好香啊,等等類似的小記錄。連續幾次可以獲得一個買玩具的機會,一次看電視的機會,等等。讓寶寶體會到刷牙不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而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
3、講道理。孩子不愛刷牙,特別是喝配方奶粉多的孩子,吃糖多的孩子,會出現齲齒,蟲牙,黑牙。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媽媽找來各類壞牙齒的圖片,或者醫生給小孩子做牙齒治療的影片圖片等,給寶寶看,告訴他如果不好好刷牙,你的牙就會變成這樣,就需要去找醫生治療。小孩子都是怕醫生的哦,相信他會聽你的話的乖乖刷牙的。
方法是有的,關鍵是媽媽們要了解寶寶不愛刷牙的原因,慢慢引導,不能急,不能逼,找對方法就好破啦!
還有其它好方法的媽媽,希望多多交流啊!
-
3 # 張贏SMiLe育兒寶貝
寶寶刷牙。
這是讓媽媽和寶寶都很頭疼的一件事,衛生間的洗漱大戰常常因刷牙挑起。
刷牙,是一種日常習慣,是一種所有人都會有的習慣,與“讀書”這種習慣不同,它是無關愛好與否的“剛需”,你可以不每天讀書,但不可以不刷牙。
因此,刷牙習慣那點事兒,在培養的過程中,家長的態度要稍堅決,手段要不拘小節,不必擔心孩子未來對刷牙不感興趣,試問,誰又感興趣呢?
寶寶(指可以用牙膏以前的時期)不愛刷牙,原因很多,主客觀因素都有。客觀因素無非是牙刷形狀不合手、顏色跟ta的襪子不配、媽媽幫忙刷牙時不溫柔等等的;主觀因素就一個,你要是問寶寶,寶寶解釋的也很清楚:就是不愛刷牙!單純的客觀原因很好解決,寶寶對刷牙也不會抗拒(只是不一定有這樣的寶寶而已)。
媽媽帶寶寶一起去選擇牙具就好了;刷牙的時候輕輕地,不然就讓ta自己刷,家長從旁指導。
主觀的原因就需要各種威逼利誘了:
造氣氛把刷牙變成美好的親子時光
和寶寶一起刷牙吧,再叫上爸爸,爺爺,奶奶,ta大舅,ta二舅……
我和我兒子經常相互刷牙,一開始的時候他看到我刷牙感到很好奇,就過來搶我的牙刷,要幫我刷牙,我正愁刷牙的時候抓不到他,他自己送上門來了,我把我的牙刷交給他,順手拿來他的牙刷,就這樣相互刷起來,相對著張開大嘴,讓他按照我的樣子刷,還要多多的向他豎起大拇指,鼓勵他……很有趣味性。
親子共刷牙,讓刷牙這件事很有歡樂的氣氛。
造聲勢利用繪本兒歌等讓寶寶知道不刷牙的壞處
雖然一起刷牙的主意很好,可時間一長,免不了他不感興趣了。
我就會找一些繪本給他看:《小熊寶寶繪本——刷牙》、《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鄭淵潔十二生肖系列《牙科醫生小老虎》,尤其是最後一本國產繪本,將小老虎與牙蟲子的大戰畫得極為生動,搞得我兒子一提起那厲害的牙蟲子就嚇得要刷牙。
家長的勸說難免蒼白,而繪本為刷牙的壞處提供了佐證,用裡面的反面人物“嚇唬嚇唬”寶寶,為不刷牙的後果造了聲勢。
造例子舉一個身邊長了齲齒的例子吧。
後來,牙蟲子變得不那麼可怕了,可以玩完姥姥新買的小車再去刷牙,可以看完這本書再去刷牙,總之,寶寶開始各種拖延……
怎麼辦呢?突然想起我自己小時候在姥姥姥爺家裡經常偷吃糖,不刷牙,弄得後面的大牙還沒長全,前面的牙已經黑掉了,齲齒很嚴重。
那兩排黑牙沒什麼用處,現在用來給我兒子當反例倒很好。我便給他講了媽媽小時候的故事,他好像很受用,最近一直乖乖配合刷牙。
另外,我還想囉嗦的是用牙膏以前的刷牙,比用牙膏的刷牙,儀式性更大。
也就是說,寶寶在用牙膏以前的刷牙更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刷牙的習慣和儀式感,而非清潔。
這一時期的寶寶,真正有作用的口腔清潔方法是每次食品入口後的漱口。
時時漱口與刷牙相配合才能達到預防齲齒的目的。
回覆列表
一歲半前後,懵懵懂懂的寶寶要學著建立各種生活習慣,這些剛開始自我認知的小大人可不幹啦!說“不”—恐嚇—哭鬧,變成了每天家裡的必演劇目:
“寶寶過來刷牙。”
“不刷牙!”
“不刷牙不能睡覺啊!”
“就不刷牙!!”
“那你自己睡吧,媽媽走啦~”
“哇~~媽媽~~”
但這種戲碼演多了,媽媽們自己也心虛啊——現在的育兒理論都在強調安全感,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有心理問題啊?
讓孩子培養好的生活習慣真的這麼難嗎?No,No,No!
1大人做好示範作用
在達成共識要培養兒子的刷牙習慣後,每天早上起床,我們都會在他面前表現得特別想刷牙:
“哎呀,我剛起床,嘴巴好臭,我得趕緊先刷牙了!”
“我要刷牙了,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
“哎呀,我的牙齒刷完了真乾淨、真香,你要不要聞一聞!”
每天都重複和強化,讓他覺得:
刷牙是早起後第一件要做的事;
刷牙還蠻有意思的;
刷牙會讓嘴巴很香;
每次他都眼巴巴地站在洗手間旁,有時候甚至會拿起手指模仿我們怎麼刷牙!
抓住這個機會,我們會進一步強化刷牙是一件有趣的事:“寶寶,你很快就可以刷牙咯,你現在還是每天乖乖漱口哦,到時候爸爸、媽媽再教你!”
在培養寶寶習慣時,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以身作則。
兒子從小就胃口很好,和他一日三餐正常就餐,平時很少吃零食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的家長總是抱怨說自己的寶寶不愛吃飯,甚至是因為寶寶不愛吃飯而發脾氣、罵他。卻不知道根本原因是因為一日三餐之間,自己總是吃零食並且不知不覺地給寶寶吃,導致他吃正餐時,已經完全沒有了胃口。
2透過問答的方式進行引導
示範了一段時間後,有時候早上起來,我會故意先不去刷牙:
“寶寶,媽媽現在要做什麼情好啊,我都忘記了!”
兒子:“媽媽,你要去刷牙!”
我:“對哦,我差點忘記了!”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特別享受自己成為指導他人的人,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會特別高興,彷彿自己幹了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媽媽,你總是忘記!”
當你想培養寶寶某個習慣時,很有效的方法是讓寶寶來提醒你該做什麼或者不該做什麼。
有段時間我下班總是很晚,每次回到家兒子都吃完晚飯了,總是要求我陪他玩。後來我先發制人,一回到家就主動找他玩,玩了一會會突然說:“啊,我還沒有吃飯不能玩,你怎麼不提醒媽媽呀!”多次這樣對話後,有一天晚上我開啟門,兒子居然用大人的口吻提醒我:“媽媽,你別跟我玩,你要先吃飯才對知道嗎?”
透過問答的方式,巧妙的進行引導,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玩刷牙遊戲每個小孩都特別喜歡玩遊戲,在示範了一段時間如何刷牙後,我們突然對他說:“寶寶,今天要不要來玩刷牙遊戲?”
他估計早就想展示自己也會刷牙了,馬上就說:“太好了!”
我們從玩具中挑選出像牙刷的長條積木,抓起一隻小公仔,不亦樂乎地玩了起來。
據說每個寶寶都不喜歡吃青菜,透過玩遊戲的方式,兒子不愛吃青菜的習慣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寶寶,兔子小朋友最喜歡吃胡蘿蔔和青菜了,你今天能當老闆煮給它吃嗎?”寶寶每次的興趣都很大,非常高興得喂兔子寶寶吃胡蘿蔔和青菜,時間長了自己也慢慢變得喜歡吃青菜!
4透過舊習慣帶新習慣
我們最常用的方式是透過讀繪本/看巧虎的方式強化興趣。
在培養寶寶習慣的這段時間,我們把與刷牙相關的繪本、巧虎內容進行了集中,在例行讀繪本、看巧虎的時候,故意挑相關的內容在短時間內進行強化。
讀繪本、看巧虎本來就是他常規要做的事,把想培養的新習慣納入其中,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他的參與感,也是一種培養新習慣的好辦法。
像往常一樣,我們帶著他去逛超市,但這次不同,我們故意帶著他去到了兒童牙膏、牙刷專區。他很快就發現了兒童專用的可愛又小號的牙膏、牙刷,興奮的指著對我們說:“媽媽,我要買!我也要刷牙!”
我們配合著他說:“哇,真可愛的牙刷,牙膏還有草莓味的呀!你去挑吧。”
兒子明顯很有興趣,很快就挑了牙膏、牙刷,並且要求趕快付款購買回家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