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星科技

    是的!真的!

    而且,小麥適當晚播,還利於前茬的玉米增產“五分之一”呢!

    為什麼?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顯著,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冬前積溫偏高,如果小麥過早播種,很容易出現“旺長弱苗。

    第一,小麥晚播,可以減輕凍害

    由於早播,可以造成小麥冬前麥苗發育過快,小麥抗寒能力降低。

    第二,小麥晚播,可以減輕病害

    因為,如果播後氣溫較高,會增加小麥育苗感病機率。特別是對小麥莖基腐病,小麥紋枯病,小麥全蝕病,小麥根腐病更土傳病害的染病機率,會導小麥後期“枯白穗”加重。避免幼苗前期消耗過多的養分而誘發病害嚴重。

    第三,小麥晚播,可以預防倒伏

    因為,小麥冬前過多消耗肥力,不利於壯苗抗倒。

    第四,早播小麥,後期也容易脫肥早衰 第五,小麥晚播,利於前茬玉米的“活稈成熟”而增產玉米1/5

    可見附圖二,山東農業大學的兩位博士科研結果。

  • 2 # 憑心觀察

    適當晚播有利於小麥豐產!

    一是小麥適當晚播,易避開倒春寒的危害。近幾年來,由於氣候異常,小麥受倒春寒危害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麥產量。而適當晚播就會避開倒春寒的危害。

    二是適當晚播能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小播晚播能有效避免小麥病菌對小麥的侵襲,對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絕對有效。

  • 3 # 慶雙三農

    【慶雙與三農同行】小麥種得早,收成就會不太好,適當的晚種真的會高產嗎?──只有適當早種才能夠高產,適當晚種也會減產。詳情請看下文。

    題主的說法不知道是哪方的經驗,筆者種植過多年的小麥,對小麥種得早與晚是很有體會的,下面談一下我的認識。

    小麥種得早,收成就會不太好的原因是什麼?

    透過生產實踐認識到,小麥過早播種的危險性很大,其原因如下:

    一、過早播種易早抽穗:過早播種的小麥,由於氣溫過高,種子出苗快,即使不施肥料,植株的生長速度也很迅速。往往在越冬前就已經進入拔節期,而開春後該拔節時卻又開始抽穗。由於早春氣溫低,小麥的花粉發育不良,不能正常的受精與結實,造成小麥秕粒,甚至無粒的現象。

    二、過早播種易倒伏:過早播種的小麥,由於氣溫過高,生長速度過快,容易形成瘋長。尤其是冬季氣溫高的暖冬氣候,小麥更容易瘋長,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而瘋長的小麥,植株生長量大,過於茂盛,但植株的抗逆性弱,很容易發生倒伏。

    三、加重病蟲的危害:由於小麥過早播種,容易形成瘋長,植株密度很大,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遭到病蟲的危害。同時,小麥植株過於茂密,對打藥防蟲治病也不利。

    小麥適當的晚種真的會高產嗎?

    小麥適當的晚種產量是不會高的,只是沒有危險性,既不會提前抽穗,也不會發生瘋長,遭受病蟲的危害也輕,還有利於噴藥防治。

    但是,儘管小麥適當晚種沒有危險性,可因為氣溫偏低,不但小麥的分櫱較少,需要加大播種量,而且還要增加追肥的施肥量。而產量不但不會高,還有一定程度的減產。

    小麥什麼時候播種產量高?

    小麥要奪得高產,必須要在適宜的時候播種。根據冬小麥的生理規律,平均氣溫在16~18℃時,是播種的最佳時期。由於適合小麥生長的地域寬廣,而各地的氣溫差異又較大,播種的時間有所不同。在筆者當地,冬小麥播種的季節是在農曆的“霜降”節前後,到“立冬”時結束。

    在適宜的季節播種,小麥生長健壯,植株抗逆性強,因此產量高。

  • 4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小麥種的早,收成就會不太好嗎,適當的晚種真的會高產嗎?導讀:

    我國小麥分為淮黃海區域和沿江區域,小麥區域不同,選用的小麥品種也不相同。淮黃海區域(安徽淮北、蘇北、河南、山東、河北地區),適合種植生育期在230天左右,半冬性小麥品種,而沿江區域適合種植,生育期在220天左右的春性小麥品種。

    不同品種的小麥,播種期也是不相同的

    淮黃海區域半冬性小麥適播期,在陽曆10月15日~20日之間,沿江區域春性小麥在陽曆10月20日~25日播種。農諺說:"秋分早,寒露早,霜降種麥正當時",我們南北各地小麥產區,不能過早種植小麥,也不能過遲種植小麥。

    半冬性小麥生育期長達230天左右,在10月15日~20日播種,如果提前播種,4月底抽穗發生倒春寒和病蟲害,小麥會減產絕收,種遲了分櫱率弱,成熟時穗小產量低。春性小麥在沿江地區種植時間是10月20日~25日,有些暖冬年景在11月5日左右種植,畝產也有600斤產量。播種小麥一點要掌握好適播期,做到不早播,不遲播,小麥就一定能獲得高產,凡早播遲播都不利於小麥正常生長。

  • 5 # 稻鄉二哥

    這要看當時天氣溫度!如果溫度一直過高最好緩一下,過一段時間再進行小麥播種!如果氣溫一直下降,最好儘早的播種小麥!

  • 6 # 焦國航

    想要小麥高產第一,要選擇好小麥種子,品種的好壞是小麥產量高於低的絕對因素!市場上小麥品種魚龍混雜,選擇國審,市場上好評,適合自己地方種植的品種。第二,在給小麥拌種時可以加了生長調節劑。在以往給小麥拌種時,一般都是加治地下害蟲的藥和殺菌劑,無非也就是那幾種藥。我們用的生長調節劑最多的也就是蕓薹素內酯了,在殺蟲劑和殺菌劑的基礎上再加上蕓薹素內酯,可以提高小麥的抗逆性,快去生長。

    小麥播種早了,或冬季生長旺盛,不抗凍害,後期倒伏,分櫱旺盛,植株濃密,莖稈細長。去年,我們當地一農民,種植小麥過早,底肥下得多,土地又避風向陽,溫暖溼潤,小麥冬季生長旺盛,兩畝小麥長得一片鬱鬱蔥蔥,十分喜人,我們當農民都預言,冬季小麥生長旺盛不是好事,後期肯定會倒伏。果不其然,這小麥在灌漿期過後,全部倒伏,趴在地上。

    由於近幾年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秋分前後種植小麥時,氣候還是溫暖適宜,小麥出苗快,分櫱早,甚至於會在寒潮未過來之前,就拔節起身,這時候遇到寒潮驟降,小麥莖節受到凍害枯萎,第二年春化階段後需要重新生長,有限的營養被浪費,小麥是肯定要減產減收的。

    小麥播種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要根據各種因素來考慮播種期尤為必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小麥播種期有逐步推遲的必要。當然,也要充分考慮暖冬和冷冬對於小麥分櫱的影響,如果播期偏遲,就要考慮種植春性強的小麥品種,產量影響就不會太大了。

  • 7 # 安新德

    小麥種地早與睌的時間為西安地區十月一日到十月十日為早期時間,十月十日到十月二十日為適當時間。超過十月二十後為睌期時間。因目前氣候變暖,農民把原來從十月一日開使種播種,現改為十月十以後。小麥播種後小麥生產期規律有三個月越冬期。小麥越冬期最怕旺長,旺長小麥是小麥豐產大忌。農民多年經驗證明,小麥不能二旺。如何防止小麥二旺是小麥種植後的重中之重。二旺是小麥的災難。防止小麥越冬期旺長首先必須在十月十五日後播種。還有在拖拉機耕地前撒化肥為佳。這樣化肥比較深。小麥生長期為八個月,化肥撒在犁好地上面土埌溼度大,或種小麥後馬上下雨這樣化肥很容易化解,也是小麥越冬期旺長的條件。因此小麥旺長是和早種,土埌溼度大,和氣溼高都有直接關係。

  • 8 # 豐收啦

    小麥種的早,收成就會不太好,適當的晚種真的會高產嗎?

    小麥種子品種的好壞是小麥產量高與低的絕對因素。在給小麥拌種時可以加生長調節劑。同時在殺蟲劑和殺菌劑的基礎上再加上蕓薹素內酯,可以提高小麥的抗逆性,促進生長。

    小麥播種早了,或冬季生長旺盛,不抗凍害,後期倒伏,分櫱旺盛,植株濃密,莖稈細長。由於近幾年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秋分前後種植小麥時,氣候還是溫暖適宜,小麥出苗快,分櫱早,甚至於會在寒潮未過來之前,就拔節起。這時候遇到寒潮驟降,小麥莖節受到凍害枯萎,第二年春化階段後需要重新生長,有限的營養被浪費,小麥最終只能減產減收。

    因此,小麥播種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要根據各種因素來考慮播種期尤為必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小麥播種期有逐步推遲的必要。當然,也要充分考慮暖冬和冷冬對於小麥分櫱的影響。如果播期偏遲,就要考慮種植春性強的小麥品種。這樣的話,產量影響就不會太大了。

  • 9 # 農村土秀才

    年前別看麥苗小年後籽粒照樣飽年前別看麥壟稀年後產量並不低。這是種地人對年前小麥長勢的充分肯定。那麼到底晚播小麥會不會高產呢?我個人認為晚播小麥高產存在多方面原因。

    一、八月截杆九月犁十月柴草漚成肥,小雪冷重陽暖立冬種麥不算晚。按照我的慣例,年年種麥老在立冬前後,立冬種麥麥根好、麥葉嫩,麥壟不稀不稠。小雪到大雪溫墒還不錯,這時候的小麥就開始分櫱發股,但受溫度限制麥苗不瘋長不旺長,不脫肥不脫節,一直到正月二月,小麥根葉青嫩,不會出現停長慢長受受凍受虧現象。這對小麥抜節孕穗提供了強健優勢。

    二、常言說麥沒二旺一點不假,有的人種麥老在寒露霜降,其實那都是老黃曆了。殊不知麥種過早溫高墒大,麥苗生長快,全年的口糧老早吃完了,如果再施追肥,中間肯定出現斷頓營養不良,嚴重的還會出現年後根葉發黃,死苗乾枯現象。這對小麥後期生長極大不利。因此立冬種麥根鬚不板結、不鏽塊,深扎空間大。到了年後春暖花開,莖葉肥胖生機勃勃,此時不用再施追肥,只需澆上一遍春水,小麥到時就收了。所以,小麥種的過早並不高產,而晚播小麥起初看著苗小苗稀其實一樣高產。

    (上圖為立冬種的麥)

    (中樓麥)

    (寒露前種的麥)

  • 10 # 似流年S

    每年的9月和10月是小麥播種的高峰時期,不過由於近年來受暖冬天氣影響,小麥播種早的農戶收成都不是很好,所以流傳出一種說法,小麥適當的晚種會高產,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

    小麥的高產與小麥品種、造墒整地和播種時間有關。小麥的品種

    小麥想要獲得高產首先要選擇適合當地播種且品質優良的小麥品種,根據當地近年來的天氣情況,選用優良的小麥品種是實現高產的關鍵,且小麥的品種分為“冬性”、“弱春性”和“半冬性”。

    冬性品種對溫度要求極為敏感。春化適宜溫度在0~5℃,春化時間30~50天。其中,只有在0~3℃條件下,經過30天以上才能透過春化階段的品種,為強冬性品種。

    半冬性品種對溫度要求屬中等型別,介於冬性和春性之間。在0~7℃條件下,經過15~35天,可以透過春化階段。

    春性品種對溫度要求範圍較寬,經歷時間也較短。一般在秋播地區要求0~12℃。

    造墒整地

    一,在造墒保墒整地時,一定要保證土壤墒情適宜,若是遇到乾旱情況,應當灌水造墒。可以在前茬作物收穫前7到10天進行澆水,既有利於秋作物正常成熟,又為秋播創造良好的墒情。如果秋收前,來不及進行澆水的,可在秋收後開溝造墒,然後再耕耙整地。也可以先耕耙整畦後灌水,待墒情適宜時耘鋤耙地。

    二,深淺結合小麥田翻耕應深耕、淺耕輪換進行,可深耕一年,淺耕2-3年。應根據當地麥田的土壤狀況及小麥高產優質需求,有條件的地方應採用深耕。

    土層深厚的高產田,深耕時耕深要達到25釐米以上,中產田23釐米以上,犁地層淺的耕深要逐年增加。可以把有機肥掩入土中,使土、肥相融,結合深耕可促進微生物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以增加土壤有效養分。

    播種時間

    小麥的高產也與小麥的播種時間有關。早播種的小麥,由於播種後氣溫相對比較高,出苗快,分櫱早且分櫱時間長,單株分櫱多,抗凍性比較差容易出現凍害,從而降低小麥的產量。

    過晚播種的小麥,由於氣溫相對比較低,容易造成麥田中的麥種不出苗或者後期出苗後苗勢較差,而且苗勢差的小麥同樣也會容易發生生凍害,同樣也會降低小麥的產量。

    小麥只有在適當的播種時間才能促進小麥高產,而不是適當的晚播。如果當地氣溫較低推移播種時間會造成播種過晚的情況。所以小麥播種的時間應該結合的當地天氣情況,而不是一味的適當晚播。

  • 11 # 三農一姐

    對於小麥種的早收成就不會好,適當晚種小麥會出現高產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目前的農業當中的確存在這種問題。這主要是根據當地的氣候以及種植小麥的品種,包括土壤的墒情和南北緯度的不同,還有種植小麥的土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條件都決定著種植小麥的時間。所以各個地方種植小麥的時間一般都有各個地方約定成俗的一個時間,也是遵循當地的氣候的自然規律。俗話說“秋分前種小麥10天不早,秋分後種小麥10天不晚”,這句話就說明了種植小麥的時間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以及小麥種植土地的海拔高度不同,所以種植的時間也不一樣。對於丘陵平原地帶由於海拔高度比較高,而且土地也比較貧瘠,所以種植小麥在秋分前十天種植小麥也不算太早,因為這些地方的溫度決定了提前種植小麥有利於小麥的生長並能夠安全地越冬。對於平原地帶秋分以後10天種植小麥都不晚,比如現在一些河南、河北、山東等平原地區,這些年來種植小麥一般是在秋分後的國慶節後10天內種植小麥是最恰當的時間。有一句俗語也是這麼個意思:“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川”。俗話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俗語也是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一個種植小麥的經驗。但現在由於整體的大氣溫度變暖,也就是說在過去冬天雪花飛飛,可以說年年都有瑞雪兆豐年的狀況,然而現在出現了暖冬的現象非常的嚴重,冬天的雪花非常少了。特別對於黃淮地區的小麥種植一般推遲了近一個節氣的時間,也就是說寒露的前後種植小麥已經是最好的季節。回到主題。如果小麥種植早了,在農村的確會出現小麥提前旺長的現象,畢竟小麥是種植的溫度在15度左右,而且小麥生長的最佳的溫度在14~18度之間。如果長時間種植小麥以後,溫度過高會使得小麥出現旺長的現象,這也就會造成次年小麥會造成了減產。所以好多農民把小麥種植走了就會提前控旺,一般是用碾壓的方式。其實現在要提前種植小麥最好少使用氮肥,這樣小麥的生長速度就會放緩。對於適當晚播小麥的確能夠起到增產的效果,也就是說當地的氣溫連續的高溫,這會影響小麥的生長,或者說使得小麥出現旺長的狀況。適當晚播就使得小麥有足夠好的生長的環境,也就是說小麥發芽的最佳的溫度就是15度左右。如果溫度過高小麥的發芽率比較低,所以有時晚種小麥兒的確有利於小麥的發芽率,而且也有利於小麥的生長不會出現旺長現象。

  • 12 # 靈子

    話不能說的這麼絕對。早種小麥不太好,晚種同樣也不會有太好的收成,種植小麥要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溫度。比如說我們膠東地區,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秋分前後種小麥。像今年秋天的溫度一直比較高,等到寒露的時候種植小麥也可以。如果趕上哪年秋天氣候變化大,氣溫降低的快,那再等到霜降種麥子就晚了。那時候種麥子,即使多用一些麥種,出苗率仍然達不到氣溫適宜時候的效果。

    或許是由於各地季節的差異,十月中旬的時候,寒露都過去一個多星期了,我們這裡種植小麥早就結束了,而安徽省的小麥卻還沒有開始。當地的水稻都還在地裡沒有收割,遠遠看過去,地裡還是一片金色,路邊的樹葉也是綠色的。大清早聽見村裡的喇叭在說,眼下正是秋種小麥的季節。而那時候離霜降也就只剩下幾天的時間了。按照我們當地的種植時間,實在是已經太晚了。因此,種植小麥的正確時間,應該根據各地的氣候變化而決定。

    我們當地的農民們之所以選擇秋分前後種小麥,是因為一輩輩的先人總結出了經驗,白露太早,寒露太晚,只有秋分播種小麥,氣溫地溫都正合適。如果趕在白露的時候種小麥,那時候氣溫尚高,麥苗就會長的過快,還沒等到冬天,麥子就已經長的老高了。北方冬天雪多,一場大雪下來,就會把長的過高的麥苗全部折斷。就算不下雪,北方的冬天也不同於南方的冬天,已經竄出老高的麥苗,會經受不住冬季的嚴寒,反而不適宜麥苗生長。而秋分前後種的小麥,等到冬天的時候,麥苗不會長高自然也不會分櫱,可以輕輕鬆鬆的度過冬天。

    雖然說不能早種小麥,但也並非說晚種小麥就一定有好收成。所謂的晚種,也要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有的年頭,可以拖到寒露的季節再種小麥,或者寒露過後的三兩天也可以,而有的年頭最晚拖到寒露,最好是不要等到過了寒露。因為寒露前後的氣溫就開始冷了,就不太利於小麥出苗了。即使多撒一些麥種,麥苗出來以後,還是會稀稀朗朗的,而且看上去苗弱,沒有提前種的那些麥苗強壯。等到來年春天麥子返青發芽的時候,這些晚種的小麥分櫱小,直接影響麥子的收成。所以,並不一定說晚種小麥就會高產。

  • 13 # 農村王小霞

    小麥是我比較常見的一種糧食作物,其多是在中國的北方農村所種植,同樣,中國北方地區多以小麥為主食。

    小麥種植過早危害

    如果小麥種植的過早,由於氣溫較高,通常情況下,這個時間的小麥的生長會比較旺盛,苗勢會比較好。但是這種情況下,小麥的抗寒能力就會比較差,往往在氣溫較低時小麥會出現凍害。

    小麥種植過晚危害

    而如果小麥種植過晚的話,就會因為氣溫比較低造成麥田中的麥種不出苗或者後期出苗後苗勢較差的現象,而苗勢差的小麥同樣也會發生凍害,同樣它的後期也會造成小麥減產。

    何時種小麥

    所以說小麥適當晚種真的不一定會高產,一般情況下可以按照“寒露至霜降,種麥不慌張,霜降至立冬,種麥不放鬆”這種說法來種植小麥。其中,在節氣“霜降”(10月24日)前後種植小麥個人認為比較合適。

    另外,也可適當的根據當時氣溫來作適當的調整,比如氣溫較高就往延遲一些,這樣才可以保證小麥有一個比較不錯的產量。

  • 14 # 長江老農

    小麥種植,我們當地有句農諺:“九菜十麥”,意思是農曆十月種小麥,我們當地水稻收割後種小麥,時間大概在農曆十月中下旬。一般農曆十月不遲,最好農曆十月中旬至十月下旬種植。水稻收割後,深翻滅茬,每畝追施氮磷鉀複合肥15公斤——20公斤左右、過磷酸鈣15公斤做底肥。平整土地,精耕細作,土壤不能有大土圪塔。然後,打封閉除草劑,可用丁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煙嘧磺隆兌水1000倍液對土壤噴霧除草,選擇晴朗無風天氣噴霧除草,不能重噴、漏噴。打除草劑10天后播種,可利用雨後播種,每畝用種12.5公斤——17.5公斤。播種後開溝起壠。小麥播種早了,或冬季生長旺盛,不抗凍害,後期倒伏,分櫱旺盛,植株濃密,莖稈細長。去年,我們當地一農民,種植小麥過早,底肥下得多,土地又避風向陽,溫暖溼潤,小麥冬季生長旺盛,兩畝小麥長得一片鬱鬱蔥蔥,十分喜人,我們當農民都預言,冬季小麥生長旺盛不是好事,後期肯定會倒伏。果不其然,這小麥在灌漿期過後,全部倒伏,趴在地上。而且小麥生長旺盛,這位農民又不敢下肥料,小麥氮肥倒是不缺,可缺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後期有效分櫱少,沒多少麥穗,麥穗短小,千粒重、穗粒重都嚴重受到影響,小麥產量下降,品質也下降。種植早,抽穗也早,容易遭遇“倒春寒”天氣影響,小麥秕穀多,不灌漿,籽粒不飽滿。小麥種植遲了也不好,也會減產。我們當地小麥產量本來就不高,每畝平均800斤左右,如果種植遲了,生長期就縮短了,生長髮育不夠,分櫱不旺盛,難封行,撥節時間短,秸稈比別人家小麥少一節,抽穗期短,小麥穗就短小,不揚花,無花粉,灌漿期短,小麥籽粒不飽滿。種植遲了,氣溫下降冰點以下,小麥有可能不出苗,種子在土壤中胚芽會凍死。小麥種植遲了,或早了,抗逆性、免疫力都會下降。去年,我們當地一承包大戶,水稻收割後,水稻田積水一時不幹,無法種植小麥,一拖再拖,轉眼到了雨雪天氣,更無法播種,即使在臘月種下去,也要在正月出苗,小麥生長週期不夠了,最後100畝水稻田休耕一季了。強行種下去也要減產一半,恐怕連本也撈不回來的,索性不種了。

    小麥種植寧可晚種,不能早種,但不是絕對的,不能在下雪了還去種小麥。尤其是北方冷得早,種遲了,有可能不出苗。南方在立冬前後都可以種植,只要沒有霜凍都可以種植。適當的推遲播種。要根據土壤墒情、氣候變化正確定播種時間,適時播種。

  • 15 # 龍百曉生

    我們家剛在前幾天完成今年秋播冬小麥工作,目前已可以看到部分地塊麥苗長出來,而至於播種小麥早晚的話題,我感覺應該根據小麥品種特性來看待,並不是種植時間稍晚就會有利於小麥生育過程,另外,小麥生育期時間很漫長,例如我們家今年種植的濟麥22大概需要經歷239天才能成熟收穫,需要經歷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也就是從10月上旬播種至來年6月中旬前後收穫,而在這漫長生長過程中,對於小麥生育階段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會明顯影響小麥最終產量和質量,下面結合我們這邊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不同春化階段的小麥品種會有差異。目前對於小麥研究最為清晰的生育階段為春化階段和光照階段,由於每個階段需要的水、溫、光、養分等條件不同,可能其中一些會起主導作用,再加上小麥每個生育階段的不可逆性,因而一旦外界條件達不到時可能面臨停止生長,進而影響小麥生育週期和最終產量、品質。而根據不同小麥品種經歷春化階段所需溫度和光照累積時間等條件影響,一般可以分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等型別。由於小麥經歷春化後會抗性下降,使得抗寒能力大大降低,因而在農業生產時一般會根據不同特性麥種會有一些差異種植規範,具體表現為:春性和半冬性小麥一般在適播期內建議晚播,而冬性小麥則在適播期內建議早播。

    二、影響小麥高產的因素有很多。事實上,小麥生育過程如同小寶寶成長階段,往往會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其中有一些情況的影響並不可空,例如極端氣象變化對小麥生長髮育抑制作用很大,如2018年春季的倒春寒和今年春季持續的高溫乾旱影響。一般來說,小麥品種、土壤結構和肥力、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草害和氣象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因而我們要想獲得小麥高產,首先要根據自家農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優良麥種;其次就是加強農業管理措施,儘量在小麥生育期內保駕護航並創造更適宜的發育環境。

    例如土壤結構方面,一般小麥在熟土層厚、結構良好、有機質豐富、肥力全面而氮磷平衡、具有保水保肥和透氣性等方面達標時更利於小麥正常生長。而至於小麥品種方面,則儘量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和種植習慣選擇發芽率高、籽粒飽滿、分櫱能力強、抗性好、灌漿快的麥種,並根據小麥品種特性而在適播期內及時播種,切莫過早或過晚。而在小麥生育過程中也要加強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除草工作,並及時預防小麥倒伏等情況,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

    而至於題主這裡提到小麥適當晚播,在近些年隨著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使得種植半冬性或春性小麥的地區可以儘量晚播,畢竟小麥早播容易在暖冬出現旺苗而導致抗寒能力下降,從而容易受凍害影響並消耗過多養分,使得麥苗長勢偏弱而影響小麥高產,同時,也不建議小麥種植過晚,很容易造成分櫱較少,使得有效穗數不夠,往往也會影響小麥最終高產。(以上為個人見解)

  • 16 # 農人小匠

    #小麥種的早,收成就不會好,適當的晚種真的會高產嗎?#

    小麥種植如何高產?大體有這幾個環節和因素決定:1因地制宜適時播種,2選擇優質高產麥種,3加強水肥管理,4做好病蟲害防治,5加強田間管理等。

    因地制宜適時播種是獲得小麥高產豐收的第一步。當然十分重要。小麥播種過早或過晚都會對明年小麥豐收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小麥種植區域十分廣泛,從華北、西北、黃淮、江淮到四川及雲南都有;小麥是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由於地域差異較大,小麥種植時間也不一樣;其中,黃淮、華北、西北緯度差別小的地方種植小麥時間上差不多,大都在10上中旬播種完了;而江淮、四川及雲南等地有的要到10下旬或11上旬播種。

    小麥種的早,收成不會好,適當晚種真的會好產嗎?

    以我所在黃淮小麥主產區冬小麥何時播種為好?早種或晚種對小麥生長有何影響?來回答題主提問。

    黃淮冬小麥適宜播種時間為10月5~15號左右。基本對應農時寒露節氣。黃淮地區玉米基本在秋分節氣9月下旬就成熟了,平原地區機械化收種幾天就完事了。如果秋分就把小麥種上,因為當時氣溫偏高(今年這段時間氣溫還在30度),小麥播種3~5天就出齊了,冬前積溫大,小麥會出現旺長;小麥冬前旺長,分孽太多,種群過大,不但耗費了養份而且也容易使小麥越冬產生凍害。如果小麥播種過晚,比如:霜降以後播種或立冬前播種,不僅要加大播種量,多施肥造成成本增加,還由於播種晚氣溫低,小麥出苗晚、苗弱、根細不抗凍。

    小麥種植要根據農時,根據地壤墒情做到適時、適墒播種才能使小麥安全越冬。也為小麥明年高產大好基礎。

  • 17 # 農藝師老周

    小麥播種過早過遲都會嚴重影響小麥產量,這一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如何掌握合適的播種期,很多人也是迷迷糊糊。這是為什麼呢?

    一、早播的危害

    小麥播種時間都是按照經驗來確定具體的時間,比如華北地區總結的“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就是長期以來總結的老農經驗,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各種原因導致每年播種期都會有所不同,比如干旱、雨澇等因素影響。像我們這裡的小麥播種期就是霜降前播種最為合適。如果溫度還在21℃左右就開始播種,勢必就會造成大量的分櫱產生,按理講,冬前分櫱葉片數3個以上都屬於有效分櫱,2個葉片的分櫱有一部分不能成穗,1個葉片的分櫱不能成穗,但是冬前分櫱數太多,過分旺長,極容易遭受凍害,也會造成返青後小麥群體過大,容易產生倒伏和莖杆細弱,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最終產量降低。

    二、晚播的缺點

    小麥分櫱是一個動態平衡,不但有冬前分櫱,春季也會有大量的分櫱,並不是每一個分櫱都會最終成穗,這些分櫱稱之為無效分櫱。如果溫度降低到12℃以下才播種小麥,冬前分櫱數量下降很嚴重,2個葉片以下的分櫱佔據了很大比例,第二年春季產生大量的無效分櫱,最終導致只有主杆成穗。原來就有“冬抱蛋”小麥,就是每株小麥只有一個穗,雖然穗很大,但是群體過小,產量達不到標準。雖然說遲播可以透過增加播種量、增施底肥、選用品種來補救,也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三、如何確定合適的播期一般情況下,小麥播種期都是按照當地平均氣溫下降到16~18℃播種為宜。作為農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判斷適宜播種的最佳時期:1.老農經驗

    我們當地有個諺語:“三年學會生意手,十年才成莊稼漢。”想要真正成為一個標準的農民,就必須要多年的經驗。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就知道什麼時間收穫、管理和播種,這是一代又一代人積累起來的,專家都望塵莫及。

    2.物候

    商洛市有一個種植小麥的物候,那就是“山紅石頭黑,窮人種小麥”,意思就是山上的樹葉變紅,石頭顏色加深,這個季節就是最佳的小麥播種期。有些地方也會根據某些雜草死亡或者出苗等來判斷小麥播種期,也是很符合實際情況的。

    3.長期天氣預報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的氣候變化,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氣溫變化資料,及時掌握長期天氣預報就是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當溫度下降到18℃,就可以根據降雨量確定合適的種小麥時間。

    4.當地農業部門

    其實,農業部門提供給農民的種植小麥時間表也是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資料,比對各年度的最佳播種期給每個區域的農民提供參考的資料,具有很可靠的價值。

    5.小麥品種

    小麥品種也有冬性強的,也有春性強的品種,冬性強的可以適當早播,春性強的品種可以遲播,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春小麥的原因。

    綜上所述,小麥播種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要根據各種因素來考慮播種期尤為必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小麥播種期有逐步推遲的必要。當然,也要充分考慮暖冬和冷冬對於小麥分櫱的影響,如果播期偏遲,就要考慮種植春性強的小麥品種,產量影響就不會太大了。這下該明白了吧?

  • 18 # 建行漸遠

    在我們北方農村,人們以麵食為主,所以這邊家家戶戶都種植小麥。這不,明天就到了霜降節氣了,可看這氣溫絲毫不像有霜的樣子,不過那些在怎麼慢性子的人家的小麥也都種上了。這小麥下種早也不好,晚也不好,只有選擇合適的時間種植,才會高產。

    其實,人們之所以說小麥種的早了收成會不好,要適當晚種,是相比較於過去人們在種植過程中總結的農諺中而言。像我們膠東半島農村,農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勞作中總結出的種麥子的最適宜的時間是秋分前後,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不過,如今這句農諺已經是老黃曆了,再依據這句農諺種植小麥,鬧不好可真要減產了。

    因為這幾年,全球氣溫變暖,暖冬現象十分明顯。而有時候春節過後,又有倒春寒現象發生。所以如果還是依據老一輩子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種植小麥,那就會種的早了。小麥一旦種植過早,在嚴寒來臨之前就會出現麥苗旺長現象,當到了寒冷的季節,麥苗就會受到凍害而減產。

    所以人們才會根據現如今的天氣情況,適當延遲小麥的播種時間。基本上比起原來的種植時間能夠延遲半個月至20天左右,用現在的農諺來說,那就是“秋風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所以,人們大多是根據自家情況,以及土壤墒情,選擇在寒露後至霜降前種植小麥。

    當然,小麥種植過晚的話,也不是啥好事,並非是種植越晚越能高產。如果種植過晚,因為氣溫過低,小麥分櫱也會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在嚴寒到來之際,麥苗長勢較弱,也會降低越冬能力,造成來年小麥減產現象的發生。

    一般來說,在環境溫度在16°至18°左右的時候,最適宜小麥的播種。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種植小麥的時間都不會相同,所以要掌握小麥的合理種植時間,就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時間來完成小麥播種,才能保證來年小麥高產。

  • 19 # 家在南鄉

    我們膠東農村小麥種植,過去的當地農諺是“白露早, 寒露遲,秋分前後正適宜”,後來經過多年的種植實踐證明,小麥在秋分前後播種下地,收成反而會不太好。

    原因是過去的農諺並不適合現在的氣候,由於近幾年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秋分前後種植小麥時,氣候還是溫暖適宜,小麥出苗快,分櫱早,甚至於會在寒潮未過來之前,就拔節起身,這時候遇到寒潮驟降,小麥莖節受到凍害枯萎,第二年春化階段後需要重新生長,有限的營養被浪費,小麥是肯定要減產減收的。

    小麥越冬前出苗至分櫱旺盛這個階段,是抗寒能力最強的時候,如何把握住這個有利時機,是關鍵性的一步。所以近幾年總結出來的農諺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前後正適宜”。

    題主的問題是“小麥種得早,收成就會不太好,適當的晚種真的會高產嗎?”,題主的“適當”二字用得好,適當也必須有度,就我們當地農村來講,如果過了霜降播種的小麥,不光播種量每畝增加10到20斤,出苗後容易形成弱苗。

    屋後的王大哥,有一年因為家裡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顧,耽誤了種植小麥時機。等老人家出院時己經過了霜降節氣,一早一晚偶見淡霜。王大哥抱著僥倖的心理,一畝地多加了20斤麥種播種下地,麥子出苗後倒是挺齊整,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分櫱時間,寒冬過後的第二年春天,麥苗拔節起身稀稀拉拉,和旁邊正常時間播種的小麥相比,明顯後勁不足,產量也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二。

    綜上所述,如果按照過去的秋分時節來播種小麥,收成就會不太好,適當的晚種真的會高產,但晚種也要有個度,就我們膠東農村而言,霜降前後就不要種植冬小麥了,可以留作春地種植其他農作物了。

  • 20 # 豫東小農

    小麥的晩種也是隨著這幾年全球化的氣候變暖而提出來的,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暖冬”。面對這樣的氣候條件我們老百姓只能透過合理的推遲小麥的小麥的種植時間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小麥的產量。

    小麥種植早出現的一些問題

    大家應該對於2018年清明節前後的“倒春寒”記憶猶新,對小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大量的小麥不出穗或者少出穗。我們村裡的小麥就有好幾家的沒有出穗,只有選擇用旋耕機直接犁了以後再種植地膜春花生。大部分的小麥的畝產量基本上在600斤左右,往年的小麥的畝產量基本上在1000斤左右。

    相對於晚茬小麥即紅薯茬和辣椒茬的小麥基本上沒有受到“倒春寒”的影響!

    早種植的小麥在冬季來臨的時候會出現旺長的情況,在溫度下降到零下以後,小麥很容易出現凍害並且還會出現大量的黃葉幹尖的現象。同時也會影響小麥的分櫱。

    適當的推遲小麥的播種時間對於小麥的產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小麥最適宜發芽的溫度在15-20度,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小麥發芽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2019年我們豫東地區小麥播種的適宜的時間在10月15--25號之間。

    晩種植的小麥能夠保證其在入冬前能夠長到最能夠抵禦嚴寒的時期,這樣的話小麥就不會受到凍害的影響。在春季的時候也能夠避開“倒春寒”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依賴主人是因為食物還是感情?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