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annibalLecter

    首先,四阿哥胤禛追討戶部欠款以及他的謀士鄔思道神機妙算,這些都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具有戲劇化的情節,並非史實,不過這些根據史實演繹,人性改編的內容,邏輯性很強,耐人尋味,值得分析。

    《雍正王朝》這部經典電視劇主要圍繞兩個歷史階段,完整描述了雍正一生的政治貢獻。前半部分,描寫九子奪嫡,也就是在講述雍正繼位這個因,後半部分,描寫雍正繼位以後推行新政,使國家富強,也就是他繼位的果。總的來說用極富人文關懷的視角和嚴密的邏輯,對雍正的歷史功績給予詳細分析和正面評價。

    追討戶部欠款是四阿哥胤禛出場後做的第二件大事,第一件是江南賑災募捐,這個時候,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他還是一個很青澀的政治家,並沒有稱帝的野心,一心想要幫太子分憂,為國家出力。面對追討戶部欠款這件事,他是比較迷惘的,最開始正是鄔先生鼓勵他不能退縮。

    在《雍正王朝》第三集末尾,剛剛被召入乾邸的鄔思道和雍正有一段對話,鄔先生給胤禛分析,如果接這個案子,要得罪滿朝大臣,王公貴族。雍正問:“照先生的意思,這差使我不能接?”,而鄔先生回答他:“一定要接”。並且給他分析了理由——滿朝大臣都不幫康熙,這個時候康熙希望有人幫忙分擔。

    說完以後,胤禛打了個哈欠,然後面露慚色。如果只看第三集,這個細節表情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含義,第一種——你TM在逗我!明明是個火坑,你喊我跳!第二種——好的,我明白了,先生點到為止,剩下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然後第四集一開始,胤禛就單獨跑到康熙面前,去申請要追討欠款,還順便討論了一下弊政,深得康熙賞識。這說明,雍正完全理解了鄔先生的意思,堅決選擇就是要出來為康熙分憂。最後,胤禛請求康熙給他一個田文鏡,一個十三阿哥允祥幫忙,康熙批了田文鏡,沒有批允祥,他告訴胤禛,自己要讓他做個真正的孤臣。一方面,康熙是希望把允祥潛下來,做成一個暗中保護胤禛,將來可以發揮大用的關鍵棋子。另一方面,也是想考驗一下雍正的能力。而還有一層,康熙知道胤禛註定要失敗,不想把允祥搭進去,這個在第五集末尾,從田文鏡嘴裡說了出來。

    孤臣這個名號聽起來很悲催,但實際上,對胤禛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肯定和榮譽,因為任何皇帝,要做事,就是孤家寡人,皇帝在世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皇子和臣下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弄得朝局烏煙瘴氣,誰做孤臣,誰就最令自己最放心,就配得上做將來的“寡人”,而這個孤臣還要出來為國效力,為自己排憂解難,豈不是深深的討人喜愛。

    後來,胤禛過於急躁,逼死魏東亭,朝野震動,康熙出來收拾爛攤子,憑藉自己的威信安撫眾人,太子出來裝好人安撫人心。表面上,胤禛完敗,成為了眾矢之的,但實際上,康熙心裡面對他的忠心和責任感十分肯定。其實康熙並不會怪他,因為自己都不能辦好的事,自己的兒子自然更沒法辦好,但是透過這件事,康熙瞭解到了誰是真的能為自己分憂,以國為重,堪當大任的。

    這個時候太子還在,是未來的皇帝,胤禛只是一個給太子跑腿的,藉助這件事,他已經提高了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可謂是大勝。

    當然,有得就有失,朝堂上自己被打了臉,八阿哥看準機會出來替胤禛說情,其實就是給康熙一個臺階下。他深知康熙不會怪罪胤禛,於是大說好話,佔盡了便宜。過後馬上保舉年羹堯,這樣就把本來屬於雍正的家臣年羹堯拉到了自己那邊。

    傻了吧唧的年羹堯以為雍正失勢了,還跑去找八爺拜碼頭,要不是後來康熙力挺胤禛以及胤禛及時從戶部拿走了年羹堯的調令,或許劇情就是另一個結局了。

    總的來說,清理戶部欠款,針對的只是臣子,查得了就查,查不好也沒什麼,但是藉此雍正正式進入康熙視野,能力強不強先不說,但是肯做事,就憑這一點,成為今後成為儲君的必要條件。

    然而在清理刑部冤獄一案中,也就是第七集,鄔先生明確告訴胤禛,不能查,因為清理刑部冤獄就是查太子,就要讓康熙難堪,這個罪名,雍正是擔不起的。

    這一次,雍正的做法就更加成熟了,還是一如既往地爭取為康熙分憂,把八爺也帶到了溝裡,但是隨後自己把自己折騰了一個風寒,這樣既表了忠心,又掙了表現。

    《雍正王朝》不愧是百看不厭,城府極深的神劇。

  • 2 # 意思-夢

    謝邀,首先不討論有木有這個人,先說為什麼辦砸。第一 欠錢的都是朝廷命官,很多都是跟隨康熙南征北戰一起刀山火海走過來的,康熙一直想做一個聖君,如果對這些功臣大開殺戒,也怕留下汙點。第二 很多皇親國戚也是拖欠欠款,包括太子和幾個阿哥,如果老四下狠手康熙就會覺得這個老四連自己兄弟都不放過,那這個人以後掌權肯定還會來個玄武門之變。還有如果把太子都搞垮那康熙肯定不會讓老四好過,畢竟當時康熙還是很愛這個兒子的。 所以這個差事辦好了就會得罪大批官員,乃至太子和兄弟,當然康熙就容不下他了。所以辦砸了是情理之中,就算有鄔思道這個人,以他的聰明也不會讓老四把這個差事辦好,只是讓老四接這個差事 ,讓康熙知道還有一個肯辦事的兒子在他心裡那就比什麼都強。

  • 3 # 領導下的紅高梁

    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的第四個兒子所以大家都叫他四阿哥。作為皇帝的兒子和其他的阿哥相比有著很大的優勢,如果和八阿哥作對比就稍遜一籌。八阿哥作為皇帝的兒子,頭腦聰明辦事老到有成。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總是把自己撇的乾乾淨淨。聰明四阿哥不會不知道自己的劣勢,如果想繼承帝王之位穩坐江山,就要有很強的政治手段。在為戶部辦差的時候四阿哥發現:涉事的人員大多是皇親國戚,政府要員。更讓他驚訝的是涉事的政府要員都是跟著皇阿瑪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戰功赫赫之人。此時的他意識到問題棘手性,如果認真的去辦能得到百姓的認可,如果不用心去辦會讓這些功臣得到感激,就會聚集人心。四阿哥權衡利弊之後,辦砸了差事。人生難得糊塗,糊了也是一種境界。

  • 4 # Afrykvcd

    首先不管烏思道是不是真實的,就按電視居那個版本分析。烏思道的作為謀士是很高明的。凡事都能替四爺分析得頭頭是道。他不單瞭解四爺,也瞭解康熙皇帝。康熙要雍正做一個孤臣,是有計劃想要立他為儲君的(雖然這個時候還不確定,但是康熙臨走的時候有說),烏思道也能想得到這一點。所以只讓雍正接差事,但是並不獻計謀出主意怎麼追討,就是想他辦砸了得罪幾乎全部的官員。

  • 5 # weilphen

    何以見得辦砸了?!戶部欠款涉及的面太廣,上到皇子、宗室、後宮,中層眾多的各級官員,下到小衙門裡的小小胥吏,只要是體制內的,都差不多欠著國庫的錢,想短時間內把錢都追回來,根本不可能,這點皇帝比誰都清楚。但欠款不能不追!不追,此現象會愈演愈烈,到國家真要用錢保命的時候,一切就晚了(可參考崇禎的國庫,李自成張獻忠都是拿錢就消停,不給錢就造反的典型代表)。欠款必須追,但怎麼追找哪些人追,追多少,這些皇帝心裡有譜,但不能明說。皇帝的期望值其實並不高,只是想把戶部欠款這潭死水攪動起來,遏制此歪風邪氣的繼續蔓延。鄔先生看得清形勢,跟老四分析了此事的前因後果,知道只要老四保持以往嚴謹的工作作風,實心做事就行,重要的不是能追回多少錢,而是要體察聖意,開啟追繳欠款的局面,遏制群臣的私心就行,出再大的婁子,皇帝都會有對策。而老四一心為公,不顧個人得失,為老爹分憂的孝子形象也可得到皇帝的認可。所以,在整個追繳欠款的過程中,鄔先生不必在具體的事情裡出謀劃策,他替老四把握好大方向即可,這才是謀士最大的作用。

  • 6 # 一個小人物的煩惱

    首先,差事辦砸了這個說法並不是康熙說的,最後是康熙的仁心叫停了這件事,至於處罰雍正那也是給自己一個臺階。欠款的人太多,追債必須進行,所以最後雍正就成背鍋的了。鄔思道是主張雍正去追債的,但是他也無法控制局面,電視劇這一段的主題是追債而不是查貪髒,或許鄔思道建議雍正去查貪汙官員的欠銀就完美了!

  • 7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作為主角的雍正從隱忍到爭奪太子,身邊一直有位為他出謀劃策的人才——鄔思道。鄔思道來到雍親王府曾經跟雍正秉燭夜談,用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還是王爺時的雍正。鄔思道在王府的身份是教書先生,實際上一直關注著朝堂上的動向,就拿追繳國庫欠款這件事來說,所有的阿哥們都躲著,不願意去做這件費力得罪人的差事,但是這件事放在鄔思道眼中卻做出了不一樣的解釋!

    原本四阿哥胤禛也是跟其阿哥一樣的想法,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吧!鄔思道對他講,作為康熙的兒子跟其他人不一樣,要站在康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追繳國庫欠銀都知道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在康熙老爺子那裡同樣是一件不省心的事。康熙這麼多兒子,他是多麼希望有人站出來替他分擔一下。在康熙心中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尤其現在沒人站出來,正是胤禛站出來表現的時候。

    雖然最終胤禛辦的這件事有些著急,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把老臣魏東亭逼死了,十阿哥當街典賣家當,最終未能完美收官,不過胤禛的表現確實出類拔萃,換一個皇子也未必能夠做的比胤禛更好,至少在康熙那裡得到了中肯!鄔思道能夠讓胤禛去接這個差使已經很了不起了,至於催債這點事,胤禛還辦不好麼?追繳國債這具體事宜還用老鄔親自出馬麼?一個城府頗深的冷麵王連這點事都辦不好還怎麼去爭皇位呢?

    反過來思考一下,堂堂一個王爺用不著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去麻煩鄔思道吧!這也顯得他這個王爺太無能了吧!所以說鄔思道能夠苦口婆心的讓胤禛去拿下這趟差事已經有很大的作用了!

  • 8 # 大海里面沒有水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國庫空虛,連贈裾災民的錢都沒有了,當時還是四爺和十三爺兩人前往江南策款救災的。

    好了,我們把話題拉回來,四爺的軍師鄔思道是在江南被四爺請回府說給兒子們做老師的,其實是想讓他為自己出謀劃策,四爺從江南迴來了接了一個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使,這個差使本來就十分難當,因此八阿哥才推出四爺來做,而這些欠款還是八爺在戶部就被欠的,康熙看到了八阿哥不肯擔任就沒有強人所難,就看出了八阿哥不是個人君之選,而另一邊鄔思道叫四阿哥要接下這個差使為什麼就沒有給他說怎麼去追呢?因為自古以來都是站著借錢跪著討債,本來也沒打算能追回全部,康熙老爺子也是知道的,只是想看看哪個兒子能為自己多分點力,哪個兒子是真正的為朝廷辦事,而不是追回多少。

    四爺也不願意得罪百官,但是既然想給康熙認可就必須要出來做事,哪怕是做錯事,所以四爺一上任開始追阿哥們的欠款,因此不至於得罪百官。另一邊田文鏡追百官欠款,當然不是四爺本人在追肯定也就不會正面得罪了。

  • 9 # 樂樂2395379

    康熙明知事不可為,卻偏偏讓兒子去幹,為的是考驗哪個兒子是能替父分憂,勇於辦事的。鄔看出了這點,力勸胤禛去擔這個擔子。胤禛所為讓康熙很心慰,認定其不計個人得失,有仁君之氣。

    同時,康熙有意為胤禛繼位打下伏筆,一石二鳥。這件事肯定會得罪所有的人,這正是康熙想給胤禛的。太子為什麼被廢,因為太子黨威脅皇權。八爺為什麼不用,同樣因為八爺黨威脅皇權。所以要做孤臣。這樣,康熙才能收放自如。

    至於事情砸不砸,不值一提。

  • 10 # 逆流時代

    因為鄔先生早就知道這個差事肯定辦不好,這個錢也不會全部按時收上來,因為這是人心的黑暗面所在,還錢難,更何況是還國庫的錢。但是鄔先生卻力主胤禛接下這個苦差事,原因就是這件差事能為胤禛獲取極大的政治資本,讓胤禛在老皇帝的心目中高出幾個段位。

    追比國庫欠款,肯定會得罪欠了款的滿朝文武,更何況這些欠錢的人中有太子、三阿哥、十阿哥,還有像魏東亭這樣功高德勳的老臣。凡是明眼人都知道此次追比國庫欠款是一件苦差事,會得罪許許多多的人。

    這個時候四阿哥主動請纓,並向老皇帝表示自己願做孤臣。站在康熙的角度想想看,自己有一個兒子為了國家的事情,抱著一種“雖天下人吾往矣”的執著奮勇向前,康熙帝必會對胤禛好感爆棚。那為什麼康熙帝只給胤禛升了郡王而不給胤祥褒獎,並且不讓胤祥幫助胤禛參與追比欠款一案呢?

    眾所周知,胤祥素與胤禛交好。換言之,胤祥是胤禛一黨,如果康熙對胤祥多加褒獎的話,那麼胤禛在朝堂上的勢力必會加大,眾皇子之間的力量將不再平衡,這是康熙不願看到的,因為此時的康熙還一門心思的扶持著太子。

    其次,康熙之所以不讓胤祥參與此案,是因為此事是康熙對胤禛的一場大考。康熙就是要看看胤禛是不是一個堅韌的人,就是要看在困難面前胤禛如何表現。胤禛雖將事情辦砸了,但是他秉公辦理,鐵面無私的辦事風格相必讓康熙很滿意。

    言歸正傳,既然鄔先生力主胤禛接下這個案子,那鄔先生為何沒有幫胤禛做的更好一點呢。

    正如前言,這個案子是康熙發的上諭,限滿朝文武十日內還清。滿朝文武中其實大部分都有錢也有能力將這筆錢還上,但是他們絕不會先還,而是要等到別人都還了以後自己才還。倘若自己還了他人沒還,自己豈不是吃了大虧,這就是人心。

    更何況,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錢是國庫的,而不是你四爺的,為何你來讓我還錢。

    人是群居的,具有社會性,眾臣子相互攀附,這就是為何老狀元會借一兩銀子,這是因為若是他不借,同僚必會說他清高,他要合群,所以他借了一兩銀子。

    這就是為何這筆錢很難要上來,只要不能在重要大臣哪裡有所突破,那其他的臣子一定也會百般拖延,“他也沒還,為何要我還”的聲音必將此起彼伏。但重要大臣的錢哪裡有那麼好取呢,這就是為何胤禛輪番轟炸,卻沒炸出一兩銀子的緣由。

    其次,彼時鄔先生剛入胤禛幕府,和胤禛尚處於一種磨合期,胤禛對鄔先生還沒取得完全的信任。有些事胤禛不會主動去請教鄔先生,鄔先生自然也不好主動去教胤禛,所以這也大大限制了鄔先生。

    終上所述,要錢的時候才能見人心。

    以上。

  • 11 # 60絮語

    辦砸了,得罪人。第一,是告訴康熙我老四真心辦事,不怕得罪人,沒有營私結黨。我是真正為朝廷為國家的那個人。第二,這種活就是會失敗的,我在皇帝老子面前不裝假,不掩飾。我是你最真誠的兒子。和張五哥那句:我不知道在皇上面前該怎麼說話,我只知道在皇上面前要說實話。異曲同工。

    康熙當了一輩子的皇帝,什麼沒見過?你在他面前玩套路,不是傻逼麼?其他的兒子耍盡了心機,只能讓他厭惡,所以他的選項越來越少,最後就剩下那個看起來真誠、踏實、一心為國、沒有心機的孤家寡人的四阿哥。這就是套路的最高境界:夫唯不爭,實唯大爭。

    所以老四不贏,都沒有天理的好吧!

  • 12 # 唐俊龍55398571
    雨一直下,下到洪水滔天,下到國庫裡的銀子都沒了,銀子是一個好東西,它自有它的去處,他會去哪了呢?

    閉關鎖國這麼多年,沒有海上絲綢之路的進賬,靠著盛世添丁,永不加賦的土地收入,康熙皇帝猛然發現自己窮得叮噹響了。

    擒鰲拜,削三藩,平葛爾丹,收臺灣,跟沙皇老毛子幹,這花的都是錢,雁過拔毛,萬花筒明珠,三隻眼的索額圖,都在算計康熙皇帝的國庫。

    地方財政將瑣碎銀子製成官銀,沒有統一標準和工藝技術,產生的火耗各有不同,督府州縣的官吏們都發了大財。為了籠絡前明的翰林學士們,他們跟八旗子弟一起免於錢糧賦稅徭役,康熙的朝堂冗官冗員已經很嚴重了。

    太子管著戶部和刑部,八爺管著吏部和禮部,四爺是一個滅火隊長,在六部中見習,他發現了問題,國庫被官員們借空了,他們借了國庫錢,長年累月不歸還,形成了一筆巨大亂帳。

    鄔思道作為運籌帷幄的謀士,他熟悉朝堂的政局和權力遊戲,對於戶部掌管的國庫其中貓膩更是洞若觀火,他揣測康熙皇帝的心理:一個大家交給了自己認為可以撐起家業的兒子看管,自己有意放權讓他放手大幹,自己當年在孝莊祖母的培養下,天任自己暢遊,地由自己踏,世間一切都是自己掌握。可是,那個窩囊廢,盡然為了黨爭,賣官粥爵,為了蠅頭小利而失去國家掌控力。對於康熙來說是何其悲哀啊!康熙老爺子,需要一個孝子,一個干將,一個孤臣來陪自己這個寡人!

    鄔先生建議四阿哥接下清繳戶部欠款的差事,應該已經看清楚了接下來的棋路,戶部欠款涉及面廣,不乏天潢貴胄,親王勳貴,封疆大吏,那麼康熙皇帝又是文治武功的賢君聖祖,他會不會容許朝堂政局出現激盪波動呢?顯然不會,那麼這場硬仗的戰略目標,就是讓四阿哥有一個晉身途徑,顯示自己乾坤獨斷的能力和麵對困局的意志力,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四阿哥進入了棋局,他的開頭是這盤棋的棋眼,自己的兄弟們和他們勢力範圍打好招呼,接著是找有德行威望的家族老人來居中調節,但是他遠遠低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能力,他們衝擊紫禁城抓住了康熙皇帝老年重情義的軟肋,更沒想到落井下石兄弟們的手段,在激盪的朝局變幻中,胤禛收戶部欠款陷入了僵局。

    不過,他成為孤臣和冷麵王,也進入了康熙心中,博得了有識之士的讚許和期待!

  • 13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四阿哥胤禛追討戶部欠款差事是註定要辦砸的,因為欠款的人包括王公貴戚、滿朝文武,追繳欠款的問題不是一個區區皇子能夠解決的。不說別人太子也欠國庫錢,四阿哥胤禛要的出來麼?

    追繳欠款有多難,咱們從歷史上雍正登基後清查各地虧空錢糧行為上就能看出來。為了清查欠款雍正組織了一個強有力的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總理事務,皇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會同辦理,對於拖欠戶部錢糧的官員限三年之內如數補足,否則抄家追贓。就是在嚴刑峻法、皇權支援的情況下追討戶部欠款差事還用了五六年時間,康熙就給三天時間,四阿哥胤禛怎麼可能將差事辦好?

    鄔思道讓四阿哥胤禛接下追討戶部欠款的差事不是為了功勞,而是為了讓四阿哥胤禛獲得康熙老爺子的聖心。說白了當時大清朝最有權勢的人就是康熙,康熙想讓誰當皇帝誰就是下一任皇帝,得罪再多的朝臣、皇子都無所謂。

    結果也證明了鄔思道的高明,胤禛接了追討欠款差事得罪了朝臣,卻讓自己真正走到了康熙的心裡,讓康熙看到自己是個為父分憂的忠臣孝子,從而在皇位爭奪中獲得先手。

  • 14 # 滿天的星星在閃爍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追繳戶部欠款案是雍正誤解了鄔思道的建議,緊接著,太子刑部冤獄案又是鄔思道誤解了雍正,兩人最開始的合作就如此這般結果,的確叫人覺得很尷尬。

    1,雍正這件差事的確是辦砸了,他錯就錯在以為自己辦成了黃河救災的大事,有了威望,證明了自己;他錯就錯在自以為有田文鏡,十三爺等人的得力相助;他錯就錯在自以為有了前面兩點,就可以不聽完鄔思道的建議(其實是雍正誤解了鄔思道,以致於後面不想聽了),話剛說到一半就不聽了,假裝打瞌睡,想睡覺。

    2,鄔思和雍正兩人第一次相遇,又是第一次共事,因此兩人一開始都要經歷一個磨合的過程,相互瞭解的過程。首先,追討戶部欠款是雍正誤解了鄔先生的建議;接下來的太子刑部冤案,又是鄔先生誤解了雍正的意思(以為雍正再一次不聽自己的建議,氣的要離開雍邸)。

    沒錯!這段劇情的確透著邪,因為必須倒著看,否則你永遠看不懂。

    一、鄔思道這個人是有脾氣的,只是追討戶部欠款之時,還沒有爆發,還記得鄔思道第二次獻計嗎?對,就是太子刑部冤獄案!鄔思道當時勸雍正,這差事不能接,可是雍正跑去康熙那接了這差事(其實是換種方式拒絕而已)鄔思道那個氣啊,心想:“老夫第一次想幫你,話還沒講完,你就假裝困了,老夫這次還幫你,你又不聽,那我只好另謀高就了。"如圖所示:

    二、注意鄔思道這句話:“言不聽計不從,不去為何?”

    1,說的是不接刑部冤獄案嗎?是!也不是!因為鄔思道說的是兩件事,刑部冤獄案只是其中一件,還有一件就是這次追討戶部欠款的事。

    2,第一件差事時,是真的拒絕鄔思道:其實兩人都認為追繳戶部欠款的差事一定要接,但是兩人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初兩人話說到一半,雍正就假裝睡覺。

    鄔思道建議接差事的理由:鄔思道一開始分析欠款人分三種,雍正聽完後,方知難度大,以為鄔思道建議自己不要接這事,於是就問鄔:“先生的意思是不要接?”鄔思道說:“不,要接。”並說明理由,如圖所示:

    雍正想接差事的理由:剛剛成功完成了黃河濟賬救災的事,四爺勢頭正猛,心中難免有點小驕傲,所以就自以為自己有能力接戶部欠款案。何況還有十三爺,田文鏡幫忙(此二人都是辦成救災差事的得力干將,大功臣)。因此,在面見康熙時極力推薦他們幫自己。這都是四爺第一次拒絕鄔思道的資本——四爺我不但能接差事,我還能把差事辦好,何況我還有得力的助手啊。如圖所示:

    3,那麼第一件差事鄔思道發揮不了作用的原委就一目瞭然了,雍正想辦成差事,再贏一局!而後又誤以為鄔思道不爭輸贏,只論對錯(替君父分憂),是因為他沒本事。所以雍正就假裝困了,不再聊下去(這是自以為是的表現,你的建議我不聽了)。

    4,第二件差事時,是假裝拒絕鄔思道:有了第一次的教訓,太子刑部冤獄案,雍正就聽鄔思道之言,只是換種方式拒絕康熙,可是鄔思道畢竟算不上老謀深算,誤以為雍正真的接了差事。

    最後,鄔思道終於脾氣爆發,準備離開雍邸,親口說出了自己在追討戶部欠款時發揮不了作用的理由:“言不聽,計不從,”

    1,雍正第一次言不聽,計不從,老鄔忍著(畢竟你四爺還沒吃到苦頭,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驕傲自滿,一意孤行。不知道我的作用有多大)。

    2,雍正第二次又言不聽,計不從。老鄔憋不住了(原以為你四爺有了第一次的苦頭,應該明白到我的作用了,沒想到你還拒絕用我),那我老鄔就只好走了(文章開頭有鄔思道氣走的截圖)

  • 15 # 夢露居士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先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謀略僅次於康熙。為什麼鄔先生不能幫助胤禛辦好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事?

    因為這件事本來就辦不成,誰來辦都得辦砸。這個道理不僅鄔先生知道、胤禛知道,其他阿哥也知道,甚至連康熙也知道這一點。。

    為什麼?因為這件事的癥結在於康熙。

    表面上看,戶部欠款是因為大臣們貪婪,爭相借款揮霍。但是要是沒有康熙的縱容,他們敢借嗎?這不像是貪汙受賄,那是暗地裡做的,借款是明著來的。

    可以說康熙這個皇帝有兩面性,一方面他知道大家借款把國庫掏空了,國家就危險了;一方面他個性寬仁,不願過分的為難大臣,更何況很多大臣借款其實是花在他身上了,比如魏東亭。

    所以康熙雖然表示要嚴查戶部借款,但是大臣們一來求情,他就心軟了。這是一個死局,誰來辦也辦不好。

    那為什麼鄔先生還讓胤禛去辦呢?其實有一明一暗兩個原因。

    明的原因鄔先生說了,就是戶部欠款確實成為一個大問題了,如果康熙這麼多兒子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為他分憂,不太令人寒心了嗎?所以別人躲著這個差事,胤禛就要站出來接這個差事,這個差事是辦給康熙看到,最後能追回多少欠款倒沒那麼重要,要的是這片孝心。

    暗的原因鄔先生沒有說,但是劇中暗示出來了。既然戶部欠款的癥結在於康熙,那麼只要康熙在位這個問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胤禛接下這個差事,而且在辦差時毫不徇情,這其實是向康熙表態:如果我登基以後,肯定能重新整理吏治,整治腐敗。所以康熙向胤禛表示,你要做一個“孤臣”,因為他需要一個嚴厲刻薄的繼任者。康熙臨終時評價八阿哥時說,八阿哥處處學我的寬厚,如果讓他當皇帝,那國家就危險了。

    鄔先生讓胤禛一定要攬下追比欠款的事,因為這件事雖然不可能辦成,但這是向康熙表態,表明自己是康熙的理想繼任者,一定能解決康熙朝因為寬厚仁慈而落下的種種弊病。康熙雖然在情感上同情那些大臣,但是理智上他知道一個像胤禛這樣的鐵面繼任者是對國家最有利的。

    不得不說鄔先生對於皇帝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到位。這也是鄔先生在雍正即位後“半隱”的原因。

    《雍正王朝》真是令人百看不厭的好劇。現在很少有這樣的電視劇了,那些小鮮肉、流量小花演的電視劇,跟《雍正王朝》比起來,就是垃圾。

  • 16 # 勇戰王聊歷史

    勸胤禛追繳戶部欠款的事,是鄔思道給胤禛出的第一個主意。鄔思道很清楚的指出,這件差事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所以,只要接了差事,用心去辦,就算“贏了”。不用計較結果。

    先說背景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戶部沒錢了,虧空嚴重。康熙只能派胤禛去江南籌款賑災。胤禛在去江南籌款賑災時,讓年羹堯去請了一個人回來。這個人就是鄔思道,鬧過秋闈,坐過牢,腿還有點殘疾。胤禛對他禮遇有加,年羹堯甚至還讓自己的親妹妹照顧他。胤禛在江南的差事辦的不錯,康熙和眾位皇子都想推舉他繼續辦理戶部虧空一事。八阿哥等人都知道,戶部虧欠根本就追繳不過來,還是個得罪人的事。因為,阿哥們和京城百官基本上都欠著國庫的錢。於是,在老八的提議下,眾人去城外給回京的胤禛接風,想讓胤禛“通融”一下。當然,“鐵面”胤禛,肯定和他們不歡而散。

    胤禛回家以後,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漢人禮儀:在堂屋準備了作拜,請鄔思道給兩位世子當“西席先生”!胤禛的“優待”,讓“一介寒儒”“刑餘之人”鄔思道受寵若驚。

    胤禛肯定不只是讓他教世子讀書這麼簡單。於是,晚上,鄔思道和胤禛兩人“坦誠相待”。胤禛向他請教了追繳欠款的事。

    鄔思道勸胤禛追繳欠款,是在向康熙表明“為君分憂”的態度。

    鄔思道在勸胤禛接這個差事的時候,就說了:這件差事誰都不可能辦好,但是,胤禛必須接!因為,康熙要的是皇子的態度!

    欠國庫錢的人,不是六部官員,就是皇子阿哥們。這些人都是康熙身邊的人,康熙肯定下不去死手的。

    追繳欠款的難處大家都清楚,康熙更明白。康熙只是需要一位皇子站出來,替他分憂!胤禛只要敢接這個差事,表明自己敢於為父皇分憂的立場,就已經“勝利了”!

    事情的發展,也是按照鄔思道的預期發展的。這件差事,果然不好辦,夭折了。胤禛雖然得罪了很多人,但是,他敢為“皇阿瑪分憂”的“孤臣”形象,已經在康熙面前樹立起來了。

  • 17 # 西堤讀文史

    追討官員的欠款這件事,康熙自己都做不到,換成自己的兒子也做不好。但是這個差事一定要接,為什麼呢?鄔思道作為謀士,這個時候明確地告訴我們,向康熙帝靠攏,向分擔康熙的負擔靠攏。

    古人說的好,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個時候,站出來替康熙帝追查戶部欠款,就是“謂我心憂”,誰接下這個差事,誰就是真心替皇帝老子分憂的。

    老八這個時候推薦老四去幹這個事,實在是蠢,康熙臨死的時候說老八處處學他,卻處處學的不像。哪裡不像啊?一個是康熙做事以國事為重,以滿清的江山為重,這個老八做不到,他結黨營私,貪汙腐敗。

    另一個是,康熙自己說自己以仁治百官,老八是以放縱拉攏百官,這樣的做法根本就控不住人心。還記得老四當上皇帝以後,拔擢官員,八爺黨以五比三,老九還洋洋得意,覺得這筆生意做的值了。但是老八卻插口說,他們八爺黨的人,躲的躲,倒戈的倒戈,但是老四調教的田文鏡李衛卻忠心耿耿,成了厲害角色。老四馭下極嚴,他的奴才李衛去嫖娼,被他嚴厲批評,但是八爺黨的人呢?老四老十三剛到江南就碰到任伯安的手下買賣民女。老四的嚴厲跟老八的放縱,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事,老康熙看在眼裡。他一開始寄希望於老八,如果他能辦好戶部這件事,就給他封個親王。但是老八也知道,這件差事得罪人,自己不能幹,還把鍋甩給了老四。於是從此時恐怕老康熙就瞧不上老八了,但是沒有限制老八的八爺黨,目的在於平衡太子黨,因為現在老四和老十三表面上還是太子黨的人。

    鄔思道讓老四接下這個差事,一定要接下,目的就在於透過這件事,打破平衡,在太子黨和八爺黨之外,在康熙的心中佔有一席之地。老四必須站在康熙帝這一邊,不能再站在太子黨那邊了。

    一方面因為追查戶部欠款,就是敲打太子黨和八爺黨,順便老大和老三也收拾一下。朝中的老臣也收拾一下。康熙說讓老四做個孤臣。其實老四哪裡孤單,他站在了康熙那邊,他就不會孤單。這是鄔思道看到的。

    得罪下面這些牛鬼蛇神,卻贏得了康熙的器重,無論這件事做沒做成,都是老四的一場勝利。

    其實後面對這種見識的體現還有一次。那是死鷹事件以後隆科多去找他的六叔佟國維,問如果壓寶,應該壓哪個,佟國維說,壓皇帝,只有皇帝認可的接班人才萬無一失。所以在暢春園,隆科多把寶都壓在了康熙指定的老四那裡。

    鄔思道的看法是一樣的,只有壓康熙,才能萬無一失,壓太子沒用。這次戶部追討欠款,老四已經不再是太子的人了,成了一股新崛起的力量。而且鄔思道早就預測太子接不了位,跟著太子沒有前途,跟著康熙老爺子才有前途。

    所以,不管事成不成,都得把寶壓到康熙那裡。替康熙分憂解困,就是最好的做法。

  • 18 # 楊角風發作

    老四胤禛在江南接回了大牛人鄔思道,見面的當天就給老四胤禛詳細的分析了追繳戶部欠款的利弊。

    隨後老四胤禛開始了轟轟烈烈追繳欠款的行動,可是為什麼最後他偏偏漏掉了本該追繳的桑佩、鄧元芳、圖倫升三人呢?

    一、

    老四胤禛的算盤:

    這時候老四胤禛提出了兩個條件:

    一是讓田文鏡成為自己的手下參與追繳欠款,這一個條件康熙帝同意了。

    第二個要求是讓老十三胤祥一同參與追繳欠款,但這個條件被康熙帝拒絕了,理由是想讓老四胤禛做真正的孤臣。

    關於拒絕老十三胤祥的原因在前面文章中有分析到,因為就康熙帝看來,老十三胤祥參與弊大於利,如果老十三胤祥參與,以他的性格註定會導致追繳失敗。而不讓老十三胤祥參與,也表明追繳戶部欠款會失敗,這樣老十三胤祥還能保一下老四胤禛。

    這是從康熙帝的角度考慮,但是從老四胤禛的角度考慮得出的結論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康熙帝拒絕老十三胤祥參與此事,給老四胤禛的感覺就是自己即將脫離太子胤礽一黨,作為單獨的勢力參與到皇位的競爭中去。尤其是他自己總結的“孤臣”定位,只不過康熙帝重點放在了“臣”字上,老四胤禛重點放到了“孤”字上。

    因為早在江南賑災之前,老四胤禛就查過戶部的賬目,當然清楚每位皇子所欠下的國庫銀兩。一旦自己接下了這個差事,毫無疑問,欠債最多的太子胤礽成為首要追繳目標,這就等於正式跟太子胤礽分裂。

    如果康熙帝同意老十三胤祥參與此事,老四胤禛自然不會是後來的追繳策略,正是由於康熙帝的拒絕,導致他在鄔思道分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定下了追繳必須失敗的前提。

    二、

    太子胤礽的攪局:

    追繳戶部欠款的最後一天到了,老四胤禛還在苦口婆心的勸說官員們還錢,有些老臣也掏出了康熙帝分給的內庫銀子準備還錢。但是太子胤礽突然出現,給了大家兩年的寬限時間,這讓老四胤禛猶如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隨後的朝堂之上,康熙帝總結髮言:

    “昨天太子在戶部宣佈,所有欠款官員分兩年還清欠款……朕還能說什麼呢?”

    其實康熙帝預期的追繳還款目標是五成,而且他已經替老四胤禛擺平了部分阿哥和老臣,但是愚笨的太子胤礽理解錯了康熙帝的意思:

    “你是太子,底下人做的不對,你說說嘛。”

    本來意思是讓他好好管管那些阿哥和官員們,結果他理解成好好管管老四胤禛。

    於是他才興高采烈地跟那些官員說康熙帝的意思是緩一下還款……

    但不管怎樣,康熙帝雖然在上次談話的時候已經對太子胤礽非常不滿了,也說出了:

    “這就是我大清國將來的皇帝嗎?”

    但事已自此,也只能作罷,不然,自己冊封的堂堂當朝太子說出的話當放屁嗎?

    三、

    三條漏網之魚:

    朝會之上,康熙帝感慨萬千,大清又不是朕一個人的,朕好比大樹樹幹,你們就是枝葉,國庫就是樹根。

    隨後再次講了老十胤誐的事,每年俸祿銀子有一萬八千兩,還賜了一片莊子,怎麼就不夠用了?而且還大街上賣家當,鞭打朝廷命官:

    “你從小在南書房讀的書到哪去了?”

    這也是當初老四胤禛跟田文鏡一定抓著老十胤誐不放的原因,康熙帝之後下令圈禁了老十胤誐半年之久,等於是嚴重打擊了老八胤禩一黨。

    而太子胤礽一派,因為老大指控其賣官,已經讓康熙帝十分不滿,同樣的,對於老大也沒有好感,畢竟他的手下馬國成也是欠債不還。

    遍觀全部皇子,老十三胤祥是清白的,沒有功勞,也沒有過錯;老三貌似是獲利的,尤其是在老十不服氣供出他來的時候,康熙帝還替老三說話;老四胤禛是被康熙帝責備的,說他做事操急,逼死了魏東亭,差事也辦砸了。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八大山莊被圍事件時,老三為什麼突然跳出來舉報老大魔鎮太子的原因。這也是老三為爭奪皇位唯一一次做出的努力,後來失敗後,再也不想這事了。

    在康熙帝處理田文鏡時,桑佩、鄧元芳、圖倫升隨聲附和,惹得康熙帝非常不滿意:

    “你們三個人的錢還了嗎?”

    三個人還想狡辯,結果被康熙帝一一指出了他們的伎倆,一個是到民間放高利貸,另外兩個則利用漕運的船做生意。這三個人都屬於有錢不還,故意裝窮的那一類人,最終被康熙帝摘了頂戴,交都察院和刑部調查。

    四、

    刻意失敗的老四胤禛:

    老四胤禛一向精明,他怎麼會漏掉了這三條大魚呢?

    他當然沒有漏掉,但是又不得不漏掉,如果他真的連這三條都抓住了,反而讓康熙帝不夠自在。

    老四胤禛是接的康熙帝命令,才追繳的戶部欠款,那麼他該怎麼追起呢?

    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自然會拿著賬單,從欠款金額的高往低追繳,如果亂追一氣,反而讓康熙帝覺得老四胤禛辦事毫無章法,不夠細膩。

    透過劇情,我們分析出來排名前幾位的幾位欠款人員:

    太子胤礽欠款四十五萬兩,魏東亭欠款三十五萬兩,老三胤祉欠款三十萬兩,老十胤誐欠款二十多萬兩……

    而桑佩欠款十萬兩,鄧元芳和圖倫升欠款數額劇中沒有說,估計在十萬兩以下。

    老四胤禛負責追繳王公和阿哥們的欠款,田文鏡負責追繳官員們的欠款。田文鏡這邊追繳及其艱難,單一個魏東亭就把他困死了,根本來不及查到桑佩等人的頭上,就被老十胤誐鞭打負傷。

    沒有查到他們頭上,並不代表老四胤禛不知道他們三個的底細,其實不光他知道,其餘阿哥們也知道。

    康熙帝知道這三個人的底細,是因為他手下養著一群類似明朝錦衣衛的人,專門用來監視大臣們的。而各位阿哥們也養著這麼一群人,問題在於康熙帝可以有,而這些阿哥們卻不可以有。

    如果老四胤禛前面的欠款還沒有追完,就從後面的人入手,僅僅透過一個月的時間就瞭解的很詳細,那麼必然有秘密渠道提供資訊,這在康熙帝看來是大忌。

    你可以監視這些大臣,就證明你有監視皇帝的野心,那麼還爭什麼皇位啊,直接就被康熙帝冷藏了。

    而老四胤禛透過這次追繳戶部欠款,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是向康熙帝表態,自己願意做“孤臣”,並得到康熙帝的讚許。

    二是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脫離開了太子胤礽,隨後的刑部冤案和舉薦太子風波後,老十三胤祥也終於脫離太子胤礽,而加入到老四胤禛行列。

    三是透過賣力追繳戶部欠款一事,給康熙帝一個踏實勤奮的印象,是真心為國家辦事的,而且沒有私心。

    四是借追繳戶部欠款一事,成功的打擊了老八胤禩一黨,並挑撥了太子胤礽跟老大胤禔的關係,同時把老三胤祉的奪位之心激發了一下,使得局勢變得模糊起來。

    老八胤禩顯然也明白了康熙帝的意思,知道老四胤禛連線兩個差事,在康熙帝心中加了分。而老四胤禛要當面辭掉自己的郡王身份,還是老八胤禩跳出來為他求情:

    “……那麼今後還有誰敢為朝廷辦差了?”

    康熙帝聽了這話非常受用,轉過頭來問太子胤礽怎麼看,這時候太子胤礽愣了好幾秒,鏡頭也有老十三胤祥突然的抬眼。這就說明,從這一刻起,太子胤礽已經明白了,老四胤禛算是脫離了自己,見已無可挽回,也只能順水人情贊同了老八胤禩的說法。

    而老八胤禩吸取教訓,在接連兩次拒絕差事之後,終於接下了刑部冤案的差事,卻不知,這才是燙手的山芋。

    而這一切到底有沒有鄔思道暗中指導呢,劇中沒說,但,我想應該是有的……

  • 19 # 步武堂

    有的時候,或者有的背景下,辦砸差事要好於把差事辦好。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四阿哥胤禛主動請纓辦理追討戶部欠款的差事真的是辦砸了,經過一番鐵面無私毫不留情的操作之後,四阿哥胤禛不但沒有能夠完成清理追討互補欠款的任務,還得罪了大多數朝廷官員,更是把康熙的“發小”老臣魏東亭逼得上了吊。這個差事辦的是出力不討好,還讓他爹康熙數落了一頓,罰奉一年。

    但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因為這一次的差事才真正的在眾皇子當中脫穎而出,他自己也從這個時候起正式加入了“奪嫡之爭”當中,從太子的“心腹”成為了自立門戶的奪嫡勢力之一,並最終如願以償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這樣的“辦砸差事”比起“辦好差事”的作用要大得多。

    在四阿哥胤禛主動請纓辦理追討互補欠款的問題上,作為他的師爺和最有實力的謀士,鄔思道還是發揮了他應有的作用,但是也可能是接觸時間過短,鄔思道對雍正不甚瞭解,但他還是能夠做到知無不言,也能做到在胤禛決定“趟這趟渾水”的時候,很快的明白了雍正的心思,並且幫著胤禛順利的完成了這個其實是很難把握的棘手的差事。

    胤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我們來看看在“追比戶部欠款”的問題上胤禛和鄔思道之間的分歧。

    首先,四阿哥胤禛是不願意接這個差事的,但是,戶部存在的問題是胤禛查出來的,同時在康熙面前,胤禛也表現出了對這種掏空國庫的行為的憤怒,所以,四阿哥胤禛很矛盾,既對追討戶部欠款這件事沒有把握怕辦砸了,又怕推脫會帶來康熙的不滿,其實他心裡很清楚,康熙還是很希望老四來辦這個差事,因為在前面的籌款賑災的差事上胤禛辦得很好,按照康熙的話就是“朕心甚慰”。

    胤禛因為籌糧賑災的差事辦得出色,被康熙封了個“郡王” 其他的皇子肯定不滿意,於是康熙說“我這裡還有個差事,這個差事誰要是辦好了,我封他個親王”,康熙說的這個差事就是“追比國庫欠款”。

    在這個燙手的山芋面前,幾乎所有的阿哥們都選擇了沉默和觀望,而康熙心裡的理想人選有兩個,一個是號稱“八賢王”的八阿哥,另一個就是四阿哥胤禛。

    康熙之所以希望老八能夠站出來敢於擔當,主要是因為這個戶部歸老八管,如今國庫空虛如此,老八應該說是脫不了干係,同時康熙嚴重懷疑他的這位在朝野上下有著極好的“賢明”口碑的老八一直是拿朝廷的銀子慷國家之慨。

    按照電視劇的故事情節,康熙四十一年黃河發大水,災民遍野,民不聊生,康熙決定立即賑災,但是,到戶部查賬的四阿哥胤禛告訴他,戶部已經拿不出賑災的銀兩了,也就是說,國庫空了。

    國庫空虛,最主要的原因是戶部的庫銀都被朝廷的大小官員“借走了”,並且是有借無還,這樣下來,從賬面上看國庫還是有些銀兩的,但實際上早已是快見底兒了。

    把個戶部管成這樣,康熙對這個素有賢名的八阿哥以及代理朝政的太子非常不滿,在四阿哥胤禛自告奮勇到江南籌款賑災的同時,康熙就已經打算要清理戶部庫銀,追回國庫欠款了,在這個情況下,他當然希望八阿哥胤禩能有所擔當,為朝廷解憂。

    儘管對八阿哥胤禩有意見,但康熙還是喜歡這位有點像自己的兒子。

    但康熙還是失望了,儘管有“親王”的懸賞,眾皇子們包括四阿哥和八阿哥都選擇了沉默——不接招了。

    此時的鄔思道應該是剛到四阿哥胤禛的府上做阿哥們的教書先生不久,當然,四阿哥胤禛讓他的心腹年羹堯找到這位“待罪之身”的讀書人的目的並不是只是給阿哥們找一個教書先生,他把鄔思道收入麾下的真正原因是讓這個才思敏捷,謀略過人的才子給他當師爺。

    鄔思道第一次見四阿哥胤禛,在一番客套之後,轉入主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這位正在猶豫的四阿哥分析了“追比國庫欠款”這個差事的利弊,當然也委婉的表達了支援四阿哥胤禛去接這個差事的意思。

    鄔思道的分析概括起來有三點:

    第一,國庫空虛如此此都是朝廷官員借走的,借國庫銀兩的官員上至皇親國戚下到文武百官,沒借銀子的倒成了另類,追討肯定得罪人,並且是出力不討好。

    第二,皇上知道這個差事不好辦,也辦不好,所以才懸賞“親王爵位”,在康熙皇上看來,能追繳一半以上就很不錯了。

    第三,難辦還是要辦,康熙想透過這件難辦的差事看看皇子當中誰有膽識,誰有擔當,最重要的是哪個皇子願意給他這個當爹的分擔一下當下的困難。

    所以,在鄔思道分析完前兩條的時候,胤禛問道:照這樣說,這個差事不能接?鄔思道回答:如果是四爺您也不接這個差事,那麼還有誰可以為皇上分憂,如果眾皇子都不接這個差事,皇上該有多傷心啊!

    做到這兒,胤禛明白了,這個差事接不接是個態度問題,是個是否有擔當的問題,是否心裡裝著江山社稷的問題,是個是否有孝心“替父皇分憂”的問題。至於這個差事辦的好壞,是第二位的問題,甚至是辦砸了的效果要好於辦的漂亮的效果。

    於是,四阿哥胤禛決定接這個差事,他要向他的皇阿瑪充分地展示自己“苟利社稷,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擔當,“決心去做一個孤臣”的勇氣,以及真心為父皇分憂的孝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胤禛幾乎是鐵了心的要把這個差事“往砸裡辦”,當然,康熙知道四阿哥胤禛一旦接了這個差事,得罪人是必須的,所以,他給胤禛找了一個“替罪羊”田文鏡。

    事實上,鄔思道在這個事情的整個過程中起到了影響胤禛決策的關鍵作用,至於辦差的過程就交給田文鏡和年羹堯,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反正無論怎樣也是要辦砸,怎麼辦砸就不重要了。

    如果鄔思道和胤禛都認為這個差事必須辦好,那麼再決定了要接這個差事的時候,四阿哥胤禛應該讓鄔思道分析建議如何辦好差事,但當時的情況是,鄔思道把這個差事的實質分析完之後,四阿哥胤禛居然打了一個哈欠,然後很冷淡的告訴鄔思道:早點休息。

    鄔思道也很清楚,他的決策參贊起到了作用,其餘也就不必在多說了。

    胤禛心裡高興:判斷準確,考試合格。於是在今後的奪嫡過程中對烏先生基本上是“言聽計從”。

    鄔思道真的是洞察人心,特別是洞察康熙皇上的想法的高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60到底是安全軟體還是流氓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