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零售企業繼續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縱觀國內、國外的行業情況,大部分企業繼續面臨關店、倒閉、業績下滑的下行走勢。因此僅從宏觀資料上判斷零售企業出現結構性回暖,為時尚早。
7月3日,商務部發布《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年)》。報告指出:資料顯示,中國的實體零售業出現了結構性回暖,便利店、社群購物中心等社群商業正在進入黃金髮展期。
但據筆者觀察,上半年零售企業繼續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縱觀國內、國外的行業情況,大部分企業繼續面臨關店、倒閉、業績下滑的下行走勢。因此僅從宏觀資料上判斷零售企業出現結構性回暖,為時尚早。
▌店、大賣場、超市關店在繼續,創新業態發展活躍
曾經和華潤號稱廣東超市三大巨頭的新一佳,巔峰時期的營業額達180億元。在歷經資金鍊斷裂、供應商催債、員工維權、閉店潮、重組未果等一系列風波後,新一佳最終未能擺脫厄運,走向破產!這也是國內較大規模連鎖企業首家破產。
上半年,大潤發、家樂福、麥德龍、永旺共關店22家,其中:沃爾瑪關店數量最多,達16家;家樂福關閉2家;大潤發、永輝、麥德龍、永旺各關閉1家。
上半年走訪多地,看到的一些百貨店、大賣場、超市基本是在勉強維持,或已經處於門店虧損狀態。
如華潤萬家在青島、濟南地區的門店;山東銀座在濟南(大本營)銀座商城(百貨業態)、銀座購物廣場(大賣場業態)部分門店慘淡經營;家樂福在成都、南京的店客流較少;大商麥凱樂在鄭州的店,許多商戶撤出經營;武商量販、華潤蘇果的社群店店面陳舊、顧客較少等等。
如果按照把門店的盈虧點作為關店基點,怕是還要有更多店面臨關店。
不僅在國內,據有關報道,上半年美國的零售業也是繼續面臨調整壓力。包括百貨店、大賣場、專業店等業態,眾多品牌都在面臨關店,甚至像西爾斯這樣的百年企業已經申請破產保護。據瑞信預測:未來美國的百貨店將減少三分之二。
上半年創新業態層出不窮。但大多在創新實踐階段。盒馬鮮生也是剛過13家門店,10家店左右,其他企業也只是剛開始嘗試。雖然目前看,新零售形式比較好的獲得了市場認可,盒馬金橋店開始實現門店盈利。但總體市場體量較小,對行業的影響度較低。從目前看,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專業店的調整才剛剛開始。走出困境尚需時日。
▌業績繼續下行
目前,只是從零售上市公司報表上很難看出行業的真是情況:一是許多零售企業已經多元化經營,其利潤亦不代表零售主業;二是企業利潤來自多個方面,不僅僅是經營性收入,也包括資產處置產生的收益,甚至把顧客的購物卡沉澱資金轉作企業利潤;三是企業“過山車”式的利潤增減變化,更是難以看懂企業的現實狀況。
據商務部監測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4%。從業態來看,上半年專業店、百貨店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6%和1.3%。總的看,零售的增長速度明顯低於GDP的增長速度。
上半年,剛剛申請“摘帽”後的人人樂又將出現虧損。7月11日,人人樂釋出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人人樂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000萬元至-12,000萬元。
7月11日,中百集團釋出2017年度半年度業績預告。中百集團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800萬元-1398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5%-324%。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6245.56萬元,今年上半年中百實現同期扭虧為盈。
中百方面表示,公司預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本報告期完成資產證券化中江夏中百購物廣場的相關資產權益轉讓事宜,增加稅後淨利潤約為1.81億元。從數字對比看,企業的主業依然是虧損的。
7月12日,高鑫零售宣佈,公司董事會根據高鑫零售2017年上半年未經稽核綜合管理賬目,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將出現同比大幅增長。
為什麼上半年淨利潤會大幅增長?高鑫零售特別指出,上述淨利潤增長主要是由於公司2012年6月3日及以前發行及銷售的預付卡尚未動用餘額產生的收入。而且,高鑫零售還聘請了精算公司評估上述未動用餘額不太可能使用的部分,達到了4.6億元,然後在扣除相關所得稅之後,將產生3.45億元的淨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全年,高鑫零售的淨利潤為25.71億元。
總體看,上半年除少部分企業外,大多企業依然面臨業績下滑、主業虧損的巨大壓力。
▌顧客流失在持續
造成目前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專業店業績下滑的最直接主要原因就是顧客流失。
上半年顧客流失現象持續。
是商品不好嗎?TESCO樂購的商品豐富度不成問題,賣場的商品琳琅滿目;
是價格高嗎?正常的商品價格,有的商品甚至價格還很低,很多商品都在香港迴歸20週年打折。掃碼成為會員後有的商品還半價,另外還有滿300送50購物卡的活動,價格上完全有競爭優勢。
是服務不好嗎?大賣場的服務中規中矩,既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至少沒有讓消費者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是地段不好嗎?位於綠地繽紛城商業綜合體,地鐵站出口就是賣場,停車位充足,周邊高階小區林立,消費能力不錯。綠地購物中心的客流量也非常不錯。
那麼,為什麼這家大賣場沒有人?日本大榮,曾經日本的超市業鼻祖,單品管理的提出者和實踐者,一樣倒閉,難道僅僅是商品、服務、品牌的問題嗎?
上半年,類似於樂購這樣的門店場景已不僅僅是個例,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市場現象。實地調研的多地市場情況來看,門店客流持續減少,有許多門店來客數難以支撐門店的營業。
百貨店導購員多於顧客;大賣場在營業高峰顧客稀疏;不能有效解決顧客流失問題,零售店將繼續面臨嚴峻的問題。
導致零售店顧客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必須要清醒的判斷:流失的顧客還能回來嗎?
面對成為主力消費群體的90、00後,目前的零售店能夠有效吸引到他們嗎?
面對品質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升級,繼續以經營大眾化商品、滿足大眾化需求的零售形式,能滿足升級了的消費需求嗎?
面對越來越多的顧客生活網際網路化,零售店還是以往的營銷手段能找到他們嗎?能夠影響到他們嗎?
面對越來越多的到家需求,零售店還以到店為主的營銷理念能夠適應當前的消費需求嗎?
從上半年看,多數零售企業還沒有找到有效解決顧客流失的有效辦法。顧客流失問題還將持續。
▌企業轉型在摸索之中
綜合目前的零售形勢,要想走出困境,零售企業需要進行系統轉型。從目前看,零售企業的轉型只能講是剛剛開始。在許多方面,還沒有找到轉型的有效方向。
連鎖零售模式需要轉換:以中心化管理、標準化複製、流程化運營為代表的連鎖零售模式,面臨當前的市場考驗,模式需要轉換。高度集權的總部管理體制,“千店一面”零售形式,流程化運營帶來的官僚化已經成為零售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這種連鎖零售模式與目前的市場環境,企業發展需求極不適應,迫切需要儘快轉換。
以商品為中心的零售形式迫切需要改變:建立在商品相對短缺時期的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其以商品為中心的零售形式迫切需要改變。目前的市場環境已經是商品極大豐富。在商品極大豐富的環境下,商品、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作用在減弱。企業迫切需要儘快轉換由以商品為中心轉換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零售形式上來。由以建立消費者生活需求為中心的場景營銷、體驗營銷上來。
零售店的大眾化經營定位迫切需要重構:目前的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經營大眾化商品、滿足大眾化需求的零售定位迫切需要重構。目前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根本變化,基本需求在減少,大眾化需求市場在萎縮。零售定位需要重構以滿足分層化、小眾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上來,需要轉向滿足越來越大的品質需求上來。
零售的經營機制需要儘快轉換:不論是百貨店的聯營模式,還是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的供應鏈模式,零售的經營機制需要儘快轉換。需要由以依靠供應商組織商品,轉換到企業圍繞消費場景需求,打造企業經營特色;由組織商品,轉向創造消費者生活需求方案;由採購制,轉向買手製。
目前看,零售企業僅從供應鏈效率的提升,難以改變零售的經營差異化問題。零售店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千店一面”“千店同品”。
▌整體快消行業面臨巨大下行壓力,零售難以獨善其身
作為整個快消品行業中間環節之一,在整體快消品行業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環境下,作為中間環節—零售難以獨善其身。
上半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為6.9%,尼爾森的調研,快消品行業的增長速度僅為1%,包裝商品的增長速度僅為0.5%。快消品行業的增長速度已遠遠落後於GDP的增長速度。
目前,整體快消品市場面臨產品理念、渠道模式、終端模式、營銷模式的轉換與重構。
目前看,以往在零售店中產生重要價值作用的大品牌,面臨市場滲透率下降、品牌影響力下降、業績下滑的嚴重問題。不論是雀巢、寶潔、可口可樂等國際知名品牌,還是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等國內知名品牌都在面臨相同的問題。
上半年,最多講廠家、渠道商的模式轉換剛剛開始。特別是一些大的廠家還沒有找到模式轉換的有效途徑。整體快消品行業的轉型,尚需時日。到底能夠對零售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尚需觀察。
總體看,不論是站在零售行業自身的角度,還是站在整體快消品行業的角度看,上半年,零售行業面對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零售的轉型只能講是剛剛開始。未來的路,任重道遠。
上半年零售企業繼續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縱觀國內、國外的行業情況,大部分企業繼續面臨關店、倒閉、業績下滑的下行走勢。因此僅從宏觀資料上判斷零售企業出現結構性回暖,為時尚早。
7月3日,商務部發布《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年)》。報告指出:資料顯示,中國的實體零售業出現了結構性回暖,便利店、社群購物中心等社群商業正在進入黃金髮展期。
但據筆者觀察,上半年零售企業繼續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縱觀國內、國外的行業情況,大部分企業繼續面臨關店、倒閉、業績下滑的下行走勢。因此僅從宏觀資料上判斷零售企業出現結構性回暖,為時尚早。
▌店、大賣場、超市關店在繼續,創新業態發展活躍
曾經和華潤號稱廣東超市三大巨頭的新一佳,巔峰時期的營業額達180億元。在歷經資金鍊斷裂、供應商催債、員工維權、閉店潮、重組未果等一系列風波後,新一佳最終未能擺脫厄運,走向破產!這也是國內較大規模連鎖企業首家破產。
上半年,大潤發、家樂福、麥德龍、永旺共關店22家,其中:沃爾瑪關店數量最多,達16家;家樂福關閉2家;大潤發、永輝、麥德龍、永旺各關閉1家。
上半年走訪多地,看到的一些百貨店、大賣場、超市基本是在勉強維持,或已經處於門店虧損狀態。
如華潤萬家在青島、濟南地區的門店;山東銀座在濟南(大本營)銀座商城(百貨業態)、銀座購物廣場(大賣場業態)部分門店慘淡經營;家樂福在成都、南京的店客流較少;大商麥凱樂在鄭州的店,許多商戶撤出經營;武商量販、華潤蘇果的社群店店面陳舊、顧客較少等等。
如果按照把門店的盈虧點作為關店基點,怕是還要有更多店面臨關店。
不僅在國內,據有關報道,上半年美國的零售業也是繼續面臨調整壓力。包括百貨店、大賣場、專業店等業態,眾多品牌都在面臨關店,甚至像西爾斯這樣的百年企業已經申請破產保護。據瑞信預測:未來美國的百貨店將減少三分之二。
上半年創新業態層出不窮。但大多在創新實踐階段。盒馬鮮生也是剛過13家門店,10家店左右,其他企業也只是剛開始嘗試。雖然目前看,新零售形式比較好的獲得了市場認可,盒馬金橋店開始實現門店盈利。但總體市場體量較小,對行業的影響度較低。從目前看,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專業店的調整才剛剛開始。走出困境尚需時日。
▌業績繼續下行
目前,只是從零售上市公司報表上很難看出行業的真是情況:一是許多零售企業已經多元化經營,其利潤亦不代表零售主業;二是企業利潤來自多個方面,不僅僅是經營性收入,也包括資產處置產生的收益,甚至把顧客的購物卡沉澱資金轉作企業利潤;三是企業“過山車”式的利潤增減變化,更是難以看懂企業的現實狀況。
據商務部監測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4%。從業態來看,上半年專業店、百貨店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6%和1.3%。總的看,零售的增長速度明顯低於GDP的增長速度。
上半年,剛剛申請“摘帽”後的人人樂又將出現虧損。7月11日,人人樂釋出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人人樂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000萬元至-12,000萬元。
7月11日,中百集團釋出2017年度半年度業績預告。中百集團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800萬元-1398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5%-324%。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6245.56萬元,今年上半年中百實現同期扭虧為盈。
中百方面表示,公司預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本報告期完成資產證券化中江夏中百購物廣場的相關資產權益轉讓事宜,增加稅後淨利潤約為1.81億元。從數字對比看,企業的主業依然是虧損的。
7月12日,高鑫零售宣佈,公司董事會根據高鑫零售2017年上半年未經稽核綜合管理賬目,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將出現同比大幅增長。
為什麼上半年淨利潤會大幅增長?高鑫零售特別指出,上述淨利潤增長主要是由於公司2012年6月3日及以前發行及銷售的預付卡尚未動用餘額產生的收入。而且,高鑫零售還聘請了精算公司評估上述未動用餘額不太可能使用的部分,達到了4.6億元,然後在扣除相關所得稅之後,將產生3.45億元的淨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全年,高鑫零售的淨利潤為25.71億元。
總體看,上半年除少部分企業外,大多企業依然面臨業績下滑、主業虧損的巨大壓力。
▌顧客流失在持續
造成目前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專業店業績下滑的最直接主要原因就是顧客流失。
上半年顧客流失現象持續。
是商品不好嗎?TESCO樂購的商品豐富度不成問題,賣場的商品琳琅滿目;
是價格高嗎?正常的商品價格,有的商品甚至價格還很低,很多商品都在香港迴歸20週年打折。掃碼成為會員後有的商品還半價,另外還有滿300送50購物卡的活動,價格上完全有競爭優勢。
是服務不好嗎?大賣場的服務中規中矩,既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至少沒有讓消費者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是地段不好嗎?位於綠地繽紛城商業綜合體,地鐵站出口就是賣場,停車位充足,周邊高階小區林立,消費能力不錯。綠地購物中心的客流量也非常不錯。
那麼,為什麼這家大賣場沒有人?日本大榮,曾經日本的超市業鼻祖,單品管理的提出者和實踐者,一樣倒閉,難道僅僅是商品、服務、品牌的問題嗎?
上半年,類似於樂購這樣的門店場景已不僅僅是個例,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市場現象。實地調研的多地市場情況來看,門店客流持續減少,有許多門店來客數難以支撐門店的營業。
百貨店導購員多於顧客;大賣場在營業高峰顧客稀疏;不能有效解決顧客流失問題,零售店將繼續面臨嚴峻的問題。
導致零售店顧客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必須要清醒的判斷:流失的顧客還能回來嗎?
面對成為主力消費群體的90、00後,目前的零售店能夠有效吸引到他們嗎?
面對品質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升級,繼續以經營大眾化商品、滿足大眾化需求的零售形式,能滿足升級了的消費需求嗎?
面對越來越多的顧客生活網際網路化,零售店還是以往的營銷手段能找到他們嗎?能夠影響到他們嗎?
面對越來越多的到家需求,零售店還以到店為主的營銷理念能夠適應當前的消費需求嗎?
從上半年看,多數零售企業還沒有找到有效解決顧客流失的有效辦法。顧客流失問題還將持續。
▌企業轉型在摸索之中
綜合目前的零售形勢,要想走出困境,零售企業需要進行系統轉型。從目前看,零售企業的轉型只能講是剛剛開始。在許多方面,還沒有找到轉型的有效方向。
連鎖零售模式需要轉換:以中心化管理、標準化複製、流程化運營為代表的連鎖零售模式,面臨當前的市場考驗,模式需要轉換。高度集權的總部管理體制,“千店一面”零售形式,流程化運營帶來的官僚化已經成為零售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這種連鎖零售模式與目前的市場環境,企業發展需求極不適應,迫切需要儘快轉換。
以商品為中心的零售形式迫切需要改變:建立在商品相對短缺時期的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其以商品為中心的零售形式迫切需要改變。目前的市場環境已經是商品極大豐富。在商品極大豐富的環境下,商品、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作用在減弱。企業迫切需要儘快轉換由以商品為中心轉換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零售形式上來。由以建立消費者生活需求為中心的場景營銷、體驗營銷上來。
零售店的大眾化經營定位迫切需要重構:目前的百貨店、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經營大眾化商品、滿足大眾化需求的零售定位迫切需要重構。目前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根本變化,基本需求在減少,大眾化需求市場在萎縮。零售定位需要重構以滿足分層化、小眾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上來,需要轉向滿足越來越大的品質需求上來。
零售的經營機制需要儘快轉換:不論是百貨店的聯營模式,還是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的供應鏈模式,零售的經營機制需要儘快轉換。需要由以依靠供應商組織商品,轉換到企業圍繞消費場景需求,打造企業經營特色;由組織商品,轉向創造消費者生活需求方案;由採購制,轉向買手製。
目前看,零售企業僅從供應鏈效率的提升,難以改變零售的經營差異化問題。零售店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千店一面”“千店同品”。
▌整體快消行業面臨巨大下行壓力,零售難以獨善其身
作為整個快消品行業中間環節之一,在整體快消品行業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環境下,作為中間環節—零售難以獨善其身。
上半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為6.9%,尼爾森的調研,快消品行業的增長速度僅為1%,包裝商品的增長速度僅為0.5%。快消品行業的增長速度已遠遠落後於GDP的增長速度。
目前,整體快消品市場面臨產品理念、渠道模式、終端模式、營銷模式的轉換與重構。
目前看,以往在零售店中產生重要價值作用的大品牌,面臨市場滲透率下降、品牌影響力下降、業績下滑的嚴重問題。不論是雀巢、寶潔、可口可樂等國際知名品牌,還是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等國內知名品牌都在面臨相同的問題。
上半年,最多講廠家、渠道商的模式轉換剛剛開始。特別是一些大的廠家還沒有找到模式轉換的有效途徑。整體快消品行業的轉型,尚需時日。到底能夠對零售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尚需觀察。
總體看,不論是站在零售行業自身的角度,還是站在整體快消品行業的角度看,上半年,零售行業面對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零售的轉型只能講是剛剛開始。未來的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