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緣風220

    粵語,作為歷史流傳下來的文化,是廣大南粵人民的驕傲。而且作為一門語言,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歡,必有其特色。像8.9十年代的粵語歌,粵語電視,電影等等~而且這些作品只有用粵語才能體會個中的味道,翻譯後就會變味了,尤其是在看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時所以粵語必須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 2 # 曉港灣人家

    土生土長廣東人,從小說粵語長大,70年代農村學校粵語教學,背讀古詩詞特別容易上口,《賣炭翁》《木蘭詞》幾十年後還能朗朗上口。

  • 3 # shermanxiao

    粵語你不要當它是一種語言…它是一種文化…不是需要個個喜歡它…但你別想廢了它…作為廣東人…粵語應該要承傳下去…

  • 4 # 牛在天1166

    雖然我不完全能聽得懂粵語,但是我還是比較習慣粵語。因為粵語是真正的漢民族語言,裡面保留了古代很多語言發音和語法。

  • 5 # 三毛影視錄

    很喜歡,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我爸一直在廣州,一年回一兩次家,那個時候多希望他用那邊的話叫我一聲名字,久而久之也喜歡上了這種語言,也讓我現在,在廣州也依舊心潮澎湃的喜歡

  • 6 # 軟分享

    非常喜歡,作為廣東人,粵語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用語。但我喜歡粵語不是因為這個,而是粵語本身的文化。

    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和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特徵。也因為這樣,所以很多古詩詞用粵語讀會更有氣勢和更容易理解。

    最記得小時候讀《行路難》這首詩了,老師教的是普通話,但普通話沒有『行路』這一說法的,所以那時只在背並不清楚行路是什麼。後來用粵語一讀,瞬間就懂了,因為粵語中『行路』就是行走的意思啊。然後到讀裡面的第一句『金樽清酒鬥十千』中的樽字也是,在普通話裡很少用到這個詞,但粵語中經常會說酒樽,也就是酒瓶的意思。

    我們學古文經常會遇到一些倒裝句什麼的,其實這些倒裝句在粵語中經常可以見到。

    如:你行先(你先走);唔該你(非常感謝你);畀多三蚊多給三塊);唔怪得(怪不得)

    粵語中還有的反序構詞:

    如:千秋(鞦韆);宵夜(夜宵);緊要(要緊);雞公(公雞);椰青(青椰子)

    也因為粵語具有很多古漢語的特點,所以很多用粵語寫的歌詞都會很優雅好聽,如:來日縱使千千闕歌(來日即使有千成首歌)。

    粵語還有一個特點是很多其他言沒有的,就是粵語擁有很完整的文字體系,所有的粵語都能用漢字表達出來。同時,現在使用的所有漢字也都有粵語的發音。

    所以說,我喜歡粵語嗎?非常喜歡,但不是因為我是廣東人,而是因為粵語讓我認識到了更多的東西,認識到了更多知識。

  • 7 # 鳥言夷面

    從漢朝到明朝的古詩、古詞句描述過對粵語的認知。

    唐代柳宗元:“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噪”。

    唐 白居易《送客春遊嶺南二十韻》:瘴地難為老,蠻陬不易馴。

    唐代劉禹錫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

    《六祖壇經》慧能法師自述語音不正,六祖弘忍祖言:‘汝是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北宋蘇東坡:“苦鴃舌談,爾汝不相酬,未著絕交書,已嘆交遊絕,門前空羅雀,巷語紛鴃舌” 。

    明代徐霖:“中原雅韻何消記,南蠻鴃舌且休題。

  • 8 # 海平線2020

    我身邊的廣州本地同事,能用粵語表達的場合,一定使用粵語,甚至覺得有些表述用普通話詞不達意,因為潛意識裡已經有了粵語思維。

    廣州人喜歡粵語,但並不排外,相反非常包容 。如果面對的是北方人(廣東人將廣東以北的全劃定為北方人),他們會自覺使用普通話。廣東人說普通話其實很痛苦,總有種大舌頭的感覺,不過他們說得很認真,語速偏慢。

    作為一個在廣州定居12年的外地人,我至今不會講粵語,但能聽懂50%。我喜歡聽粵語歌曲,但不愛聽粵劇,對粵語交流也沒多大興趣,主要是不會。除了個人因素外,跟環境有一定關係。工作中一般使用普通話,接觸的人群也以普通話為主!

    粵語在不同的人口中有不同的丰韻,溫柔的表達也有吳儂軟語的感覺,是我喜歡的型別。

    個人對於粵語的傳承也很關注,希望這種地域語言能很好地發揚下去,畢竟這是連線全球廣府人的紐帶。

    雖然我不講粵語,但我的普通話越來越帶有廣東口味!更讓人遺憾的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我的下一代,依然不會講粵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書變現有哪些渠道,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