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
回覆列表
  • 1 # 羅蕭弋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 2 # 眼高手低

    晏嬰,又稱晏子,名嬰,字仲,諡平,所以又稱晏平仲。他是春秋時期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晏弱死後,晏嬰繼承父親職位做了齊國上夫夫,歷經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輔政四十餘年。他以深邃的政治遠見、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清廉的作風聞名諸侯。

    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堅持原則又不失靈活,出使不受辱捍衛齊國。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使逐漸衰弱的齊國重新強大起來,成為春秋各諸侯國中令人不可輕視的大國。

  • 3 # 汕尾老劉

    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孔子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 4 # 文文歌者

    我所知道的顏回是一個“好學”的人.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他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字子淵.可惜他死得早.顏回一生都沒有做過官.卻有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他嚮往著君臣一心、天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健康、四方鹹服、天下安寧、無戰爭無飢餓的理想社會.但同時顏回又是一個“窮開心”的人.顏回所居住的房屋特別簡陋.孔子對其評價曰“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該其樂。

  • 5 # 枯野尋夢668

      晏嬰,字平仲,尊稱晏子。春秋(公元前722—481年)晚期齊國萊地夷維人。夷維就是今山東省高密市。晏嬰出生年月不詳,死於公元前500年。根據有關資料推算出晏嬰大概出生於公元前571年,享年約71歲。

      我國古代優秀文化,源遠流長,群星燦爛。但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原因,我國古代許多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以及他們的著作,被後世冷落了。這種獨尊一家的遺誤,至今沒有絕跡。例如晏嬰,他是我國春秋時期諸子中,僅晚於管子百餘年,早於孔子約25年,幷與管子齊名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得到了各個諸侯國的尊敬,有《晏子春秋》傳世。晏子之學,是當時的顯學,晏嬰用他的“和而不同”的事君哲學,先後事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共約56年,善始善終,使齊國中興,齊景公時代的齊國,成了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國君納諫如流,知錯改錯一生;晏嬰犯顏直諫,糾君之過一生的諸侯國。這是我國政治思想領域中的一項政治奇蹟。

      司馬遷《史記》中有《管晏列傳第二》,稱讚晏嬰是:“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則衡命。以此三項顯名於各諸侯。”意思是說:第一,晏嬰是節儉力行,吃的是粗糧淡飯,穿的是粗布衣,妻子不穿絲帛。第二,晏嬰上朝,有機會向國君進言時,就犯顏直諫,直言直說;沒有機會進言時,就正直而行,不信邪,為百官表率,身教重於言教。第三,國君遵禮守法,正道而行,就擁護,就按國君的命令努力工作,國君如果無道,胡作非為,對國君的命令,就要權衡利弊,堅決抵制和反對了,絕不與國君同邪。司馬遷還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意思是說,晏嬰當朝即能面君時,能犯顏直諫,直言直說,糾君之過;不當朝即不能面君時,也正直不阿,努力工作,彌補因國君過失所造成的損失。就是這樣一位古代少見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司馬遷說,假如晏嬰還活在世上,他願為晏子揚鞭趕車,也會感到欣然自得。但就是這位司馬遷十分崇敬的晏子,卻被後世冷落了。有的“國學”研究者,至今仍不能擺脫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束縛,把晏子等排除在了“諸子百家”之外,也就是把晏嬰拋在了中國文化之外,把中國文化等同於儒家文化。不能不說這是發揚和繼承我國古代優秀文化歷程中,出現的偏頗和缺失。

    晏嬰的思想意境深遠,精闢常青,發聾振聵,足以驚世;讀了足以催人奮進,用以治國,就是以民為本,可使國富兵強,政通人和;用於修身養性,就是大公無私,可使人一心為國為民,成為德高望重的君子,國家的棟樑。

  • 6 # 寫與寫意

    作為春秋時期齊國的大政治家,輔佐君王處理朝政的晏嬰,在眾人的眼中他是個政治上有遠見,擁有外交能力的好臣子。

  • 7 # 文士野

    我覺得,歷史上的晏嬰,只能夠算是智臣、貞臣,卻算不上良臣。

    什麼是智臣?

    在我看來,智臣就是能夠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贏得尊嚴,為君王排憂解難。

    晏嬰流傳下來的聰明才智的故事很多,像什麼“死馬殺人”、“智論生死”、“二桃殺三士”,其中最著名的,還是他代表齊國出使楚國的故事。

    因為晏嬰身材矮小,楚靈王想要嘲弄他,就專門在城門邊上鑿開一個小門,讓晏嬰從小門裡進城;晏嬰卻說,這小門就是一個狗門,出使狗國,才從狗門入,出使人國,還需從人門入。

    楚王一聽,趕緊讓門衛把大門放開讓晏嬰進城。

    而後,楚靈王嘲笑齊國無人,才派晏嬰這樣的人來出使楚國。晏嬰回答說,齊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賢者出使賢國,不肖者出使不肖國,像我晏嬰這樣的人,長得最小,又最不肖,所以才被派來出使楚國。

    楚靈王大大地討了個沒趣。

    之後,楚靈王請晏嬰吃橘子,晏嬰連皮一起吃了下去。楚靈王樂了,說難道你們齊國人沒有吃過橘子嗎?怎麼不剖皮了再吃。晏嬰回答說:這是因為國君的賞賜,瓜桃不削,橘柑不剖。現在大王您賞賜給我這個橘子,又沒有說可以剖皮,我又怎麼敢不全部吃下去呢?

    楚靈王不禁對晏嬰肅然起敬。

    可是楚靈王還是不甘心,又安排了武士三四個人,押著一個囚犯從殿前走過,楚靈王故意問他們,這囚犯是哪裡人,犯了什麼罪?武士回答說,這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楚靈王就回看晏嬰說,怎麼你們齊人都習慣做盜賊嗎?晏嬰就回答說:我聽說江南的柑橘,移到江北,就變成了枳,這是因為水土不服的原因。我們齊國人本來生在齊國是不會偷盜的,可是到了楚國就變成盜賊,想來也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原因吧。

    楚靈王嘿然良久,說本來我想要羞辱下你,沒想到反倒被你羞辱了。於是給了晏嬰最高格的使團待遇。

    晏嬰能夠在楚靈王精心準備想要羞辱他的情境下,不辱使命,都是因為他善於智變得原因。

    所以,說晏嬰是一名智臣,是不為過的。

    什麼是貞臣?

    在我看來,貞臣就是不僅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還能夠奉公守法,廉潔自守,甘於清貧。

    晏嬰平日裡只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飯,住的也是很普通的民房。而且他骨子裡就有一種節儉的觀念,認為節儉才能為百姓做好表率,節儉才能夠持家持國。

    國君齊景公看不慣他的國相太過清貧,就常常賞賜他很多黃金財寶,可是晏嬰每每都以:“這些錢用在百姓身上,比用在我身上有用得多”為理由拒絕了;

    齊景公有一次在晏嬰家裡喝酒,看到晏嬰的老婆又老又醜,就想著把自己漂亮的女兒嫁給晏嬰,晏嬰也以自己和夫人生活日子長久,不能分開為由謝絕了;

    後來,齊景公還選了幾座城池,封賞給了晏嬰,可是後來晏嬰年老的時候,也把這些封城退給了齊國。

    所以,說晏嬰是一名貞臣,也是不為過的。

    可是,晏嬰為什麼不能算是一名良臣呢?

    所謂良臣,就是能夠彰顯自己君主的聖德,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做出自己的貢獻。

    晏嬰不能成為良臣,主要體現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晏嬰自己留下美名,給他的君主留下的卻是惡名。

    我們知道,晏嬰一生,經歷過齊靈公、齊後莊公和齊景公,可是歷史上,人們對晏嬰讚賞不己,然後卻很少有讚賞齊靈公、齊後莊公和齊景公的。

    特別是像齊景公時期,我們前面在“貞臣”一節說的晏嬰節儉的故事,晏嬰越是節儉,反襯出來的,就是齊景公越是多麼地貪於享樂了。

    甚至有些時候,齊景公心血來潮做了一些任性的事,晏嬰也要當著眾人的面譏諷規諫他,讓齊景公常常自討沒趣。

    做良臣的,不是不僅要能夠凸顯自己的威名,還更要能夠凸顯自己國君的盛名嗎?

    其次,晏嬰明哲保身,不是忠梗大臣。

    晏嬰早年的仕途中,齊國正好處於多事之秋,先是,大夫崔杼、慶封趁齊靈公病重,贏齊後莊公回來即位,殺死齊靈公的寵姬和太子,逼死齊靈公;後來,齊後莊公又與崔杼的老婆私通,崔杼氣不過,又殺了齊後莊公。

    君主勾搭大臣的老婆,晏嬰不能勸諫;臣子弒殺君主,晏嬰不能討伐;也許晏嬰有他當時身處的困境很難處,但是歷史上,我們除了看到晏嬰不顧生死,帶隨從為齊後莊公弔唁外,並沒有其他什麼突出的表現。

    像這種亂臣賊子誅殺主君,是為當時各個諸侯國君忌諱的事情,如果晏嬰想做多一些事情的話,應該是可以的。

    相對於齊國太史公一家,三個兄長因為直書“崔杼弒其君”,被崔杼逐一殺害,第四個弟弟太史季被崔杼威脅,仍然不改筆頭,甚至還有南史氏提簡前來,準備繼續寫實這件事情的比較起來,晏嬰的表現實在是黯淡無光。

    最後,晏嬰有憂國之心,無救國之能。

    齊景公時期,齊國有欒、高、陳、鮑四大家族,雙方火拼,陳、鮑贏了欒、高,晏嬰就勸陳家的首領陳無宇(陳氏即田氏,春秋時陳、田同音)說,你沒有接受國君的命令就滅了欒、高這樣的世族大臣,然後還搶了他們的家產,外面的人肯定在紛紛議論,你何不將得來的財產,悉數歸公,自己雖然沒有物質上的利益,卻又仁德的名聲,不是得到的更多嗎?

    晏嬰的想法,是想透過陳無宇的資產上繳,讓齊景公的執政能夠有更多的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這出發點的確是好的,而且此後齊景公確實多了許多的發言權。

    可是,晏嬰卻小看了陳無宇這個人,陳無宇一不做二不休,後面乾脆用自己的家產去收買人心,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貧寒孤寡,都紛紛給他們送福利,送糧食,送溫暖,於是齊國之中的人,沒有一個部隊陳氏歌功頌德的。

    這個時候,晏嬰著急了,又私下勸諫齊景公要和陳氏比拼人心,可惜齊景公和陳無宇不在同一個段位,沒有心思把有限的年華,貢獻給無限的勞苦大眾。

    最後,晏嬰只能哀嘆說“齊國不能長久了”(晏嬰死後不到十五年,姜姓齊國就被田姓齊國給代替了)。

    既然知道齊國不能長久,徒有哀嘆,卻不盡臣子的本分,想方設法去做一些預防和補救的措施,又怎麼能夠算得上是良臣呢。

  • 8 # 歷史的影子

    晏子,字仲諡平,原名晏嬰,由此可見晏子就是晏嬰。他出生在山東的高密,是齊國的大夫,他當時的老闆是齊靈公,晏子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手段出名,應該說是戰國時期相當有名的一位外交家,號稱齊國第一智賢之士。那麼,這位出色的外交家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司馬遷曾經說過要是他和晏子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他寧願給他牽馬,可見在司馬遷的眼中晏子是個十分優秀的政治家,而孔子也曾說過:“善與人交。”說的大概就是晏子這種人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晏子一定有著出色的辯才,要不然他又是怎麼成為優秀的外交家的呢?晏子是個很擅長和人打交道的人,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晏子都會恭敬地對待,而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是孔子相當佩服他的一點。而後人敬佩晏子的高尚的品格,還為他專門撰寫了一部短篇言行集《晏子春秋》,這部書主要記錄的就是晏子的言行,記錄了有關晏子的生平事蹟和故事,可以說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潔,是一本指導人們如何與他人打交道的書籍。由此,可見晏子的待人處事之道。

    晏子的善辯還體現在他運用語言的智慧上面。他侍奉齊景公的時候,齊景公十分喜愛捕鳥玩,有一次他捕到了一隻鳥兒,很是喜歡就讓燭鄒替自己好好養起來,這個叫燭鄒的在歷史上並沒有具體的介紹,應該是齊景公手下的一名侍從。燭鄒小心飼養著,精心呵護,但是很不幸,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鳥兒就飛走了。齊景公很生氣,就把燭鄒給抓來,要治他得罪。這個時候,晏子站出來了,他對大王說:“大王要治他得罪當然是可以的,只不過待我問罪之後,再交由大王定奪。”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問燭鄒:“燭鄒你犯了死罪你可知罪?第一個罪就是,因為你的粗心讓大王喜愛的鳥兒飛走了;第二,因為你連大王的鳥兒都看不住,大王要為一隻鳥而殺人;第三,如果這件事被其他國家的知道了,大家都會說大王是個昏君,竟為了一直鳥兒殺了一個人,從而就看不起我們齊國,這就是大王要殺你的原因。”說完後晏子請示齊景公要求動手,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話,便放了燭鄒

    晏子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罵燭鄒,實際上透過這三條罪狀,暗中指責了齊景公為了一隻鳥竟然犧牲掉一個人的性命的荒謬的舉動。指桑罵槐,讓人感嘆他智慧的同時,又驚歎於他自如運用語言的魅力。

  • 9 # 杜希英原創影音訊道

      晏子名嬰字平仲,萊之夷維(今山東濰坊市高密)人,春秋齊國名相。

      從司馬遷所著《史記.晏子列傳》不難看出,晏子身為楚國大夫,從出使齊國時的表現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機智、勇敢、善辯的人,在他的一言一行中無不包含著對自己國家的熱愛,因此,晏子被譽為愛國外交家也不為過。

      下面是他出使喚楚國舌戰群雄的白話故事。

      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入朝時,為了嘲諷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國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羅列在兩旁迎候,晏子對楚國陪同說:“我是為二國友好交往而來,並不是來與貴國交戰的。把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尷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進入朝門,楚國幾十員大臣等候著。楚郊尹鬥成然首先發話:“聽說齊國在姜公封國時,強於秦、楚,貨通魯、衛,而自從桓公之後,屢遭宋、晉侵犯,朝晉暮楚,齊君臣四處奔波臣服於諸侯。但憑景公之志、晏嬰之賢,並不比桓公、管仲差呀,這是為什麼?”晏子說:“興敗強衰,乃國之規律,自楚莊王後,楚國不是也屢次遭到晉、吳二國的打擊嗎?我們景公識事務,與諸侯平等交往,怎麼是臣服呢。你的父輩作為楚國的名臣,不也是這麼做的嗎,難道你不是他們的後代?”鬥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陽丐上前一步說:“聽說你很善於隨機應變、左右逢源,然而,齊國遭遇崔、慶之難,齊多少忠臣志士為討伐二人而獻出生命,你作為老臣,既不能討賊,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還有何用?”晏子說:“抱大志者,不拘小節;莊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錯誤。我之所以留身於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國、強國之志,而非貪圖個人的性命。如果老臣們都死了,誰來扶佐君王呢?”陽丐自知無趣退下。

      楚右尹鄭丹上前逼問:“你說得太誇耀,崔、慶之難,高、陳等相併,你只是隔岸觀火,並不見你有什麼奇謀?”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慶之盟,我未乾與;四族之難,我正在保全君王,這正是宜柔宜剛,怎麼說是旁觀呢?”鄭無話可答。

      楚太宰啟疆閃出發問:“你貴為相國,理當美服飾、盛車馬,以彰顯齊國的榮盛。你怎麼騎著瘦弱的馬、穿著破舊來呢,還聽說你這件狐裘,已經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嗇了。”晏子笑答:“你太見小了,我自從居相位來,父輩有衣裘、母輩有肉食、妻族無饑荒,同時,依靠我救助的還有七十多家。我個人雖然節儉,而富於三族、解除群士之難,這不是更顯示出君王的德正嗎?”啟疆歎服。

      楚王車右囊瓦指問:“我聽說君王將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當代、留名後人。而你身不滿五尺,力不能勝一雞,你不覺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駝雖小,能壓千斤;舟槳空長,終為水役。僑如長身而被魯國所殺、南宮萬絕力卻死於宋國,你自以為高大,還不是隻能為楚王御馬嗎?我雖然不才,但能獨當一面,忠心為國效犬馬之力。”囊瓦羞愧難當。

      楚大夫伍舉見大家難當晏子,忙解圍說:“晏平仲天下奇才,你們怎麼能跟他較勁呢,算了,楚王等著召見呢。”

      後來,晏子又與楚靈王鬥智鬥勇,另是一段佳話!

  • 10 # 心仁者醫

      晏嬰,字平仲,尊稱晏子。春秋(公元前722—481年)晚期齊國萊地夷維人。夷維就是今山東省高密市。晏嬰出生年月不詳,死於公元前500年。根據有關資料推算出晏嬰大概出生於公元前571年,享年約71歲。

      中國古代優秀文化,源遠流長,群星燦爛。但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原因,中國古代許多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以及他們的著作,被後世冷落了。這種獨尊一家的遺誤,至今沒有絕跡。例如晏嬰,他是中國春秋時期諸子中,僅晚於管子百餘年,早於孔子約25年,幷與管子齊名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得到了各個諸侯國的尊敬,有《晏子春秋》傳世。晏子之學,是當時的顯學,晏嬰用他的“和而不同”的事君哲學,先後事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共約56年,善始善終,使齊國中興,齊景公時代的齊國,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國君納諫如流,知錯改錯一生;晏嬰犯顏直諫,糾君之過一生的諸侯國。這是中國政治思想領域中的一項政治奇蹟。

      司馬遷《史記》中有《管晏列傳第二》,稱讚晏嬰是:“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則衡命。以此三項顯名於各諸侯。”意思是說:第一,晏嬰是節儉力行,吃的是粗糧淡飯,穿的是粗布衣,妻子不穿絲帛。第二,晏嬰上朝,有機會向國君進言時,就犯顏直諫,直言直說;沒有機會進言時,就正直而行,不信邪,為百官表率,身教重於言教。第三,國君遵禮守法,正道而行,就擁護,就按國君的命令努力工作,國君如果無道,胡作非為,對國君的命令,就要權衡利弊,堅決抵制和反對了,絕不與國君同邪。司馬遷還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意思是說,晏嬰當朝即能面君時,能犯顏直諫,直言直說,糾君之過;不當朝即不能面君時,也正直不阿,努力工作,彌補因國君過失所造成的損失。就是這樣一位古代少見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司馬遷說,假如晏嬰還活在世上,他願為晏子揚鞭趕車,也會感到欣然自得。但就是這位司馬遷十分崇敬的晏子,卻被後世冷落了。有的“國學”研究者,至今仍不能擺脫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束縛,把晏子等排除在了“諸子百家”之外,也就是把晏嬰拋在了中國文化之外,把中國文化等同於儒家文化。不能不說這是發揚和繼承中國古代優秀文化歷程中,出現的偏頗和缺失。

    晏嬰的思想意境深遠,精闢常青,發聾振聵,足以驚世;讀了足以催人奮進,用以治國,就是以民為本,可使國富兵強,政通人和;用於修身養性,就是大公無私,可使人一心為國為民,成為德高望重的君子,國家的棟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問你們,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的日子真的不好過嗎?大家都給一下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