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金子
-
2 # F範先生
成家立業,立業,就是在一個行業有所成就,有自己的事業。一般都是成功的象徵。
30歲能立業那最好,說明你厲害,小有成就。可是一般普通人沒有家庭朋友或者貴人相助,很難30立業。
那30沒能立業,那就再努力哦!樹立好行業和目標持續努力的奮鬥,為大器晚成做準備,不要辜負時光和青春。加油!
-
3 # 胡蘆娃
我覺得男人三十應該是最好的年紀,太年輕性子不穩,年紀大了又太過穩重而沒有衝勁,三十就應該把一天當成兩天過,小時候吹過的牛逼都給他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
4 # Mr李的田園生活
同齡人你好
立不立的咱先不說,這是客觀因素。主管因素是年齡卻在增長,明年咱就而立了。
說實話我到現在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經是奔三的人,工作,家庭的壓力才剛剛開始。
講真一想到自己都三十的人了,心裡莫名的很慌,我相信應該是這個原因加上最近的疫情讓你呆在家,老婆孩子之間的哦摩擦就凸顯出來了。可能原因不是我說的這個但既然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肯定是受到困惑了。
我是元月初選擇辭職陪老婆孩子,因為孩子今年剛出生媳婦一個人帶孩子也不容易,沒辦法工作沒了可以再找,老婆累了可就有的受了。
恰好這時這個時候有個同學所在的商場,招商看過位置之後,決定開啟人生當中的第二次創業。本來計劃的挺好誰知道這一場疫情把所有計劃都打亂了。賠錢是難免的,恰好這段時間也可以總結一下這一個月來的得失,分享給你。
1,當你沒有強烈的願意要創業的時候,請不要進入。
2,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們選擇的專案也算是我們一直從事的行業,比較熟悉,也就沒有過多的想過市場,產品……
3,產品的決策還是停留在,看過,嘗過的階段。沒能夠做好市場考察合理的定產品。
4,對裝修理解不透徹導致,復工重做,耽誤時間,金錢。
簡單的說這幾點,每條都是真理白銀。創業很簡單,能夠堅持下去的人都會有收穫,關鍵堅持的人不多,所以都失敗了。
一份好的工作也可以讓你,頂天立地。考慮清楚把能想到的事想一遍,時間跨度一年。看自己能接受不,考慮清楚再下決定也不晚!加油而立之年的你。
-
5 # mr頭頭是道
個人認為,在當代“三十而立”,指的是“立志”和“獨立”。
一、立志
記得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後想幹什麼?當時大多數小朋友都會揚起小臉驕傲的說:“長大想當科學家”。但科學家是幹什麼的,誰也搞不清楚。小朋友們的回答在嚴格意義上講當然算不上“立志”。我認為,“立志”應該是在積累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人生經驗的基礎上,對自身的一種再認識和反思,是經歷許多人、許多事之後,逐漸搞清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要做什麼樣的事。
有人會問:“30歲的人難道還不知自己想幹什麼嗎?他們不是每天都上班,每天都很忙碌麼?”我承認大多數30歲的人都很忙碌,也承受著各種生活、工作的壓力,但是我確信許多人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幹嘛。我們就像東非大草原上遷徙的動物,被裹挾在隊伍中,跟著“大部隊”前進,沒有自己的方向。
二、獨立
獨立是“三十而立”的基本內涵。這裡的獨立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獨立,即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行為。另一方面是經濟上的獨立,即能透過自己的工作來養活自己,並使自己和家人有一個體面的生活。經濟上的獨立較為簡單,大家也能理解,這裡想稍微談一下精神上的獨立問題。
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現象在網路平臺中最為突出。每當一個熱點事件發生後,我們就能發現一大群“鍵盤俠”在熱烈的進行討論。他們奮力地搶佔著道德制高點,打著“道德”的旗號,標榜自己、抨擊不同意見的群體;他們從不重點分析事件的起因、不在乎各種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他們甚至沉迷於這種完全脫離本事件的對罵比賽。
獨立判斷能力是在做出思考之後,進行的綜合抉擇。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諮詢在給我們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增大了獨立判斷的難度。大多數人通常是根據別人的看法、觀點來辨別是非,按照別人的想法來為人處事,而並非根據理性的分析做出自己的決定。
電影《平凡之路》中有這麼一句臺詞引起了許多朋友的共鳴:“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認為產生這樣的現象是因為我們在獨立行動上存在不足。我們聽過並懂得很多道理,也想過暢想過自己美好的未來,我們敢說、敢想、卻不敢做;我們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
6 # 東方果園no1
我36,說說我的個人經歷及看法
14-5歲輟學進入社會,中間創業―創業―在創業,經歷很多次人生起伏,28歲結婚沒車沒房改上班兩年又創業,從幾家健身連鎖店到負債一百多真的死的心都有過主要感受還是累!現在孩子老大7歲,老二2歲多,個人改變了很多穩重了很多脾氣收斂很多,也在創業路上不過現在是在老家小縣城做水果店,開始沒有本錢從擺攤做起來,慢慢接手的店面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中!
現在說說感受
28歲結婚屬於晚婚,之前一直認為先立業再成家,所以重心在創業上,導致現在年齡大了孩子還小還沒有存款,每天要忙這賺錢還要兼顧家庭的各種問題,真心累!
如果讓我從選一次,我肯定是先打工有點小錢在20多歲結婚,然後繼續打工養家,孩子七八歲,個人30多歲時手裡有點存款在合適的機會選擇創業,這樣至少孩子上學了,家庭穩定了,自己在全心投入到創業上會輕鬆很多!
先成家後立業,老輩傳下來的話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
7 # 徐爵爺1
要,男人三十歲,父母也老了,都該退休了,我們也該承擔起家庭的頂樑柱作用了!他們養我們長大,我們養他們老!還有妻兒!
-
8 # 看ta人生活想自己人生
從小我自認為自己是個懂事的孩子,雖然沒有讀多少書,但是一直不幹壞事,也很少為家裡拿錢,都說男人一生中有幾個轉折點,21歲差不多別人就拿了30幾萬給我放息錢,單純的我總把別人想的跟自己一樣,有借有還,在借不難,導致我出現很多壞賬,迷糊的過了2年,為了彌補壞賬,24歲差不多年紀那一年我走上了一條現在目前為止大家都公認的不歸路,賭博,最開始是別人投資我在網上開賭場一起投資50萬,還是自己太年輕不懂得管理,導致幾個人從開賭場變成自己上去賭,(那時有一個同時跟我們起步的一個賭場,好像已經賺了幾千萬了,)自己賭第一次就一次贏了20幾萬,那時候就頭腦已經完全陷入賭裡面,感覺是條致富路,太簡單,錢來的太快,一下就淪陷在裡面不可自拔,3年的時間裡,輸掉贏來的20萬,各種借錢,賺的錢不說,倒欠外面60幾萬,下注下的最多的時候是10萬一把,幾分鐘開結果,各種玩法都試過,我不認輸的性格,徹底放棄了賭博,認輸,真的玩不得,在玩下去,我這種性格真會死掉,27歲我就揹著幾十萬的債借賭,走正道,現在30,3年的時間裡,才知道正道上的錢好難賺,3年時間裡中間有一次復賭,最後是以平局收手,徹底放棄賭了,迷迷糊糊就這樣走到了30歲,現在回想,最好的幾年都浪費在了不歸路上掙扎,結果什麼都沒得到,反而一身債務,27到30歲這3年的戒賭路上,也明白很多道理,也看清了很多人,現在變的成熟很多,不喜歡熱鬧了,喜歡自己孤獨一人,因為我明白了,除了自己爸爸媽媽,其他人不會因為你混的好了而為你感到高興,也不會因為你混的差了,是真心想拉你一把,最後希望沒有接觸賭博的人,千萬不要沾賭博,不管你多聰明,多優秀,沾上賭,賭可以迷失你的心智,讓你輸的一塌糊塗,可以讓你的人生失去光彩,沾上了賭的人,勸你早起收手,回頭是岸,越賭會越深,想從賭上面發財,都是愚蠢的,都是屬於弱智的。30歲而立之年的我負債累累,30歲後面的路踏踏實實過,慢慢還債,如有機會翻身一定好好珍惜和把握,沒有的話,平平淡淡,也能過。
-
9 # 玉京子濤
都說30而立,可是有幾個人能真正的做到,事業家庭,很多人30還在為生活奔波,為去媳婦發愁,為自己年邁的父母擔憂!30也許是一個人的分界點吧,我覺得男人30過後思想有所改變!很多底層的人在30歲真的很迷茫,未來都不知道在哪裡!
-
10 # 威力的vlog
個人看法:三十而立是說人到30歲,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去承擔自己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應承擔的責任,並開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
11 # 峰子的約定
古往今來都是一樣,三十的男人已經過了寒窗苦讀的年齡,都是步入社會,有了自己的工作,且都工作了多年。立業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我們可以心懷”詩和遠方“,但是現實的”麵包“一定要有。
-
12 # 灬墟低雕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
言:謙卑中傳遞祥和!
行:舉止彬彬有禮!
現常用來指人開始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三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立於世。
所以現在人所說的三十而立和古代人所表達的意思已經大不一樣了
-
13 # 潮鞋阿東
30歲這個年紀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孩子要上小學報的什麼補習班啊什麼之類的。各種開銷,人情應酬。這些都是不小的開銷啊。到了這個年紀,壓力是相當大。
回覆列表
男人必須三十而立。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譯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三十歲能夠自立於道;四十歲能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在本章裡,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一、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有經濟獨立的能力,說的更明白一點,就是擁有能立足於社會的職業,或許更深的意義是說人到了三十歲應該知道了這一生要努力的方向是什麼。而明確人生的方向,許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三、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有了接受與服從道德規範的能力,有自己的一套明辨善惡是非的標準,用於規範自己的行為也用來判斷評價他人的行為。三十歲,人才真正開始從渾沌中清醒過來。三十歲之前是從無知到有知的階段,是受別人的言行影響與主宰的階段,三十歲,才開始明白清醒的做人、做自己,正是開始,而不是功成名就,更不是完善與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