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有時犯錯或做的不好,被狠狠得揍過訓了、也哭了,可是,轉頭過一會兒玩的時候又開始樂呵樂呵,完全好像不記得剛才發生了什麼一樣,玩著玩著自己就樂呵起來了,這是什麼問題
2
回覆列表
  • 1 # 沙澧娃

    小孩子不記仇哈,小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自己更感興趣的事物快速吸引走。雖然剛剛捱了打,但一見到自己喜歡玩的玩具或遊戲,注意力立馬就被吸引過去了。不過還是建議家長們不要再以打為主要的教育手段啦,因為打只能讓孩子記恨在心,雖然不敢說,但會一直記得,孩子童年的記憶是最深刻且長遠的。孩子還小不懂事愛玩好動是天性,建議做父母的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到孩子長大成人回憶起童年的事情時還能自然的微笑,那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及愛!建議平時要注意引導孩子了,給孩子找點“事”做,培養一下孩子的興趣呀,多陪陪孩子,帶她參加一些活動多麼的,看看她在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耍時的行為,猜測下孩子需要什麼,家長應該給她什麼?“打”是教育裡面的最壞的方法,或者根本不能是一種教育方法!既然是孩子,就應該給她一個良好且寬鬆的環境......

  • 2 # 華豪樂

    太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當孩子犯錯時,被大人揍了,可能當時會對你有意介和不滿,只要有人陪他玩的話,會把之前所被打的事情拋到腦後,完全可能會忘記,因為他專注在玩和夥伴的事情,開心最重要

  • 3 # 豆豆ww

    因為孩子太愛你了,他(她)把你不好的一面遮蔽了,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單純到只能允許愛的存在,尤其是小孩子在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時更是如此,媒體上報道過一則新聞關於母親家暴孩子的案例,被家暴的孩子在去世的最後一秒,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還在求母親抱抱。我想說,如果可以請善待你身邊的小天使,請及時向他(她)表達你的愛。因為他(她)是你內心最純潔的愛,此生只有一個。

  • 4 # 邱哥vlog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小孩子被揍後在玩的時候又是樂呵呵的,什麼都忘了。其實這很好理解,小孩子都是擁有一顆乾淨的童心,他猶如一張乾淨的白紙,他會被畫上,但他有塊橡皮擦,他可以擦掉不塊,擦掉後,他還是白紙一張,他在下一刻仍舊是開心的。就如你問的這個問題,是因為你站在了成人的角度在問,因為成人經歷了成長,會經歷各種生活中的磨難與艱辛,遇到不快,也許不會說,但卻壓在心底了,不易忘掉,讓自己同時也少了份開心。而孩子呢,一顆單純的童心,是不會因為上一秒的不快而影響下一秒的開心,難道不是嗎?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這個回答能讓你開心那怕一秒我就滿意了。

  • 5 # 80後豫周佬王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孩子被揍後,玩的時候還很樂,為什麼呢?

    1小孩小心理發展不成熟,思維發展也不成熟,對於被打的概念還比較薄弱,還不能判斷正確對錯,所以孩子心裡沒有煩惱,童年都是快樂的,

    2 如果孩子心裡沒有煩惱,就是你打吧當時特別痛苦,但過了一會兒又把這件事忘了,所以笑話思維發展不成熟,

    3帶小孩兒的時候,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請用別的辦法處理,比如給他講一些小道理,請家長們不要打孩子,這樣對孩子以後造成心理陰影,會以致影響孩子到成人,

  • 6 # 檬新新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小孩子天真無邪,內心純淨得像張白紙,想的東西不會複雜,就像摔了跟頭,哭完下一秒就忘了疼。然後小孩子對東西容易產生好奇心,有好玩的東西,立刻就能湊近一起玩。所以,小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還不是很成熟,還不是很明白這含義,自然就能玩著玩著樂呵起來啦。

  • 7 # 彭城教育網

    不能隨意打孩子,如果孩子真的犯錯捱打,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壞在哪,讓孩子長記性,不能再犯同樣的錯。如果捱打不長記性,肯定是捱打多了,打完後孩子該幹嘛還幹嘛。所以,沒認識到錯誤。學做好爸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8 # 水木川心

    因為小孩子心智不成熟 沒有那麼多的因果 不能完全的把事情聯絡起來 可以說感受到的只是當下 所以當下快樂就是快樂 其實我們成年人 偶爾可以借鑑小孩子的活法 選擇性的忘記和不關聯 這樣或許偶爾也能享受一下當下純粹的快樂 沒有什麼假裝堅強故作快樂

    其實生活處處皆學問 只要我們願意 可以隨時隨地的學 然後為我們所用 希望每個人都能留一份童真 只為自己多一份快樂

  • 9 # 愛在彼端

    孩子被揍,本身是件難過的事。然而,孩子沒有放在心上,玩的時候依然天真活潑,這是孩子的本性。這時候,你應該感到欣慰,而不是懷疑有什麼問題。沒有問題!

    孩子挨批評,心情自然是低落的,有的孩子會哭,但常挨批的孩子不會哭。孩子捱打,有的會逃,有的絕對不逃,你就要深思:到底要不要出手?你覺得孩子挨批捱打,應該在他心裡留下印記,他應該鬱鬱寡歡,一天都抬不起頭?這個想法很可怕,如果孩子真的可以記恨幾天,說明孩子心裡留下很深的印記,甚至會成為孩子的心理問題。

    (一)如果你孩子是小學生,小學階段的孩子,心理發展以感性為主,有連續性也有階段性。有些事情烙印在孩子身上,會造成不可逆,所以作為家長,教育一定要講方法。

    (二)如果你孩子是初中生,他們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你說向東是對的,他不一定贊成。他覺得你失敗了,他自己不一定會失敗,所以打罵根本沒用。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發展特點,想要改變。首先要了解,其次是溝通。如果你說不用溝通,我說的都是對的,老子就是真理!那是你的問題!那你孩子不跟你鬥,才怪!

    最後引用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話:教育孩子的全部秘訣在於:相信孩子,解放孩子。共勉!

  • 10 # 小鹿成長堂

    看到你的提問,太有畫面感,我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估計這位家長剛剛揍完孩子,有點後悔,想跟孩子道個歉,安慰安慰,可轉身一看,小屁孩正玩的不亦樂乎呢,剛捱揍的事好像被拋到腦後了,是不是很納悶,又有點暗自慶幸?

    作為一枚寶媽,我也有你這樣的經歷,我想,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三個:

    第一,恭喜你有個天使寶寶,孩子天生性格開朗樂觀,性子大大咧咧,心胸開闊,腦子不記仇,有啥吃啥有啥藥啥。挨完揍,轉眼忘掉,不耽誤他給自己尋樂子。

    第二,孩子太小,不會準確的表達自己心情,不會發洩自己的情緒,捱揍了,心裡不開心,不會跟父母說,就自己先按下,在玩樂中平復自己的心情。

    第三,孩子的心裡承受低,遇到難過的不開心的事,暫時消化不了,大腦自動打包,放在一邊,暫時好像忘記了不快,但在大腦裡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記,以後長大了,心裡還是有捱打的陰影。

    所以,為了孩子的快樂童年記憶,還是少打孩子吧,儘量穩定情緒,冷靜對待。

  • 11 # 待到山花爛漫時909

    孩子更愛父母

    看似孩子沒心沒肺,實則比想象的更愛父母。

    我倒是沒有揍過孩子,嚴厲的批評還是有的。家裡小孩調皮,往往會被“發配”到“懲罰角”。有次不知道在哪裡學的,生氣了摔東西,就又被要求罰站去,也說得他嗷嗷大哭。孩子尚年幼,可能一大半是怕了一小半是認識到錯誤了。回想下孩子的平復過程,還是分階段的,氣憤期-爆發期-傷心期-治癒期-忘記期。剛開始,孩子強忍著淚水拒不承認錯誤,孩子自己非常氣憤,這個時候往往會被更嚴厲的批評;接下來是爆發期,響破天際的哭聲啊,各種高亢各種刺耳,這個時候我一般就看著他,等待;再接下來就是傷心期,哭聲沒有那麼嘹亮了,這時候是足夠的傷心啊,但是會邊哭邊說“我錯了,對不起”;再接下來,先不管是不是真認識到錯了,孩子已經到道歉了,我還是會安慰及教育一番的,這就是治癒期了;忘記期,事情解決了就過去了,孩子也是馬上有了新的目標,又玩起來了。

    上面說這個過程主要是想說,被揍或是被批評的孩子由開始的氣憤到後來高興就是一個治癒的過程,家長的行為及孩子本身的想法都是這個過程中的化學元素,而這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是孩子的愛。

    孩子比想象中的更愛父母。他們可能還處於那種聽不懂或者聽不進去道理的年齡,但卻選擇接受家長灌輸的理念及道理。那是孩子怕失去,怕看到大人們生氣時的樣子,怕失去愛。他們因為愛所以願意相信家長是為了他們好,也願意去討好生氣的大人。事情過去後,孩子們會感覺大人們還是愛他們的,這足以使孩子又充滿了安全感,又變得舒適,樂呵樂呵玩了。

    請愛孩子,多些勉勵、多些理解!因為他們會更愛我們!

  • 12 # 才智寶貝學堂

    小孩子的世界簡單,率真。被揍的時候感到痛了,自然是透過哭來減輕痛苦,發洩情緒。哭過了,情緒就走了,沒什麼好傷心的,不好的情緒就很快忘掉了。

    如果不是什麼大事,孩子本身大腦記憶就沒有發育完善,輕鬆放下也是常見的事情。如果父母這種教訓是不是一兩次了,孩子也就習慣了,放下了,記得以後不那麼做就好了。傷心過了,當然要找點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做做,找回自己的快樂。玩得入迷了,就笑呵呵的。

    況且父母是孩子最重要、最親近、對自己最好的人。孩子愛父母,懂得父母是在管教自己,自己做錯了事情,父母才會這樣對自己,所以也沒有什麼好生氣的。不過建議父母最好還是用別的懲罰代替揍。

  • 13 # 聽聽媽育兒

    孩子被揍後,玩的時候還是很樂呵,為什麼?

    因為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

    資深的生命教練克里斯多福.孟在大量的臨床研究中發現,幼時的創傷對孩子傷害巨大,會讓孩子產生自己好像要死掉一樣的感覺,讓孩子難以忍受。孩子為了不想再經歷痛苦,就會自動地把這些沒有治癒的傷痛埋進心裡,打壓進潛意識中去。

    而打壓進入潛意識的好處就是,孩子會很快就忘記痛苦,他很快又能玩起來,但這是有代價的。

    心理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認為,孩子被父母責罰後看起來好像沒事一樣的背後,是孩子早已經進入人格解離的狀態。

    孩子面對父母的責罰往往會做自我的歸因,但是他又無法解決問題,於是他會讓自己大腦放空,讓這些傷痛事件變成碎片好解離,然後儘可能地去忘記這些傷痛。

    人格解離是孩子面對傷痛時最容易進入的一種狀態,這是孩子自我保護過程,但長此以往,孩子會在行為上出現非常多奇怪的表現。

    比如,熱播劇《完美關係》中衛哲會在接觸了一個小女孩無辜可憐的眼神後,立即就引發他的焦慮症,他出現了非常反常的行為,以及非常大的反應,發怒、痛苦,甚至奔潰。

    而原因就在於小女孩無辜可憐的眼神像一個碎片一樣,一下子喚醒了他童年時候親眼目睹父母爭吵不休的痛苦記憶。這些童年時候經歷的那些創傷記憶碎片始終留在衛哲的腦海裡,並始終起著作用。

    這在心理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看來,這是孩子在面對傷痛時進入人格解離後,他可能會忘記傷痛,但是孩子身體會始終保有記憶,並在某一天以某個相似或熟悉的場景再次觸發。它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有可能再次炸開,讓孩子再次經歷痛苦不堪的經歷。

    所以,我們為什麼說不能打孩子就是這個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守望先鋒》水平也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