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尛才哥

    你好!我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很願意幫助你。

    從教師成長角度來說:

    首先,你要自信!從專業上看(數學),你的知識儲備肯定能夠承擔教育工作。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所以你欠缺的是“教”的方法,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就我粗淺的認識來說,

    1要能做到調動學生積極性,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2要能洞悉知識之間的脈絡聯絡和學生的學習規律(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從這兩者出發,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題主認真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原理,認真背下來,現在不瞭解沒關係,在實踐中你會有“頓悟”的一刻。

    3、在從教一段時間之後,你會不由自主地思考教育的意義,不要停,思考下去。

    下面說具體的做法:

    1.看指導老師上課,記錄,分析。一定要具體到各環節步驟,領會其設計意圖。 2.看網路上的名師授課。學習其中一種教學風格。

    3.獨立備課,上公開課,請同事指導。

    4.研讀一些學科教育理論。瞭解一些譬如“支架理論”“建構主義”“最近發展區”等等術語,這是最枯燥的一步,實際上也可以做到相對輕鬆,那就是帶著問題去讀書。不推薦一上來就開始讀大部頭,從第一頁往後翻,事實上這很難讀下去。可以試試讀一些帶具體事例的書,然後為了解決某個自身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而去研讀某個章節,這是最有效率的。

    其次,一定一定要多出課,只要有機會就要爭取名額出去講課。對數學教師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最後,人際關係這一塊,要學會和領導同事搞好關係,這樣有機會也會首先考慮你的。

  • 2 # 雁城俠客

    虛心向老教師請教;有條件多參加教研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利用好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容量,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 3 # 消防橙

    優秀的數學教師,首先應該對數學問題感興趣,不過,一般來說,這應該是他正式走上教師崗位之前的事情(當然,由於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的特殊性,它會與各個相關學科以及日常生活交叉融合,如果把由此涉及的知識也歸到數學客觀知識之列,數學老師肯定也需要在此領域終生精進)。也就是說,無論客觀的數學知識多麼迷人,一旦你正式走上了教師崗位,你就必須轉向(最多視作調劑性的業餘愛好)!那麼,應該轉向哪裡呢?

    關鍵一

    第一個關鍵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學,不是讓教師自己來解決2+3=5的問題,也不是讓教師自己去解決什麼樣的圖形才能談周長(這些問題對教師來說,根本不是問題,甚至在馬路上隨便拉一個成年人,都不會成問題)……,而是你如何激發你所帶班級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數學學習是好玩的、迷人的,他願意跟著你一起玩,這是第一個大問題,也是大前提。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關鍵是你能否領會“存在關係先於認識關係”——一旦孩子喜歡上了你,那麼,他們就會無比純粹地喜歡與你相關的學科;更何況,數學問題本身也是迷人的!

    關鍵二

    第二個關鍵點,準確把握孩子在建構觀念時遭遇的認知衝突。我們必須擁有兒童視角,那些對你來說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講,全都是問題——甚至是根本無法理解的小魔怪!作為教師,一定要意識到這點,如果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們都沒有問題,那要我們教師做什麼?事實上,這些知識,對於學生來說一定是問題,也就意味著一定會存在認知衝突,所以對於一個教師來講,能否準確把握到孩子在建構一個新數學觀念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認知衝突,就成了最最重要的考驗。只有當你對孩子的認知衝突有非常準確的把握,你的教學才有了著力點。

    不是說你(指教師)知道了“(長+寬)×2=周長”,你就可以當教師了,你必須非常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認知衝突在哪裡。比如,你要準確把握學生在建構生成“(長+寬)×2=周長”這個觀念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什麼,當你明白了這個問題,你才可能協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教師存在的意義所在。當你明白了他的認知衝突在哪,教育才能真正的發生,所以瞭解孩子的認知衝突,才是最最重要的。

    關鍵三

    第三個關鍵點,透過前測等活動,瞭解孩子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怎麼了解(孩子的認知衝突)的問題,這是一個策略和方法的問題,教育真正的策略和方法在這裡。首先是你怎麼了解學生的認知衝突?可以自己找問題,設計問題,去跟學生對話,或者設計問題變成挑戰單,讓學生先獨立探索。提前對話,提前做挑戰單,目的就是了解孩子的認知衝突在哪,他已有的認知經驗是什麼,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在哪裡。當明白了這些,上課自然就可以圍繞孩子們的認知衝突展開了。

    所謂的課堂對話,就是圍繞認知衝突展開對話。先把認知衝突,也就是典型問題(對於班級內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的問題)擺出來,展開有效的課堂對話:小明怎麼看,你同意嗎?小紅怎麼看,你同意嗎?不同意的話,請說說你的看法。在這個對話過程中,重要的不是教師能不能把這個問題表達清楚、邏輯性的講出來,真正重要的是孩子之間能否真正形成對話,透過對話真正解決認知衝突,真正地建構生成新觀念,因此,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堅決不能多說話!

    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專業教師,應當對諸如“孩子大腦當中發生了什麼,他是怎麼建構生成一個新觀念的”等問題深深著迷,而不是對課本、習題集中的客觀知識系統著迷!

    對兒童大腦著迷,就意味著要去思考:孩子的腦子裡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問題?為什麼那麼簡單的周長公式,就是想不明白?這才是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真正需要著力的地方。

    一句話,你必須對活潑潑的、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兒童生命本身感興趣,它是一切礦藏中最最高貴的寶藏,它也許是天地宇宙見最深、最後的奧秘!

  • 4 # 坤七先生

    1、真正熱愛數學教育,有天分、有熱情,要把數學教好,而不是隻作為謀生或者賺錢的手段;

    2、每一個知識點,濃縮提煉、反覆推敲,用最淺顯、易懂、生動的方式教授出來。這是一個修煉基本功的過程,也是普通老師和名師之間的一個重要差距;

    3、觸類旁通、旁徵博引,讓知識點串起來,能在課堂上抓住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熱情和興趣,成為學生擁戴的老師,樹立在一代代學生中口碑;

    4、做好名師人設設定和宣傳,抽出時間在抖音、知乎等社交媒體發聲,成為KOL。

  • 5 # 英語說劉老師0102

    數學老師很難成為名師

    前不久,我觀看了一個“數學名師論壇”,忽然在頭腦中出現了一個命題:數學老師很能成為名師!當您看到這個命題時不知您什麼感覺?如果您是一位數學老師您一定很反感,甚至是否定這個命題。但是這是我的一個真實的感覺和觀點。

    其實,您不用否定這個命題,因為我說的是“很難”並不等於“不能”,實際上其它學科的老師成為名師也很難,只不過數學老師“更難”。哈哈!您一定說我在“詭辯”吧!好了,還是讓我說說對“名師”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吧。

    何謂“名師”?我讀過李鎮西老師的一篇文章《關於“名師”》中對名師作出了很好的界定。教師大體可以分為普通老師、優秀老師和名師。“上課好”、“成績好”和“帶班好”符合以上“三好”可以成為優秀教師了。但是從優秀教師成為名師除了具備以上“三好”的標準,還要看是否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如果,您在學校教育教學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您就是“校級名師”;如果,您在區縣教育教學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您就是“區縣名師”……依次類推。

    怎樣成為“名師”?要想在一定範圍內成為“名師”,產生自己的影響,或者說用自己的優秀帶動他人越來越優秀,就要做到李鎮西老師指出的兩條途徑“能說”和“會寫”。能在一定範圍內作報告,傳播自己的教育智慧;能把自己的教育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學習,擴大自己的教育影響力。當前舉行的一些“名師論壇”的目的就是鍛鍊老師們的演講能力,分享他們的教育智慧,擴大他們的影響力,讓他們無愧於“名師”的稱謂。

    怎樣產生“名師”?名師不是教育行政部門或什麼機構評選出來的,而是大家公認的。如果按照一定的 條條框框或者是按一定的標準打分計算按一定的比例評出來的是“優秀教師”或者“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認為:因為名師之“名”指的是其影響力,而“影響力”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並且是一種客觀存在,不可能透過“評選”產生。現在評選各級所謂“市級名師”“省級名師”之類的做法是很荒唐的。

    弄清了以上三個問題,您就比較認可:“數學老師很能成為名師”這個命題了吧。透過參加各級名師論壇和我所認識的數學教師來看,優秀教師很多,但是“能說”、“會寫”的名師就不多了。就說我觀看的這個“數學名師論壇”來說吧,這些老師確實是數學教學中的“優秀教師”,也可以說是按一定標準評選出來的“骨幹教師 ", 但是離”名師“還相差甚遠。因為,沒有一個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和個性,更不用說”影響“他人的教育思想和智慧了。這也可以用一個官方調查來佐證:”您認為骨幹教師發揮了”骨幹“引領和帶動作用“的調查中三分之二的老師認為基本沒有。當然,這也不一定準確,但是也說明了”透過打分評選出來的“骨幹”,離“名師”的路還很遠!因為“能說”、“會寫”的數學老師真的太少,特別在“寫”的方面!數學老師解的題要比語文老師多,但是讀的書可能要比語文老師少,寫的文章就更少了。這可能是學科特點和專業素養的原因吧。

    放眼全國知名的數學老師真是鳳毛麟角,現在能行走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數學名師也就是吳正憲、華應龍、黃愛華等幾位老師。再看看全國的語文名師,那真是群星燦爛、百家爭鳴:於永正、李吉林、管建剛、王崧舟、薛髮根、李希貴、竇桂梅、常麗華、韓興娥……就連我最敬仰的魏書生、李鎮西老師、我的導師張秀芳老師也都是語文老師。為什麼呢?因為語文老師除了”能幹“,還”能說“”會寫“。

    綜上所述,名師是”自己培養自己“,“自己打造自己”,關鍵是自己。能否獲得“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往往取決於別人——領導呀同事呀等等,有時候由不得自己。所以 人人不一定都能成為“優秀教師”,但可能成為“名師”,包括數學老師。

    讓我們用“數學老師很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共勉,因為我也是一名數學老師!即使我們成不了“名師”,我們也要像“名師”一樣去工作,盡力做到“上課好”、“成績好”、“帶班好”“能說”“會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nova 5z和紅米k30哪個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