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安186
-
2 # 絲桐小趣
如果讓我來拍我會利用長焦拍側面,利用長焦的壓縮來表現側面的誇張及橫向壓縮造成的空間感,而橫向與正面則採用廣角小光圈,後期畸變矯正及接片的方法手法來表現,重點營造橫向宏偉壯觀的氣勢及意境。以我拍攝的這兩張圖片為例子,鳥這張是用500長焦拍攝,可以看到欄杆基本上都壓縮到一起了如果欄杆換成山峰那感覺是不是感覺不一樣?第二張圖片我用的接片方法,把裡面的風景換成橫向的山峰是不是覺得挺震撼的,橫向與縱向的表現對比反差很大,從而營造了詩詞攝影的意境。
-
3 # 梁鶴豫
俯視角度航拍的即視感!
從高處著眼,從廣處著手,從大處著意。層次分明,高低不同,遠近錯落,脈胳有秩。
-
4 # sxx落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詩詞泰斗蘇軾的詩作《題西林壁》。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詩中有畫,寫景立意,極富哲理,美不勝收。
記得去年歲末,我們驅房車到海南進入九嶷山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也突然浮現在腦海之中。
九嶷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境內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桂林九座峰巒。
《史記·五帝本紀》: “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毛主席曾為之賦詩:“九嶷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九嶷山峰巒疊峙,深邃幽奇,素以獨特的風光,奇異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動人的傳說,馳名中外,令人神往。
站在恩施大峽谷的山巔詠歎大好河山。
房車在如畫般的群山中急駛,為防手機抖動,我把手機調至專業摸式,快門選擇用1/500秒速度,用AF-C自動對焦,調至不同倍數的變焦,拍下九嶷山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美麗山峰。
遙望海南五指山雄姿,如詩如畫,用50倍變焦+1曝光補償拍下雲霧中的五指山主峰。
後來再到張家界登上天波府,拍下如此美麗山峰。
-
5 # 一米鏡頭
這是蘇軾遊覽廬山時所作的《題西林壁》詩句。廬山風景秀麗,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無數的令人賞心悅目詩詞歌賦。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透過慧眼細緻觀察山川河流的壯觀,透過文筆來描述大自然美麗的景緻。 而攝影人,與詩人靈感的來源是相通的,有存在的共性。攝影人獨特的“攝影眼”是詩人的慧眼,而手中的相機就是詩人的文筆。詩人描述的意境,在人們腦海裡形成一幅美麗壯觀的山水風光畫。而這幅畫,用攝影的角度來看,包含了多種攝影技巧手法。
橫看成嶺側成峰”詩人從多個角度展現了千姿百態的廬山風景,從正面看廬山,就好比我們用相機正拍廬山,用廣角鏡頭來表現廬山起伏連綿的壯闊的山嶺,用橫拍的方式來表現;從側面看廬山,在我們鏡頭中呈現的是廬山高聳入雲的山峰,用豎拍的方式來表現。
“遠近高低各不同”詩人從遠看、近看、高看、低看,描述了不同的廬山面目,不就是我們透過移動鏡頭距離被攝主體(廬山)的遠近和調整機位的高低來拍攝廬山的全景、中景、近景嗎?但近距離的拍攝,對於壯觀的廬山,我們就可以利用中長焦鏡頭來實現了。讀文學作品,會給我們帶來攝影的靈感。尤其在詩詞中,我們品讀時,會感受到詩意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攝影愛好者多讀詩詞,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創作靈感,對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渲染畫面意境氛圍有重要的幫助。
-
6 # 善德Shander
蘇軾的《題西林壁》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
7 # 千尋映像攝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出自蘇軾的詩作《題西林壁》,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詩,是蘇軾詩歌中頗具哲學觀點的詩詞。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了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詩詞不僅僅是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以哲人的目光探尋真理的認識。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也不同,有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有的從那個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又是那樣,所以說,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學會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問題,才能更加全面、到位。
那麼,從攝影的角度上來說呢,要表達這種富有哲思的意境,面對同樣的一個主題,比如說一座山、一個人、一條路,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進行表達。在攝影語言的應用上,我們可以用俯拍、仰拍、平拍的不同高低角度來表達,從而達到我們所要表達的物件不同側面的風貌。同時,還可以從遠景、中景、近景的角度來展現,透過遠近的對比,多方位展現主題物件的不同景緻。透過這樣的視覺語言,達到攝影意境的表達。
在攝影創作中,即使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拍攝同一個場景,不同的角度拍攝出來的照片也不盡相同。那麼,在表達“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首詩的意境中,我們嘗試從仰視、俯視、平視三個角度來進行拍攝。
第一,仰視。仰視是指的相機拍攝角度低於被攝主體,從下至上進行觀察並拍攝的角度。
這種角度會產生主體下寬上窄的變形效果,特別是在使用廣角鏡頭後,這種變形更加明顯,可以利用這種誇張的變形來增強畫面的視覺衝擊力。比如說我們要表達山峰的峻險雄偉,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進行拍攝。
第二,俯視。俯視拍攝是指相機的位置高於被攝體,從上至下進行拍攝。俯視角度常常處於較高位置,因此需要拍攝大場景或希望得到視覺衝擊力較強的畫面效果時,可以使用俯視角度完成拍攝。俯視角度拍攝,相機距離被攝主體越遠,視角越大,得到的畫面也就越寬廣。相機距離被攝主體越近,視角越小,得到的畫面越緊湊。比如說我們可以爬到山頂上進行拍攝,也可以在飛機上拍攝,也可以用無人機進行俯視拍攝。
第三,平視。平視是我們在日常拍攝中最常接觸的拍攝角度。所謂平視,就是指相機與被攝主體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位置,保持平行的角度對被攝主體進行拍攝。在攝影創作時,選用平視進行拍攝,需要有意識的對主體進行突出。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拍攝角度,得到的攝影照片不同,攝影者在進行拍攝時,可以多角度進行觀察,採用合適的拍攝手法,來突出主體,烘托主題。比如說我們在拍攝山脈時,平視是一個較常使用的角度。
-
8 # 海淀陰志明
詩詞不僅僅是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以哲人的目光探尋真理的認識。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也不同,有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有的從那個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又是那樣,所以說,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學會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問題,才能更加全面、到位。
-
9 # 鐵嘴神冰
橫看成嶺側成峰,肯定是要把山峰層次給拍出來,拍攝角度最好與山峰一字排列,遠近高低各不同主要是拍攝角度不同的位置把山峰的高低起伏凸顯出來
-
10 # 乾奧科技
這句詩點明瞭構圖的精華,第一句是提醒你適當處理橫幅與豎幅,該橫的橫,該豎的豎。第二句是指景別與角度,遠近是遠全中近特的5個常用景別,高低是仰拍、平拍、俯拍三個常用角度!
-
11 # 墨染印畫
詩詞攝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如何拍攝?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內容出自《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從遠處、近處、高處、地處等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
那麼這樣的意境要如何拍呢?山峰是體積龐大的拍攝物件,用不同的視角去拍攝會看到不同的形態和神韻。
1、俯視角度
俯視角度往往可以展現更大的空間範圍,適合表現規模和層次,因此古人有“一覽眾山小”的名句。俯視角度視平線較高,以此拍攝帶有地平線的景物時,可以將地平線置於畫面上方1/3處,使地面景物佔據畫面的較大比例。
▲選擇山頂俯拍,可以表現出高山的氣勢,增強畫面衝擊力。
2、平視拍攝
視野寬廣、形變小,與人眼看到的真實場景最為接近。鏡頭裡的山巒疊嶂根據距離遠近不同,會顯示不同的清晰度和色彩濃度,看起來錯落有致,畫面的層次感極強。
▲平拍,可以表現出高山綿延不絕的氣勢,畫面的層次感極強。
3、仰拍
選擇山腳下仰拍,可以表現出高山的氣勢,增強畫面衝擊力。
▲仰拍表現出山的高大氣勢
4、不同景別展現山景的不同氣勢
對於同一座山,也可以使用不同鏡頭進行表現,比如,既可以使用廣角鏡頭,突顯高山的巍峨雄偉;也可以使用長焦鏡頭,對其頂峰進行特寫描繪。
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同的表現手法,使得不同景別所展現的山景擁有不同的特點。
▲長焦鏡頭把遠處的山、霧跟近的山體壓縮,形成像在同一平面上的效果。
有時即使使用廣角鏡頭,在一個畫面裡能夠涵蓋的山景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想獲得大尺幅的照片來展示細節,此時,“全景接片”便派上用場了。
▲使用接片拍攝的方法,不僅可以記錄接近180°的日照金山風光,還能得到高畫質的大幅圖片。
其實,這句話不止用來拍山,其他的題材同樣如此,可以換個視角來展現,如低角度、倒影、車窗內/外、縫隙中、借位等,甚至是航拍,總之,在不同的角度切換中發現一些不一樣的風景。此外,在變化拍攝角度的同時,相機也需要動起來,嘗試旋轉相機鏡頭,讓照片的視覺效果多樣化,從而增加照片的感染力。
回覆列表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地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什麼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地高低各不同其中的地是錯誤的,應為近。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話的意思是: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