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電影的老實人
-
2 # 秦瘦瘦
《我想有個家》名字太俗太普通,就像是在聽人一種無聲無力的吶喊。
《何以為家》名字瞬間就很驚豔,更多的像是一種反思,反思那個年代反思那個特殊的群體的遭遇。
-
3 # 奇奇影視w
我認為是《何以為家》這個名字好,這個名字和電影內容相融合更具有吸引力,也是主人公贊恩內心的真實想法,什麼才是家,哪裡才有家?下面我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何以為家》是一部非常沉重的電影,這部電影入圍了奧斯卡名單被很多影迷都視為是一部好的影片,但電影內容卻讓人感到非常壓抑沉悶。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3歲小男孩對原生家庭的控訴,在電影的宣傳海報中就能夠看到“我要控訴我的父母”這幾個字,因為是現實題材的電影。
這是一部嫩巴黎電影,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的,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小男孩活生生的例子,在他的身邊或許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這樣的事情。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原本應該正在享受他天真無邪的童年時期,但他卻控訴父母生了自己,因為他們賦予了自己生命,又無法給他一個安穩的生活,讓他經歷了生活的踐踏並且痛苦不堪,所以他要控訴自己的父母。
這個小男孩是一個難民,他沒有身份不能上學甚至生病了也不能看醫生,他的妹妹更是因為家庭無力撫養在十一歲的時候就被賣給了一箇中年男人,最終面臨了死亡,明明是最為嬌嫩柔弱的年紀他們卻要早早的面對這個世界的殘酷。但他們的父母卻絲毫沒有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即便無力養育自己的孩子,還是要生下那麼多的孩子,也讓這個小男孩早早的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
這部影片被稱為“眼淚收割機”,小男孩的遭遇實在是令人心疼,而那對生而不養的父母也令人十分氣憤,但影片中最令人無奈和絕望的還是戰爭和等級劃分,很多人看過之後都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中,不必流落在街頭髮出“何以為家”的嘆息。
這就是我為什麼說“何以為家”這個名字更好,因為這個名字就是電影中一直在表達的意思。而且名字更新穎,更能吸引別人的眼光。名字本本身就自帶了一個問號的意思“何以為家?”。
回覆列表
首先,《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其次,這部電影也有好幾個中文名,比如《迦百農》、《何以為家》,在中國臺灣地區的譯名又是《我想有個家》、香港地區的電影中文名是《星仔打官司》
最後,關於哪一個中文電影名更好,這就要看觀眾的接受程度了,我個人認為電影名稱也屬於電影的一部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電影,但不是關鍵要素。
總之,這部電影是部非常不錯的電影,而且今年很有可能會再次上映,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看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