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sw孫順衛
-
2 # 筆尖寫字課堂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
“書法中筆力與技法的關係如何?怎樣用筆才算用力?”,這裡提到的是一個書法美中的第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力度美!
何為筆力呢?通俗的說法是寫字繪畫時用筆行文的力量。我們也經常聽到誇讚某某人書法“筆力雄健”的書法。其實筆力就是指書法中筆畫的質量,筆畫質量高了,力度增強了,自然給書法增色,所以力度美是書法第一大美!
那麼,筆力與技法的關係如何呢?我認為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筆力是透過技法表現出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前面我們提到筆力是筆畫的力度,由筆畫的力度累積出來的效果是筆畫的質感更強,從而使書法作品更具藝術性和觀賞性。而技法則是表現筆畫的方法,所以,這樣一來,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很明確了:再好的筆力都是透過高超的技法表現出來的!沒有技法加於筆力之上,那麼筆力也永遠就是一些殘缺的零件,雖齊全,卻都是生鏽的!
談到書法的技法問題則有很多,例如有起筆藏鋒,露鋒,有中鋒,有側鋒,還有凌空取勢等等。
那麼,如何體現“筆力是透過技法表現出來的呢”?我們來舉幾個例子。例如上圖中的兩個字,兩個橫畫都運用了“中鋒運筆”的書寫技法來表現筆畫,因此,這兩個字的筆畫顯得乾淨利索,清秀飽滿。而“中鋒”是書法中的“大法”,至少是楷書技法中的“大法”。
古人說,中鋒運筆就如“錐畫沙”一般,這個比喻很形象,也很貼切,這裡把毛筆比作了畫沙的錐子,錐子在沙地上行進的時候,沙子向兩邊鋪開,而中間卻形成一條筆直,粗細相當的“線條”,這和我們用毛筆在宣紙上用中鋒行筆是如出一轍的。“常令筆尖畫中行”說的就是中鋒運筆。而運用中鋒行筆技法寫出來的字筆力精到,體勢飽滿。
而我們再來看看“側鋒行筆”乃至於“偏鋒行筆”。這便是毛筆沒有與紙面垂直,筆尖不在畫中行的行筆狀態,這樣寫出來的字會出現筆畫乾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筆畫乾枯無力,如死蛇纏樹一般。
所以,透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再一次驗證:筆力是透過技法表現出來的,也就是筆力和技法的關係。
怎樣用筆才算用力?蔡邕的書法論著《九勢》對於書法筆力有一個很好的闡釋: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我們可以來分析最後一句話“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這說的是毛筆的筆頭是軟的,而正因為它軟,所以它在紙上可以縱情揮灑,產生出各種奇妙的書法大觀。
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想,毛筆的筆頭是軟的,而古人為什麼能用它來表現出令人歎為觀止的筆力?這顯然不是使用蠻力,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麼舉重運動員和健美運動員應該是書法大家,但是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對於如何用筆才能表現筆力,古人有很多精闢的論述:
把筆深淺,在於去紙遠近,遠者浮泛虛薄,近則瘟鋒體重。這句話說的是執筆的深淺會產生不同的筆力效果。
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迴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依筆,則有力。黃庭堅的這幾句話說的就是執筆應該“指實掌虛”,從而增強筆力。
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這段論述講的是在寫字的時候要意在筆先,以此來達到增強筆力的目的。
這兩個問題總結起來就是:書法筆力的體現必須透過合理的技法,而筆力的強弱並不是力氣的大小,所以說並不是用力之後筆力就會增強,筆力的強弱同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具體原因已在上面的論述中說明了。
-
3 # 無為大聖o
魏鍾繇筆法十二意中有:(力謂骨體也)其實還是講的用筆和用筆的動作而已。大書家顏魯公是這樣子理解的,(豈不謂䟐筆則點畫皆有筋骨,字型自然雄媚之謂乎?)
什麼是筆力?人在寫字時人身體所用的力透過手中的毛筆,在手腕的作用下而傳達到紙的過程而已,但是必須尊守一點也是古人千年來總結的經驗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以腕行筆。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體現筆力。
再者、行筆的速度也是能體現筆力重要條件。古人長形象的比喻行筆速度謂“屋漏痕,錐畫沙”,要想自己寫出的字有筆力,沒有長期的實踐是很難作到的。例如:顏魯公的(䟐筆),就是行筆輕快,則行,的完美體現,這是他自己絕活,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所以學寫毛筆字也就是書法吧,一定要在用筆的動作上多下功夫。千萬莫要寫成左右齊平,上下方整那就不是書法了,只得其點畫耳。
有筆力的字一定有生命力,筆力雄媚的字如黃金似美玉人見人愛呀。
一點習字心得、方家教正。
-
4 # 五洲同畫
筆力也是技法也不是技法,首先咱們說什麼是技法,技法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用筆,是由毛筆提摁速度變化的中鋒側鋒的運用,而形成的粗細折轉等力素的配合運用能力,這是用筆部分。如果在專業的範疇內還要有用墨的變化。技法的第二方面,是對字形結構的合理書寫部分,在我們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使用《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來進行教學,但其弊病較多,且不適於初學者適用。我們使用新的觀察視角,來先確定字的主體,找到字的中脊,再合理的選擇好伸展與支撐,再來完成字的結構。這就是結構內容。再說說筆力的問題,從表面上看,就是指筆毫對紙的壓力,從書寫心理而言,則是書寫者的書寫能力。
怎樣用筆才算用力?只有體現出了書寫用筆的書寫意志,才稱的上用力。這種能力的產生是日積月累的控筆練習的結果,在練習中也必然會接觸到書寫技法,所以用筆屬於書法技法範圍也不是純粹屬於書法技法範圍。
-
5 # 良品文化
筆力是筆法技巧作用於紙上所表現出來的力感。
筆法技巧是筆力的前提基礎,筆力是筆法技巧最終所要表達的的結果。
南朝書法家王僧度《答竟陵王書》曾雲:
“張芝,索靖,鍾會,二衛並得前茅,古今既異,無以辯其優劣,唯獨筆力味絕耳”。
意思是說:“書法審美,因人而異,因古今而異,但是筆力,是評判書法的一個共同標準”。可見筆力的重要程度,歷代書法家對筆力都十分重視。
在書法中,熟練的技法作用於紙上,才會產生強健的筆力技法是在練習書法中所使用的方法,長期的積累,才可使力在其中,“入木三分。”技法作用於紙上,才有力。這種力主要有:
1.點畫形態的力,各種基本筆畫運動過程中,都會有力的產生,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列陣之排雲”,筆筆有力。
2.結構的力,如“上疏下茂”,“中疏外密”,力量十足。
3.章法佈局的力,這種力,是整體美的一種表達,通篇如萬馬奔騰,又如高空墜雲,力道千軍,整篇洋溢著力量的美感。
用筆需要中鋒行筆,骨力強勁,力透紙背蔡襄《九勢》有云:
“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力”
這句話說的很清楚中鋒行筆,力在其中。
點畫的起行收均可顯示出來力量,每一筆畫的提按頓挫,都富有節奏感,提需穩,穩就有力,頓則重,重就會勢大力沉。
中鋒行筆,鋒在中間,墨汁均勻散開,四面俱到,力感醞於其中。
“藏鋒”和“露鋒”都能表現字的骨力美感。
“藏鋒用筆”,力凝氣聚,厚積薄發,勢重圓渾。
“露鋒用筆”,有如刀削鐵鏟,稜角分明,力道鮮明。
-
6 # 秩和律師147753
筆力和技法關係如何?如何用筆才算是用力?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針見血,直至書法的關鍵。可以說,筆力是書家不言之妙。
線條的力量感,有骨力,有筋力,有張力。力量感透過線條形狀表現出來,而線條形狀是用筆力量和用鋒方式的反映,不是畫出來,描出來的。
什麼是骨力?什麼是筋力?什麼是張力?大家是很有爭議的,更別說如何寫出他們。能寫出這種線條的人,大都不願說出,亦或是無法言明。因為即使能寫出來,也不一定能說出來。
我們看,書譜的線條,實際上筆力並不深厚。孫過庭在書譜中沒有說到如何寫出筆力,估計他也沒有明確思路,不知道如何寫出筆力。
有幸的是,我家有筆力的傳承,知道如何寫出筆力。我老舅也是傳人,但去世了。現在,我是唯一傳人,我也願意與大家分享。
古人云,意在筆先。估計,寫字的,沒幾個知道,意在筆先,說的是啥。書法講究熟,甚至張旭光老師提倡肌肉記憶。這是不是與意在筆先背道而馳?當然不是。
實際上,意在筆先,講的是意念馭筆。我小時候,我父親跟我講意念用力,實際上也是說意在筆先。
意念用力需要意守鋒毫,意守鋒毫,才能感知到萬豪齊力。意念用力,才知全身之力,肇於筆端。力量灌注於筆端,才能感知阻澀,感受到血脈暢通。
言有不盡之時,言傳只能點到,意會和體悟才是心得。希望我得回答,能夠像拋磚。
-
7 # 楚天布衣學寫柳
筆力是書法尤為重要的基礎。若筆力不夠再好們技法也是枉然。如唐代大家柳公權,他的書法首重骨力,因為有骨力方才有勢,得勢則技法精矣!
-
8 # 曹定平書法
用筆的力量和速度決定一個書法家的技法水平:
1、力量:一個筆畫有沒有力度,是指的筆鋒入紙的深度,向下沉的力量,如果力度大,入紙太深,則運筆遲澀,甚至走不動
2、速度:
a.速度是向前的,運筆的速度和力量有關係,入紙的越深,運筆速度慢,入紙的越淺,運筆速度快
b.速度快的筆畫,寫的細一點,速度慢的筆畫,寫的粗一點
3、建議寫篆隸書入紙要稍微深一點,然後有一個拎起來的力,再運筆向前走;寫唐楷下沉的力量和向前走的力量要相等
-
9 # 白琴820
書法用力分,1 指力,寫小字五指齊力,2 腕力,抬腕枕腕寫中楷。3 肘力,腰力懸肘作壁窠大字,摩崖大字!不管大字小字尤其是橫,橫如彎弓硬弩,豎如千歲枯籐,……撇的尾,豎的是針,都須全力而送之,反之筆劃則浮而無力!
-
10 # 2711967466991
握筆適中,不可太下,這樣才能運轉靈活有力,每個筆劃少則百遍多則千遍練習,不教條搬抄別人,寫出自己作風,別人未必適合於你,只要有悟性愛寫,啥時見筆就想寫字,那你成功就不遠了。
-
11 # 抱庸詩書
謝友之邀,淺談一二。
一、力與技法的關係力是技法要素之一,用力是為了入技,力量為技法服務。技法的內涵十分豐富,凡可師可學的,像筆法,字法,墨法,章法,都屬於技法範疇,是一個十分籠統寬博的概念。再具體一點,比如和書寫動作直接關聯的力量、速度、節奏等,也是技法的組成部分。
在諸多的技法要素中,筆法是核心。用筆千年不易,古人在千百年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書法貴在用筆的結論不容置疑。把筆法進一步解構,主要分為取姿、執筆、運腕和用筆方法四個內容,而用筆則又包括正鋒、中鋒、藏鋒、出鋒、側鋒、偏鋒筆技巧。
所有的筆法技能都依靠力的作用,任何一個細節,都脫離不了力的成分,因此,如何用力也是筆法技巧中貫穿始終的重要內容。
二、怎樣用筆才算用力題主所指,應是怎麼用筆才能更好地突出線條的力感。我們講一個人字寫得俊,通常贊其好筆力。所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力能扛鼎,也都是形容書法技藝之高。缺乏力感的書法作品,就如同“娘泡”,清湯剮水,索然無趣。而富有張力的作品,如江流滾湧、氣吞山海,那才有味道、入勝境。
要使作品有力感,必須要多以正鋒、中鋒入筆,這樣的線條才是剛健挺勁的。有的書家常以小筆寫大字,把筆頭全壓趴下,而且是一側到底,這樣的字是不可能有力感的。相反,筆官豎直,中鋒行筆,提按使轉則處處發力、動感十足。
要使作品有力感,不僅在於用筆有技巧,更在於胸中有丘壑。天天練正鋒中鋒,把筆劃得飛快無比,也未必就真的有力感。真正的用筆純熟,還是在於穩準狠。有的書法作品極具內斂,行筆也很從容,寫出的字卻可以有千鈞之力。這就告訴我們,書法絕不是以技論技那麼簡單,很多的玄妙還在於學習養成,字外的功夫也很重要。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2019年9月10日。南京。
-
12 # 書法顏二
書法中筆力與技法關係密切,可以說不懂技法就寫不出有“筆力”的線條來。
書法雖說內涵定義豐富,但它首先是技術活,用的是“巧勁”,不能用蠻力,也不是說力氣越大筆力就越強。
那麼怎樣才是“巧勁”?怎樣用筆才算用力?這就是技法問題。技術層面上的技法指的是用筆,包括執筆和起筆行筆收筆以及手、臂等身體部位的配合運用。
執筆因人而已,舒適為度,身體部位配合需要長時間鍛鍊,這裡不展開。著重說一說用筆。
怎樣用筆才使筆畫有力,古人對於“有力”的大概意思就是“老辣、厚重”,要達到這一點,古人也說過,“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也就是說要中鋒用筆。但顏二在實際中覺得還不夠,還需要更豐富一點,比如說要充分利用毛筆的彈性,頂鋒入紙,調鋒,絞筆,也就是古人說的衄鋒,澀筆等筆法的應用。這些筆法古人實際上都用的很充分,只不過這些精華論述零散分佈於浩如煙海的書法論著裡面,非多讀多練不能理解。
舉個例子,起筆頂鋒入紙,調鋒,中鋒行筆,絞筆澀進,怎樣寫出來的線條九很老辣,如古樹枯藤,內涵豐富,提主和小夥伴們可以試一試。
-
13 # 一笑貫長天
筆力與技法的結合是書法家的試金石!
用筆輕飄的人寫出來的書法,只能使用墨色去增添厚重,不然則輕浮之感立現!然則,即使是墨色可以掩蓋一些筆力的不足,可是筆劃還是出賣了你,尤其是在使轉上,有筆力與沒筆力的就是不一樣。
技法的體現是用筆的輕重,急澀,虛實,以及筆劃的熟練程度與難度,生熟的理解等等,技法說是容易做起來難,還是那句老生常談,即便顏真卿那樣的人物都沒有把王羲之的技法學全,可想而知技法有多難了!
筆力與技法結合才堪書法家的稱譽,否則,你就是一個書法人,離殿堂還有距離。
-
14 # 齊金論書
書法中的筆力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一個筆畫寫出來是否有力量,肯定跟用筆有關,但是更為主要的因素取決於書寫者對力量或者對線條質感的認識。
書法上筆畫的力度,不是完全取決於物理作用的力,也就是說不是用力大寫出來的筆畫就有力量,確切地說,書法上的力跟書寫者用力書寫有關——如果一點不用力,那就寫不出來了,但是這種力更多的是一種感覺,既感覺上有力,它是不可測量的,只可感覺。
這跟書法上線條的速度是一樣的道理,書法上的快速,不一定書寫速度快,也可能快,但幾乎不會等同,書法上的速度也是一種感覺出來的速度。就像小說的情節讓你感到緊張,並不代表作者是在緊張的狀態下寫出來的,他可能是在極其理性的狀態下遣詞造句,安排場景。
那麼書法上的力量感如何表現?一個是對比關係的安排,一個是中鋒行筆。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味劍拔弩張,未必會讓人感到剛強,倒是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力量是在對比中呈現的出來的。
中鋒行筆涉及線條的質感,客觀的說,萬豪齊力,寫出來的筆畫力量感,立體感強烈,筆畫圓渾厚實,感覺結實有力,如果是側鋒,或者偏鋒,筆毫偏向一邊不入紙,力量感自然減弱,所以說想要寫出有力量的筆畫,在有一定速度的前提下,學會調整中鋒,在中鋒行筆的前提下,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最後強調一下,雖說速度決定力量,速度越快,力量越大,但是藝術的力不完全等同物理上的力,人說筆力能扛鼎,扛鼎之力絕不是大力士做的到的,主要取決於感覺。
-
15 # 翰墨書道
筆力和技法是不可分割的。不過有先後,技法在先筆力在後。筆力是在技法的駕馭運用過程中產生的,沒有技法就沒有筆力。技法是筆力的基礎,筆力如何全靠對技法的理解和駕馭能力來體現。有什麼樣的技法就有什麼樣的筆力。這裡的技法不是單一的技法,而是完成一個點畫或單字字形或結構所需要的全部技法大總和。
我們在寫一個字時,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這個“竹”就是技法。這裡的技法仍然是完成一個字所需要的總的方法 這個“竹”同時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整體之“竹”就是想照相機那樣的完整字形,二動態之竹“竹”,就像我們的動態圖那樣的一個點畫和或單字的書寫過程。
事實上,我們做到胸有成竹自己說完成了書寫的第一步,還要看能夠把胸中之竹如意的在紙上表現出來,這時候就要考驗我們的筆力了。筆力不夠就無法將胸中之竹完美在紙上表現出來,技法不熟,筆力不夠,或許胸中的一般都不一定能夠表現出來。更何況在書寫過程中還有隨機而變或發揮的可能。筆力到了,我們寫出的字不能僅能夠完美表現心中所想,而且一點一畫都充滿理想的形質效果。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首先實現心手合一,心揮手運,暢達自如,隨心所欲而不逾越書法的法度和規矩。見此境界,筆力自然出現。
筆力不是大力士那樣的蠻力,而是對書法造詣的正確表達,在作品的點畫線條空間中所表現出來的技法的和諧自然。筆力是書法家綜合能力在書法作品中的具體體現,也可以說是心力的展現。
要想做到筆力驚人,必須具備深厚紮實的楷書功夫。有了楷書功夫以後,在學其他書體,自然也能見筆力。當然那些些人書具老,技法爐火純青的書法大家,人們的精品力作都是筆筆見筆力的,每沒有一筆有病,也就是筆力弱。
-
16 # 千千千里馬
學習書法有一個要領,這就是要讓筆畫都有力量感。寫出生龍活虎的字來,這才是好的書法。
如何才能讓書法有力量?有人認為就是使勁用筆。
其實,這才是對書法力量的最大的誤解。書法寫字肯定需要力量,但是,書法筆畫的力量不是用勁越多就越有力量,而是要符合筆畫的用筆要求和用筆結構。
我們經常說字法結構,例如,大家都熟悉的《獨體字的結構要訣及28法》就說:
中豎宜正不宜偏,底橫宜長託上邊。
交叉求中字挺立,同畫有異不一般。
收張適當形勢美,斜中求正更自然。
大小得體看疏密,寬窄適宜均中間。
懸垂用時要區分,點畫呼應字勢全。
諸如此類的這些一般常識,就是獨字的結構規律。
但是,書法還有一個筆畫結構問題,我們從來沒有從理論上重視過這個問題。千里馬一直在強調這個問題。
筆畫結構,在單字的地位中是書法的核心價值。因為,每一個字都是有一筆一筆的筆畫構成的。如果有一個筆畫不好,就會影響一個字,甚至一幅字的質量。
那麼,筆畫的結構是什麼呢?
這筆畫的結構,一點也不神秘,就是我們寫字的基本要求:起筆、行筆、收筆。
但是,可能你們沒有把這個問題當做一個理論問題來重視,所以,把學習書法的重點都放在單字的結構上了,只注意了什麼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圍結構、左上包圍結構、左下包圍結構、上三包圍結構、下三包圍結構、左三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鑲嵌結構等等這些方面,而沒有把精力放在筆法上。
書法的力量神韻都在筆法上。而要讓筆法有力量,就必須處理好筆法的結構。
我們看,每一個書法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起筆之法,也都有自己的行筆之法和收筆之法。
而且每一個字的不同筆畫都有區別,這就是筆法結構的秘密,也是書法力量的秘密所在。
如果我們破解了一個一個的筆法,那麼,用筆就會有清楚的目的,這樣寫出來的筆法,就自然會有力量了。
例如,寫一個橫,隸書裡面有“一波三折”的說法。這個一波三折,其實就是在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上,各有各的任務,你完成了這個任務,自然就有“一波三折”筆法的自然之美了,也就有力量了,如果三個環節互相脫節,那就沒有力量了。
一個筆畫失敗,下一個筆畫還是失敗,你想想這個字怎麼會有力量?
隸書裡的“一波三折”在楷書裡面完全變了,主要是變得簡化起來了。
但是,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沒有變。例如,楷書沒有“蠶頭”也沒有“燕尾”,但是,有起筆,也有收筆,而且變得起筆收筆都很豐富,行筆部分也變化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的一一去分析具體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具體的字帖裡面的筆法。
也許有人說了,那篆書有“起筆、行筆、收筆”變化嗎?當然有!只不過,我們感覺篆書好像沒有起筆、行筆、收筆變化似的。
任何書法,必須是有起筆、行筆、收筆的。
例如,篆書有藏鋒的起筆之法,也有露鋒的起筆之法,收筆也同樣有藏鋒有露鋒的,這幾乎與楷書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所謂的筆法和技法,就是學習如何針對具體的字帖,用毛筆把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節湊寫出來,這就是書法,也是書法藝術。因為,書法的藝術和神韻,全在起筆、行筆、收筆的藝術創作裡面,所以才有不同的書法藝術作品。
不同的書法都有不同的筆法。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學了顏真卿就不會寫歐陽詢了,學了歐陽詢又不會寫顏真卿了。
更不用說,學了楷書就覺得篆書簡直令人束手無策。
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用開放式書法學習的結果,而是因封閉式的書法學習導致的結果。
學習書法,首先要學習書法的總規律,這個總規律就是筆法,而筆法學習的技法,就是起筆、行筆、收筆。這就是開放式的書法學習,因為,所有書法都是有起筆、行筆、收筆的結構的。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總結出了完整的書法規律,就叫做“四法三筆”。
四法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接筆”。三法就是“筆法、筆意、筆勢”。
其中“接筆”是大家陌生的概念,實際就是如何實現字法“結構”的問題,這個問題最複雜,我們先不說了。“接筆”也是要用起筆行筆收筆完成的一個筆畫,不同的是,這個筆畫的起筆位置非常重要,也需要我們精心研究經典書法作品的一把鑰匙,他們為什麼是這樣起筆的。為什麼這樣“接筆”,把這些搞懂了,學習書法很快就會進入較高質量的學習階段。
通用過以上“四法三筆”的理論對筆法的剖析,我相信你一定會寫出有力的書法作品的。
因為書法的力量全部集中在筆法筆畫之中了。對筆畫結構的準確掌握,就完全能實現筆法的準確掌握,技法就在這裡了。
-
17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中筆力與技法具有直接的關係,即用筆技法正確並寫出具有造詣的筆畫才有筆力,否則寫一輩子也只是竹籃打水,因為南轅北轍了。
這裡牽涉到筆力即筆法的兩個問題:一是什麼是筆力?二是怎樣才能用毛筆寫出筆力?
一、筆力不是物理中可以計量的死力,是審美中一種生動的人格和自然的感覺力。如蔡邕說:下筆用力,肌膚之麗。如唐宋詩中說狂草:驚電、墨電。都用人和天作比擬了。
二、毛筆怎樣才能寫出書法的筆力?這個問題很複雜,也就是為什麼歷代會寫毛筆字的古人中大約只有數萬分之一才能成為幾百個書法家的根本原因,不是古代會寫毛筆字的人就能成為書法家了,而是要掌握筆法寫出有筆力的書法才能成家。其餘的毛筆字寫好看了也只是寫經體、記賬體、幹祿書、臺閣體、館閣體等實用字,因為無筆力,無變化,能認識就行。
那麼古代書法家是怎樣寫出筆力的?據唐代文獻記載,寫出入木三分、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等筆力效果的具體方法是:五指執筆、懸肘運腕、八面用鋒、萬毫齊力,就能寫出書法的活力了。請看看附圖古今書法中有筆力的字例吧:
-
18 # 唐立中
篆、隸、楷、行、草書岳陽樓記。敬請大家教正!
回覆列表
書法的筆力是線條呈現出圓潤,有彈性,有韌性給人以為感,在草書中更能體現,如觀張旭(古詩四首)懷素(白敘帖)黃庭堅草書以及祝枝山,王鐸草書無不如此。那怎樣的方法能使線條有力感呢?那就是書法的根本大法即(筆鋒中鋒)廢此就不可能的,也就是趙孟頫為什麼要說(用筆千古不易)了,因其深知只能控制好筆鋒才能做到筆筆中鋒,只有做到筆筆中鋒才可能使線條充滿為感。什麼用力寫,什麼結構,章法都與筆力無關。結抅(字),章法與個人風格慼慼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