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甲午戰爭旅順,朝鮮等主要幾次陸地戰役中被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
29
回覆列表
  • 1 # 嬉雅塗

    其實,大清有名氣的將領還是有的,比如平定大小金川的四川老將嶽鍾琪,但要和以前歷史上那些名將比,無論是功績和影響力,還是拿不出手。如果硬要說的話,還有一個曾國潘,但曾國潘其實不能用名將來概括他,因為他對清朝來說,簡直就是再造之臣。

    除了一些名人,我們會發現清朝的將領幾乎我們都叫不出名字,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有二,首先是武將的地位不如以前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鴉片戰爭之前,對外戰爭較少。

    我們看一看那些名將輩出的時代,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武將地位高。比如漢朝,武將的地位就特別高。曾經,衛青大將軍只是一個小跟班,但因為打仗厲害,直接封侯拜將,位極人臣。

    那我們看看清朝,就算曾國潘力挽狂瀾,拯救清朝於危急存亡之秋,可還是連個公爵都撈不到。而且,在太平天國之前,兵馬都掌握在八旗手裡,將領想要成為名將的機率非常低。另外,在鴉片戰爭爆發前,除了清朝前期的平定吳三桂和噶爾丹,清中期還是很少戰爭的,基本沒什麼大仗。沒有大仗,那當然沒機會出現名將了。

    到了鴉片戰爭之後,戰爭確實是來了,只是這些對手們,是拿著比清朝先進許多年的武器的和大炮,還擁有著先進的軍事技術。這樣艱難的作戰環境,是一個時代的差距,憑藉將領的個人能力是無法逆天改命的。

  • 2 # 荒野歷史

    不是刻意貶低,即便讓大清拿著外星武器也很難打贏一場像樣的戰爭!

    大清新軍戰五渣,主場作戰20萬軍隊竟然打不過2萬聯軍!說到大清戰鬥力,又讓我想起了甲午海戰,退一萬步講。就說甲午海戰裝備落後,陸軍還沒有改革所以才失敗了吧。但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什麼還是像捏螞蟻一一樣被人吊打呢?

    當時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並未參戰,袁世凱以觀望的態度按兵不動,羽翼豐滿的袁世凱已經幾乎脫離了大清的掌控。但大清內部仍有十萬之多的新軍,加上扶清滅洋的義和團十多萬人,總量多達二十多萬人!裝備方面,大清的新軍在洋務運動之後,引進了大批西方先進武器,各部隊都有配備,甚至有的裝備還優於八國聯軍。

    大清還在京城的必經之路天津架設了大沽炮臺,設定了由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堡壘炮,並設定了4門德國製造的魚雷艦,可以說是固若金湯。而且清軍又是主戰場,後勤供給完全可以跟上。然而就是這樣的主場優勢,被打得節節敗退。

    雖然有二十多萬軍隊,但義和團與大清卻是分道揚鑣各幹各的,兩方內部矛盾有也。甚至到了抵抗敵軍時為了削弱彼此,賣隊友也是常有的事。而大清十多萬人,也是混成軍隊,各路軍閥各自為政。這麼大的軍隊竟也找不出一個統一的指揮權,作戰體制還是沿用了陳舊的軍制,根本不能統一排程。

    但即便體制落後,政府腐敗,二十萬人打不過兩萬人是怎麼也說不清的啊!這不是戰鬥力渣是什麼?一開始清軍幾萬人攻打一個小小的外國使館都打不下來,甚至連旗子都沒能拽下來,這戰鬥力是得有多低?

  • 3 # 亦二三讀書會

    縱使你傭兵千萬,打不贏一場漂亮的戰鬥,那又有何用?

    我們更應該用行為說話。

    清朝前期其實戰鬥力比較客觀的講還是比較強的。其實不是裝備差,只是戰鬥力太低了。在有就是清朝疆土真的太廣闊了,這是一個整體的體現。

    清末的軍官還是很有氣勢的

    當兵打仗簡直就是本應該的事情,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是清朝末期存在很多問題難以形成規模性的作戰了。

    其實在在甲午戰前,清朝也訓練了大量新軍,但是僅僅是用西方的新式武器用來裝備軍隊。作戰理論、訓練編制和領導機構與八旗軍和綠營兵沒什麼區別,可以說甲午戰前的新軍本質上還是一支舊軍隊。所以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的新軍建設中,清政府從軍事體制和裝備上都進行了新的探索。

    這是1902年,袁世凱的武衛軍護送兩宮迴鑾的場景,大家可以看出當時裝備以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清政府在1901年就在全國各地開始建立軍事院校,培養先進的軍事人才。而且當時的軍官大多由國外回來的留學生和國內的軍事院校畢業生。所以清末新軍這些官兵面貌和那些只會養鳥抽大煙的八旗兵是完全不同的。

    兵者國之大事也,軍強則國強,國強則民強!

  • 4 # 優己

    清軍的單兵戰鬥力不弱,但是整體戰鬥力很渣!由於清軍的職業兵制度,清軍的整體戰鬥力都不弱,但是到了後期,由於朝廷混亂,各朝大臣爭相奪權,在部隊裡安插很多自己的人,這些將領很多酒囊飯袋,很多戰法基本沒有革新,指揮上一片混亂。而指揮問題也是一種戰鬥力很渣的主因!

    其次,派系嚴重!由於職業兵制度,他們的很多兵員來自全國各地,這些兵之間會形成老鄉兵,成群結隊的,這也是指揮上的問題,沒有好的將領,軍隊就是一盤散沙。但是整體上來說,只要將領的能力足夠,這些軍隊的戰鬥力不會太差!比如,林則徐的部隊,林則徐指揮部隊的時候雖然沒能取勝,但是也沒有被英軍一邊倒的壓著打!比如,曾國藩的部隊,作為清庭精銳的湘軍,在戰鬥力上一直不弱!只是因為曾國藩死後,他的部隊被庸人接手,導致戰鬥力又不行。

    最後,還是後勤問題!由於清軍腐敗,造成民心盡失!打仗的時候往往是獨自在打仗!而很多外國軍隊都能用錢僱傭到老百姓幫他們做補給,挖戰壕等!這無形之間讓外國侵略軍節約了很多既戰力量,集結更多戰鬥部隊!造成外國軍隊人少卻戰國豐富的假象!

  • 5 # 戰爭史

      眾所周知,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於1840年。但鮮為人知的是,其實早在1839年,鴉片戰爭就已經拉開了序幕。在1839年的秋冬季節,清軍同英軍已經展開了七次較量,而較量的結果,竟然是清軍七戰七勝!這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在1839年6月林則徐主持虎門銷煙之後,英國方面對於是否要對中國動武尚存在爭議,戰爭暫時沒有爆發,中英貿易也還在正常進行。但是,英國駐華的商務監督義律卻已下定決心,要用武力挑起兩國爭端,促成英國對華發動戰爭。因此,從1839年夏季開始,義律就調集所有他能調動的武裝船隻和人員在珠江口外海集結,準備尋找機會發起挑釁。

      

      (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也是挑起中英鴉片戰爭的罪魁禍首)

      1839年7月,英國水手首先在尖沙咀地區(今屬香港)上岸尋釁,打死了當地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聞訊,要求義律將兇手交給清朝方面處置,但被義律拒絕。林則徐隨即下令斷絕對英船的淡水和糧食供應。義律對中方多次施壓均被拒絕,到了9月4日,英方對中方提出最後通牒再次被拒絕,於是義律調集數艘武裝商船,以五級巡航艦“窩拉疑號”壓陣,對停泊於九龍(今屬香港)海面的清軍水師發起了突然襲擊。清軍水師參將賴恩爵不待上峰命令,果斷下令還擊。廣東水師官兵同仇敵愾,奮勇作戰,斃傷英軍多人。而義律手中的王牌——“窩拉疑號”又因海上突然停風,失去動力,無法參戰,最終遭到痛擊的英軍不得不敗退下來。中英交鋒,中方首戰告捷!這次戰鬥中國水師的英勇表現,讓參戰的英軍心有餘悸。他們認為,如果不是華人的炮火不夠充足,“就不會有人生還來敘述這段歷史了”。

      

      (打響中國近代抵禦外國侵略第一炮的賴恩爵將軍的塑像)

      九龍海戰之後,中英關係驟然變得緊張起來。義律一面藉此次衝突向英國國內傳遞訊息,企圖促成開戰,另一方面繼續調集武裝力量,準備再次挑釁。當時,林則徐要求來廣州貿易的英國商船,只要簽下保證書,保證今後來華不再夾帶鴉片,就可以正常入港交易。義律認為這是對英國的侮辱,於是率領戰艦在珠江口遊弋,阻止英國商船入港交易,這引起了英國商人們的不滿。一些英國商人不顧義律的阻撓,遵照中方的要求,簽下保證書,將船開入廣州港進行貿易。這讓義律大為惱火,決心殺雞儆猴。1839年11月3日,九龍海戰之後兩個月,義律又率領“窩拉疑號”和新調集的“海阿新號”兩艘戰艦竄到穿鼻海面,對準備進入珠江口的英國商船“皇家撒克遜號”進行攔截,正在穿鼻海面巡邏的廣東水師正準備保護英國商船入口,義律突然下令開火,於是英方又一次發動了突然襲擊,中英穿鼻海戰打響了。

      

      (英人所描繪的穿鼻海戰場景,可見一艘中國水師戰船被擊中發生爆炸)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當時正在水師兵船上,突遭英方炮擊受傷,但他臨危不亂,立即下令還擊。水師官兵奮勇開火還擊,同英艦激戰約兩個小時。英方兩艘戰艦均被炮火擊中,許多英軍滾落海中,不得不且戰且退。清軍也付出了一艘水師戰船被擊沉,人員傷亡數十人的代價。中英第二戰,英國方面又沒有佔到任何便宜。

      

      (指揮穿鼻海戰的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畫像)

      穿鼻海戰之後,中英雙方又圍繞著尖沙咀北面的官湧山連續展開了五次戰鬥。先是11月4日夜裡,英武裝商船向官湧山營盤猛烈炮擊,清軍紮營得勢,發炮反擊,擊退英船。8日,英船又發動進攻,有100餘人搶上山岡,擊傷清軍兵丁2名,增城營把總劉明輝率兵打傷敵人數十名,把他們趕下海。9日,英船又想奪下官湧的胡椒角,剛發炮試探,便被守軍擊退。13日,十餘隻英船於傍晚時分駛近官湧,伺機偷襲, 清軍分五路一齊開火,英艦“多利”號連中兩炮,倉皇遁去,一隻探水的划船被擊翻,其餘英船見勢不妙,爭先折退。官湧之戰,清軍五站五勝。連同前面的九龍海戰和穿鼻海戰,清軍在鴉片戰爭的這一系列前哨戰中取得了七戰七勝的戰績!

      

      (官湧之戰中立下戰功的老將陳連升塑像)

      應該說,中英之間的這一系列小規模衝突,清軍之所以能夠取勝,說明林則徐對於廣東防務的整頓是卓有成效的。林則徐在廣東禁菸的同時,已經意識到英方可能借此挑起武裝衝突,因此同時也在著力整頓廣東水師,購進新式兵船和西式火炮,做好軍事鬥爭準備。而英方此時尚未對華宣戰,發起挑釁的並不是正規的英國皇家海軍,而是以英國的武裝商船為主,正規戰艦隻有一兩艘,且都是小型戰艦,人員方面也以武裝商船水手為主。以這樣的力量面對數量佔絕對優勢、且嚴陣以待、士氣高昂的清軍,顯然是沒有勝算的。

      

      (英人描繪的清軍水師大型戰船)

      但是,所謂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清軍在1839年的一系列小規模衝突中的勝利,卻反過來滋長了統治者的輕敵、驕傲的心理。道光帝在接到廣東方面的一連串捷報之後,認為“英夷”不過如此,下旨徹底禁絕對英貿易。而對於英國隨後可能發動的戰爭規模卻完全沒有預計,自然也就談不上下令全國整頓海防和認真戰備了。等到1840年夏天,由真正的英國皇家海軍和陸軍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域時,除了林則徐主政、認真設防的廣東之外,其他地方都在英軍的打擊下不堪一擊,中國的最終慘敗也就不可避免了。請支援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 6 # 水櫃1976

    清軍戰力參差不齊,軍隊正從封建軍隊向近代現代軍隊過渡。。。。大環境下,都爛。雖然有個別軍隊還沒爛到骨頭。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只能打順風戰,撤退一潰千里。撒了收不回。。。。。

  • 7 # 仁勇校尉

    清末的清軍戰鬥力與列強軍隊的差距,遠遠超出現代很多人的想象。

    我們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八里橋之戰。八里橋之戰是當時清軍保衛京城北京的關鍵一戰,集結了清軍能集結的精兵強將。

    1860年9月21日,清軍和英法聯軍展開激戰。此戰總體態勢是英法聯軍進攻,清軍防守。英法聯軍兵力七千人,清軍兵力三萬人,其中騎兵萬餘人。

    雙方的作戰一個上午就結束了,英法聯軍輕鬆取得勝利,接著順利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此戰法軍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英法聯軍共陣亡5人,受傷46人。清軍的傷亡也不大,傷亡千餘人後就完全崩潰,一鬨而散,即使這是保衛京城北京的關鍵一戰。

    劣勢兵力的英法聯軍,以微小的傷亡擊潰了兵力優勢極大的清軍。

    (八里橋之戰)

    和很多人想象不同,清末的清軍與列強軍隊的差距,最主要的反而不是武器,而是整個軍事體制。其實從1840年開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這種差距就顯現的極其明顯。建立一隻新式的西方式近代軍隊,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就有非常強烈的需要。

    而清政府直到50多年後甲午戰爭慘敗之後的1895年,才開始準備在天津小站練兵,仿照西方方式建立新式陸軍,這是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的前身。甲午戰爭中的陸軍,雖然武器裝備其實非常先進,並不比日本人差,但還是一隻傳統的封建軍隊,而日軍則是一隻按照西方體制建立起來的新式陸軍,被日軍吊打毫無懸念。

    北洋艦隊則是一隻按照西方近代方式訓練的新式海軍,而非傳統封建水師。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表現雖然說不上好,但算得上中規中矩,還有可戰之力,比陸軍表現好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詩四帖到底是不是張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