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寬贊》,又作《兒寬贊》,傳褚遂良楷書墨跡。素箋烏絲欄墨跡卷,縱24.6cm,橫170.1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
歷代多認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近代學者則以其文中之避諱用字習慣,與唐代情況不類,且用筆亦與褚書有所出入,結構較似歐體,認為是宋代臨寫。
《石渠寶笈》載:帖高七寸七分,橫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滿行七字。卷後有趙孟堅、鄧文原、柳貫、楊士奇、錢溥等人跋記。
本帖筆劃疏瘦,頓挫生姿,筆意翩翩自得,秀麗美妙。
世傳唐代褚遂良所書《倪寬贊》,末尾署名“臣褚遂良書”,無官職,無書寫年月。不少人認為神清骨秀,書法出眾,這是從書法學習的角度看問題。而對他的真偽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從元代開始,就有研究者指出其中的瑕疵,近現代書法研究專家和學者,更是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討,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並且一致認為,此貼書寫者不可靠。
一、字型與風格。若拿可靠的褚遂良傳世名作如《雁塔聖教序》比對,從書寫風格上看,《雁塔》顧盼生情,點畫如蘭葉飄擺,細骨豐筋,氣勢開張,結體洞達。筆法上還存在著六朝古意。《倪寬贊》卻不同,雖說細瘦謹嚴,結體卻趨於收斂拘謹,缺少變化。用筆缺少褚的古意。
當然褚遂良的書法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他早年寫的《伊闕佛龕碑》較多的存在著六朝古意,結體有些鼓努為力。一個書法家的成熟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倪寬贊》好像有褚遂良晚期的書法風格,但與褚遂良其他的可靠的碑帖(無論早期還是晚期)也無法相同。
二、再說說用紙。一位書者使用過優秀的筆和絕佳的紙,普通的筆和紙再也難入法眼,況初唐重臣褚遂良乎?
透過墨跡的細節分析,《倪寬贊》較之《陰符經》的用紙就差不止一個檔次。
衛夫人《筆陣圖》: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淨滑者。
褚遂良一定明白‘虛柔淨滑’這種特性的紙。位高權重的他獲取這種紙也一定易如反掌。我們看他的《陰符經》墨跡千年如新,邊緣清晰如利器削切,無任何洇暈現象。筆乃中山兔毫,紙若東陽魚卵,書者為頂級高手,該墨跡流傳至今,實乃華夏文明之瑰寶。亦是後人研究晉唐書法的極少墨跡珍品。
大字陰符經
倪寬贊
我們再看《倪寬贊》,墨跡有明顯洇暈。
位高權重的褚遂良寫字時是絕不允許出現這種現象的。
所以單從用紙的角度,《倪寬贊》就達不到褚遂良的水準。
三、用字方面。《倪寬贊》對於“治民”二字不加避諱。 這是唐太宗,唐高宗的名諱,身為太宗、高宗時代重臣的褚遂良怎會疏忽大意,不加避諱呢?我們只要看看褚遂良書寫的《雁塔聖教序》就明白了一切。此貼中多次出現“民”“治”都做了諱筆處理。“人仰德而知遵”是以“人”代“民”,“在智猶昬”之“昬”,即含有“民”字的,出現了二次,都多加一個點。 “治”字出現了三次,都缺末筆,作空筆處理。比較之下,《倪寬贊》只對“弘”字做諱筆處理,雖說是帶有挖去的痕跡,原文肯定是有這個字。《倪寬贊》出於《漢書》,原文叫做《桑弘羊、卜式、倪寬贊》。經比較就會發現,墨跡本颳去的有五處,是“公孫弘”“桑弘羊”,之“弘”。 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五代後期有名的將領,名字叫做趙宏殷。後被追認為帝,廟號宣祖。弘與宏同音,故有此避諱。如果此貼確實是褚遂良所書,那麼,該避諱的沒有避諱,倒是不該避諱的,卻有了避諱,實在不好理解。最後說說《倪寬贊》的用字,墨跡中有一句“斯亦囊時版築飯牛之朋矣”我們看《漢書》原文“明”作“朋”,就好理解了。 我們認為博學的褚遂良,決不會出現這樣講不通的文句。
四、從結字上分析。褚遂良的字型以虛運實、化實入虛,形成了既饒骨力、又丰神韻的風格。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若美人嬋娟,仙子飛天。
而《倪寬贊》看不到‘既饒骨力、又丰神韻’,更難談‘美人嬋娟,仙子飛天’。
最後再說《倪寬贊》從細節上暴露的問題。
豎彎鉤在《倪寬贊》中出現12次,對比可見,《倪寬贊》中豎彎鉤千篇一律,線條形態單一,甚至部分可以做到谷臨帖至死而’重影’的問題。
相信褚遂良亦絕不允許此種情況出現。客觀的講,褚遂良也做不到,更沒必要做到,因為他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寫字,字型隨著情感起伏、精力變化、外界環境干擾等,一定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變化。
如果你刻意模仿褚遂良,你一定會小心翼翼,邊寫邊思考褚遂良的特點,但細節欺騙不了讀者,你模仿的越像,反而與原書者相差越遠。
除豎彎鉤外,《倪寬贊》中橫折、橫勾、豎鉤等線條,較之《陰符經》差異明顯。有興趣的書友可以自己去觀察、分析。
最後無論是誰書寫的《倪寬贊》,他也一定是書法高手,畢竟該作品流傳至今,欺騙了無數書法愛好者。
但是這是你該思考的問題嗎?你思考這個有好處嗎?
人家能靠這個寫論文,寫研究成果,會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你如果也跟著摻和,那就是在懷疑自己,對練字一點好處沒有。
《古詩四帖》是張旭的重要嗎?
有人說這本帖不可學,這種人就是一個不懂字還願意瞎操心的250。
帖是不是張旭的不重要,字好就行了。
當練字開始學會去思考本質的時候,你就已經領先了全國百分之85的愛好者,這不需要努力,只需要動腦子。
不過等你練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努力和天分就會非常重要,可能終其一生,超越了百分之十,也不會進入最後那5%的水平,這就隨緣了,也不可強求。
練字,雖說開心就好,但是能寫的好一點,誰願意寫的差一點呢?
《倪寬贊》,又作《兒寬贊》,傳褚遂良楷書墨跡。素箋烏絲欄墨跡卷,縱24.6cm,橫170.1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
歷代多認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近代學者則以其文中之避諱用字習慣,與唐代情況不類,且用筆亦與褚書有所出入,結構較似歐體,認為是宋代臨寫。
《石渠寶笈》載:帖高七寸七分,橫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滿行七字。卷後有趙孟堅、鄧文原、柳貫、楊士奇、錢溥等人跋記。
本帖筆劃疏瘦,頓挫生姿,筆意翩翩自得,秀麗美妙。
世傳唐代褚遂良所書《倪寬贊》,末尾署名“臣褚遂良書”,無官職,無書寫年月。不少人認為神清骨秀,書法出眾,這是從書法學習的角度看問題。而對他的真偽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從元代開始,就有研究者指出其中的瑕疵,近現代書法研究專家和學者,更是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討,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並且一致認為,此貼書寫者不可靠。
一、字型與風格。若拿可靠的褚遂良傳世名作如《雁塔聖教序》比對,從書寫風格上看,《雁塔》顧盼生情,點畫如蘭葉飄擺,細骨豐筋,氣勢開張,結體洞達。筆法上還存在著六朝古意。《倪寬贊》卻不同,雖說細瘦謹嚴,結體卻趨於收斂拘謹,缺少變化。用筆缺少褚的古意。
當然褚遂良的書法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他早年寫的《伊闕佛龕碑》較多的存在著六朝古意,結體有些鼓努為力。一個書法家的成熟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倪寬贊》好像有褚遂良晚期的書法風格,但與褚遂良其他的可靠的碑帖(無論早期還是晚期)也無法相同。
二、再說說用紙。一位書者使用過優秀的筆和絕佳的紙,普通的筆和紙再也難入法眼,況初唐重臣褚遂良乎?
透過墨跡的細節分析,《倪寬贊》較之《陰符經》的用紙就差不止一個檔次。
衛夫人《筆陣圖》: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淨滑者。
褚遂良一定明白‘虛柔淨滑’這種特性的紙。位高權重的他獲取這種紙也一定易如反掌。我們看他的《陰符經》墨跡千年如新,邊緣清晰如利器削切,無任何洇暈現象。筆乃中山兔毫,紙若東陽魚卵,書者為頂級高手,該墨跡流傳至今,實乃華夏文明之瑰寶。亦是後人研究晉唐書法的極少墨跡珍品。
大字陰符經
倪寬贊
我們再看《倪寬贊》,墨跡有明顯洇暈。
位高權重的褚遂良寫字時是絕不允許出現這種現象的。
所以單從用紙的角度,《倪寬贊》就達不到褚遂良的水準。
三、用字方面。《倪寬贊》對於“治民”二字不加避諱。 這是唐太宗,唐高宗的名諱,身為太宗、高宗時代重臣的褚遂良怎會疏忽大意,不加避諱呢?我們只要看看褚遂良書寫的《雁塔聖教序》就明白了一切。此貼中多次出現“民”“治”都做了諱筆處理。“人仰德而知遵”是以“人”代“民”,“在智猶昬”之“昬”,即含有“民”字的,出現了二次,都多加一個點。 “治”字出現了三次,都缺末筆,作空筆處理。比較之下,《倪寬贊》只對“弘”字做諱筆處理,雖說是帶有挖去的痕跡,原文肯定是有這個字。《倪寬贊》出於《漢書》,原文叫做《桑弘羊、卜式、倪寬贊》。經比較就會發現,墨跡本颳去的有五處,是“公孫弘”“桑弘羊”,之“弘”。 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五代後期有名的將領,名字叫做趙宏殷。後被追認為帝,廟號宣祖。弘與宏同音,故有此避諱。如果此貼確實是褚遂良所書,那麼,該避諱的沒有避諱,倒是不該避諱的,卻有了避諱,實在不好理解。最後說說《倪寬贊》的用字,墨跡中有一句“斯亦囊時版築飯牛之朋矣”我們看《漢書》原文“明”作“朋”,就好理解了。 我們認為博學的褚遂良,決不會出現這樣講不通的文句。
四、從結字上分析。褚遂良的字型以虛運實、化實入虛,形成了既饒骨力、又丰神韻的風格。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若美人嬋娟,仙子飛天。
而《倪寬贊》看不到‘既饒骨力、又丰神韻’,更難談‘美人嬋娟,仙子飛天’。
最後再說《倪寬贊》從細節上暴露的問題。
豎彎鉤在《倪寬贊》中出現12次,對比可見,《倪寬贊》中豎彎鉤千篇一律,線條形態單一,甚至部分可以做到谷臨帖至死而’重影’的問題。
相信褚遂良亦絕不允許此種情況出現。客觀的講,褚遂良也做不到,更沒必要做到,因為他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寫字,字型隨著情感起伏、精力變化、外界環境干擾等,一定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變化。
如果你刻意模仿褚遂良,你一定會小心翼翼,邊寫邊思考褚遂良的特點,但細節欺騙不了讀者,你模仿的越像,反而與原書者相差越遠。
除豎彎鉤外,《倪寬贊》中橫折、橫勾、豎鉤等線條,較之《陰符經》差異明顯。有興趣的書友可以自己去觀察、分析。
最後無論是誰書寫的《倪寬贊》,他也一定是書法高手,畢竟該作品流傳至今,欺騙了無數書法愛好者。
但是這是你該思考的問題嗎?你思考這個有好處嗎?
人家能靠這個寫論文,寫研究成果,會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你如果也跟著摻和,那就是在懷疑自己,對練字一點好處沒有。
《古詩四帖》是張旭的重要嗎?
有人說這本帖不可學,這種人就是一個不懂字還願意瞎操心的250。
帖是不是張旭的不重要,字好就行了。
當練字開始學會去思考本質的時候,你就已經領先了全國百分之85的愛好者,這不需要努力,只需要動腦子。
不過等你練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努力和天分就會非常重要,可能終其一生,超越了百分之十,也不會進入最後那5%的水平,這就隨緣了,也不可強求。
練字,雖說開心就好,但是能寫的好一點,誰願意寫的差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