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方44238589

    在蝗蟲經過的路上用稻草橫著鋪一層帶,寬度100米蝗蟲到來時將其點燃,也可以在稻草上撒上殺蟲劑,蝗蟲怕火燒,

  • 2 # 黑茶1314

    我感覺古代那時候沒有農藥,沒有化學品,應該只能去人工逮,那時候人也多,包裹現在印度好像也是人工抓。現在好多地方都吃這個東西,比如燒烤,煎炸,烘焙,就是古時候留下來的吧,!

  • 3 # 飲墨書心

    說說我目前看到的“最古”的古法——秉畀(bì)炎火。意思是把田間的害蟲捉起來燒死。

    這個詞出自《詩經·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蘇軾在《次韻章傳道喜雨》一詩中,就蝗災治理也寫過:“坐觀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傳自古。”

    古代滅蝗蟲一般都是多管齊下的,蝗災是大災,關乎民生大計,所以災起時,官民一般都會齊上陣。其中用火是比較便捷易操作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是依靠人力捕捉蝗蟲,用布,用網,儘量多的捕殺,然後聚在一起燒掉;

    二是燒荒,在蝗災區引火燎原,可以大範圍的消滅蝗蟲,防止滋生,不過也有造成火災的風險;

    三是在晚上,在田間點起幾個火堆,引誘蝗蟲撲火,或燒死,或燒傷蝗蟲,來達到滅蝗的目的。

    當然,用火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而且還伴隨著很大的風險,所以後人進一步完善,出現了“據蟲除卵法”(殺死幼蟲)、“墾荒除蝗法”(滅除蝗蟲棲息地),這樣的從源頭“絕蝗根”的辦法,可以說是一大進步了。

  • 4 # 隨風襲人

    除蝗蟲方法:

    1、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

    2、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3、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4、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 5 # 老吳趣談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在古代消滅“蝗災”沒聽說有什麼好法子。古代沒有農藥,和現代化的工具,也只有靠人工撲打。但是,蝗蟲普天蓋地,遍及曠野,你能撲打多少嗎?

    才按古人講,它是神蟲,用現在的藥物也很難控制。在昨天(2月I6日)我發表了一個關於非洲蝗蟲的一篇評論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了發生在我們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大約一百年前的一件事情。也很有必要在重複講一講。在我很小的時候,是我父親(已去逝,活著的話已有一百一十多歲了),常常給我兄弟們講的真實事,這不是故事,是他老人家的親身經歷,那時侯還是民國年間,我們泉林就發生過一次“蝗災”,有《縣誌》的話,可能就有記載。那時候的“蝗蟲”都叫它神蟲,說發生可以說是一夜之間,從泉林東開始,慢慢向西慢延,開始是沒有翅,爬行緩慢,所到之處,莊稼光剩楷杆,那時侯瓦房很少,都是草房,屋草也吃,田地遍地都是,只會跳,不能飛。泉林是泗河的發源地。河雖不很寬,在過泗河的時侯,像擰著繩一樣,都說咬著尾,就過去了。這種昆蟲不怕水,河流根本擋不住它。縣裡有維持會(現在叫治安部門)親臨監督。那時候沒有農藥,全靠人力撲打,根本治不了。向西慢延至黃蔭集,生出翅膀來就飛走了,以後再也沒聽說飛到哪裡去了?

    要按現在的推斷,再繼續向西慢延,不就越擴大越嗎?那還有治嗎?為什麼生了翅膀就飛走了,沒聽說飛往何處就消失了呢?好像是一個神奇的傳說。不僅如此,我所經歷過的其他性的蟲災,也是如此。並不是專家所論斷的那樣的預測。神奇就是神奇,都像專家解釋那樣的準確,那有世界未解之謎呢?大自然千變萬化,有誰能預測透呢?有些事,理論上的東西,也切合不了實際,神奇總會解開的。但是,還不到時候而矣。

    雖然,“兵來將擋,水來士屯”。這是實際道理,但是面對“蝗蟲"災害怎麼辦呢?古人沒有先例,不等於現在沒有先例。現在社會發達了,科技進步了,各種農藥都有,為什麼還滅不了蟲害呢?當然,打藥有汙染環境,但也總比自然慢延強吧!治病災瘟疫是場無硝煙的戰爭,但治“蟲災”呢?也是如此。

    “蝗蟲”,不怕水,用藥不行。用火攻行不行,難道還怕引起山林大火嗎?用火攻,選擇安全的地方,用火炮也可以阻擋。當然,火炮是用於打仗的,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才小用,面對“蟲災”呢?古代落後,沒有辦法,現在多動腦子是一定有辦法的。

  • 6 # 湘水一微波

    蝗蟲快來

    我有雞鴨引頸待,

    燕雀紅椋亦成排。

    縱使仍有漏網蟲,

    青蛙大嘴已張開。

  • 7 # 落英鄉間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小時候母親給我講得一個有關於蝗蟲災的故事。

    有一個農婦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回間勞作,孩子睡了,農婦便把孩子放在地頭這邊,心想趁孩子睡熟的空隙,趕緊把田裡的莊棕打理一遍,一行莊稼苗還沒打理到頭。

    突然,天空黑壓壓一片,遮天瞥日,鋪天蓋地傾洩過來,“是蝗蟲,蝗蟲災來了!”農婦大聲驚呼,想起了自己睡在地頭的孩子,疾步如飛,飛奔過來,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被蝗蟲吃得只剩下骨頭架子,連眼睛都沒了,農婦傻眼了,抬頭環顧四周,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留,蔥籠旺盛的莊稼苗洗劫一空,空曠的田野光禿禿一片沒有了生機。

    從此我對蝗蟲災有了一種恐懼心裡。

    以前科技不發達,生產力落後,沒有農藥啥的,無法應對蝗蟲災。把蝗蟲災神化,是上天稀人煙的手段,是上天的報應等等。當今社會,如果真的蝗蟲來了,我們也不會來手無策,可以人工捕捉,成為美味佳餚,也可以出售,說不定還大賺一筆,另外雞鴨鴨都是捕捉能手,可以讓它們大顯神手,也可以使用低毒農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宅在家裡,復工後可不可以減少假期來支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