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颶風為一山房
-
2 # 知享文化
1.過於商業化,沒有真正創作藝術的心,都是為了迎合觀眾口味,這和南韓肥皂劇沒有區別。
2.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對這方面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人民喜歡娛樂,編劇也正好迎合這個趨勢。
3.製作的真實目的,說到底還是要有利潤,要有流量。
-
3 # 熱劇名場面
現在的影視劇數量雖多,但卻經典難求。每當有影視劇上映或播出,總會引來部分觀眾的不滿。即使有些影視劇在播出的時候收視和口碑不俗,但過後就無人為津,再不去回味。所以就應了那句話,現在的影視劇就像泡泡糖,剛開始覺得津津有味,過後淡而無味,更沒有人願意再重溫一遍。回想近幾年來的影視劇,可以稱得上是經典的我只能想到《甄嬛傳》《琅琊榜》和《白鹿原》。
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劇難出經典呢,下面說說小編我的一些個人看法。
一、劇情
1.沒有新意
劇情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所以編劇的責任很大,故事的合理性,延展性和功能性以及創新型都是一個劇本應該擁有的。特別是最後一點創新性,是現在影視劇急需的。現在的影視劇之所以難出經典,主要還是因為故事新意不夠,太過雷同和老套,固定橋段用了又用。觀眾看了上一幕就能猜到下一幕的劇情,沒有懸念,怎麼吸引觀眾。
2.故事單薄,主題模糊,人物不飽滿
人物是撐起整個劇情的關鍵,人物設定不飽滿,故事就會顯得單薄,經不起推敲。在人物設定上,性格特點太過單一,要麼傻白甜,要麼純腹黑,善良的善過了頭,蠻橫的也蠻過了火。有這樣的角色擔當,何愁劇不撲街呢。雖然通過現在觀眾的反應,這樣的現象有所改變,但是換湯不換藥,萬變不離其宗。典型代表就是《錦繡未央》這部劇。在未播出的時候,片方放出不少預告片段,小編以為唐嫣終於要擺脫傻白甜的形象了。但是在播出之後,卻真的大失所望。故事老套,還是落難公主遇到意氣王子的老梗,兩人不打不相識,從歡喜冤家再到誤會重重,然後誤會解開,最後修成正果,這劇情不知道看過多少回了。本來是一部宮鬥勵志劇,硬生生演成了愛情劇,主題都混淆了。本來還想著唐嫣後期的人設轉變說不定能夠拯救下這部劇,但是除了妝容的變化,其他的真沒什麼實質性的改變,該白甜還白甜。女配李長樂毫無理由的從頭壞到尾,為黑而黑。除了毛曉彤扮演的女二號李常茹稍微有點驚喜外,其他的毫無新意,寡淡無味。
另外,還有些劇虎頭蛇尾,越看越沒意思,已經有不少觀眾反應,現在追劇,剛開始覺得還不錯,想要繼續看下去,但是發現越往後越沒意思,看到一半被棄劇的大有人在。更有些是主次不分,過度增加配角戲份,突出配角,播出之時又大量刪減主角的戲份,配角的戲份蓋過主角,這樣就會導致播出之後,劇情混亂,節奏不合理,主題不明確,劇情過渡不自然的現象,這樣的影視劇別說吸引人了,觀眾能看懂就不錯了,典型代表《那年青春我們正好》。
3.大量翻拍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是把之前別人嚼過的拿出來再嚼一遍,翻來覆去,沒完沒了的。典型代表金庸武俠劇,光《倚天屠龍記》就已經不下十個版本了。其實觀眾早就厭煩了,不明白為什麼編劇和片方為什麼非要嚼別人剩下的,就不能自己去創坐一個新的故事麼。
倚天屠龍記蘇有朋版
因為劇本是一部劇的核心,所以先說了這一部分,接下來再看說說演員。
二、演員
1.太浮躁
觀眾普遍反映,現在演員的演技不過關,要麼面癱,要麼表演痕跡太嚴重。沒有學過表演的非科班出身被吐槽也就罷了,很多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也被吐槽。即使他們中間有不少人,想嘗試通過角色來改變觀眾的看法,但由於所演角色雷同,所以觀眾並不買賬。甚至有觀眾表示:有的演員年齡在增長,但演技卻在下滑。早年的作品當中,還能看到點演技,現在越來越沒法看了。其實並非演員沒有演技,畢竟都是學過表演的,有專業功底,而且也都有豐富的表演經驗。怎麼走位,面對鏡頭時怎麼表現,他們都比沒有表演經驗的人好很多。但是因為現在的演員太浮躁,無法專心下來研究劇本,紮實演技,所以演技下滑是自然的。因為他們要商演、要走紅毯、要上綜藝等等一切活動,分走了太多的精力與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可能演好戲呢。一個好的演員可以把一個爛劇本的分數提高,但現在演員,演技全靠人設撐著,人設稍微不討喜就立刻引來群嘲。
2.替身氾濫
演員的替身一般分為,武替、裸替、文替、光替。過去演員們能自己親自上陣就親自上陣,用替身的時候並不多。但是現在為了趕進度,一部戲自己演一半,替身演一半,這樣戲怎麼會好呢。再加上大量的摳圖,這樣的影視劇出來不被吐槽還等什麼,典型代表《孤芳不自賞》。
3. 大量啟用配音
過去的老劇,很多都是現場收聲,即使有配音情況,也大多數是因為普通話不達標的港臺明星,所以聽到聲音就能分辨出是哪個演員在表演。但是現在呢,現場收聲的少之又少,配音都是同一個團隊,看的人嚴重跳戲。
有些演員其實本身的臺詞功底是挺不錯,可塑性很強,比如楊冪、鄭爽、景甜這些一直被詬病的女演員。原聲其實挺好的,只要加以修煉,完全能提升自己,但可惜的是往往看到她們演的電視劇,用原聲的時候真是少之又少。
作為演員有天賦是好事,沒天賦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導演的指導,就算不能十全十美的把人物完全呈現出來,呈現個6、7分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由於現在演員沒把心思放到演戲上,所以結果肯定不容樂觀,被詬病很正常。
三、製作細節差
這些體現在服裝、造型、道具、特效等方面。不少網友說,現在的電視劇特效還不如十年前,其實這塊劇組有時候有點冤,因為現在演員的片酬太高,導致一些劇組只能把錢節省在這些方面,製作粗糙已經成了常態。
四、市場行為、急功近利
這一點是最讓人無奈的,現在的整個大環境是這樣。製作一部電視劇就跟流水線生產產品一樣,先請編劇在短時間內編好劇本,劇本編好之後立刻找演員開拍。為了節省時間,大量啟用替身,演員無法到現場拍攝就摳圖,一部六十集的電視劇,三四個月的時間就拍完了,然後再用兩三個月的時間來做後期,可以想象最終得粗糙成什麼樣子。再加上很多片方為了保障最後的收益,大量啟用流量明星,這些人自身表演功底不好就罷了,還不肯下功夫,怎麼能把人物詮釋的好呢。所以現在很多影視劇光有華麗的外衣包裝,實則缺乏內涵,無法引起共鳴,無法引人深思,更不值得回味。
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尾燈送你了
好問題!!!
確實是好問題,現在的我就是處於片荒的狀態,自己喜歡看的電視劇只有那麼幾部,可是又看了很多遍的,新的影視劇看個一兩集就看不下去,好的題材的影視劇太少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我也想了很久,對於我自己也找點點答案!
現在拍的一些片子雖然畫質上去了,加入了更多高科技,但是看那些玄幻片的感覺就像看動畫片,特效做的太誇張,雖然老片<天龍八部>裡面的角色用什麼‘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雖然也是特效,但是讓人看了很舒服,很真實,給人的感覺就像真的可以打出來這種招式,但是現在的特效做的簡直就是氣勢巨集大,就是不知道演的什麼破玩意!!
還有就是劇本也不行,故事不緊湊,用流量明星演好劇本,真正的好劇本輪不到實力派演員來演,影視劇就是資本市場自己的遊戲完全不考慮觀眾的感受,自己圈子捧著玩,互相吹,樂此不彼,哪裡還有心思拿出好的產品來!!!!
-
5 # 小羊究車
我認為現在好題材影視劇難找的原因如下:
1.中國的影視越來越工業化、流程化、商業化
2.本土圈錢電影越來越多,這和中國目前電影的資方有直接關係,這些資方喜歡自娛自樂,控制慾非常強!
3.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導演還面臨著生存問題,導致作品無法跟隨主流觀眾的視角!
4.和我們國家的娛樂文化體制也有一定的關係,審查比較嚴格,所以很多作品為進入公共視角就已經夭折!
5.從中國影視起步發展到現在,受到最大的影響就是中國影視過於人情化!
6.在當今社會的影響下,很多編劇投機取巧,只想著圈錢,不考慮作品的內容品質!
-
6 # 國潮胖子
我就想問問咱們國家的戰鬥英雄,特等狙擊手張桃芳 這樣的故事為什麼沒有人拍?中國這麼多的正面人物,比如企業家為什麼沒有人拍?好多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沒有人拍?美國那些英雄都是憑空杜撰的都能玩的那麼火,國內網上的優秀小說有的是。關注的少,希望有導演能注意下吧,雞毛飛上天就不錯嘛!
-
7 # 亭臺書聲
現在好題材影視劇難找的原因我認為:
1.商業化是其重要原因。全民商業化意識很強,不能賺錢,再好的題材也是不會選用的。
2.人們的審美提高了,雷同的題材多,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回覆列表
好題材首先得有好劇本,好劇本得有好編劇
好的編劇需要有一定量的文化知識儲備和一定的生活閱歷,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接地氣有生活,才能走進人心,找到共鳴。
現在很多編劇都是被關在度假村碼字,寫的東西也像快餐一樣食之無味。
同時現在有些演員只想做明星,有一定的演繹功底,但是心浮氣躁,靠顏值拼流量,懟作品不尊重,也是導致好作品演不出好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