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卡妹

    熟讀漢末三國史,大多數人都對“蜀漢四相”不陌生,他們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後三人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接過了輔佐劉禪的重任,完成了由諸葛亮到姜維之間的過渡。這三個人都有大才,其中費禕之能,更是接近諸葛亮,不過他們終其一生,都未真正的官拜丞相,因為這一職位,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便被劉禪廢除了,也就是說,自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再無丞相。眾所周知,丞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那麼劉禪為什麼要廢除這一職位呢?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五月,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七歲。劉禪即位稱帝后,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其北伐,後又支援姜維北伐。對於劉禪來說,和諸葛亮之間存在深厚的感情。在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劉禪作《悼諸葛亮詔》,其中有一句“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讓丞相這一官職,隨孔明一起入土。換而言之,劉禪之所以不再設立丞相一職,就是出於對諸葛亮的追思、悼念之情。

    但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權力一直在握,積勞成疾後去世。等他死後,劉禪也並沒有進行所謂的清算。

    對於諸葛亮,在諸葛亮死後,他殺了進言諸葛亮有謀逆之心的李邈,維護了諸葛亮的身後名譽;最後答應給諸葛亮立廟,這也是400年大漢王朝的第一個臣子立廟。

    對於諸葛亮的家人來說,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優待了他的後人,像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不僅在朝的官職地位很高,而且還迎娶了劉禪的女兒。

    對於諸葛亮的心腹來說,姜維一直是諸葛亮的心腹,在諸葛亮死後劉禪繼續重用姜維,當了大將軍,繼續諸葛亮未完成的北伐事業。

    諸葛亮為什麼會成為蜀漢歷史上唯一的丞相呢?諸葛亮之所以能成為蜀漢的丞相,既是個人能力的體現,也和當時的形勢存在直接的關係。劉備曾經評價諸葛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而曹魏的兩位大臣,賈詡表示:“諸葛亮善治國”,劉曄則稱:“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也即諸葛亮的治國才能,不僅獲得了劉備的認可,更獲得了對手的稱讚。而諸葛亮作為丞相之後的表現,甚至可以稱之為“千古名相”,也即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諸葛亮作為一位丞相,完全是位居前列的。

    不過,雖說劉禪廢除丞相制不是因為痛恨諸葛亮所致,卻也是因他而廢。這話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雖然沒有怨恨諸葛亮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劉禪作為一個皇帝,他肯定希望堂堂正正地做一回。諸葛亮的專權多少會讓他感到不自在,但是他知道諸葛亮專權是忠心耿耿的,他是一心為了蜀國,故而甘願接受這一切。可是諸葛亮一死,卻不敢保證人人對他都是如此忠臣。

    諸葛亮死後,費禕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費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因此,對於大將軍,錄尚書事的費禕,一開始可以理解為蔣琬的副手,等到蔣琬去世後,費禕則全面執掌蜀漢的朝政。因為對蜀漢多有貢獻,董允得以和諸葛亮、蔣琬、費禕並稱為蜀漢四相。在董允去世後,呂乂、陳祗等人先後擔任尚書令一職。其中,陳祗深受劉禪的寵信,又與宦官結交,在蜀國朝廷裡的權力竟超過了大將軍姜維。換而言之,姜維雖然是大將軍,卻因為沒有執掌尚書令或者錄尚書事,從而在權力和地位比不上之前的蔣琬、費禕,更無法和諸葛亮相提並論。

  • 2 # 歷史超乎想象

    熟讀漢末三國史,大多數人都對“蜀漢四相”不陌生,他們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後三人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接過了輔佐劉禪的重任,完成了由諸葛亮到姜維之間的過渡。這三個人都有大才,其中費禕之能,更是接近諸葛亮,不過他們終其一生,都未真正的官拜丞相,因為這一職位,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便被劉禪廢除了,也就是說,自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再無丞相。眾所周知,丞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那麼劉禪為什麼要廢除這一職位呢?難道是因為諸葛亮專權,引起了他的忌恨嗎?

    答案是否定的,劉禪此舉,並不是因為忌恨諸葛亮,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悼念。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作《悼諸葛亮詔》,其中有一句“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意思就是說,要讓丞相這一官職,隨諸葛亮一起入土,從此之後,蜀漢再也不設立丞相一職。說到此處,也許會有人反駁說,單憑這種場面話,不足為信,說不定劉禪說的好聽,實際上還是恨諸葛亮的呢?畢竟自古以來,沒有幾個人不熱衷於權利。這就要說到劉禪的為人了,他是一個頗有器量,且沒有野心的人,這一點不管是從他的言行,還是別人的評價中,都可以看出。

    一、諸葛亮的評價

    作為當事人之一,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非常高,他在《與杜微書》中提到:“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意思是說,劉禪年僅十八歲,不但聰慧仁慈,還能夠禮賢下士。除此之外,他還在與中郎將射援的談話中提到,劉禪聰明而且有度量。《諸葛亮集》記載道:“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這句話是劉備對劉禪說的,意思是說,射援對劉備轉述了,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這個評價超出了劉備的期望,他希望劉禪能夠繼續保持,好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試想,以諸葛亮以才,如果劉禪對他懷有忌憚之心,他能夠沒有知覺嗎?如果劉禪忌憚他,甚至忌恨他,他還會誇讚劉禪有容人之量嗎?

    二、劉禪自己所言

    拋開別人的評價不談,單說劉禪自己對權勢一事的態度,據記載,他曾明確的說過“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意思是說,朝政大事,全部由諸葛亮負責,他自己則只管祭祀朝拜等事。也說是說,劉禪是自願被架空,自願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的。

    三、劉禪的行動

    如果語言是虛的,不足以代表什麼,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劉禪在諸葛亮去世之後的行為。諸葛亮去世之後,有人提出剪除諸葛亮黨羽,劉禪直接將此人下獄斬殺;諸葛亮生前舉薦過的人,例如蔣琬、董允、費禕等人,皆身居高位;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姜維,數次北伐無功,卻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反而官拜大將軍,去沓中屯田,也是其自行請命;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被劉禪視為己出,年紀輕輕就被委以重任,還得以娶了劉禪之女為妻。自古以來,輔佐皇上處理政務,且大權獨攬的權臣,又有幾人能夠像諸葛亮這樣,自己得以善終,後人也得到皇室厚待呢?

    除了善待諸葛亮後人及門生,劉禪還違背祖制,為諸葛亮單獨立廟,讓他得以被後人祭奠。據記載:“及秦非笑聖人蕩滅典禮,務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也就是說秦漢時期,從未有臣子單獨立廟的先例,身為臣子,去世之後最大的榮耀就是配享帝王太廟。然而諸葛亮去世之後,民間自發私祀諸葛亮,劉禪統領的朝廷從未禁止,十餘年後,更是想出了變通之法,在諸葛亮墓地不遠處,為他立廟。此舉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禪的確是從未忌恨過諸葛亮的,相反,他對這位相父相當敬重,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更是悼念不已。也正是因為這份深情,所以他才廢除了丞相一職,讓諸葛亮成為了蜀漢歷史上唯一的丞相

  • 3 # 葉之秋

      

      劉禪廢黜丞相制並非憎恨諸葛亮,他對諸葛亮的感情十分複雜。

      一方面,劉禪十分敬重諸葛亮。

      諸葛亮對劉禪的重要性其實比他老爹劉備還重要。若無諸葛亮,劉禪極有可能無法穩坐皇位。正是因為諸葛亮進言,劉備才提前將未犯大錯的養子劉封殺死,為劉禪登基掃除了障礙。

      劉備去世時,蜀漢遭逢大敗,積攢多年的家底被劉備一仗敗光。當時若不是諸葛亮苦心操持,掃除叛亂,南征孟獲,單單以劉禪的本領,蜀漢必亡!

      因此,劉禪對諸葛亮很敬重。

    另一方面,劉禪對諸葛亮很忌憚!

      劉禪繼位時已經十八歲。因為父親臨終有遺言,讓他拜諸葛亮為相父,劉禪即位之初不得不表態,自己除了主持祭祀,充當一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其他一切都交給諸葛亮處理。

      那時候,劉禪說這些話可能是真心的。但是,人都是會變,尤其是面對權力的時候。

      三五年後,劉禪的皇位已經坐穩,也已經年過二十。可是,諸葛亮沒有半點放權的意思。

      大家可以細品《前後出師表》。若站在諸葛亮的角度看,《出師表》忠心耿耿,可站在劉禪的角度看,諸葛亮就是在指手畫腳。臨到出征北伐了,還不讓劉禪自由,不讓劉禪輕鬆,留下一幫子人看著,管著劉禪。

      這就如父母對二十來歲的孩子,偶然管一下孩子可以忍受。可是一而再,再而三,什麼都要管,孩子怎能不逆反?

      諸葛亮就是那個什麼都要管的父母——偏生還是保姆+養父。還一管就是九年。

      如此一來,劉禪怎能不生氣。只是諸葛亮在世時,他半點不敢表露。

      因此種種,劉禪對諸葛亮其實說不上憎恨,準確的說法是忌憚。

      那種針芒在背似得忌憚。

      因此,當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立刻廢黜了丞相職位。並非他討厭諸葛亮這個人,而是他不想再被丞相這個官職,這個制度挾制。

      劉禪其實是相當聰明的,他執政期間,將丞相之權一分為二,姜維帶兵,但不管政務;費禕理政,但不的插手軍務。二人彼此挾制,共同為劉禪服務。

      魏國明帝去世之後,皇權旁落,權臣當道。東吳大帝孫權去世之後,也是權臣屢興,唯獨蜀漢劉禪一直是大權獨攬,乾綱獨斷。從這點說,那些嚷著阿斗“扶不起”的人,實在都是人云亦云的老花眼。

      

  • 4 # 偉人雜談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可謂盡心盡責,正如出師表裡面講的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他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了蜀國劉氏王朝。當諸葛亮死後,劉禪廢黜了丞相制,這裡面的原因錯綜複雜,但有一點,我可以斷定,劉禪絕對沒有憎恨諸葛亮的意思!下面就聽小編給各位讀者分析。

    一、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一心為國

    劉備死後,將劉禪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一方面擔任著教受劉禪的重任,一方面為了劉氏血脈坐穩蜀漢的皇位盡職盡責!他七擒孟獲,平定蜀漢邊界,六出祁山,與魏國一爭雌雄!只可惜,中道加半,最終在五丈原去世,征伐魏國以失敗告終!

    二、伐魏失敗,早已安排妥當

    諸葛亮死後,把蜀國後事安排的非常妥當,他把權力歸還劉禪,而且他的接班人姜維被任命大將軍,然後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也就是把原來集權於諸葛亮一身的職務和權力,一分為二,而且還讓兩個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所以可以看出劉禪也是很有智慧的。

    三、詳細分析廢黜丞相制的看法

    諸葛亮死後廢除了丞相制,讓其隨諸葛亮一起埋葬。這裡有一個小情節,當時有人建議劉禪此時是剷除諸葛亮黨羽的好機會,此人話剛一出,被劉禪立馬斬殺!可見諸葛亮在劉禪心中的地位,還有他推薦的人物都被一一重用,其中就包含蔣琬、費禕、姜維等。

    所以說劉禪廢黜丞相制和諸葛亮之死沒有關係,說是因為嫉恨諸葛亮更是無稽之談!他把諸葛亮真正當作自己的相父。

    最後在多說一句,劉禪並非像三國演義中演的是個“阿斗”,諸葛亮死後,蜀國在他的治理下存活了將近三十年,他也是在三國時代在位最長的一位君王,所以說劉禪也是有君王大智慧的。

  • 5 # 江湖夜雨不關情

    予盾的兩種心態。一是恨諸葛亮活著時太專權,威脅到自己皇權;二是有感諸葛亮活著時的鞠躬盡瘁,為感念諸葛亮不再設丞相一職。

  • 6 # 傲視蒼穹39

    劉禪為何廢除“丞相”一職,為何不許朝中官員給諸葛亮弔喪,為何不許建諸葛亮祠廟?劉禪對諸葛亮的態度,其實已經是擺在明面上的,根本不需要這樣那樣的分析。只事很多人受了《三國演義》的蠱惑,受了傳統說法的影響,強行以這樣那樣的理由,解釋成了劉禪是如何如何愛諸葛亮、尊敬諸葛亮而已。讀者把自己想象成劉禪,代入其中,多少也應該能感受一點劉禪的心態!劉備死前的事就不說了,就說說劉備死後,諸葛亮的行事風格、用人策略吧;

    首先;託孤時諸葛亮、李嚴是有明確分工的;諸葛亮管國政,李嚴管軍,而且解釋得非常清楚;是“管內外軍事”。而且,此前的諸葛亮從來沒有接觸過軍伍,沒有真正上過戰場。那麼,按劉備的臨終安排來說;平定南蠻的應該是李嚴吧?率軍北伐的,也應該也是李嚴吧?諸葛亮的任務應該就是和蕭何一樣,保證李嚴大軍的“足食足兵”吧?可是,為什麼率軍出征的不是李嚴,卻變成了諸葛亮呢?李嚴是自動交出兵權的嗎?當然不是,而是李嚴的陰謀詭計玩不過諸葛亮。我們看看劉備死後軍內職務的變化吧;

    當時蜀漢最大的軍區是魏延的漢中,漢中之北,五條路通曹魏的關中。漢中東部,水陸兩路都通上庸。而上庸東出不遠,正是當時的前線襄陽。是司馬懿、張郃、曹真與陸遜在對峙。所以,漢中守軍至少不會低於五萬。閬中張飛的機動兵團原有三萬,劉備東征時調走一萬。張飛已死,但馬忠卻是當時閬中的最高軍事長官,兵力不少於二萬。劉備率五萬人東征失敗,損失了約一萬餘人。那麼收集、逃回的敗軍至少在三萬五千人以上。陳到守江州,此時蜀漢和東吳是敵國,兵力至少在一萬。李嚴本部有五千人,馬超(馬岱)在陽平關僅有本部約兩千人。南中守軍約有萬餘人。加上成都的留守部隊。那麼諸葛亮能控制的部隊有多少呢?實際上僅有成都留守的一部分,充其量是萬餘人。但是,再看看諸葛亮的手段;

    利用他是丞相的“開府治事”,首先把軍力最多的魏延拉入他的“相府屬吏”,封為丞相司馬;魏延瞬間成了丞相府的最高軍事長官。這樣,魏延的五萬以上的漢中野戰精兵,就自動歸屬於他的丞相府調遣了。李嚴還能調得動魏延的漢中軍隊嗎?

    趙雲是劉備一生中唯一的好友,而且是劉備府中的大管家,舉國皆知。軍銜雖然不是很高,但軍中影響力極大。對於掌控東征回來的數萬敗兵來說,趙雲的號召力是極大的,一向和諸葛亮關係又很好。而趙雲接應東征敗軍的救駕之功已經升賞了;從雜號的“翌軍將軍”升遷為正號的“徵南將軍”。新君登基的封賞也有了,和魏延一樣,都成了“亭侯”。可是,在毫無戰事的情況下,又無故升為“鎮東將軍”。這種情況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這一升再升,只有諸葛亮有這個權利。這樣一來,趙雲還會聽命於李嚴嗎?

    馬忠此時掌握著閬中機動軍團,諸葛亮開府之初,立即收馬忠為相府的“門下督”。有相府的職務,李嚴也就不可能調動得了馬忠了。

    而陳到也成了“徵西將軍”,當然會跟趙雲一樣,支援諸葛亮了。

    這樣就已經很明白了;蜀漢的二十餘萬軍隊,經過諸葛亮的“乾坤大挪移”之後,李嚴除了本部的五千兵馬之外,幾乎已經無軍可用,成立光桿司令。所以,李嚴此後除了逆來順受,乖乖交出軍權外,劉備的委託,只能拋到爪哇國去了!

    經此,軍隊已經牢牢掌握在了諸葛亮手上。之後,就安排自己的黨羽,逐步進入軍隊領導核心;馬謖、蔣琬、費褘、楊儀等等,參軍的參軍,長史的長史,幾乎掌握了全部的核心的位置。劉備的人中,除了魏延之外(魏延是因為根本動不了,這關係到漢中的防務與軍中的戰鬥力),都被邊緣化了;比如趙雲、李嚴、吳懿、吳班、廖化、張嶷、張翼、王平、馬岱等等,這些劉備留下的人,連“相府屬吏”都不是。除了聽命之外,沒有任何的權力。哪怕像趙雲這樣的開國老將、劉備的至交,也是說升就升,說貶就貶!

    此外,朝中的各個要害部門,也都逐漸的被諸葛亮的親信——“相府屬吏所代替”。連劉禪身邊的人,也全都被安排的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親信。難道,劉備的人就沒一個能用的?連打二十板子,都要經過諸葛亮,劉禪不是個擺設又是什麼?連與東吳結盟的大事,孫權都只認諸葛亮,根本沒把劉禪看作是“蜀漢之君”。

    讀者如果處在這樣的皇帝位置上,你們真的會“很愛”已經死了的諸葛亮?“很尊重”死了的諸葛亮?反正我是不信的!

  • 7 # 曉評三國

    謝邀。劉禪是否憎恨諸葛亮,這找不到相關的記載。但是,劉禪卻廢除了丞相制,是不是意味著劉禪憎恨諸葛亮?我認為,劉禪談不上憎恨諸葛亮,他只是不想讓諸葛亮時代由大臣說了算的體制延續下去,他要把控大局。劉禪廢除丞相制後,把丞相的權力分散給了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人,使得他們無法像諸葛亮一樣一人獨大。就算劉禪憎恨諸葛亮,他也不會去追溯既往,因為諸葛亮在蜀國具有很重要的代表意義。他既然死了,就不必去清算,這樣會造成蜀國內部的割裂。所以劉禪雖然廢除了丞相制,但是諸葛亮用的人,制定的制度都基本上還是沿用。他本人也召諸葛亮的兒子為女婿。

  • 8 # 醉愛侃足球

    劉禪對諸葛亮的怨恨肯定是有的,但也有底線。劉禪對諸葛亮的感情總結起來就是又敬,又怕,又恨。

    因為要報三顧之恩,諸葛亮拼了老命輔佐劉備父子,這一點劉備比誰都清楚。所以他臨死託孤對諸葛亮說,劉禪如可輔,你就輔佐他,如不可輔,你就代替他做皇上。

    一句話把諸葛亮說得痛哭流涕,劉備真是把帝王之術發揮到了極致,他明明知道,以諸葛亮的為人,絕不會這麼做,但是這一招,反而更加堅定了諸葛亮輔佐幼主的意志和決心。

    所以劉備同時又囑咐劉禪,一定要待丞相如父親。從此以後,劉禪對丞相那是張口閉口地叫相父。

    由於劉禪繼位時只有17歲,年紀尚小,所以軍國大事全都由諸葛亮包攬。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諸葛亮死於軍中。

    在諸葛亮的眼裡,劉禪是個小孩子,但是在古代17歲應該不小了,他已經有了理政的能力,但是諸葛亮基本上不給他機會。劉禪在歷史上留下無能名聲,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諸葛亮造成的,因為諸葛亮不給他鍛鍊的機會,他缺乏歷練,怎麼會有治國能力?

    而事實上劉禪已經長大成人,在其位,卻不能謀其政,他能沒有怨氣嗎?

    當然說有怨氣是要有根據的,這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看出來:

    一、對諸葛亮陽奉陰違。

    諸葛亮一生致力於北伐,目的是完成統一大業,這是先帝的遺願,也是他報答先帝的最重要的方式。但事實上劉禪是不支援北伐的,劉禪甚至有一次把諸葛亮從北伐前線給調了回來。劉禪對諸葛亮的不滿可見有多麼嚴重。

    而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更是無意於北伐,雖然後來姜維也多次對魏國用兵,但是跟諸葛亮的北伐相比,那都是小打小鬧。

    二、在諸葛亮死後,乾脆廢除丞相一職。

    諸葛亮把全部心血都用來輔佐劉禪,但是劉禪卻把這種行為視為專權,使他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治理國家。

    所以諸葛亮一死,他乾脆就不再設丞相,而是把丞相的職權分解開來,分別由大司馬、尚書令和大將軍來分掌,這明擺著是衝著死去的諸葛亮來的,等於說,他不喜歡獨攬大權的相父。

    三、在諸葛亮死後,不準官民悼念,甚至阻止給諸葛亮立廟。

    諸葛亮累死軍中,噩耗傳來,舉國悲痛。但是劉禪卻下令不許官民到軍中悼念。如果說不許官吏悼念是出於國家的穩定還有情可原,不許百姓悼念,就有點說不過去,這裡邊就有情緒化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對相父不滿,甚至還有點醋意。

    以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和名望,死後立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卻遭到了劉禪的反對。無論如何他都沒有反對給相父立廟的理由,唯一的解釋是他怨恨相父。

    從道理上講,他應該第一個提出給相父立廟。當然,立廟的事情沒有阻止成功,那是因為蜀國的民意太強大了,劉禪阻止不了。

    當然諸葛亮全身心輔佐幼主,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劉氏江山上,忠心可昭日月,但是他也確實沒有顧及劉禪的感受,造成劉禪對他怨恨。

    不知各位網友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 9 # 明月照邊關

    劉禪和諸葛亮之間,實際上皇權之爭。

    劉備死後 留下了一大幫能臣武將來輔助劉禪,但這些能臣武將都聽諸葛亮的,以諸葛亮的北伐方針而馬首是瞻,但實際上,劉禪認為蜀國地狹國弱,不足以抗衡魏國,沒有必要勞師遠征,還不如安安穩穩的發展國力,依靠蜀國的地利,做好防守才是上策,但可惜沒有人聽他的,他也當不了家,因此雖然是一國之君,卻是賦閒之君。

    但劉禪深知諸葛亮為了蜀國是大公無私,對劉禪也是忠心耿耿,因此他雖然不滿諸葛亮的北伐方針,但對諸葛亮卻是尊重的很,並沒有過多怨言。

    但是在諸葛亮六次北伐無功,並最終病逝以後,劉禪是再也受不了這種有名無實的皇帝感覺了,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各種實權牢牢抓在自己一個人手裡,因此也就不再設定丞相一職位了。

  • 10 # 利景軒逸

    劉禪和諸葛亮之間,實際上是皇權相權之爭。 劉備死後 留下了一大幫能臣武將來輔助劉禪,但這些能臣武將都聽諸葛亮的,以諸葛亮的北伐方針而馬首是瞻,但實際上,劉禪認為蜀國地狹國弱,不足以抗衡魏國,沒有必要勞師遠征,還不如安安穩穩的發展國力,依靠蜀國的地利,做好防守才是上策,但可惜沒有人聽他的,他也當不了家,因此雖然是一國之君,卻有名無實。也就是傀儡。 但劉禪深知諸葛亮為了蜀國是大公無私,對劉禪也是忠心耿耿,因此他雖然不滿諸葛亮的北伐方針,但自己無法抗衡諸葛亮。 但是在諸葛亮六次北伐無功,並最終病逝以後,劉禪是再也受不了這種有名無實的皇帝感覺了,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各種實權牢牢抓在自己一個人手裡,因此也就不再設定丞相一職位了。諸葛亮死後,劉禪直接把丞相職權一分為二,軍政分家。就因為一句“扶不起的阿斗”劉禪被誤解千年,諸葛亮死後,劉禪掌權29年直到蜀滅。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國就是第二個曹操,軍政大權一把抓,可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損兵折將,導致府庫空虛,國疲民乏。試問,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他都折戟沉沙,你讓劉禪一個普通人去統一天下,無疑是痴人說夢。說劉禪沒有抵抗就投降,難道非要讓老百姓軍民都死光光才投降。劉禪和諸葛亮,萬曆和張居正都是君弱臣強,諸葛亮比張居正名聲要好很多。

  • 11 # 伊耆角木

    劉禪會不會對諸葛亮有怨恨,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是如果出於對諸葛亮的怨恨,那應該清算諸葛亮本人或其家人後代,何必跟官職較勁?所以劉禪廢丞相顯然不是針對諸葛亮個人,而是為了自己大權獨攬。

    諸葛亮在世時,確實是蜀漢說一不二的人物,蜀漢無論軍政事務,都由諸葛亮說了算。這固然因為諸葛亮是劉備遺詔任命的託孤大臣,同時也與丞相官職的屬性密不可分。

    秦朝一統六國後,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屬於國家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丞相掌行政權、太尉掌軍事權、御史大夫掌監察權。漢承秦制,所以在西漢,也基本是如此配置。但是部分時候還有相過來凌駕於三公之上,此職務不常設,秦統一前(稱相邦,漢為避劉邦諱改稱相國)和漢初都有。但到了東漢,三公已經改變,改成了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之後又將大司馬複稱太尉,司徒、司空去大字,變成了太尉、司徒、司空。司徒、司空取代丞相和御史大夫。另外,在漢武帝時開始設凌駕於三公之上的大將軍,同時為壓制朝臣,有了內外朝之分,以大將軍、車騎將軍等武職加大司馬,逐漸掌握大權。東漢真正的權臣,也往往是這樣的官職。

    東漢末建安十三年,曹操復設並自己任丞相,但這個丞相不是把三公中的司徒複名,而是罷三公,重設丞相、御史大夫,沒有了太尉,也就是說,曹操這個丞相,是把原來丞相(司徒)的行政權與太尉的軍事權完全捏在一起,一把抓,以達到大權獨攬的目的。為什麼不像兩漢權臣那樣做大將軍或是大司馬?因為大將軍或是大司馬之下還是有三公可以分權,而復任丞相之後,自己可以說是唯我獨尊。

    劉備稱帝后,以諸葛亮為丞相。當然了,這時候的諸葛亮不能大權獨攬,因為劉備不是漢獻帝那樣的傀儡。真正的決策權都由劉備親掌。而且,劉備的蜀漢政權是有司徒的,那就是德高望重的許靖,雖然不主事,但連諸葛亮見他都要下拜。直到劉禪即位,諸葛亮作為託孤大臣,他才真正達到等同曹操在漢獻帝朝廷的地位,絕對的大權獨攬。在諸葛亮任丞相(包括第一次北伐後自貶右將軍行丞相職責)期間,所有軍政大事,完全是諸葛亮一人做主,劉禪只要同意也就行了。不僅如此,諸葛亮還身兼益州牧,也就是主管益州(其實蜀漢國土全在益州)百姓,所以,諸葛亮是軍、政、民一把抓。

    解釋了這麼多,就是要說明,有丞相這個職務在,就會嚴重威脅到劉禪作為皇帝的自主權。故而諸葛亮一去世,急於擺脫束縛的劉禪也就立刻廢掉了丞相一職。

    那丞相的職責如何接管呢?有辦法的。那就是分權。首先是蔣琬以尚書令身份主政務,之後晉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兼益州牧,也就是說以大將軍為主職兼管政務,而費禕則接替為尚書令。也就是說,蔣琬主要負責軍務,也可以參與政務,費禕則是名正言順管政務。這種情況下蔣琬雖然能管政務但是重心不能放在這上面,而費禕的尚書令雖主管政務但身份與丞相更是相差甚遠,就很好保證了分權。

    之後蔣琬晉升大司馬,卻因為身體原因,將大將軍、益州牧交給費禕,費禕同時錄尚書事(可以參與政務),但他的尚書令職務又由董允接替。也就是說蔣琬是軍事最高長官,但主要負責人是費禕。蔣琬費禕都能管政務但主要負責人卻是董允。再之後蔣琬去世,姜維又以衛將軍身份錄尚書事,也就是說,姜維也可以參與軍政事務。那軍務由費禕、姜維共同商議,政務還有董允主管。董允死後,陳袛接尚書令,也是一樣的道理。

    而且劉禪還寵幸宦官黃皓,他也能參與朝政,後期重用諸葛瞻、董厥來制衡姜維。故而,從諸葛亮死後,劉禪以廢丞相的方法,名正言順地將官員分權,從此再也不能有人威脅皇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不下卻不敢再聯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