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行為與想法都是有不同的。更何況是孩子呢?同一個班級,一個老師,教出來的成績都會有所不同,身為老師的我,剛教學時還懷疑過自己的教學能力,可後來自己在慢慢學習、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後,發現其實每一位孩子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有的接受能力快些,有的反之;有的記得快但記不牢;還有的患有認字困難症等等。除了以上這些孩子本身身體機能的情況外,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孩子的家長以及老師本身。

    孩子學習成績不同,究其原因:

    一、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呈現的主動性與被動性的不同。熱愛學習的孩子,肯定是比較積極向上,主動學習的;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孩子的興趣不高、認真不夠、自覺性差,什麼都要家長、老師督促,成績相對來說肯定是較差的。

    二、教師在教學中有抱怨情緒。由於孩子在學習方面被動了,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就容易出現教師不願意看見的現象,如紀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學生之間相互打鬧取笑、不按時完成作業等。孩子的這些表現如果經常化,容易使教師有抱怨情緒。

    三、家長的寵溺。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裡長輩對孩子的過分寵溺。如孩子沒按時完成作業,教師懲罰,家長還幫忙找藉口。這樣家長寵溺著的孩子,學習態度只會越來越被動,因為他知道,家長會幫著自己。

    要想改變孩子成績差的狀況,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教師要遵循“三個原則”

    1、鼓勵原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活動,並評選出優秀的學生給予表彰。如:開展“閱讀活動”,評選“閱讀積極分子”;開展“比比,誰最棒!”,上課表現棒的、按時完成作業的、積極回答問題的、積極掃地的等,可以獎勵小紅花(適用於低年級孩子),以多樣化的形式鼓勵孩子,並激發孩子主動學習。

    2、多樣化評分原則。採取多樣化評分原則,一方面可以降低期中和期末成績所佔的比重,增強學生學好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把學生平時努力,如課堂上的回答、做練習等納入對學生的檢測,強化學生對平時課堂學習的重視。

    3、考試差別原則。教師可依據對學生的瞭解和學生的實際,可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考試。這種原則的推行,儘管難度較大,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強化“四個關係”

    1、強化學生與教材的聯絡。

    2、引導學生認真對待作業。

    3、引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4、引導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三、實現“兩個轉變”

    1、教師要由機械講授為主轉變為感性教學為主。機械講授就是指教師在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注重直觀性。而感性教學是指兩個方面,記憶教師為主,準備教具,由學生參與完成,或教師具體組織學生來完成知識的講解。感性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也強化了對學生學習的體驗。

    2、教師要從只重知識講授量的觀念向重知識講授質的觀念轉變。教師的知識講授要有量的觀念轉為質的觀念,即教師在保證教學計劃和目標的前提下,努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依據教學進度以及學生學習的情況,靈活機動地對教學計劃和目標做些調整,以是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識。

    四、家長要意識到寵溺的危害性。身為父母要知道愛孩子與寵溺孩子是有區別的。不能一味的寵溺他,更不能幫他找藉口;要配合教師,多與教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

  • 2 # 教育無處不在

    同一個班上課,學生的成績不同,這是非常正常的。不可能會出現一個班所有的學生都出現一樣的成績,肯定有上中下之分。為什麼同一個老師同樣的上課,而不同的學生,卻不同呢?

    學習這是過程是一個腦力勞動,受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影響。客觀方面就是教師,學習環境。這對於同一個教室的同班同學來講,基本上是一樣。但是主觀方面的問題,卻是千差萬別。每個人的知識積累,每個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每個人聽講時專注程度,以及,課後對所學科目的複習思考,鞏固等等,卻是千差萬別。

    所以,同樣一個老師教的學生,成績不可能一模一樣。一百個學生就是一百個模樣。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偉大的教育學家孔老夫子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積極主張因材施教。他一生所教的弟子3000多人,真正陳敏的也只有72個人,而能有些成就,流傳後世的,也只有少數幾個人。

    學習知識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個人內化的程度不同。也許會出現不同的收穫。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真正的消化吸收,還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3 # 夢是另一半

    不僅是相同的老師,而且還是相同的課本,相同的課堂,相同的學習時間,但學習成績差異卻很大。什麼原因?

    1、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個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則會產生無窮的學習動力,不需要老師、家長的督促,他都會樂此不疲,效果自然不差。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往往從小就對某一學科有不懈的追求,也就是早立志。反過來,有些學生對所學內容沒有興趣,自然沒動力,只靠老師、家長督促管教,或用贊美、物質獎勵哄著學習,或為考試分數學習,這樣的學習不但感覺勞累辛苦,成績波動也大,不穩定。

    當然興趣是培養的。從學生入學時,家長老師應側重於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那比單純的看分數重要的多。

    2、家庭和社會環境影響。一個人不在於你是否優秀,而在於你和誰在一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人處在濃厚的學習環境中,受到別人的影響,也會由被動學習,漸漸養成習慣,變主動學習。如果處在沒有學習的氛圍之中,就是你想學,受到別人的種種干擾,你也學不成,甚至受到不愛學習的夥伴們的打擊、孤立,久而久之,也就棄學從玩了。所以,“昔孟母,擇鄰處”,說明孟子的母親是深諳此道的。

    3、學習基礎。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就如同蓋大樓,由打好下層基礎開始的。知識的構成都是由低到高,由淺入深,一環扣一環,螺旋上升的。有的學生可能因為經常轉學,耽誤了學習。有的可能因為生病,缺了課。如果虧缺的部分沒有及時補上,就會越欠越多,成績自然就下來了。

    4、學習習慣。好習慣的獎賞是優秀。比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不懂就問、獨立完成作業等都是學習的好習慣。學習差的學生共性是:上課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課堂上惹事生非,不懂裝懂,不懂不問,作業馬虎、照抄別人等。

    5、學習方法。成績好或差學習方法是關鍵。學習優異的學生都會摸索出來一套適合自己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預習的方法,你是預先看一遍將要學習的內容,還是找出來你已經會的,還是找出來你有那些不會,以便上課時解決。再比如:作業的方法,你是滿足於完成作業任務,還是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還是有個專門的錯題本,經常拿出來鑽研、複習。這之間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 4 # 逛一逛3

    為什麼同樣的老師而學生的成績會不同?

    這個問題(O_O)恰恰反映了教育的特殊性和教育物件的特殊性!

    教育物件的特殊性是教育特殊性的表現之一。教育物件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的人,每個人的天賦稟性、愛好興趣、意志力、自制力、耐力、記憶力以及學習習慣等等都是不同的,而且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也不同,對學生的學習等產生的影響也就大不相同……

    因此,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學習習慣等)和家庭環境因素……

    這個問題(O_O)恰恰又反映了教育的特殊性和教與學的特殊性。

    教與學的特殊性,也是教育的特殊性之一。教育教學任務和目標是透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實現的,知識、技能、思維等也是可以透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實現轉移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習者(自身)的理解領悟和內化,需要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並內化,才能生成學習者自身的本領……

    而教師的教又是面對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人,又需要教師的教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同時,教與學又需要良好的學校環境,特別是班級環境。試想一下,重點學校、班級的環境和學習氛圍和普通學校、班級的環境和學習氛圍能一樣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境改造人,此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因此,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又在於教與學的特殊性,特別是學習的特殊性和班級環境氛圍等

    所以,才會出現同樣的老師而學生的成績卻大不相同的情況,主要取決於教育的特殊性,教與學的特殊性,特別是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學習習慣等)、家庭環境因素和學校班級環境因素……它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5 # 家庭教育感悟

    同一個時間上學,同一間教室,同樣的老師學的同樣的知識,做的同樣的試卷,卻沒有考出相同的成績,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因為有以下幾點原因,在此提示每一個學生無論你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只要能夠做到以下幾點,那麼也一樣能夠取得好成績!

    第一:學習態度不同

    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是主動學習,他們已經完成了從爸爸媽媽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的轉變,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始終是被動學習,遲遲不肯從爸爸媽媽要我學習轉變為我要學習,而一個學生一旦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那麼他就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而是會放在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出現了只要父母不盯著就不寫作業,每天早上只要父母不叫,就不起床背英語聽磁帶,只要父母不在家就會一直玩遊戲看電視,每天滿腦子都是想怎樣鑽空子就能拿到手機玩一會遊戲或者看一會電視,這種被父母在後面推一下動一下,不推就不動的學習態度怎麼可能把學習搞上去呢?這就是同一個老師考出不同成績的主要原因!

    那麼都是同齡人,同為初(高)中生,為什麼對待學習的態度會出現如此的天壤之別呢?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思維決定行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思維幼稚,他們是初(高)中生的身體,小學生的思維,必然會導致出現小學生的行為,如下圖所示中兩個案例,進入初三就要面對中考的初中生和進入高二面對高考依然不肯下手好好學習,有上圖可知一個初(高)中生如果始終用分不清主次,沒有責任感和危機感的幼稚思維來對待學習的話,他(她)怎麼可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呢?因此家長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引導孩子的思維,讓孩子趕緊樹立責任感和危機感,讓孩子明白貪玩不學習的想法是幼稚不懂事的,自己應該向學習優秀的同學學習,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知:凡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背後必然是其勤奮吃苦的付出,他們優秀的成績是用勤奮的汗水換來的而不是別人眼中輕輕鬆鬆就可以得來的!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吃苦受累的事情,學習和家長在工作中的付出是一樣的:“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而這一點也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動物的生存法則!很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初高中學霸和狀元都是在勤奮刻苦的努力中採取的了優秀的成績!比如山東省的雙胞胎姐妹大年三十春晚都不看,還要靜心學習,多勞多得使她們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我們再看看聞名全國的衡水中學的作息時間表,就知道優秀的成績背後都是其辛苦的付出。

    接下來我們在看看下圖所示中的案例,面對中考這個初中生本身學習成績就差,可是依然要偷懶依然不肯勤奮努力的學習,我們能說這類學生就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笨嗎?一目瞭然只不過他們也是犯了上文中所講的錯誤,始終把自己當做兒童對待,沒有建立責任心和危機感,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所以多年來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不拼智力拼努力,不拼聰明拼付出”,一定要具備勤奮吃苦的品質,因為勤奮吃苦才是一個學生能夠獲得優秀成績的根本保證!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有上述兩點可知:一個學生只要能夠做到上文中提到的告別幼稚立即下手進入學習狀態,同時在學習中不偷懶,做到勤奮努力的學習,那麼自己也一樣會取得優秀的成績,再次寄語閱讀這篇文章的每一位初高中生,看完這篇文章以後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趕緊下手進入學習狀態,從現在開始用成熟的眼光審視身邊依然不肯下手好好學習的同學,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他(她)玩他(她)的,我學我的”!“他(她)幼稚,我不幼稚”!他(她)不上高中不上大學,我要上高中我還要上大學!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在學習中做到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如果一個初中生做到了以上幾點要求那麼他(她)就會在中考的時候考入一所重點高中,如果是一位高中生做到了以上幾點要求那麼他(她)就會在高考的時候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

  • 6 # 快樂庭院

    這個現象很正常,中國有句俗話: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同樣的老師在同一個班級教幾十個學生,成績一定會不同,其原因有幾個方面:

    1,不同學生的資質不同,這是先天性的。

    2,不同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養育環境,形成的性格不同、偏向不同,所以對於同一個老 師所講同樣內容理解程度、吸收多少也不同;

    3,不同學生的特質不同,習慣不同,學習態度、學習用心程度也不同。

    以上三點中,只有第一點是所謂的先天決定的,第二點和第三點是後天可變數,在後天的學習中,這三點共同導致了同一個班級同一老師所教學生的成績的差異。

    圖片來網路

  • 7 # 光因682

    這鍋老師不背哈!

    同個爹媽生的,孩子學習成績都未必一樣,清華北大博士的後代也未必是學霸!

    每個人先天的基因是無法自己選擇的,但後天的學習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當老師以來,見過課都不上的,還能保持前三名;也見過拼命讀書的,勉強夠得上及格線。一樣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學習轉化時間不一樣,學習習慣也不一樣!老師做的事情都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講完教學內容,並沒有給成績好的孩子另外輔導,反而是花了更多的時間給後進生,天天追著他們詢問上課有沒有聽懂,不懂的及時來問。

  • 8 # 鐵涼傘

    有好幾個方面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一是移傳因素,父母智商高的學生,他們的智商相對也比較高,所學知識容易接受和理解,並且掌握牢固。智商差的學生,反覆多次都記不下來,而且容易丟失。二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對子女重視的,會經常督促子女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老師講課,不重視的家庭,學生也比較隨便。還有的是個別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也有的是受家庭條件及社會環境的影響。雖然同是一個老師教,也就出現了學生的成績有所不同。

  • 9 # 微微光

    這個很簡單啊。

    影響學生成績的結果中,只有一個因素老師相同,其他變數很多

    學生天分不同,有擅長和不擅長科目。

    努力程度不同。有勤奮和懶惰之分,有驕傲和謙虛之分。

    學生基礎水平不同。優生和差生的起始水平不一樣。

    家庭環境不同。有得家庭文化氛圍強,父母重視。

    社交環境不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之間夥伴的相互影響促進對學業成績也會有影響啊。

    經歷不同。學習不是一個封閉真空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階段經歷事件,個人狀態也會影響學習狀態。

    等等,不盡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開門冰箱,哪個品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