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了不起的小新
-
2 # 孤島道人
穿衣服的樣式首先要符合人的活動規律,社會節奏快,服裝必然短小精悍。長衫自然就比不了西裝。
古代的時候也有過胡服騎射,也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發生轉變。衣服變得短小,適合活動。
現在許多人喜歡穿漢服,其實他們一個特點就是“閒的無聊”,無所事事,整天還以光復傳統自居。如果他們在單位這樣穿戴早就被開了。
長衫,閒時穿一穿還是可以的,別當做正裝。
-
3 # 菌叔VLOG
從功能上不太適合現代人的節奏,從時尚講也不夠潮流,另外也是時代的變遷吧,加上現在可選擇的服裝很多…
-
4 # 天天撿到大紅包
這話題展開就大了,簡單說吧。
第一是省錢,長衫用布料多,而且必須是完整的三四尺步,老百姓窮,買不起整料。短打衣服用料頭能湊出來,省錢是剛需。
第二 省事 下襬那麼長,做啥都不方便,清末廢科考,重實物。半步論語治天下成為笑談。餓肚子是第一難題,長衫那飄逸氣度比不上倆饅頭,穿他做啥!
第三 保命 民國到解放前,戰亂頻發,百姓流離,穿長衫跑不快!
-
5 # 羅Amy姐姐
長衫出現的歷史並不長,大概是在清代乾隆年間才基本定型,在洋務運動期間,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影響,長衫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去掉了一些太過繁瑣的元素,這樣就會顯得更加簡潔。
從這時期開始,長衫就一直沒有太大的調整了,而穿長衫也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也就是代表文化人形象的一種裝扮,比如李大釗、林語堂、魯迅都愛穿長衫。
總體來說,穿長衫就會給人一種很儒雅的感覺,但很少有人懂得長衫所代表的文化寓意:
長衫,在民間又被稱為“長褂”,是根據明代士大夫常穿的道袍遵循清代服制改良的,將肥大的長袍改得相對窄瘦,交領改為圓領,並在斜部加以裁割、縫綴以表示“福田、百納”之意。
整體來看,長衫呈現直線狀、整片式、平面型的特點,這樣的裁剪暗合了中國幾千年來“天人合一”的觀念,穿在身上平直寬鬆,又體現了“衣為人服務”的思想。
但是長衫的製作是有講究的,“量體裁衣”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下襬長度要剛好到達腳面,盤扣要手工製作,太肥大顯得人沒有精神,太窄小會顯得格局非常小氣。
而現在流水線式的生產顯然並不符合長衫的製作要求,再加上一件長衫的製作,需要經驗十分老道的裁縫才能完成,所以其製作成本也並不便宜。
但從實用性來說,長衫給人的感覺是很悠閒的,所以不太適合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現在很多人都不穿長衫,長衫反而變成了像相聲之類的舞臺表演的一種服裝道具。
即便是偶爾有人會穿復古的衣服,也很少會有人選擇長衫——這也就是長衫的尷尬:論飄逸,不及漢服;論輕便,又比不上現代的各類男裝。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有2點:社會經濟發展和時代審美;1:長衫的情況,應該和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有關係,畢竟在民國是可以和普通西裝套具有相等地位的,較為正式的服飾。只是建國後,我們採取的是中山裝/幹部裝的思路,長衫失去了在生活中的應用 2:時代審美荼毒啊。年輕一代的新審美回了潮,恢復簡潔日常款真是分分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