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靜好亦悠悠
-
2 # 大帥642
有家訓嚴家風的都是德善人家或官宦人家,立家訓嚴家風避免子女走歪路,是中國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值得借鑑和尊重,的確是一寶!
-
3 # 做一點改變
家風家訓,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努力方向,也是幾代人的思想沉澱,它可以指導一個家庭的做事原則,像大海里的頂塔一樣,指明方向,永遠不會讓人迷失方向!它不像金錢,不像權利,它是人一輩子的寶貴財富!
-
4 # 大橘子侃古詩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可以讓這個家庭的人長期保持這個品質,比如這個家庭的家風就是老實忠厚,樹立這樣的家風,那世世代代都能保持這樣的品質。這樣的品質可以是家族人員的保護傘,家風讓家族的人員變得淳樸,做事有底線,而不會做出格的事。
-
5 # 曉空元道
【子應的觀點:】好家風能教我們做人的涵養,好家風一代一代地傳承,能讓我們在這個迅疾變化的時代裡,找到內心不變的溫暖,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的人生價值和秩序。
曾國藩從小寒窗數十年,備受艱辛,深知名譽、地位、家業來之不易。他目睹那些達官顯宦家庭的官二代們,不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就是揮霍浪費,吃喝嫖賭,最終家業蕩然無存,為此深為憂慮不安。於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從做人開始。曾國藩在清末官場中是屬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但他卻從不以勢壓人,更不許子弟作威作福,當敗家的紈絝子弟。那麼什麼才是好的門風?把什麼教給孩子、傳給後代,才能讓他們一生受益、家族綿延興旺?1、人作惡禍及子孫,人行善福澤子孫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凡善良積德之家,家長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用仁、義、禮、智、信的言行,耳聞目染教育著子孫後代,這些良好的做人品德,才是留給子孫後代的福澤。
而有一些家長自私自利還有偷、騙、嫖、賭、毒的習慣,不孝敬公婆還經常抱怨父母親給的財產少,這些不良品德也是會習染給子孫後代的。所以民間就有“看媽知女半”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俗語。
一個家庭的好壞習慣是具有傳染性的,為人父母者為子女計,必須深思、警惕、謹慎。
以此作為我們這一生做人的準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能夠收斂,就能夠約束。知道趨吉避凶,知道斷惡修善,這是聖賢人的教化,這叫做教育。
所以古人常以忠厚傳家,詩書繼世,以禮教於子孫,催其上進,使其向善,這是真正的為後世著想。
2、家族千年興旺與“富不過三代”。
林則徐曾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給後代留下好的家訓家規比留下錢財更為有用。若是家風不正,致使子孫品性不佳,就是給他們留下再大的家業、再多的財產也只能是損其心志,使其耽於享受、沉迷墮落,最終害己害家。
中國現在有句話叫“富不過三代”,為什麼不過三代?因為他富有之後不懂得愛護他人,反而因為有了錢瞧不起人,傷了德行,折了他的福分。
現在的家庭呢?何止三代,現在是連一代都過不了。我們現在傳給下一代的思想是什麼?是自私,只想到自己。很多的家長也說他是盡心盡力教,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教成這個樣子,癥結其實在這裡。
中國先賢造字很有智慧,這個“錢”字怎麼寫?金子旁邊配了兩支戈(就是刀),所以錢愈多會愈有衝突。這兩支刀,國與國衝突,家庭裡面兄弟操戈,都是因為錢。
一個家庭走向敗落的三個跡象。1、家風不正,禍患不遠。
一個優秀的家庭、一對優秀的父母,並不是給孩子留多少存款,多少棟房子,多少輛轎車,而是透過言傳身教給他們多少人生智慧。
從父母一代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教養和風氣。厚德載物,厚道養家。家風正,再窮也能發家;家風不正,再富也會敗光。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就是良好的家風!
2、家庭不和,必有災殃。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父母子女感情深厚,兄弟姐妹之間和睦相處,夫妻之間同心同德,這樣的家庭,必定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一家人過日子,有所遷就,有所包容,才會有太平。甘心輸的人,不是口才不好,只是懂得,在家裡沒有輸贏,只有包容。
3、寵溺後代,後患無窮。
現在的小孩子較之以前有多寵溺?以前每戶人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爸爸媽媽每天都要為生活所操心放在孩子身上的心思自然會比較少,孩子們都會比較獨立。而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從他們一出生的時候就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他轉,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如何成長?
人生沒有白吃的苦,也沒有白走的路。你現在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真正愛孩子 ,不是為他遮擋一切風雨,而是教會他如何面對克服風雨。
沒有誰能一生順遂如意,父母也不能永遠庇佑,讓孩子適當吃苦,他才有力量抵擋生活的風雨艱難。
現代家庭可以借鑑曾國藩的興家三法:勤、敬、和1、勤以儉家。
在曾國藩看來,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勤可以治惰,也可以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持家治國,都是一勤天下無難事。
自小在農村長大的曾國藩視“勤”是人生第一要義。他在北京任官時,多次購買北方的大白菜、茄子種子寄回,並告訴家人的栽培技術。為了不讓子侄們有紈絝子弟的大少爺作風,他多次在家書中要其子侄們半耕半讀,連拾柴收糞這些事也“須一一為之。
曾國藩的祖父給他留下了八字家訓: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曾國藩身體力行地做到了這八個字,一生勤勞,並以此教導弟弟、子孫。
2、敬以成家。
曾國藩深知驕矜之氣會導致一個家庭敗落,而敬畏之心,是戒除驕矜的根本。所以,他始終強調“敬”在治家中的重要性。
他知道高官子弟最易驕奢淫佚,而驕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是萬惡之源”,“由驕而奢而淫而佚,以至於無惡不作”,因此他時時告誡子侄要戒驕戒佚。家裡男的出門須走路,不許僱工坐轎或騎馬,而家裡的妯娌、女兒、媳婦,老老小小皆紡紗織布,養魚養豬。即使他的夫人也得參加勞動,為全家作出表率。曾國藩時時告誡兒子不可假父之名而行事,要潔身自好
在對待家人時敬愛,家庭關係才能和睦;在對待事業時敬畏,才能小心謹慎,不出差錯;在對待他人時敬重,才不會惹來禍端。
3、和以治家。
一個家族,只有內部和睦,才能在遇到危機災難時擰成一股繩。在互相幫助中共同度過困難時期,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風,培養家族成員良好的德行。
不僅如此,對於家族以外的其他人,也要維持和睦的關係。因為一旦與人發生衝突,與他人結怨,會弄得家族不得安寧。
曾國藩曾說:“吾不願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他所追求的“秀才”,不是傳統的讀書做官的仕人,而是能夠明白事理、才德雙修的君子。正是在這種家教原則和方法的引導下,曾國藩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曾氏家族出了大批的人才。同時,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不斷地被人們所推崇和借鑑。
回覆列表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一個家族家風的建構,對塑造孩子的成功與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壞、家族人在社會的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貼切自家實際的家風建設,才會有生命力,才能得以傳承。 家風實質上是一個家庭內在的精神動力,更是生長在其中的每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家風好,是家庭之幸;家風不好,則是家庭之禍。好的家風,對家人,尤其是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素養、為人處世及生活習慣等,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家風好壞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質量,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最直接的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的是非觀,價值取向等。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中國教育家謝覺哉曾經引用古人說過的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其原意雖然是為了說明擇友之道,借用來說明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可以說,好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無價之寶。